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葛劍雄如何學歷史

葛劍雄如何學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5 15:18:14

㈠ 怎樣學歷史這一門課程

一、讀史可以明智。我就很喜歡歷史,但我感覺就幾乎就沒怎麼背過,但每次考試都很好。特別是古代史。興趣是第一老師,真的不錯。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的興趣。 二、我當時學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縱橫比較,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翻開課本看一下。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他生活在東漢末年,那麼你再想想,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麼成就。列一個表格,免的遺漏。總之,就是要突破歷史書上這一課、那一課的限制,要系統的分析,還要對每個朝代做個總結。 三、還有就是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者電視劇,在故事中就把歷史記住了,我小時侯看古裝戲或歷史劇的時候,經常翻出課本來看一看。比方說,你看武則天的電視劇,裡面有長孫無忌、儲遂良,你就知道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一看,儲遂良還是個書法家。 四、還有,就是每一科都通用的,腦子放電影。就是,每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麼,什麼東西你懂了么?沒記住的,沒懂的,第二天,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相信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少很多。如果還有,那麼起來之後,趕緊再看。 五、區分重點,任何事情都有主次,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我以前學習的時候,就是不分主次,這樣你會很累,往往還沒有成績。如果你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象某個人的生卒年,你要看,因為你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你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你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麼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六、多看多列年代紀事表,這主要是讓你記住事情的先後,並不一定是讓你記住某件大事發生的時間。不過,有些也是要記得。 七、筆記是要記得,也不止是學歷史。記筆記是增強記憶的手段,也是一個提煉,便於復習。說到這里,我建議提前要預習,這樣你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明了。 八、要注意適當調節作息,如果感到已經頭暈腦漲,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處走走,邊走還可以邊放放電影。 九、將自己設想成老師,想想怎麼講這一課,我以前經常用這種方法,老師講完之後想想老師講的怎麼樣?換做你,又會怎樣講。 十、要及時做練習題,趁熱打鐵,不可把好幾節的題目放在一起做。 十一、中央台有個《百家講壇》節目,講的基本上都是歷史,這個節目挺好的,讓你在娛樂中學歷史。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歷史通,多跟他們接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呢! 亂七八糟的說了那麼多,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謝謝
滿意請採納

㈡ 怎麼學歷史

學習歷史,一定要學會按時間順序進行記憶。

㈢ 學好歷史要有怎樣的方法

歷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為什麼很少有皇帝能吸取教訓?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總結了幾個原因,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首先就是,皇帝地位太高,所謂「金口玉言」,他說的話就是必須要實現的,沒人能和他抗衡,這就導致皇帝的權力缺乏約束。再加上皇帝每天的生活太單調、太無聊了,他們每天就是早早地去上朝、聽大臣們說國家大事。下了朝之後還要批改大臣們的奏摺、和大臣們討論一些軍國政事。那些大臣們一個個能說會道,總是引用一些大道理為了說服皇上認同自己的觀點。

比如秦始皇,他難道不知道酷刑統治下的老百姓會民怨載道?他難道會不知道「焚書坑儒」是會激起民憤的?他當然知道,但是他也知道,他當時滅掉了六個國家,這些人一定對他心存怨恨,說不準什麼時候他們就會造反、起義。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定,他必須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消滅掉自己的這些仇人。而當時他能做的只能是制定嚴酷的刑罰以及統一人們的思想。就算是會失去一些民心,但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他也只能這樣了。各位,為什麼很少有皇帝能吸取教訓?原因無非以上幾點。

歷史學是什麼 葛劍雄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㈤ 怎樣學好歷史,要詳細的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㈥ 葛劍雄:哪些人適合學歷史

如果問你為什麼喜歡看歷史書,你可以回答因為喜歡,或者因為有趣;但如果問你為什麼要報考歷史專業,你的回答就不應該只是喜歡或有趣。

因為報考歷史專業與看歷史書不同,如果只是想看歷史書,或者歷史書有趣,完全可以報考其他專業,以後在課余、業余時間也能看。

在大學毛入學率還不到40%、大學也不屬義務教育的條件下,考大學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上大學得花不少錢,個人和家庭總得考慮一下是否必要。

大學畢業後也還有擇業競爭,一般來說,所學的專業與就業有比較直接的聯系,未來若干年內就業壓力還會存在,選擇專業時不能不考慮這一因素。所以,不能僅僅為了興趣而報考歷史專業。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報考歷史專業呢?我認為有兩類人,一是希望並且有條件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一是希望並且能夠將歷史作為工具運用的人。

第一種人當然是以喜愛歷史為前提的。如果到了高中畢業還對歷史沒有興趣,更不喜愛,何不早些改變?但僅有興趣不夠,還得看是否有基本的條件。每個人有不同的天賦,除非有特殊的、不得已的原因,都應該用其所長。

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可以請熟悉自己情況的老師、長輩、朋友分析一下。如果想從事歷史研究,光讀本科是不夠的,最好接著讀研究生,畢業後爭取在研究型大學或研究所工作。

但專業研究是艱難的、寂寞的、枯燥的,有時甚至會很痛苦。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傳統學科,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並不容易。

新發現的或得到解讀的文獻史料、遺址遺物可能提供前人未見的證據,藉助新的科學原理和技術手段也可能破解前人無法解決的難題,但多數歷史學者沒有那麼幸運,期望值不能太高。

在本科階段還要作語言和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准備,如准備研究中國史的要能熟練閱讀文言文,即使是研究近代史,要知道民國年間大量文書、函電就是用文言寫的。准備研究外國史的,除了要學好通用的英語、法語等外,還得學好對象國的語言。這些都需要較長時間,到研究生階段再學往往太遲了,或者時間不夠了。

有志於研究專門史的,最好利用本科階段學習相關學科,如文化史、經濟史、宗教史、民族史、外交史等都需要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在此過程中如果感到力不從心,盡了努力還是適應不了,不如改變目標,成為運用型的歷史學者。

即使是最富裕國家的歷史學家,也不可能僅僅依靠學術成就成為富翁。他們能過體面的生活,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卻不可能獲得多少財富。就是在知識產權最值錢的國家,純學術著作也不可能拿到多少版稅。除非你能寫發行量大的暢銷書,參與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娛樂產品,或從事以歷史為資源的商品交易和市場活動。

一句話,想發財致富而又有這樣能力的人,還是別選擇當歷史學家。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盡可在發財後當作業余愛好,或者用錢購買歷史類的服務。

第二種人是通過接受大學的歷史專業訓練,將歷史作為未來的運用手段,或者作為提升自身素質的一部分。這部分人在大學畢業後主要選擇與運用歷史知識有關的職業,如歷史教師、歷史編輯、文博檔案、文化傳播、文化服務、文秘等。

所以除了要學好歷史以外,也得打下與自己目標相關的基礎。如當教師應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當編輯應具備文字功底,文化傳播自然要掌握傳播理論和手段,否則到時未必如願以償。

近來歷史專業的畢業生經常在就業率中墊底,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校期間沒有做好提高運用能力的准備,所以對這些崗位缺乏競爭能力。其實,隨著現代服務業、新媒體、文化產業、網路經濟等新產業的發展,對歷史運用的需求是相當廣泛的。

有些人原來是以歷史運用為目標的,但以後興趣提高了,發現了自己的潛力,也不妨調整目標,畢業後繼續讀研究生。但因為怕找不到工作而臨時起意,即使僥幸考上了,會讀得很辛苦,前程也未必美好。

如果將讀歷史專業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途徑,也應全面考慮自己的條件,如今後的謀生手段,對擬從事的職業的適應性,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等,不能盲目模仿或攀比。

已故國家副主席、「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生,讀的是歷史系。作為榮氏家屬的第三代傳人,自然不需要也不會考慮畢業後的出路,榮家看重的是聖約翰大學的聲譽和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他們更明白,榮毅仁需要的是駕馭全局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水平。如果是一個小企業主家庭,恐怕不會讓子女上學費昻貴的大學,學對他們的企業沒有直接用途的專業。

還有人以王岐山畢業於歷史系來證明學歷史專業的重要性,這未免過於牽強。我不知道當初上歷史系是王岐山的自覺選擇,還是組織分配的結果。即使是他的自覺選擇,歷史素養也只是他綜合素質中的一部分。要是不具備其他方面的素質和經驗,僅僅憑著大學歷史專業的知識,他能擔當黨政、財政、金融等方面的重任嗎?

但另一方面,歷史專業和歷史學的訓練無疑會給予每一位認真的接受者重大影響,至少是潛移默化的作用,自然也會影響其邏輯推理、分析綜合有能力,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這類影響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歷史專業學生,不應拘泥於具體的歷史知識,不要停留在史料的閱讀和記憶,而應加深對歷史理論、歷史觀念、歷史規律的理解,也可對不同的研究方法做些嘗試。

㈦ 怎麼才能學好歷史

第一要培養興趣 通過看抄相關歷史小說了 電視劇了 第二要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 或以朝代為准 或以時間為准 第三就是多記了 但是一定要聯想著記憶 比如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時 也要想著抗日戰爭的開始發展 結果等等,,,其他的做題補充。。

㈧ 葛劍雄在《歷史學是什麼》中指出,「歷史意識」不僅指

葛劍雄在《歷史學是什麼》中指出,「歷史意識」不僅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內人們對過去事實的容有意識的記錄。
《歷史學是什麼》有人說過去的事實都是歷史。但能不能真正成為歷史,還要取決於後人如何記錄。從這個角度講,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歷史,都有其主觀性,因為它都是人所記錄的。既然是人所記錄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記錄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響。歷史事實沒有改變,但是記錄的人變了,記錄的觀念變了,記錄的手段變了,歷史重心就會發生轉移。

㈨ 歷史學是什麼葛劍雄讀後感

歷史學可以讓我們懂得更深重,歷史更深重以後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樣子。對每一個人民,每一個更好的回味過去展望未來。

㈩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

認真理解,投入感情,注意時間節點鏈接情節就比較好記

閱讀全文

與葛劍雄如何學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