㈠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1.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2洋務運動的局限性
1.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專制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2.洋務知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
3.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道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4.當時的大多數中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
㈡ 關於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有不同看法
積極:1、雖然沒來有使中國走源向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2、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消極:1、有清朝官府舉辦,為維護反動統治服務; 2、經營管理腐敗。
洋務運動處於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它對於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又有消極的不良影響。
㈢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洋務派經營的近代工業企業,是以不改變封建生產關系為前提的。所辦企業,具有很強的專對外依賴性、封建性和一屬定程度的壟斷性。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洋務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買辦化。這樣的企業不僅無法避免自身遭到破產的命運,而且嚴重地阻礙和壓制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㈣ 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求完整但簡練的回答!!
歷史作用:
對於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應該運用「兩點論」正確加以認識。洋務運動增強了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實力,也有抵制外國侵略的一面,但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從傾向性看,洋務派要求改變祖宗之法,反對頑固派盲目排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既順應發展了「新思想」,又對後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從客觀效果看,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是中國從傳統手工生產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轉折點,發展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和教育,在整體上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
局限性:
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求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㈤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2010·荊州)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在上海創辦的近代民用工業是輪船招商局。
(2013·宜昌)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創辦了一系列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這些工業創辦於洋務運動期間。
(2013·鄂州)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中國近代海軍最早創建於洋務運動時期。
(2015·隨州)《同治要務》中寫道:「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在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持這一認識並付諸實現的是洋務運動。
(2015·黃石)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積極作用也不容抹殺,從根本上來講主要是引進了新的生產力。
(2017·鄂州)汪林茂在《層級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並不是產生了『強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代化這輛列車。」據此可見,洋務運動的進步作用主要體現在開辟了近代化道路。
(2017·新課標)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餘倍。李鴻章奏准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1錢。這一舉措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
(2018·恩施)有人用《增廣賢文》中「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來比喻洋務運動。這里的「花」和「柳」分別指維護清朝統治、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019·鄂州)中國的近代化在起步階段,從器物和教育等層次推進,京師同文館、江南製造總局、漢陽鐵廠屬於這些層次,圓明園不屬於這些層次。
《上海縣竹枝詞》雲:「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牝擲金黃。」詞作者的態度是批評洋務運動。
㈥ 歷史洋務運動 性質和局限性和進步性分別是哪句
洋務運動的性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自上而專下地進行,其目的是擺脫屬清政府在十九世紀中期面臨的內憂外患。
局限性:只引進技術,不改革制度。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為宗旨,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治,將新的生產力嫁接在落後的生產關繫上,在當時資本主義世界潮流下,有一定的局限性。
進步性: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無論主觀目的怎樣,洋務運動畢竟引進了技術,培養了人才,誘導了民族工業的產生,並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㈦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失敗原因
1.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第一,洋務運動的洋務派繼承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同時發展若干民用企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第二,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
第三,傳統的「重本抑末」「重義輕利」等觀念都受到沖擊,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開始變化,工商業者地位上升。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變。
2.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
第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控制,他們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處處依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與虎謀皮。
第三,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業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象。
㈧ 洋務運動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洋務運動的局限性:所辦企業管理還比較落後,工人缺乏積極性,效率低,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存在比較嚴重的貪污腐敗現象,沒有涉及政治上的改革,沒有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等等。
洋務運動的危害:
一、首先,洋務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是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對立面出現的,他的首要目的是壓制農民起義,也就是阻礙歷史發展的進程,不利於人類的發展。
二、 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卻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先進技術,承認了落後於西方不說,西方先進的文化、技術是維護他們較中國更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中國只學習其先進的技術來維護腐朽的政治制度。而興辦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也會沖擊中國自然經濟體系,破壞封建土地所有制,危及清政府的統治,也與中國古代一直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相悖離,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的形成,技術的革新。這根本就是一對矛盾,無法得到當朝統治者原想達到的目的。
三、 洋務運動雖在客觀上發展了資本主義,這有利於推動人類歷史進程,可卻實行「官督商辦」,極大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先入為主形成的壟斷思想,嚴重阻礙了門柱資本主義的發展,也為日後「資本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埋下了一個種子。
四、 洋務運動基於首要目的和外國人簽訂了《北京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企圖共同壓制農民運動,這加劇了外國人對中國的侵略。
五、 洋務運動是在帝國主義的幫助下的進行的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的活動,由於帝國主義是不可能希望中國富強起來的,他幫助中國進行洋務運動只是為了在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例如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他們寄予的幫助,不僅能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反而會使帝國主義在華獲得更多的利益,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中越陷越深。
六、 各地均有洋務派興辦的近代工業工廠,課本中以「由於財力不足」作為興辦近代軍事工業、近代民用工業的轉折,也可以看出當時資金不足,洋務派沒有正確估計當時形勢,而且在洋務運動中處處存在腐敗現象,洋務派各地方的值班人員從中中飽私囊,壯大了力量,各地實力均變強。如若洋務運動成功,中國會有四份五裂的趨勢。
七、 洋務運動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它創建的海軍在甲午海戰中慘敗,它興辦的近代工業失敗,它未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沒有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他最終也沒能使中國富強起來。
㈨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失敗原因是什麼
意義:①軍事方面: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
②經濟方面:推動中國經濟近代化
③科技和教育:推動中國教育科技近代化
失敗原因
: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求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也從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㈩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有哪些
爆發該事件的來目的:師夷長技以自製夷
涉及的人物:恭親王奕欣成為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地方上則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對中國的影響: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