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內是什麼地方
河內(越南)越南首都、歷史名城河內,位於國境紅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墩河的匯流處,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擁有北方最大的河港,有好幾條鐵路在這里相聯結,是北方公路的總樞紐,郊區有白梅機場和嘉林機場,水、陸、空交通便利。城市地處亞熱帶,因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豐富,花木繁茂,百花盛開,素有「百花春城」之稱。
河內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從公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河內始建於公元621年,當時名叫「紫城」,後又改稱「羅城」、「大羅」。11世紀初,越南歷史上的李朝李公蘊太祖認為大羅位居「天下之中」,物產豐富,人丁興旺,是實施大越國統治的理想之地,便於1010年將國都由寧平省花爐遷到大羅。據傳說,當李太祖率眾遷都時,大羅地面飛騰起一條金色的巨龍,太祖認為這是一塊吉祥的地方,便將大羅改稱為「升龍」。後來陳、後黎等許多朝代都曾把這里作為京城,城市名稱多次更改,先後稱為龍淵、龍編、中京、京都、東郡、東京、中都、上京、北城等。1831年,阮朝的明命王在這里定都,見城市環抱於紅河大堤之內,遂改稱為「河內」,一直沿用到今天。 河內分為內城(市區)和外城(郊區)兩部分。內城又分紫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皇帝、後妃及其子孫、侍從居住的地方稱紫城;環繞紫城的是皇城,是朝臣、官吏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區是京城。昔日,皇城內御苑園林,景色秀麗,紫城內樓台殿閣,金碧輝煌,京城內寶塔高聳,寺廟林立。後來因改朝換代,兵荒馬亂,戰事頻發,近千年的李、陳、黎、阮朝的古建築屢遭破壞,宮殿已盪然無存,城垣也只保存下來不足200米的正北門以及官掌門。今天的河內市,許多街道依然沿用舊時的名稱,如皮行、銅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日專業性的傳統,如皮行街專售皮貨,銅行街專售銅器。 河內名勝古跡眾多,著名的有還劍湖、西湖、文廟、獨柱寺、龜塔、二征廟、玉山祠、巴亭廣場、螺城、竹帛湖、百草公園、靈光寺、昭禪寺、棟多崗、蓮派寺、象伏寺、金鼓祠、風塔、醫廟等。還劍湖位於市區東南部,形狀略呈橢圓形,湖區林木青翠,湖水清澈似鏡,湖光樹影,交相映襯,環境幽靜,風光秀麗,是河內第一風景區。湖心有座玉山島,島上矗立著一座建於18世紀的玉山寺,寺院與湖岸有拱橋相連。龜塔和獨柱寺同玉山寺遙遙相望。距離還劍湖東面不遠的巴亭廣場,是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發表《獨立宣言》,宣告共和國誕生的地方,廣場佔地3公頃,1969年9月2日胡志明逝世後,他的陵墓也修築在廣場上,遺體供人們瞻仰。 位於雄王路以西的百草公園,面積約13公頃,內有100多種樹木和許多珍禽異獸,也是遊人愛光顧的地方。坐落在市區東北18公里處的古螺城遺址,是一座螺旋形的土城,佔地5平方公里,城牆分內外9層,現存的有3層,高2米多,寬15米。螺城建於公元30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城內仍保留有建城時的安陽王朝的廟宇。河內市區湖泊眾多,大大小小,波光閃閃,是遊憩佳地,將城市打扮得明凈而雅潔。
今日的河內市,城市面積也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擴展到1000餘平方公里,人口由當時的40餘萬增加到約310萬,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內市區幾條寬廣筆直的大街,以還劍湖為中心,向四周成輻射狀延伸,街道兩旁生長著四季長青的高大樹木。市區繁華熱鬧的街道有桃街、糖街、同春市場等。河內建有自己的工業體系,擁有機械、化工、紡織、製糖、卷煙等工業部門,其中機器製造成為全國中心,如河內機器製造廠能生產各種精密程度很高的工作母機和新式農業機械供應全國,使河內已由消費城市變成了生產城市。
㈡ 古代河內、河間指哪裡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抄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變時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內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
河間,古稱河澗、瀛洲,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東與滄縣、青縣接壤,北與大城縣、任丘市交界,西與肅寧縣、高陽縣相鄰,南與獻縣相連。屬於湖積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
(2)歷史上河內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河內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泛指黃河中游北面的地區,約相當於今豫北地區。狹義則專指河內郡(今沁陽)。
因位於黃河凹處北岸以東,且位於殷商畿內,故稱河內。與河南、河東相對,並稱為「三河」。「三河」分別為夏商周王朝腹地,亦是「中原」的代名詞。
河內、河南以黃河為界,河內、河東以太行為界。同時,河內與河南、河東又均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則分別專指河內郡(沁陽)、河南郡(洛陽)、河東郡(安邑)。
㈢ 隋朝得河內郡是現在哪裡
河內郡大致位置是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以今天焦作市為中心的修武縣、懷縣、朝歌縣、野王縣等16個縣的地盤,是殷商舊都所在
㈣ 古代 河內 指哪
(1) 古地區名。春秋戰來國時期自,以黃河以北為河內,黃河以南為河外。
(2) 郡名,楚漢之際置。郡治在今河南武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
(3) 縣名,公元596年隋朝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1913年改名沁陽。
㈤ 古代所說的「河內」是現在什麼地方
河內(1) 古地區名.春秋戰國時期,以黃河以北為河內,黃河以南為河外.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孟子》) (2) 郡名,楚漢之際置.郡治在今河南沁陽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京漢鐵路以西地區. (3) 縣名,公元596年隋朝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1913年改名沁陽. (4)村名,位於定興縣的一個村,四周環水,故名河內,歷史悠久,張柔 張弘范等都是河內村人 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河內村:在泰國有一支王氏叫河內王氏,這一支王氏在泰國經過三百年左右的發展,目前已達到一萬二千多人,是落地海外的最大的一支王氏,而追根溯源,它是三槐王氏的分支.河內王氏遷徙的過程是這樣的:三槐王氏的一支定居江蘇太倉後,形成太倉王氏;在元朝的至正年間(1341——1368年),太倉王氏中的一支開始入閩,先是居住在龍溪珩坑村,形成「珩坑王氏」;明代中葉,這支王氏遷至南靖縣靖城鄉,依然沿襲龍溪珩坑村的村名,稱為南靖珩坑,「珩坑王氏」的稱謂也未改變;到明末崇禎年間,珩坑王氏再度遷移,遷到廣東的揭陽,定居揭西縣河內鄉,被稱為「河內王氏」;河內王氏發展到清朝中後期,出了一個叫王弘毅的人,他通過海路到了泰國,並在那裡定居下來,到今天已繁衍到第九代,這樣在近千年的時間里,這支王氏在其母體中經歷了六次分離,最後在泰國形成一個巨大的宗族群落,其「河內王氏」的稱謂依然不改.
㈥ 三國時的河內是指哪
河內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㈦ 河內是屬於哪裡
河內屬於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地處北緯12°,東經106°。是越南首都、歷史名城、中央直轄專市,面積達921平方千屬米,人口400萬,位於紅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墩河的匯流處,從南方到北方,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
(7)歷史上河內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河內是一座古城,公元前257年建城,稱為「古螺城」,擁有1000多年歷史,公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陸、空交通運輸便利,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
河內曾經是中國故地,被中國多個朝代所佔領,直至公元1428年黎朝的開國先祖黎利擊退明軍,建立黎朝,改稱東京。1831年改為河內,沿用至今。
河內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如春,被稱之為「百花春城」。許多旅遊景點也是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如巴亭廣場、歷史博物館、還劍湖等。
㈧ 三國時期的河內郡在今天的哪裡
河內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㈨ 河內在中國的哪個地方
。。。。人家是問的中國的河內。。。
河內是古地區名,像河間、河洛等回名稱一樣,以答黃河以北為河內,黃河以南為河外。
另外,河內在某些具體歷史時期指代具體地方:
(1) 郡名,楚漢之際置。郡治在今河南沁陽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
(2) 縣名,公元596年隋朝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1913年改名沁陽。
㈩ 三國時的河內,翼州,關東,江東現在哪
三國時的地名及之外的世界(轉)
三國古地
都城:
洛陽(今河南省洛陽東)長安(今陝西省西安西北)
許昌(今河南省許昌東)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
古九州: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重大戰役地:
赤壁(今湖北省嘉魚東北)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帶)
其他:
襄陽(今湖北省襄陽縣)江夏(今湖北省黃岡縣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當陽(今湖北省當陽縣)
長板坡(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鄂縣(今湖北省鄂州市)
華容道(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陽(今湖北省襄陽縣內)隆中(今湖北省襄陽境內)
烏林(今湖北省洪湖東北)新城(今湖北省房縣)陸口(今湖北省嘉魚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縣)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尋陽(今湖北省廣濟東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章鄉(今湖北省當陽東北)麥城(今湖北省當陽東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很山(今湖北省長陽西南)涿鄉(今湖北省宜昌西)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石門山(今湖北省巴東東北)
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穎川(今河南省許昌境內)宛城(今河南省南陽)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北)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北)汝南(今河南省新蔡縣北)滎陽(今河南省滎陽東北)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安眾(今河南省鄧縣東北)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北)汝陽(今河南省上蔡西南)黎陽(今河南省浚縣東)故市(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北)舞陰(今河南省泌陽縣西北)
烏巢(今河南省延津東南)東郡(今河南省濮陽縣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北)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安豐(今河南省固始東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縣西)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縣一帶)泉陵(今湖南省零陵縣境內)武陵(今湖南省常德縣一帶)巴陵(今湖南省岳陽一帶)桂陽(今湖南省彬縣)益陽(今湖南省益陽)巴丘(今湖南省岳陽)
長沙(今湖南省長沙市一帶)
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
吳郡(今浙江省富春縣)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
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鄴郡(今河北省臨漳西南)巨鹿(今河北省雞澤縣東北)廣宗(今河北省威縣東)曲陽(今河北省晉縣西)徐無山(今河北省玉田縣北)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東)
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北海(今山東省境內)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魚台東北)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
蒼梧(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一帶)
五丈原(今陝西省眉縣西南)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斜谷(今陝西省周至縣西南)箕谷(今陝西省沔縣北)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
陽平關(今陝西省沔縣西北)郿城(今陝西省周至縣西)武功山(今陝西省興平縣西南)武興(今陝西省略陽)南鄭(今陝西省漢口)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散關(今陝西省寶雞西南)
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京口(今江蘇省鎮江)金城(今甘肅省蘭州西南)街亭(今甘肅省庄浪東南)廣陵(今江蘇省揚州)下邳(今江蘇省雎寧縣北)曲阿(今江蘇省歷陽)
祁山(今甘肅省禮縣東)天水(今甘肅省天水縣一帶)南安(今甘肅省隴西縣一帶)安定(今甘肅省鎮原縣一帶)
冀縣(今甘肅省天水縣一帶)隴西(今甘肅省臨洮縣)建威(今甘肅省西和東北)西縣(今甘肅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肅省成縣西北)陽平(今甘肅省文縣西北)木門(今甘肅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肅省臨洮)鍾提(今甘肅省成縣)段谷(今甘肅省天水東南)上邽(今甘肅省天水)
壽春(今安徽省壽縣)譙郡(今安徽省亳州)歷陽(今安徽省和縣)皖城(今安徽省潛山)舒城(今安徽省廬江)
夷洲(今台灣省)
白帝城(今四川省奉節縣東)江陽(今四川省盧縣)葭萌(今四川省昭化縣東南)白水(今四川省昭化縣西北)雒縣(今四川省廣漢縣)江州(今四川省江北縣)綿竹(今四川省德陽縣)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巫縣(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東)
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南)
交州(今廣東省廣州一帶)
安邑(今山西省夏縣)
沓中(今青海省東南境)
三國時代-中國以外的世界
東漢前期,中期(約公元50-150年)
歐洲:西亞和北非,羅馬帝國的極盛期,現在的不列顛島,法國,西班牙,埃及,敘利亞等等,都是羅馬帝國治下的行省.在這一時期,帝國在不列顛行省的北部疆界修建了一條117公里的長城。
日本:在九州島上出現了一個邪馬台國.三國志游戲地圖上的倭國,就是在這個位置.
西亞:現在的伊朗和伊拉克,當時在一個西方叫它帕提亞中國稱它安息的國家裡。而當時的大宛,則被帕米爾高原和天山阻隔在現在中國新疆的西邊。從大宛到武威的直線距離,相當於武威到台灣!
東漢後期至三國前期(約公元150至250年)
羅馬帝國和漢帝國:有個自稱羅馬皇帝使者的人來到中國,並晉謁宮廷.(Drege的marcoPoloetlaRoutedelaSoie.)中國將領甘英打倒了波斯灣附近,離羅馬帝國的統治區只有一步之遙了!當地的帕爾特人想控制東西方的聯系,把甘英「偽報」回了中國。
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本州島上的奈良地區,即所謂大和國,大和文化.
朝鮮半島:東漢末年仍在現在的平壤附近置帶方郡.
三國後期至西晉(約公元250年至350年)
歐洲:基督教在313年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都羅馬,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君士坦丁堡.
在公元1世紀至四世紀,在北歐亞大陸,從現在西邊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東邊的黑龍江流域,生活著眾多的游牧民族。美洲和非洲有很多人類文明和人類發展,但卻是被現代文明遺忘的地方
附:再過了幾十年,大約395年,發生了影響全世界民族和政治版圖的重要事件,被漢朝打敗的北匈奴經過2個世紀的休養生息「西山」再起,越過了伏爾加河!從而,引發了歐洲各民族遷徙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西羅馬帝國因此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