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閱讀歷史的故事,傳承中華文化
抄襲了我自己的:http://..com/question/113490092.html
希望對你有用!舉報沒必要吧。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
② 舉一則你讀過的歷史故事,談談如何鑒賞歷史故事(《閱讀與寫作》作業)
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奮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雖然有他的犧牲,但不回可否認的是從各方面看,棗宜會答戰依然失敗了!
鑒賞歷史故事時要回到當時歷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問題,對個人和歷史事件的評價要以此為基礎,從局部和整體兩個角度來看,上述這件事里對張自忠英雄的評價是局部,棗宜會戰失敗是整體
③ 歷史小故事i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④ 高分,15個歷史小故事,越簡短越好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曾經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走多遠,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捨不得離開。於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13、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等魯肅經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6、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17、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瓮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19、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⑤ 歷史小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⑥ 歷史的閱讀方法小知識
(1)泛讀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 (2)精讀 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享,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⑦ 閱讀與寫作(1)舉一則你讀過的歷史故事 談談如何鑒賞這一歷史故事
張自忠在棗宜會復戰中奮勇殺敵,最制後壯烈犧牲,雖然有他的犧牲,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各方面看,棗宜會戰依然失敗了!!
鑒賞歷史故事時要回到當時歷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問題,對個人和歷史事件的評價要以此為基礎,從局部和整體兩個角度來看,上述這件事里對張自忠英雄的評價是局部,棗宜會戰失敗是整體
⑧ 歷史上靈活讀書的小故事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