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勾踐 劉備 曹操 莊子 祖狄 王冕
⑵ 明眸善睞,脫穎而出,一鼓作氣,指鹿為馬分別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明眸善睞:洛神
脫穎而出: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指鹿為馬:趙高
⑶ 明朝有什麼歷史人物
忠臣:劉基、海瑞,宋濂、於謙、戚繼光、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李定國,徐達、常遇春 等。
奸臣:王振、劉瑾,魏忠賢、嚴嵩父子等。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明朝建立後,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時間,掃平各種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
明朝統治者通過廢除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設立三司等措施和制度,極大地強化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
明朝前期,明太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鼓勵墾荒, 進行屯田,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的農業生產水平超過前代,除水稻等糧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經濟作物種植廣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國普遍載種。從國外引進玉米、甘薯、煙草等糧食和經濟作物,也是明代農業的一個特色。明朝的紡織、制瓷、冶鐵等手工業生產,規模更加擴大,技術更為先進。明朝的商業和城市獲得了空前繁榮的發展。
明朝中後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在絲織業等手工業生產部門,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蘇州等地,有許多以絲織為業的「機戶」,他們擁有大量資金和幾台至幾十台織機,開設機房,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靠出賣勞動力為生,計日領取工資,維持貧困的生活。蘇州城裡有機工幾千人。「機戶出機,機工出力」就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這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明朝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只出現在個別地區和生產部門,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譴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航海,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鄭和的船隊成為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的友好使者。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搭乘鄭和的寶船來中國訪問,明政府對他們給以熱情接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的航海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明朝中期以來,中國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擾。戚繼光等愛國將領,在人民支援下,肅清倭寇,這是歷史上中國人民抵禦外侮的一次勝利。16世紀,西方殖民者相繼來到中國沿海地區。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明朝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殘酷地迫害異己、鎮壓人民。土地集中達到驚人的地步。統治者不斷加重對人民的賦稅剝削,加上災荒連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在陝北爆發,涌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起義軍。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被擁戴為闖王。李自成農民軍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農民擁護。1644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農民軍攻佔北京,推翻了明朝統治。
在明朝勢力吳三桂和清軍的聯合進攻下,李自成農民軍失敗了。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
1644年,清軍入關佔領北京,清朝把都城遷到那裡,開始了對全國的統治。
臣:王振、劉瑾,魏忠賢、嚴嵩父子等。
⑷ 下列成語和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江郎才盡:江淹 煮豆燃箕:曹植 世外桃源:陶淵明 卧薪嘗膽:勾踐
投鞭版斷流:苻堅 望梅權止渴:曹操 完璧歸趙:藺相如 懸梁刺股:孫敬和蘇秦
毛遂自薦:毛遂 口蜜腹劍:李林甫 黃袍加身:趙匡胤 金屋藏嬌:劉徹
高山流水:伯牙 雞鳴狗盜:孟嘗君 負荊請罪:廉頗 請君入瓮:武則天
樂不思蜀:劉禪 紙上談兵:趙括 投筆從戎:班超 圍魏救趙:孫臏,龐涓,田忌
退避三舍:重耳 草木皆兵:符堅 暗度陳倉::韓信,張良 怒發沖冠:藺相如
老驥伏櫪:曹操 鞠躬盡瘁:諸葛亮 孺子可教:張良 七步之才:曹植
⑸ 明朝有哪些人物
一、明朝的著名人物:
1、太祖朝 文臣: 劉伯溫 李善長 宋濂 胡惟庸 朱升 馮勝 陶安
武將: 徐達 常遇春 沐英 李文忠 朱文正 胡大海 花雲 郭英 廖永忠 湯和 鄧愈 常茂 周德興 藍玉 康茂才
2、建文朝 文臣: 齊泰 黃子璒 方孝孺 卓敬 高巍 陳迪
武將: 盛庸 鐵玄 瞿能 李景隆 平安
3、成祖朝 文臣: 姚廣孝 謝縉 夏元吉 蹇義
太監: 馬雲 鄭和
4、仁宗 宣宗朝 文臣 金幼孜 楊士奇 楊傅 楊榮 況鍾
5、英宗 代宗朝 太監 王振 曹吉祥
文臣 袁洪 於謙 石亨 徐有貞 吳謹 楊善
石清
6、憲宗朝 文臣 萬安 楊繼宗 商輅
太監 張敏 汪直 梁芳
7、孝宗朝 文臣 劉健 謝遷 邱漕 王恕
8、武宗朝 太監 劉瑾 張永
文臣 錢寧 江彬 王守仁 李東陽 楊一清
二、簡介:
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2、徐達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鍾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3、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
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立下赫赫戰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國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⑹ 明眸善睞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下列成語都與歷史上的那些人
紙上談兵---(戰國時的趙括) 說的是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善談兵法。後來當上趙國主帥與秦國軍隊在長平打仗,由於他只知講兵書,不會靈活應用,四十萬部隊全部覆沒,自己也被射死。後用「紙上談兵」比喻只會誇誇其談,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
三顧茅廬---(三國時的諸葛亮、劉備) 說的是三國時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劉備為了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曾經三次到茅廬里去拜訪諸葛亮,最後一次才見到諸葛亮同意出來。後用「三顧茅廬」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人家。
葉公好龍---(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 傳說葉公很愛好龍,用的器物上畫著龍,屋室里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從窗口探頭進來,在堂里拖著尾巴,葉公見了連忙逃走,嚇得失魂落魄。
後用「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些事物,但並非真正的愛好它。 班門弄斧---(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著名的木匠建築業的鼻祖。
指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比喻在內行面前賣弄本領。 望梅止渴---(三國時期的曹操) 曹操帶兵行軍,走到一個沒水的地方,為了緩解兵士的口渴,曹操說「前面有梅樹林,結的果子又甜又酸,摘下來吃,可以解渴。
」兵士們聽了,嘴裡立刻生出口水來,就不那麼渴了。後用「望梅止渴」比喻用想像的東西來安慰自己。 逼上樑山---(《水滸傳》里的人物林沖) 林沖被高俅逼得走投無路,就造反上了梁山。後用「逼上樑山」比喻被迫起來反抗,或指被迫不得不辦的事情。
名落孫山---(宋代 孫山) 孫山帶了同鄉的兒子一同趕考,發榜時那位同鄉的兒子沒考上,孫山是榜上最後一名。回家後,同鄉問孫山,孫山答「解名盡處是了孫山,賢郞更在孫山外。」後用「名落孫山」比喻沒考上或選拔示被錄取。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的越王 勾踐) 越王勾踐不忘國恥(被吳國打敗,自己在吳國為了報仇而忍辱負重),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
後用「卧薪嘗膽」形容刻苦自勵,奮發圖強的精神。收起
⑺ 下列成語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1望梅止渴 曹操
2草木皆兵 苻堅
3完璧歸趙 藺相如
4暗渡陳倉 韓信
5拔山扛鼎 項羽
6懸梁刺內骨 孫敬、蘇秦
7馨竹容難書 隋煬帝楊廣
8怒發沖冠 藺相如
9毛遂自薦 毛遂
10老驥伏櫪 曹操
11口蜜腹劍 唐玄宗時宰相李林甫
12鞠躬盡瘁 諸葛亮
13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
14孺子可教 張良
15金屋藏嬌 漢武帝劉徹
⑻ 明朝歷史中有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1、太祖朝抄 文臣: 劉伯溫 李善長襲 宋濂 胡惟庸 朱升 馮勝 陶安
武將: 徐達 常遇春 沐英 李文忠 朱文正 胡大海 花雲 郭英 廖永忠 湯和 鄧愈 常茂 周德興 藍玉 康茂才
2、建文朝 文臣: 齊泰 黃子璒 方孝孺 卓敬 高巍 陳迪
武將: 盛庸 鐵玄 瞿能 李景隆 平安
3、成祖朝 文臣: 姚廣孝 謝縉 夏元吉 蹇義
⑼ 明朝興亡與兩個歷史人物直接相關
是吳三桂和李自成。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大周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⑽ 下列成語分別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圖窮匕見(
荊軻
)
7.鑿壁偷光(
匡衡
)
6.破釜沉舟(項羽
)
91.篝火孤鳴(
陳勝
)
2.高山流水(
俞伯牙
.指鹿為馬(
趙高
)
4.雞鳴狗盜(
孟嘗君
)
5、鍾子期
)
3.請君入瓮(
武則天
、
周興
.負荊請罪(
廉頗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