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有哪些歷史著名事件體現唯心主義

有哪些歷史著名事件體現唯心主義

發布時間:2021-02-25 09:27:29

Ⅰ 唯心史觀在當代有哪些具體表現

唯心史觀
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又稱唯心史觀。

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但其唯心主義觀點在古代只涉及到國家、政治等某些領域,還不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認識。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觀之中,未形成獨立的系統的理論。較為成型的歷史唯心主義是封建社會形成的唯心主義的神學歷史觀。在中世紀的歐洲,唯心主義歷史觀依附於神學,並成為神學的一個分支。神學家奧古斯丁把全部社會歷史說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間斗爭的歷史,結局是上帝的信徒取勝,並在地上建立起永恆的王國,因此世俗統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他的《神之都》一書奠定了神學歷史觀的基礎。以神學形態出現的唯心史觀在封建時代的其他各國都有所表現。新興資產階級針對以神為中心的神學歷史觀,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性論、人道主義的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反對用「神意」、「天道」解釋歷史,主張在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認識中尋找社會變遷、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它以不變的人性為衡量歷史進步的尺度,把理性即人們對自己本性的理解看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家G.W.F.黑格爾則把歷史基礎歸結為「理性」、「精神」。歷史唯物主義產生以後,現代資產階級的歷史哲學同這一科學的歷史觀相對抗,繼續以新的形式宣揚唯心史觀。實用主義、實證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和新托馬斯主義等哲學流派的社會歷史理論,在繼續堅持用人的理性、內在需要、情慾、感受等精神因素或神的意旨解釋社會歷史的同時,特別否定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否定認識和預見歷史進程的可能性。

歷史唯心主義的種種表現,可以歸結為兩種理論形態:主張人的主觀意志決定歷史的主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和主張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決定歷史的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這兩種形態的唯心史觀實質相同,都堅持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實際上都是用歷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釋歷史。它們共同的基本主張是:①把社會歷史歸結為意識史,無視物質生產活動,顛倒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真實關系。②認為只有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等少數傑出人物才是歷史的主宰,全部世界歷史不過是英雄人物實現其思想、意志的過程,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旨也只能「啟示」他們並通過他們表達出來。③抹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系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系,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但是,作為人類探究社會歷史本質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它的存在又有其歷史的原因和不可避免性。歷史唯心主義在長期演變過程中曾為人類認識社會積累了一定的思想資料;它從反面提出的種種問題,也推動著人們深入思考;在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的理論體系中,還包含著可貴的歷史辯證法思想和某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因素或萌芽。這些都為科學歷史觀的產生作了准備。

Ⅱ 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是什麼

歷史觀 又稱「來社會歷史觀」。人們自對社會歷史的根本
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
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
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
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
義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
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
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
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
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
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
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
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
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
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
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Ⅲ 世界上著名的唯心主義者有哪些著名的唯心著作有哪些

一、世界上著名的唯心主義者有:
1、蘇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臘)
2、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學園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學生 )
3、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國),
4、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國)
5、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蘭)
6、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國)
7、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
8、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
9、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國)
10、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
11、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
二、著名的唯心著作有:
柏拉圖:《理想國》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
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法哲學原理》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三、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Idealism)即唯心派,又譯作理念論,馬克思主義認為唯心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或意識為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系的討論及看法。是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

Ⅳ 什麼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冰藍幽光來說的就是歷史自唯物主義的表現,已經很清楚了。

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查查網路詞條即可,我這兒就不復制了。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而唯心史觀則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這么說很抽象,一個很直觀的例子:

唯心史觀認為mao zhu xi拯救了中國,強調個人意志對於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
唯物史觀則認為即便沒有mao zhu xi這號人物,中國的革命進程在歷史洪流中的前進步伐依然不可阻擋,只是缺少了獨屬於mao的個人英雄色彩而已,沒有毛, の阿狸菌主席、冰藍幽光主席或者09326411主席也能在那個時代帶領自己的政黨進行革命。

歸根結底來說,在歷史觀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受個人意志的左右,即使表面看來是個人意志的左右,實際也是那個人在當前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研究之下自己得出的方法論,而這一切的基礎來源於實踐,而實踐的性質又是物質的。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成功地把歷史觀和唯物論統一了起來,開天闢地創立了唯物史觀,其天才的構想實在令人嘆服。

Ⅳ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家

蘇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臘)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學家對於靈魂的看法還比較模糊,有的還將靈魂看成是最精細的物質。到蘇格拉底才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本質不同的精神實體。在蘇格拉底看來,事物的產生與滅亡 ,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將精神和物質這樣明確對立起來,成為西方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人。

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學園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學生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國),是唯理論的奠基者,他主張人心靈中有一種天賦觀念;依靠理性方能認識事物和辨別真偽。這種唯理論是唯心主義的, 笛卡兒的認識論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最著名的思想就是」我思故我在」.

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國)他從唯心主義方面發展了R.笛卡爾的學說,認為除物質和精神兩種實體外,還存在上帝實體。上帝不僅是萬物的創造者,且自身包含著萬物。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結合,人的肉體是機器。精神與物質不能相互作用,精神只有通過心智的廣延,即在上帝那裡才能認識萬物。他承認感覺的作用,但認為理性作用更重要、更准確。他是偶因論的主要代表之一,認為自然界除一般法則外,還存在大量由各種機緣產生的因果連鎖 。

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蘭) 笛卡爾派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和馬勒伯朗士並稱為偶因論者.

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國), 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單子論》本文是萊布尼茲把自己在許多哲學著作中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高度濃縮的作品。全文共 90節,大體可分為兩部分:1~48節主要論述一切實體的本性,包括實體應是構成復合物的最後單位,本身沒有部分,是單純的東西,即精神性的單子;實體本身應具有內在的能動原則等等。49~90節主要論述實體間的關系,包括前定和諧及這個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學說等等。萊布尼茲的單子論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有向宗教神學妥協的傾向,但也包含一些合理的辯證法因素,如萬物自己運動的思想等。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 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現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體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顯現就是現象。人的認識是生而為意志服務的。但人也可以作為純粹認識主體擺脫認識為意志服務的桎梏,而進入無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審美境界。作者還認為:人生是痛苦而悲慘的。為了免於空虛和無聊而達到解脫,最好自行絕食而死,或實行嚴格禁慾,徹底否定意志。叔本華哲學是從德國古典理性主義向現代非理性主義過渡的最後一環,也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的開端。叔本華是少數維特根斯坦閱讀並欣賞的哲學家之一。影響了尼采、薩特等諸多哲學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尼采十分欣賞他的作品,曾作《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來紀念他。瓦格納把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叔本華。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思想亦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著作《人間詞話》中以叔本華的理論評宋詞;還曾藉助其理論發展了紅學,成就頗高。

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國) 社會學家、不可知論者、唯心主義哲學家,實證論的主要代表.他認為以庸俗進化論為基礎的綜合哲學,可以解釋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主張不可知論.主要著作:《綜合哲學》。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唯意志論者,他曾宣告「上帝死了!」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用強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志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實用主義者,是美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實用主義「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哲學的任務不在於給自然界提供某種解釋,而應當探究解決人的問題的方法,因而他把作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總和的「經驗」看作「頭等的事實」、最基本的實在。所謂物質和思想都是通過反省從原始經驗整體中分開來的產物,經驗與自然、主體與客體、行動和感受都是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的。既然世界即是經驗,經驗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應付環境,這樣,思想、理論、學說歸根結底就不過是人們用以應付環境、尋求出路的工具,它們的價值在於功效,有效就是真理。

Ⅵ 歷史唯心主義的兩種表現形式是什麼論

歷史唯心主義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

在資本主義大工業出現以前,生產規模狹小,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發展速度緩慢,人們之間直接的社會聯系封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並且被政治等級的制度所保護,使社會的本質關系、歷史發展的物質動因能充分顯露出來。

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超經濟的權力占優勢,人直接感受到的是權力結構中佔主導的個人意志的支配,這也是歷史觀上的精神決定論能夠廣泛傳播的重要歷史原因。

(6)有哪些歷史著名事件體現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社會歷史觀的認識對象是人類社會,它與自然現象有很大不同。自然界的變化純粹由無意識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引起,在社會歷史中活動著的則是賦有思想和意識的人,社會生活中的任何領域、任何事件都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動相關。

人們的認識如果深入到人的活動的深層動機上,就會得出意見支配世界的結論。

歷史唯心主義是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又稱唯心史觀。

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歷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是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錯誤的基本點出發,把人們的思想動機、傑出人物的主觀意志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

否認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斗爭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

歷史唯心主義掩蓋歷史發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

在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以前,歷史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占統治的地位,這是因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歷史,而生產規模的狹小又限制著人們的眼界,使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認識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

只有到了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才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才第一次把社會歷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Ⅶ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唯心主義者

世界上著名人物:柏拉圖,笛卡爾,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都是唯心主義者。
1.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學院派創始人,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2.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法國),是唯理論的奠基者,他主張人心靈中有一種天賦觀念;依靠理性方能認識事物和辨別真偽。這種唯理論是唯心主義的,笛卡兒的認識論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需要注意的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並非唯心主義的體現,該句只是笛卡爾對懷疑論對世界真實性的懷疑的回答。
3.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歲時,他進入圖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裡,他與荷爾德林、謝林(1775年1月27日-1854年,1790年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謝林比黑格爾的思想成熟的更早,從1804年從客觀唯心主義走向天主教神學,逐漸失去了其思想的合理性)成為朋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
4.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現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體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顯現就是現象。人的認識是生而為意志服務的。人也可以作為純粹認識主體擺脫認識為意志服務的桎梏,而進入無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審美境界。作者還認為:人生是痛苦而悲慘的。為了免於空虛和無聊而達到解脫,最好自行絕食而死,或實行嚴格禁慾,徹底否定意志。叔本華哲學是從德國古典理性主義向現代非理性主義過渡的最後一環,也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的開端。
5.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唯意志論者,他曾宣告「上帝死了!」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用強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志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Ⅷ 歷史唯心主義的主張

歷史唯心主義的種種表現,可以歸結為兩種理論形態:主張人的主觀意志決定歷史的主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和主張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決定歷史的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這兩種形態的唯心史觀實質相同,都堅持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實際上都是用歷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釋歷史。它們共同的基本主張:
①把社會歷史歸結為意識史,無視物質生產活動,顛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真實關系。以往的歷史理論至多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考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沒有摸到社會關系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看出物質生產發展程度是這種關系的根源。由此把精神的力量看作社會發展的最後動因,以為只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即可達到改變社會的目的。
②認為只有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等少數傑出人物才是歷史的主宰,全部世界歷史不過是英雄人物實現其思想、意志的過程,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旨也只能「啟示」他們並通過他們表達出來。這種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無視人民群眾的活動。認為人民群眾是「惰性的物質」、消極被動的「群氓」,只配充當英雄人物實現其目的的工具。
③抹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或者把歷史的變化歸結為由個人主觀隨意活動所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堆積,或者把歷史運動的秩序說成神的有目的的安排或某種神秘理念的邏輯規定。歸根結柢,它們都否認歷史本身具有客觀規律。

Ⅸ 歷史唯心主義的代表

代表人物
英國:貝克萊(1684年—1753年);
德國:費希特(1762年—1814年);
中國:孟軻(約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主觀唯心主義的傑出代表:門格爾、帕累托、希克斯
門格爾認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較,並且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在門格爾等人思想的基礎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無差異曲線。門格爾、希克斯等人實際上認為,2件棉衣加上3個麵包,同1件棉衣加上5個麵包可以「無差異」。也即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一步而言,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而獨立存在,並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泉——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的精神症狀。
可恨的是,希克斯、門格爾等人糟蹋了經濟學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效用和函數。門格爾、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效用本來可用於描述商品滿足人某種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後,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觀感覺,從而「商品具有的滿足人某種需要的客觀的能力」這一重要的內容就沒有了合適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還糟蹋了函數。學過數學、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數都是指變數之間的固定的統一的關系。一旦上升到了函數,必將是一個客觀的、精確的規律。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數卻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環境而已。同樣的2件棉衣和3個麵包,張三的效用函數的取值今天為8、明天為10,李四的效用函數取值明天30、後天50。這哪裡還是函數?當然,嚴格而言這也可稱為函數,不過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數。人類創造函數這一概念,是專門用來解釋規律的,而到了經濟學家這里,函數卻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數。 代表人物
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他把這種「客觀」精神稱為「理念」;
中國南宋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 「理」;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1831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
柏拉圖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念論哲學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的"概念"論和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也是柏拉圖哲學的基石。他的"回憶說"認為認識就是回憶,堅持了唯心主義先驗論,他的理念論承繼了舊氏族時代的"因襲的觀點和思想方式",帶有許多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義因素。

中國歷史上唯心主義代表人物

說到代表人物,絕對是王陽明。
不過,傳統上,儒家講究天人感應,本質上只怕都擺脫不了唯心主義的影子。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歷史著名事件體現唯心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