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典型不平等合作有哪些

歷史上典型不平等合作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5 12:25:07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平等條約

1. 中英 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萬兩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條約補充條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門條約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廈條約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黃埔條約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琿條約 奕山 六十萬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條約 奕欣 一千叄百萬兩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條約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條約 奕欣 四十多萬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四十四萬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不詳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條約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煙台條約 李鴻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條約 曾紀澤 七萬方公里 二百八十萬兩 24-2-1881;
24.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約 李鴻章 9-6-1885;
27.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不詳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條約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條約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7-3-1894;
31.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二億兩 7-4-1895;
32.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叄千萬兩 8-11-1895;
33.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3-6-1896;
34. 中德 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李鴻章 9-6-1898;
36.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 7-9-1901;
37.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羅生戛爾曾 7-9-1904;
38.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 22-12-1905;

Ⅱ 中國歷史上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中美來望廈條約
中俄蒙協約
民四自條約
滿洲里界約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
辛丑條約
廣州灣租界條約
訂租威海衛專條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中俄密約
馬關條約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
中法和約
中俄改訂條約與改訂陸路通商章程
中英煙台條約
中日北京專條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德通商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中法北京條約
中英北京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
中美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
上海租地章程
黃埔條約
望廈條約

Ⅲ 中國歷史上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中國的史學界大多將自1949年以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年—1860年)
這一階段既是中國由君主專制社會走向半殖民社會的開端,也是列強在中國建立殖民體系的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南京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建立與初步形成。《南京條約》又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構成了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資本主義國家:美、英、法三國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權利:
1.取得自由對外貿易的通商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
2.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
3.取得在華傳教、租地建房的權利。
4.取得領事裁判權。
5.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佔有權。
這些不平等權利構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無論是今後的租界、內河巡航、高額賠款都不過是上述權利的延續、發展與補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持續4年的戰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條約:
1.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2.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這次戰爭帶來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歐美各國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條約特權:
1.胃口大開的領土要求。
2.擴大對外貿易窗口的要求。
3.內河航運權。
4.鴉片貿易合法權。
5.內地自由行動權。
6.勞工出國權。
這一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大多圍繞著貿易而進行,對於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而言,工業革命後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國市場銷售商品取得利潤不能完全滿足資本家的慾望,因而就要開辟新的海外市場。所以各國採用的都是自由貿易的經濟方針,政府制定的對外政策無不以擴大貿易對象,實現商品輸出為主要目的。打開中國的大門,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都是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面對頑固不願開放的清朝政府,各國就採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國政府談判,再取得交易特權與商品市場。

Ⅳ 簡答近代歷史上三大不平等條約的典型條款及對中國的影響

一:《南京條約》
1,典型條款:
①割讓香港島;
②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
④中國徵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
⑤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2,影響:
(1)破壞中國主權,使香港成為英國進一步侵華的基地;
(2)對中國人民的無恥掠奪,開創侵略者勒索賠款的先例;增加財政負擔,激化階級矛盾,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3)打開了我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
(4)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
(5)是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二、《馬關條約》
1,條款:
(1)清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2)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3)清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4)允許日本人在清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5)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2,影響:
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
②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三,《辛丑條約》
1,條款:
(1)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款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
(4)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2,影響:
一、為支付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便於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三、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清政府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四、《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
五、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Ⅳ 中國近代歷史上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

一、《南京條約》
1、時間:1842年8月
2、地點:南京
3、代表:耆英 璞鼎查
4、內容及其影響
(1)割 香 港 島 給 英 國 — —破 壞 了 中 國 的 領 土 主 權 , 使 香 港 島 變 成 了 英 國 侵 略 中 國 的 貨 物 轉 運 站 和 海 軍 基 地。
(2) 賠 款 2 1 0 0萬 銀 元 — — 開創 了 侵 略 者 對 中 國 勒 索 賠 款 的 惡 例 , 加重 了 中 國人 民 的 負擔 。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使中國東 南 沿 海 的 門 戶 大開 。
(4)英 商 進 出 口 貨 物繳 納 的 關 稅 稅 率 中 國 須 同 英 國 商 定 — — 使 中 國 開 始 喪 失 了 關 稅 自 主 權 。
二、《南京條約》附件
1、時間:1843年10月
2、內容
(1)《五口通商章程》
a、低關稅率5%——便 利 了 外 國 資 本 主 義 傾 銷商 品 和 掠 奪 原 料 , 中 國 海 關 失 去 了 保 護 本 國 工 農 業 生 產 的 作 用。
b、領事裁判權——嚴重 破 壞 了中 國 的 司法 主 權
(2)《虎門條約》
a、片面最惠國待遇——「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
b、 租 賃土 地 、 房 屋 和永 久 居 住— — 為 以後 外 國 侵 略 者 在 中 國 建 立 「 租 界」 提 供 了借 口 。
三、《望廈條約》
1、時間:1844年7月
2、地點:澳門附近的望廈村
3、代表:耆英 顧盛
4、內容及影響
(1)使美國 享 有英 國在 《 南京 條 約 》 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2)美國兵船可任 意 到中 國 各通 商 港口 「 巡 查 貿易 」 —— 破 壞 了中 國 領 海權
(3 )美 國人 有 權 在通 商 口 岸「 開 設 醫院 , 建立 教 堂」 — — 便利 了 美 國 對 中國 進 行文 化 侵 略 。
四、《黃埔條約》
1、時間:1844年10月
2、代表:耆英 剌萼尼
3、內容: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五、《天津條約》
1、時間:1858年6月
2、地點:天津
3、簽訂國 俄 美 英法 與清政府
4、內容及影響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增開牛庄、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內地(長江中游地區)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 強 不僅 取 得 了中 國 內 河航 運 權 , 且 便於 外 國商品向 長 江 內地 傾 銷。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成 了 外國 人 到中 國 內地進 行 種 種不 法 活動的護身符。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
六、《璦琿條約》
1、時間:1858年
2、內容: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七、《北京條約》
1、時間:1860年
2、簽訂國:清政府與英法 俄
3、內容與影響
(1)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天津成為外國經 濟 勢力 在 中 國 北方 的 重 要 活 動 基地 , 並 威 脅北京的安全。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使英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擴大
(4)准許華工出國——掠買中國人口,開發海外殖民地。
(5)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進一步加重中國人民負擔
八、《中法新約》
1、時間:1885年
2、地點:天津
3、代表:李鴻章 巴德諾
4、內容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
(2)在中越邊界開辟商埠
(3)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商辦
(4)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5、影響
(1)法國達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
(2)打開 了中 國 西南 的 門 戶
(3)最先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特權
九、《馬關條約》
1、時間:1895年4月
2、地點:日本的馬關
3、代表:李鴻章 伊滕博文
4、內容及影響
(1)割 遼東 半 島 、 台灣 及 其 附 屬島 嶼 、 澎湖 列 島 給日 本 —— 使台 灣 與 祖 國 隔 離 數 十 年 , 並 刺 激了 列 強 瓜 分中 國 的 野心
(2)賠 償 日本 軍 費 白銀 二 億 兩— — 使清 政 府為 償 付 巨 額賠 款 , 加 緊 搜 刮人 民 ,還 大 量 舉 借 外 債, 使 列強 進 一 步控 制 了 中 國的 財 政 和 經 濟
(3)增開 沙市 、 重慶 、 蘇 州 、杭 州 為 商 埠 , 日 本 輪 船 可 沿 內 河駛 入 以 上 各口 — — 使帝國主義 侵 略勢 力深 入 到 內地
(4)允許日本在 中 國 的 通 商 口 岸 開 設 工 廠 , 產 品運 銷 內 地 免 收 內 地稅 — — 嚴重 阻 礙了 中 國 民 族工 業 的 發 展
十、《辛丑條約》
1、時間:1901年9月
2、簽訂國 11個 英 俄 美 法 德 日 意 奧 比 荷 西
3、內容及影響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加 劇 了中 國 人 民 的 貧 困 和 社會 經 濟 的凋 敝
(2)劃定 北 京 東 交 民 巷 為 「 使 館 界」 , 界 內 不 許 中 國 人 居 住 , 由 各 國 派 兵 保 護— — 「 使 館 界 」 實 際 上 是 「 國 中 之 國 」 , 是 帝 國 主 義 策 劃 侵 略 中 國 的 大 本 營
(3)拆 毀 北 京 至 大 沽 的 炮 台 , 准 許 各 國 派 兵 駐 守 北 京 至 山 海 關 鐵 路 沿 線 要 地 — — 外 國 侵 略 者 控 制 京津 地 區 , 使 清 政 府 完 全 處 於 外 國 軍 隊 控 制 之 下 , 便 於 外 國 侵 略 者 直 接 派 兵 鎮 壓 中 國 人 民 的 反 帝 斗 爭。
(4)懲 辦 反 帝 的 官 吏 , 永 遠 禁 止 中 國 人 民 成 立 或 加 入反 帝 性 質 的 組 織 — — 清 朝 官 吏 嚴 厲 鎮 壓中 國 人 民的 反 帝 斗爭 ,使 他 們進 一 步 成 為帝 國 主義 的幫凶 。
( 5)改總理衙門 為 外 務部 , 位 居六 部 之 上— — 改 設 外 務部 , 便 於 清政 府 能 夠按 照外國侵略者的意 旨 實 行 賣 國 的外 交政 策。
(6)修訂商約——清政 府同意修訂各 條約中通商行船的內容,便利了 帝國 主義擴大 對 中 國的 侵 略。

Ⅵ 中國歷史上和其他國家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一、《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稱「萬年和約」,又稱「白門條約」 、「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 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二、《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

1、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3、中國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三、《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

1、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開啟了資本主義浪潮。

四、《滿洲里界約》

《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俄文:Договор цицикар),是清朝與沙皇俄國於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滿州里界約》共兩條,其主要內容是:

1、清俄兩國重定由塔爾巴干達呼第58界點起,至阿巴該圖第63界點;

2、沿額爾古納河,至該河與黑龍江會流處止的國界。

此次界務交涉,本應按照舊約規定,雙方共同履勘水陸兩界,但結果卻完全超出了會勘的范圍和舊約的規定,以致新設界點位置及水路國界與舊約不符。

陸路邊界線的6個界點全部南移,致使中國喪失數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約中雖載明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但右岸應屬中國的許多洲渚,卻以臆造的「額爾古納河舊河道」為借口,劃歸俄國。

《滿洲里界約》將舊約作了有利於俄國的修改,並就此重新劃定了國界,是有損於中國領土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也是腐朽的清政府代表中國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

五、《中英煙台條約》

《中英煙台條約》又稱為《滇案條約》、《中英會議條款》,是1876年(光緒二年)9月13日清朝與英國在煙台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的簽訂結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國得到了入侵中國西南邊境「條約權利」。

《中英煙台條約》亦稱《滇案條約》,共分三大部分16款,並附有「另議專條」。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為:中國向英國償款銀20萬兩;中國派出使大臣帶國書前往英國,對滇案表示「惋惜」;

雲南當局應與英國所派官員商訂滇緬來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為限,英國派官員駐雲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

英國仍保留由印度派員赴雲南之權。第二部分實際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處理及官方交往兩方面。

主要內容為:總理衙門應「照會各國駐京大臣」,請其會同該衙門就通商口岸的中外會審案件議定劃一章程;「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使可派員前往「觀審」,「倘觀審之員以為辦理未妥,可以逐細辯論」。

中外交涉案件,被告為何國人,即向何國官員控告,由被告所屬國官員依本國法律審判。這些規定擴大了英國在華治外法權。

第三部分為「通商事務」,主要內容為: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慶、湖口、沙市等處停泊起卸貨物。

各口租界免收洋貨厘金;新舊通商口岸尚未劃定租界者都要「劃定界址」。此外,《另議專條》中規定英國可派探路隊由北京經甘肅、青海或四川等地進入西藏,或由印度進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平等條約

Ⅶ 人類歷史上有那些不平等現象

首先是男女不平等,不管是就業還是生活中,等不同程度的存在這種現象。雖然「男女平等版」這權句話已經喊了很多年,但女人在社會里仍然屬於弱勢群體!比如:女人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升職的話,她就應該跟某位領導有點什麼,男人們就會背後亂說!女人喝醉了酒就是放盪、不自重 !而男人喝醉了似乎很正常!其次,在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就不平等,比如:企業不如事業,事業不如公務。企業里每天辛辛苦苦很可能到月底只有生活費;事業單位工作穩定,福利、工資更加穩定;公務、政府則享有特權,就連一個小小的公務員的工資都一個勁兒的往上漲!更不用說福利!第三,說說名人特權。我國提倡計劃生育的國策已經有很多年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多生孩子意味著罰款、處分等等,還不說養不養得起;而名人呢?特別是明星,放眼一看有許多明星都有兩個以上得孩子,不用說,他們肯定養得起,但是怎麼沒人管呢? 所以說,世間的公平是相對的,局部的。
,在美國..華人待遇不公平,有錢人能享受很待遇,

沒錢人甚至遭白眼,

有錢人出入各種高級場所

沒錢人只能在馬路邊轉悠,

有錢人有私人別墅,花園,泳池

沒錢人只有出租房,小攤,

……有錢人每天花的可能是沒錢人一月掙的或一年的積蓄,

Ⅷ 歷史上強弱合作的事例有哪些!

宋金聯盟
金連勝遼軍的消息傳至北宋,宋朝君臣想乘機滅遼,收回幽雲地區。宋徽宗數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國,終於在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締結盟約,規定:宋金兩國地位平等;宋金夾擊遼,長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長城以南的燕京(即南京,今北京)由宋攻取;滅遼後,燕雲地區歸宋,西京之地待拿獲天祚帝後給宋(平、營、灤諸州的歸屬未定);宋給遼的歲幣轉送金國。這件事史稱「海上之盟」。

出河店大捷
阿骨打起兵後,經過寧江州戰役後,女真兵由2500人增加到3700人。1114年,遼國在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鄉塔虎城)集結10萬人准備消滅女真兵,當時兩軍的比例是1比27人。
阿骨打面對強敵並沒有退避,而是決定在敵人還沒有完全集結之前,出其不意發起進攻。當時正是隆冬季節,天寒地凍。阿骨打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薩滿教夢卜之說來穩定和鼓舞軍心。阿骨打說:「我剛躺下,就有人搖我的頭,如此一連三次,於是我得到了神的暗示,他說我們連夜出兵,必能大獲全勝,否則定有滅頂之災!」聽了他的話,士兵士氣頓長,三千多鐵騎乘風踏雪,直撲出河店。第二天拂曉,趕到出河店近旁的鴨子河北岸,並派精兵猛打正在破壞冰面的遼兵。遼兵沒有料到阿骨打軍隊來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紛紛潰敗。此役女真俘獲的遼兵和車馬、糧草不可勝數。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之一。出河店大捷之後,各路女真兵紛紛歸來,女真兵力已經超萬[2] 。

黃龍府之戰
「圍點打援」攻陷黃龍府黃龍府是遼朝重要的國庫之所在,也是遼國的經濟命脈。阿骨打建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占據黃龍府。但是黃龍府外城防禦完善,內城守備堅固,若要強攻硬取,一旦遼兵增援就會腹背受敵。經商議,阿骨打採取常勝將軍完顏婁室的意見,「 圍點打援」,圍住黃龍府,掃清其外圍,殲滅救援軍隊。黃龍府外圍被掃平後,阿骨打率兵直搗黃龍府。當時的黃龍府被圍困數月,守將耶律寧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惶惶不可終日。阿骨打一聲令下,金軍如潮水般推著各類攻城器械涌至城下,人人奮勇殺敵。遼兵一觸即潰,耶律寧見大勢已去,棄城而逃。此役表現了女真人勇奪智取的特質與鋒芒。

護步答岡之戰
金軍2萬人遼軍70萬人。
得知黃龍府失守的消息,遼天祚帝率70萬大軍,幾乎傾其全部兵力,企圖一舉消滅新生的金政權。當時金太祖只有2萬人,兩軍比例是1比35,這是人類戰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
阿骨打認為,雖然遼兵數十倍於我,又來勢洶洶,但卻是烏合之眾,庸將怯兵,不足為懼。若是主動出擊,成功有望。他為鼓舞軍心,在眾將士面前仰天大哭,說:「當初,我領你們起兵,是為了咱們不再受遼欺壓,讓女真人有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不想,天祚帝不肯容我,親自來征討。我們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拼以死戰,轉危為安;另一條是你們抓我一個,獻給天祚帝,殺我一族,投降契丹,或許能轉禍為福。」將士們聽罷無不泣下,決定與遼軍決一死戰。
兩軍交戰後,金軍將士個個沖鋒在前,殺出一條條血路,遼兵如潮水般,退潮又漲潮。正當兩軍打得正酣時,遼朝內部出現政治紛爭,另立政權,天祚帝放棄這消滅金軍千載良機,回軍自救,阿骨打抓住良機,緊追猛打,終於在護步答岡追上遼軍,與遼軍短兵相接,左右包抄,遼軍大敗。此役顯示出阿骨打超常的膽略和傑出的軍事才能,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此戰之後,曾在北中國不可一世200多年的大遼國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影響編輯
金與宋聯合攻打遼時,金發現宋朝的虛弱,於滅遼當年撕毀合約進攻宋朝,後攻克宋朝首都汴京,侵佔宋朝北部疆土,令宋踏入南宋時期。

Ⅸ 中國歷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有什麼

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
中英《虎門條約》1843年;
中美《望廈條約版》1844年;
中法《權黃埔條約》1844年;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中法、中英、中美、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
中俄、中法、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
中法《中法新約》1885年;
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
《辛丑條約》1901年。

Ⅹ 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有哪些

()《南京條約》(1842年8月)——賠款、開五口通商口岸、割香港島、協定關稅。
?(2)《南京條約》附件(1843年,包括《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3)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美國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港口「巡查貿易」;美國有權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還包括《南京條約》的主要條款)
?(6)中法《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
?(7)《天津條約》——外國公使駐京、開10口通商口岸、外國軍艦的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到內地活動、賠款。
?(8)《北京條約》——開天津、割九龍司、准許華工出國、賠款。
?(9)中俄《瑗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割地(略)。
?(10)《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在中越邊境開辟商埠,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國商辦,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11)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12)《辛丑條約》——賠款白銀4.5億兩;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革職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修訂商約。
?(13)《二十一條》——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所享有的一切權力,並加以擴大。要求延長日本租借旅順、大連及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期限為99年,並承認日本在東三省南部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規定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顧問;中國警政及軍械廠由中日合辦。
?(14)《俄蒙協約》——俄國與外蒙古當局簽訂,規定俄國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時享有廣泛特權。
?(15)《中俄聲明》——袁世凱與俄國簽訂,規定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古設治、駐軍和移民。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中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
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
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
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
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認附和義和團的錯誤,向帝國主義「道歉」。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典型不平等合作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