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漢至西晉有哪些出名的歷史人物
司馬懿的弟抄弟司馬孚
司馬孚(180年—272年),字叔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重臣。司馬懿之弟,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為太宰,封安平王。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後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㈡ 東漢末年~西晉初期歷史人物景況
180年各州的最高長官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後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後賈南風(即賈後)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後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後。 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 八王之亂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越對成都王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顒派張方率軍佔領洛陽,接著並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
王號 姓名
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 司馬瑋
趙王 司馬倫
齊王 司馬冏
河間王 司馬顒
成都王 司馬穎
長沙王 司馬乂
東海王 司馬越
這個人物簡介在網路詞條都有
㈢ 西晉有那些名人
1、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銅川耀州區東南)人。西晉時期文學家、思想家。傅燮之孫、傅干之子。傅玄幼年隨父逃難河南。專心經學,性格剛勁亮直。初舉孝廉,太尉辟,都不至。
州里舉其為秀才,除郎中。後參安東、衛將軍軍事,轉溫縣令,再遷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任內頗為稱職,曾數次上書,陳說治國之策。五等制建立後,傅玄封鶉觚男。司馬炎為晉王,以傅玄為散騎常侍。
2、王戎:字濬沖。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長於清談,以精闢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屬。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
後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後,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又被徵召為侍中,遷任光祿勛。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左僕射等職,並領吏部事務。
3、王衍:字夷甫。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臨沂北)人。西晉末年重臣,玄學清談領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平北將軍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篤好老莊學說,頗有時名。步入仕途後,歷任黃門侍郎、中領軍、尚書令、尚書僕射等職。
光熙元年(307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權重,卻不思為國,為保全自己,還讓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荊州、青州刺史,遭時人鄙夷。王彌進攻洛陽時,王衍率軍抵抗。其後轉任太尉兼尚書令,又兼領太傅軍司。
4、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西晉時期文學家、官員、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馬石苞第六子。石崇早年歷任修武縣令、城陽太守、散騎侍郎、黃門郎等職。
吳國滅亡後,獲封安陽鄉侯,累官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南蠻校尉、鷹揚將軍等職,在任上劫掠往來富商,因而致富。其後任徐州刺史、衛尉等職。賈後專權時,石崇阿附外戚賈謐。
5、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
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
㈣ 西晉有哪些歷史名人
惠帝司馬衷
290年即位、48歲死、在位16年
石崇、段廣、張劭、賈南風皇後、孫楚、蒯欽、和嶠、裴楷、何劭、董猛、李肇、楚王司馬瑋、王允、劉頒布、朱振、陣觀、傅只、武茂、劉豫、裴頠、閻篡、荀悍、荀愷、東安鄉司馬繇、賈模、郭彰、孫宏、歧盛、公孫宏、榮晦、劉繇、司馬泵、解系、梁王司馬肜、齊萬年、夏侯駿、周處、盧播、陳准、孫秀、司馬倫、慕容廆、楊筬、嵇康、阮籍、竹林七賢、向秀、劉伶酒德頌、王衍、李陽、樂廣、王澄、程據、太子遹生母謝淑媛、魯褒錢神論、閻纘、張衡、孫慮、司馬允、司馬臧、陳徽、伏胤、孫會、羊皇後、成都王司馬穎、盧志、王彥、李毅、常山王司馬乂、趙驤、石超、新野鄉司馬歆、孫洵、夏侯奭、王顒、李含、張方、許超、孫髦、司馬潭、孫畏、李嚴、士猗、孫旗、王輿、趙泉、謝倓、駱休、王潛、孫弼、東海王司馬越、河間王司馬顒、王虓、葛旟、董艾、李特、李庠、李流、趙廞、二淑、張粲、許弇、羅尚、王敦、辛冉、馮該、李盪、李驤、曹元、張顯、田佐、許雄、宗岱、孫阜、任睿、隗伯、何沖、符成、劉沈、張昌(李辰)、劉尼、靳滿、華宏、劉喬、劉弘、劉佑、羊伊、陶侃、李楊、石冰、周圮、顧秘、劉准、陳敏、賀循、韓稚、馮蓀、卞粺、諸葛玫、邵續、王粹、牽秀、馬咸、孟玫、司馬拯、祖逖、朱默、皇甫商、潘滔、衙博、皇甫淡、張輔、郭偉、劉寔、陳眕、逯芑、成輔、上官已、嵇紹、秦准、王熾、荀藩、孫惠、和演、東蠃公司馬騰、劉景、劉延年、琅琊王司馬睿、宋典、劉宣、范長生、羅尚、朴泰、李興、李始、李離、劉曜、李雲、李璜、李國、陳元達、喬晞、司馬騰、聶玄、賈渾、馬瑜、周良、石鮮、東平王司馬茂、高光、公師藩、羯人石勒、師歡、汲桑、司馬模、苟晞、劉洽、曹馥、王導、劉喬、劉蕃、劉輿、司馬昆、劉琨、劉佑、田徽、繆胤、畢恆、祁弘、鄭畏、繆播、宋胄、郅畏、梁柳、彭隨、刁默、馬瞻、郭偉、甘卓、李恢、陶侃、應鑒、錢端、張光、扈懷、顧榮、賀循、劉盤、郭勱、李毅、李秀、李釗、王遜、裴廙、賈龕、賈疋、麋晃、牽秀、馮翊
懷帝司馬熾
307即位,30歲死。在位6年。
李豐、馮嵩、王贊、丁紹、華譚、劉准、劉機、錢廣、紀瞻、卞壼、張闓、陳敏、陳昶、陳宏、孔衍、和郁、王澄、王敦、苟純、呂雍、陳顏、劉靈、 魏植、王彌、王斌、北宮純、王秉、王桑、劉聰、王育、宋抽、路述、呼延翼、裴憲、王堪、曹武、張賓、刁膺、張敬、何綏、高堂沖、王曠、施能、曹紹、劉歡樂、劉洋、劉延年、邱光、王浚、祁弘、裴邈、王如、李惲、何化、王粲、王曜、杜弢、魏浚、呼延晏、索綝、麴允、梁肅、竺恢、梁綜、閻鼎、庾亮、桓彝、孫萇、向冰、張儒、荀組
愍帝司馬鄴
313即位,18歲死,在位4年。
衛玠、梁芬、謝鯤、華譚、陳頵、劉蜀、蘇馬、祖逖、棗嵩、趙染、段疾、陸眷、王昌、王豹、段末柸、董肇、石虎、朱碩、孫緯、鮮卑部慕容廆、游統、荀綽、郭默、猗盧、范隆、劉易、杜曾、梅陶、陳頌、王沖、王貢、石覽、周訪、周撫、第五猗、王廙、荀崧、荀灌、張寔、王該、史淑、韓璞
㈤ 西晉有什麼歷史故事
王之亂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後族楊氏與惠帝後族賈氏為爭權沖突激烈,皇後賈南風聯合司馬瑋、司馬亮發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後,以司馬亮輔政。旋即,賈後矯詔先使司馬瑋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將領司馬倫舉兵殺賈後,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為皇族爭奪朝權,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顒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聯軍數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敗被殺,惠帝復位,由司馬同專權輔政。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顒等里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與司馬穎不滿司馬乂專權,借口其「論功不平」,聯軍進攻洛陽。司馬顒任張方為都督,率精兵7萬東進;司馬穎也發兵20餘萬南下;司馬乂麾下也不下數萬人。交戰各方兵力約在30萬人以上,號稱百萬,為「八王之亂」以來軍隊集結最多的一次。雙方大戰數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顒乘機出兵攻佔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顒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顒與司馬穎相繼被殺。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惠帝,立晉懷帝司馬熾,至此,這場持續16年的西晉「八王之亂」結束。
點評:八王之亂,嚴重破壞社會經濟,導致北方各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㈥ 夏、商、周、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宋、明、清 有哪些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順序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代代往下傳
㈦ 西晉是怎樣滅亡的西晉當時的大將有那些
八王之亂消耗了西晉的國力,各地方勢力和少數民族趁機叛亂,滅忙了西晉。西晉當時的大將有劉琨、邵續、李毅、段匹磾、王浚等。
一、西晉
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
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306年東海王越攻入長安。河間王顒和成都王穎敗走,司馬模佔領長安。東海王越迎惠帝還洛陽,隨後成都王被害,晉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攝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八王之亂期間,地方勢力不斷膨脹,少數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陸續叛變,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漸勢大,於304年稱王,兩年後稱帝,國號成,與羅尚在巴郡對峙。
304年司馬穎遭王浚和司馬騰圍攻,遣匈奴領袖劉淵回並州發兵支援,劉淵乘機宣布獨立。308年劉淵稱帝,國號漢,割據山西西南部。由於晉朝在中原解除武備,無力平定叛亂,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嚴重動搖了統治基礎。
311年晉懷帝與司馬越的矛盾爆發,密詔苟晞伐之,隨後司馬越病逝,王衍率軍歸葬封國。當他東行至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時,遭石勒襲擊,晉軍精銳受屠盡亡,重臣降後被殺。
此時洛陽空虛,被劉聰、王彌兵攻破,殺害官員百姓三萬餘人,擄走晉懷帝,史稱「永嘉之禍」。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愍帝於長安繼立帝位,劉聰派劉曜持續攻打。316年晉愍帝投降,最後受辱被殺,至此西晉亡
二、大將
1、劉琨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
工於詩賦,少有文名,選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亂時,效力諸王,累遷並州刺史,封廣武侯。永嘉之亂後,據守晉陽九年,抵禦前趙和後趙。
晉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將軍、都督並冀幽諸軍事。並州為石勒所陷後,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約為兄弟,慘遭殺害。太興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贈侍中、太尉,謚號為愍。
2、邵續
邵續(?―320年),字嗣祖,魏郡安陽人,散騎侍郎邵乘之子,晉朝大臣。邵續少年時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志向遠大。
早年,他在成都王司馬穎的部下任參軍,司馬穎准備討伐長沙王司馬乂,邵續進諫不聽,遂離開司馬穎,到苟晞部下擔任參軍,升任沁水縣令。
司馬睿晉升邵續為平原樂安太守、右將軍、冀州刺史,再進平北將軍,授予討伐職責,封爵祝阿子。320年,富平城最終陷落,邵續也被後趙的石虎殺害。
3、李毅
李毅(?—306年),字允剛。廣漢郪(今四川三台縣)人。西晉時期將領,年輕時性情豪放豁達,生活奢侈。到二十多歲時,才到郡學求學,通曉《詩》、《禮》訓詁,後受廣漢太守王濬賞識,被任命為廣漢主簿。
王濬任益州刺史時,李毅任益州主簿、別駕,並被舉為秀才。後隨王濬伐吳,與何攀一同任參軍。吳國平定後,因功受封關內侯。歷任隴西護軍、繁縣令、雲南太守。
又被晉武帝任命為犍為太守,轉任使持節、南夷校尉。他到任後,平定毛詵等人的叛亂。朝廷因此重新設置寧州,任命李毅為寧州刺史,加號龍驤將軍,封爵成都縣侯。
此後,夷人大舉造反,攻陷郡縣,寧州又連續數年災荒,流行傳染病。死亡十萬人,官民都流散至交州。李毅被包圍在州治,數年之間沒有援軍,最終在城中病逝。
4、段匹磾
段匹磾(?~321)(《北史》作疋磾),遼西鮮卑人,鮮卑段部的部族大人,晉朝官員,官至幽州刺史、假撫軍大將軍。段務勿塵之子,段疾陸眷之弟。
307年,晉懷帝以段匹磾為遼西鮮卑左賢王,假撫軍大將軍。314年,漢趙幽州刺史劉翰歸附匹磾,匹磾勢力進駐薊城。
316年十二月,劉琨來薊城投段匹磾,與之結為兄弟。317年三月,劉琨、段匹磾給晉王司馬睿上勸進書。七月,推劉琨為大都督共討石勒,因段末波不來無果。
318年,遼西公段疾陸眷病逝,其子年幼,叔父段涉復辰自立,被段匹磾所阻。段末波乘機殺了段涉復辰及其子弟黨羽二百餘人,自立為遼西公。其間,因族內諸首領長期互相攻殺,力量逐漸削弱。五月,殺害劉琨,民心喪失。
319年,遭受段末波、石勒軍的不斷攻擊,放棄薊城,南奔樂陵依附邵續。321年三月,厭次之戰中被石虎大軍困圍,降於後趙,封為冠軍將軍。後與舊部密謀反抗石氏,事敗被殺。
5、王浚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西晉時期將領,曹魏司空王昶侄孫,驃騎將軍王沈之子。官至司空、領烏丸校尉。
王浚出身太原王氏。其父王沈死後因無嫡子而承襲博陵公爵位,歷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軍將軍等職,後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並因長駐北方疆土而與北方邊族交往頻繁。
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擊敗司馬穎後其軍事實力逐漸強大,先後升任驃騎大將軍、領幽州刺史等職,晉懷帝即位後升任司空領烏丸校尉。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永嘉之亂爆發當時天下無主,王浚在大亂後生不臣之心,又與段部鮮卑交惡,最終為石勒所敗而被殺。時年62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邵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段匹磾
㈧ 晉代歷史人物
您好!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晉朝的基本情況: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266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此後是綿延16年的「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網路
西晉著名歷史名人:
司馬炎(西晉建立者)、司馬衷(腦子有問題的皇帝)、賈南風(長相奇醜、弄權的皇後)
【東晉的歷史比較混亂:
東晉是門閥世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著名歷史名人:
司馬睿(東晉建立者)、王導(著名宰相,曾輔佐晉元帝司馬睿,是三朝元老)、祖狄(將軍)、謝安(名士、宰相)、劉裕(南朝宋的開國皇帝)、苻堅(前秦天王)
————
晉朝著名文人、書法家等:
謝靈運、謝道韞、謝玄
【謝玄是謝安之侄,是謝安大哥謝奕的兒子。另外才女謝道韞是謝奕的女兒,就是謝玄的姐姐。謝靈運是謝玄嫡孫。】——參考自網路貼吧……這關系太凌亂了……
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從此有了「天壤王郎」的故事。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陶淵明
潘岳(四大美男之一的西晉的潘安~),陸機和他弟弟陸雲【潘才如江,陸才如海】合稱二陸。
…………
還有問題歡迎追問O(∩_∩)O
㈨ 兩晉時代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人物
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東晉鄱陽郡(今江西波陽縣東北)人,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東晉著名的軍事家。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王羲之(303年-361年[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約364年在南京為石棺寺畫維摩詰像,引起轟動。366年當上大司馬參軍,392年為殷仲堪參軍,405年升為散騎常侍。
㈩ 晉時期有哪些名人
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
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
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辟了新的天地。
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2、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
陸機在孫吳時曾任牙門將,吳亡後出仕西晉,太康十年(289年),陸機兄弟來到洛陽,文才傾動一時,受太常張華賞識,此後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歷任太傅祭酒、吳國郎中令、著作郎等職,與賈謐等結為「金谷二十四友」。
趙王司馬倫掌權時,引為相國參軍,封關中侯,於其篡位時受偽職。司馬倫被誅後,險遭處死,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此後便委身依之,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於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被夷三族。
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與弟陸雲俱為西晉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與潘岳同為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據《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所作詩、賦、文章,共300多篇,今存詩107首,文127篇(包括殘篇)。原有文集四十七卷 ,《隋書· 經籍志》亦著錄有《陸機集》十四卷,均佚。南宋徐民臆發現遺文10卷,與陸雲集合輯為《晉二俊文集》,明代陸元大據以翻刻,即今通行之《陸士衡集》。
明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陸平原集》。《全晉文》卷96~卷99錄有其作品,逯欽立《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有其詩。
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金濤聲校點的《陸機集》,今人劉運好有《陸士衡文集校注》。
陸機在史學方面也有建樹,著有《晉紀》四卷、《吳書》(未成)、《要覽》、《洛陽記》一卷等。
3、張協(?~307?),字景陽。 西晉文學家,安平(今河北省安平)人。父親張收,蜀郡太守。張協少有俊才,與兄長張載齊名。曾任公府掾、秘書郎、華陽令等職。
永寧元年(301年),為成都王、征北將軍司馬穎的從事中郎,後遷中書侍郎,轉河間內史,治郡清簡。惠帝末年,天下紛亂,他辭官隱居,以吟詠自娛。永嘉初,復征為黃門侍郎,託病不就。後逝於家中。
張協:與其兄張載、其弟張亢,都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時稱「三張」。
鍾嶸在《詩品》序中將「三張」與「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並提,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並將張協的詩定為上品,評道:「晉黃門郎張協,其源出於王粲。文體華凈,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沖。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詞采蔥菁,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隋書·經籍志》錄張協有集四卷,已佚。明人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把他和張載的作品輯為《張孟陽·景陽集》。
4、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在中國古代畫史上聲名顯赫。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
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堪稱珍品。在繪畫理論方面,顧愷之也提出了「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等觀點,重視體驗觀察,主張通過繪畫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狀態。
顧愷之博學多才,世人評價他「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
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顧愷之沉醉於藝術文學,淡於名利地位,以」痴黠參半,」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以達到他藝術最高的成就。
5、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其代表作《九章算術注》是對《九章算術》一書的註解。《九章算術》是中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數學專著之一,它成書於西漢時期。這部書的完成經過了一段歷史過程,書中所收集的各種數學問題,有些是秦以前流傳的問題,長期以來經過多人刪補、修訂,最後由西漢時期的數學家整理完成。
現今流傳的定本的內容在東漢之前已經形成。《九章算術》是中國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數學著作,它的完成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基礎,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現傳本《九章算術》共收集了246個應用問題和各種問題的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