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簫和笛子哪個歷史久遠一些

簫和笛子哪個歷史久遠一些

發布時間:2021-02-25 21:07:52

㈠ 笛子和簫哪個發明得早些就是那個更古老

當然是最早的骨笛了……

㈡ 簫和笛子哪個好學

有句俗話叫做「年簫月笛半日笙」,指的就是這三種樂器的入門難易程度。
首先,洞簫和竹笛相比,對於 氣息、口風的要求更高一些,但是同樣都是吹管樂器,又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如果竹笛演奏基礎很好了,吹奏洞簫也會相對輕松一些。 但是洞簫的演奏對氣息的要求更高,特別是低音區的音,如果要演奏的響亮且飽滿,就需要大量的練習。
其次,曲目上來講,竹笛更廣泛。竹笛的表現風格更多樣一些。
洞簫和南簫、尺八是一脈相承,特別是尺八,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主要是日本人傳承的因素。
如果想要學習的話,不要畏難,請個好一點的老師,不論是笛子還是洞簫,幾個月的時間演奏一些簡易又好聽的曲目是沒有問題的。

㈢ 笛子和簫有什麼不同

1、音色音質不同復

笛子的音色制是明亮、輕盈、澄澈、歡快、激越、悠揚,而簫則是低沉、舒緩、哀怨、凄側的音色,二者有著明顯的不同。

2、基本構造不同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簫由一根竹管做成,較笛子長,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管內去節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在管身上開有6個音孔、2個出音孔和2個助音孔。

3、吹奏方式不同

笛子是橫吹管樂器,簫是豎吹管樂器。

㈣ 笛子與簫有什麼不同呢

笛子本身在構造上有個膜孔, 貼上笛膜後,音色清脆、亮麗、極富穿透力,發音動人、婉回。古人謂"盪滌之聲"。

蕭的音色則較為質朴、渾厚和暗淡一些。
簫的介紹和分類 簫的簡介簫,又稱洞簫,我國最古老的民族邊棱氣鳴樂器。單管,豎吹。歷史悠久,簫文化貫穿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簫的音色柔和典雅。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江南絲竹等器樂合奏,浙江越劇等地方戲曲伴奏,深受我國人民喜愛而廣泛流行。簫的產生,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我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發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現存浙江博物館)。這批骨哨是用鳥禽類中段肢骨製成的,古代人將骨骼中的骨髓抽掉, 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後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們長7厘米左右,管徑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開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幾個音來,於是就形成了骨哨。盡管考古學家們稱之為骨哨,但從它的形狀,結構和發聲原理同現代簫笛作一比較, 已基本上具備了樂器的雛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骨哨應該就是簫笛的鼻祖呢?無怪今天有許多管樂大師們都認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乾脆稱它為"骨笛"。那麼用竹子做的吹奏樂器又是什麼年代形成的呢?<<呂氏春秋>>中寫有:"黃帝命伶倫伐昆侖之竹為管"的記載。據說遠古時期氣候較暖,我國黃河流域遍長竹子,只是因為後來氣候變化,竹子的生長線才南遷到長江流域。伶倫伐竹為管的記載,充分說明了用竹子做樂器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了。據傳,後人將伶倫所訂的律管編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簫。在虞舜時代,曾出現過一部稱之為"箾韶"的古代樂舞,"箾"即是今天的"簫"字。因為這部樂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簫來演奏的,所以我們認為<<韶>>的演奏使簫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頌大禹治水為內容的古代樂舞,它共分為"九成"(九段音樂),用"龠"伴奏,又稱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簫的前身。由此可見,從<<箾韶>>到<<大夏>>,簫曾在中國音樂史上經歷過多年的輝煌時代。周代,曾將我國古代樂器分為"八音",它們分別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其中"竹"就是指簫和篪。自從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簫做為古代樂器的實物才得以我們親眼所見。因此提起"絲竹"二字,人們自然會想到這種樂器。笛和簫的區別 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後音孔。簫亦稱"篴","箎","龠"等等。有的音樂詞曲是這樣說明的:古代樂器,竹子製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沒有說明是橫吹還是豎吹。現在也有短的豎笛,不貼膜,音色在笛簫之間,更接近笛子。那麼, 在遠古時代, 不貼膜的橫吹樂器與豎吹樂器各方面區別不大,音色更接近簫。關於簫與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用到"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並非橫吹之笛。另相傳此種樂器原出於羌中,漢代稱"篴"。最初為四個指孔。西漢京房加1孔,成為5孔,晉代的篴已有6個指孔,與現代的簫相似。隨著考古專家的發掘,湖北隨州出土兩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橫吹。開6孔,形制與竹笛極為類似,只是一端封閉。魏晉時,已做為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唐時,出現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了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與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橫吹為笛,豎吹為簫。那麼,究竟哪種樂器最先為人們所創造並使用呢?從人體身體結構來看,豎吹更符合人體正常的動作狀態,而橫吹則需要一支胳膊向旁邊,而另一支胳膊則需要超過前胸到身體另一側。所以應該豎吹在前,橫吹在後。但由於橫吹音量大。傳得遠,加上膜以後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強,吹笛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簫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於簫本身結構所致。簫的吹孔很小,並且依管壁厚度向內傾斜,這樣吹奏時氣流一大反而吹不響了。簫適於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寄託寧靜悠遠的遐思,表現細膩豐富的情感。幽靜典雅,回味無窮,知音難遇,陶醉其中。對我們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能使諸君領略到質朴的美,返璞歸真,鬆弛崩緊的神經,追求情緒中的安寧,使思維意識隨之升華, 得到美的享受。簫的構造簫由一根竹管做成,較曲笛長,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管內去節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由此處吹氣發音。在簫管中部,正面開有五個音孔,背面開有一個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兩個圓孔是出音孔,可用來調音。在出音孔下面的兩個圓孔為助音孔,它起著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簫穗為裝飾。簫不設膜孔,專業演奏的簫音孔增至八孔,並帶有銅插口,可調節音高音低,方便於樂隊的合奏。簫依據材質和製作工藝以及音色的專業程度分為:普及簫,專業簫和精品簫。普通簫用紫竹製成,不論節數,外漆樹脂漆。對材質的要求低,適合於一般演奏和練慣用。專業簫選用檔次較高的紫竹,製作工藝精良,適於音樂演出使用。精品簫的選材極為講究,對竹子的長相,老結度,竹子的發音,振動以及節數都有一定的講究,其中九節簫更是簫中珍品,都為演奏和收藏。

㈤ 請問笛子和簫區別是什麼各起源於哪個朝代有什麼傳說不

分類上:
笛子屬於單管邊棱氣鳴樂器科
簫屬於單管口吹氣鳴樂器科
吹奏法方版面:
橫吹權笛子豎吹簫,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後音孔。
結構上:
笛子:吹孔,膜孔,音孔,需要笛膜
簫:無膜孔,不需笛膜。
規格上:
簫的規格比較統一穩定,一般80CM長
笛的規格根據調的不同或是種類的不同長短也不一樣,通常曲笛稍長,梆笛稍短。
應用上:
簫由於生因暗淡,音量較小,通常不再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內,適於獨奏或與古琴等樂器合奏。
笛子的聲音宏亮,穿透力強。在民族管弦樂隊中是必備的。

㈥ 笛簫的發展歷史

一直到漢代,抄中國傳統的笛子都是豎吹的。專家說,簫過去都叫笛,早期的笛是豎吹的。漢代張騫去西域帶回來的笛子是橫吹的。笛子出現後,原來豎吹的樂器就叫做簫了。笛聲是清脆的,彷彿清晨歡快的鳥鳴,而簫聲是悠遠的,彷彿月夜無形的清風。這兩種樂器都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樂器,在中國文化中,它們早已不分彼此。
近代中,笛簫作為傳統民族文化,其悠揚的旋律備受中內外各界人士喜好,笛聲悠揚富有藝術魅力,是中華古文明的一大魁寶,簫聲悠揚富有精神意境,音色圓潤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在當代,區分笛簫的區別更有一種通俗的講法:橫吹笛豎吹簫。也就是說笛子是橫著吹的,而蕭是豎著吹的,還有一個區別是笛子要貼笛膜,而蕭則不需要。
隨著互聯網的超速發展,笛簫文化也發展成互聯網藝術的一種,其中以亞洲之最,笛簫的起源也是亞洲中原起源。互聯網上專業表達民族樂器笛簫的網站以「八荒舞樂中文網」作為行業領軍站點,也是亞洲最大的中文舞樂社區,中國人自己的專業藝術交流網站 行業簡稱EWDMC

㈦ 簫早一點還是笛出現的早一點

蕭歷史更久遠。

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版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權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賈湖遺址延續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發現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眾多實物證明,骨笛在此由5孔發展到8孔的完整歷程。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原稱「洞簫」,現簡稱「簫」。我國古老的吹奏樂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㈧ 笛子和簫哪個歷史久遠

蕭歷史更久遠。

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回南省舞陽縣賈湖答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賈湖遺址延續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發現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眾多實物證明,骨笛在此由5孔發展到8孔的完整歷程。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原稱「洞簫」,現簡稱「簫」。我國古老的吹奏樂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㈨ 笛子與蕭的區別

首先,兩者最大的區別便是,笛子是需要笛膜才可以吹奏的,而蕭的結構則不需要膜,可直接吹奏。

笛子

拓展內容: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漢代以後,橫吹笛已在宮廷、軍隊的鼓吹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事實提醒了人們,中國笛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態,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後,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並與樂隊中其它樂器日益完美地配合與協調。在河南鄧縣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畫像磚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鼓吹樂隊協調行奏的歷史圖像。橫吹笛演奏者的持笛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笛姿勢與今天笛演奏完全一樣。

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賈湖遺址延續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發現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眾多實物證明,骨笛在此由5孔發展到8孔的完整歷程。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原稱"洞簫",現簡稱"簫"。我國古老的吹奏樂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簫笛同源,都是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新石器時代開始以竹製作。在秦漢至唐,簫是指編管的排簫。

㈩ 簫笛同源都是源於古代的什麼

簫:原稱「洞抄簫」,現簡稱「簫」。襲我國古老的吹奏樂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
簫笛同源,都是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新石器時代開始以竹製作。在秦漢至唐,簫是指編管的排簫。

閱讀全文

與簫和笛子哪個歷史久遠一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