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簽過哪些不公平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 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認附和義和團的錯誤,向帝國主義「道歉」。
② 中國近代史上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1、《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開啟了資本主義浪潮。
《辛丑條約》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甘當「洋人的朝廷」,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3、《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是指清政府與葡萄牙於1887年在北京簽署的不平等條約,已於1928年由國民政府宣布期滿。中葡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條約。它是葡萄牙占據澳門三百多年來中國政府對澳門地位做出規定的第一個條約,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條約。
這一條約不僅使葡萄牙從此可以「一體均沾」地享受西方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攫取的所有侵略權利,而且它對澳門地位的規定更是給中國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帶來嚴重損害。
4、《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與作為附約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產生重大歷史影響。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5、《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璦琿條約》使中國的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③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不公平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④ 中國近代史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
1,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訂。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2,瑗琿條約:1858年5月28日中俄簽訂。
璦琿條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
3,天津條約:1858年6月中分別與俄、美、英、法簽訂。
天津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4,北京條約:1860年10—11月中分別與英、法、俄簽訂。
北京條約是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
5,馬關條約:1895年4月7日中日簽訂。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6,辛丑條約:1901年9月7日中分別與英、美、 俄、日、德、意、法、奧(奧匈帝國)、西、荷、 比簽訂。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平等條約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6月26日簽訂《天津條約》內《北京條約》
甲午容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中日《馬關條約》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辛丑條約》
⑥ 中國近代歷史上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
一、《南京條約》
1、時間:1842年8月
2、地點:南京
3、代表:耆英 璞鼎查
4、內容及其影響
(1)割 香 港 島 給 英 國 — —破 壞 了 中 國 的 領 土 主 權 , 使 香 港 島 變 成 了 英 國 侵 略 中 國 的 貨 物 轉 運 站 和 海 軍 基 地。
(2) 賠 款 2 1 0 0萬 銀 元 — — 開創 了 侵 略 者 對 中 國 勒 索 賠 款 的 惡 例 , 加重 了 中 國人 民 的 負擔 。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使中國東 南 沿 海 的 門 戶 大開 。
(4)英 商 進 出 口 貨 物繳 納 的 關 稅 稅 率 中 國 須 同 英 國 商 定 — — 使 中 國 開 始 喪 失 了 關 稅 自 主 權 。
二、《南京條約》附件
1、時間:1843年10月
2、內容
(1)《五口通商章程》
a、低關稅率5%——便 利 了 外 國 資 本 主 義 傾 銷商 品 和 掠 奪 原 料 , 中 國 海 關 失 去 了 保 護 本 國 工 農 業 生 產 的 作 用。
b、領事裁判權——嚴重 破 壞 了中 國 的 司法 主 權
(2)《虎門條約》
a、片面最惠國待遇——「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
b、 租 賃土 地 、 房 屋 和永 久 居 住— — 為 以後 外 國 侵 略 者 在 中 國 建 立 「 租 界」 提 供 了借 口 。
三、《望廈條約》
1、時間:1844年7月
2、地點:澳門附近的望廈村
3、代表:耆英 顧盛
4、內容及影響
(1)使美國 享 有英 國在 《 南京 條 約 》 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2)美國兵船可任 意 到中 國 各通 商 港口 「 巡 查 貿易 」 —— 破 壞 了中 國 領 海權
(3 )美 國人 有 權 在通 商 口 岸「 開 設 醫院 , 建立 教 堂」 — — 便利 了 美 國 對 中國 進 行文 化 侵 略 。
四、《黃埔條約》
1、時間:1844年10月
2、代表:耆英 剌萼尼
3、內容: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五、《天津條約》
1、時間:1858年6月
2、地點:天津
3、簽訂國 俄 美 英法 與清政府
4、內容及影響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增開牛庄、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內地(長江中游地區)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 強 不僅 取 得 了中 國 內 河航 運 權 , 且 便於 外 國商品向 長 江 內地 傾 銷。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成 了 外國 人 到中 國 內地進 行 種 種不 法 活動的護身符。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
六、《璦琿條約》
1、時間:1858年
2、內容: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七、《北京條約》
1、時間:1860年
2、簽訂國:清政府與英法 俄
3、內容與影響
(1)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天津成為外國經 濟 勢力 在 中 國 北方 的 重 要 活 動 基地 , 並 威 脅北京的安全。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使英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擴大
(4)准許華工出國——掠買中國人口,開發海外殖民地。
(5)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進一步加重中國人民負擔
八、《中法新約》
1、時間:1885年
2、地點:天津
3、代表:李鴻章 巴德諾
4、內容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
(2)在中越邊界開辟商埠
(3)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商辦
(4)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5、影響
(1)法國達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
(2)打開 了中 國 西南 的 門 戶
(3)最先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特權
九、《馬關條約》
1、時間:1895年4月
2、地點:日本的馬關
3、代表:李鴻章 伊滕博文
4、內容及影響
(1)割 遼東 半 島 、 台灣 及 其 附 屬島 嶼 、 澎湖 列 島 給日 本 —— 使台 灣 與 祖 國 隔 離 數 十 年 , 並 刺 激了 列 強 瓜 分中 國 的 野心
(2)賠 償 日本 軍 費 白銀 二 億 兩— — 使清 政 府為 償 付 巨 額賠 款 , 加 緊 搜 刮人 民 ,還 大 量 舉 借 外 債, 使 列強 進 一 步控 制 了 中 國的 財 政 和 經 濟
(3)增開 沙市 、 重慶 、 蘇 州 、杭 州 為 商 埠 , 日 本 輪 船 可 沿 內 河駛 入 以 上 各口 — — 使帝國主義 侵 略勢 力深 入 到 內地
(4)允許日本在 中 國 的 通 商 口 岸 開 設 工 廠 , 產 品運 銷 內 地 免 收 內 地稅 — — 嚴重 阻 礙了 中 國 民 族工 業 的 發 展
十、《辛丑條約》
1、時間:1901年9月
2、簽訂國 11個 英 俄 美 法 德 日 意 奧 比 荷 西
3、內容及影響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加 劇 了中 國 人 民 的 貧 困 和 社會 經 濟 的凋 敝
(2)劃定 北 京 東 交 民 巷 為 「 使 館 界」 , 界 內 不 許 中 國 人 居 住 , 由 各 國 派 兵 保 護— — 「 使 館 界 」 實 際 上 是 「 國 中 之 國 」 , 是 帝 國 主 義 策 劃 侵 略 中 國 的 大 本 營
(3)拆 毀 北 京 至 大 沽 的 炮 台 , 准 許 各 國 派 兵 駐 守 北 京 至 山 海 關 鐵 路 沿 線 要 地 — — 外 國 侵 略 者 控 制 京津 地 區 , 使 清 政 府 完 全 處 於 外 國 軍 隊 控 制 之 下 , 便 於 外 國 侵 略 者 直 接 派 兵 鎮 壓 中 國 人 民 的 反 帝 斗 爭。
(4)懲 辦 反 帝 的 官 吏 , 永 遠 禁 止 中 國 人 民 成 立 或 加 入反 帝 性 質 的 組 織 — — 清 朝 官 吏 嚴 厲 鎮 壓中 國 人 民的 反 帝 斗爭 ,使 他 們進 一 步 成 為帝 國 主義 的幫凶 。
( 5)改總理衙門 為 外 務部 , 位 居六 部 之 上— — 改 設 外 務部 , 便 於 清政 府 能 夠按 照外國侵略者的意 旨 實 行 賣 國 的外 交政 策。
(6)修訂商約——清政 府同意修訂各 條約中通商行船的內容,便利了 帝國 主義擴大 對 中 國的 侵 略。
⑦ 舊中國歷史上簽過哪些不公平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 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認附和義和團的錯誤,向帝國主義「道歉」。
⑧ 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有哪些
()《南京條約》(1842年8月)——賠款、開五口通商口岸、割香港島、協定關稅。
?(2)《南京條約》附件(1843年,包括《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3)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美國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港口「巡查貿易」;美國有權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還包括《南京條約》的主要條款)
?(6)中法《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
?(7)《天津條約》——外國公使駐京、開10口通商口岸、外國軍艦的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到內地活動、賠款。
?(8)《北京條約》——開天津、割九龍司、准許華工出國、賠款。
?(9)中俄《瑗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割地(略)。
?(10)《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在中越邊境開辟商埠,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國商辦,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11)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12)《辛丑條約》——賠款白銀4.5億兩;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革職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修訂商約。
?(13)《二十一條》——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所享有的一切權力,並加以擴大。要求延長日本租借旅順、大連及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期限為99年,並承認日本在東三省南部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規定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顧問;中國警政及軍械廠由中日合辦。
?(14)《俄蒙協約》——俄國與外蒙古當局簽訂,規定俄國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時享有廣泛特權。
?(15)《中俄聲明》——袁世凱與俄國簽訂,規定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古設治、駐軍和移民。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中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
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
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
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
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認附和義和團的錯誤,向帝國主義「道歉」。
⑨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條約是什麼,講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條約是:
1、《中法北京條約》
是法國與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5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英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構成了《北京條約》的主體。
條約原文:
第一款 大法國欽差大臣於己未年五月進京換約,行至大沽,該處武弁攔阻前進,大清國大皇帝甚為悔惜。
第二款 大法國欽差大臣進京換約時,或於途次,或在京師,大清官員俱以相宜欽差之優禮接待,俾得任便稱其職守。
第三款 從換和條約之日起,咸豐八年在天津所定之和約暨遺補之款,除現在所改之款外,即日均應一一施行。
第四款 己未年在天津所定遺補第四款內載,中國賠補軍需銀二百萬兩,茲以刪去;今復議定,賠補銀共捌百萬兩。
第五款 中國今所賠補之銀本系為軍需,又為法國商人及其所保護者在廣東省城所有行內物件被百姓或燒、或劫。將來大法國將此賠補之銀,均公允分攤與被累之法國人;其銀扣一百萬兩,派與法國民人及其所保護者,為補其害,或慰其苦,其餘皆抵軍費。
2、《馬關條約》
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條約原文:
第一款
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
第二款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第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從鴨綠江口溯該江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畫成折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
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後,即順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分界。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所屬諸島嶼,亦一並在所讓界內。
第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第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第三款
前款所載及黏附本約之地圖所劃疆界,俟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為公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約所約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為參酌更定。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畫界,兩國政府未經認准以前,應據本約所定畫界為正。
3、《辛丑條約》
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條約原文:
1.賠款。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
4、《南京條約》
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⑩ 中國歷史上和其他國家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一、《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稱「萬年和約」,又稱「白門條約」 、「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 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二、《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
1、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3、中國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三、《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
1、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開啟了資本主義浪潮。
四、《滿洲里界約》
《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俄文:Договор цицикар),是清朝與沙皇俄國於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滿州里界約》共兩條,其主要內容是:
1、清俄兩國重定由塔爾巴干達呼第58界點起,至阿巴該圖第63界點;
2、沿額爾古納河,至該河與黑龍江會流處止的國界。
此次界務交涉,本應按照舊約規定,雙方共同履勘水陸兩界,但結果卻完全超出了會勘的范圍和舊約的規定,以致新設界點位置及水路國界與舊約不符。
陸路邊界線的6個界點全部南移,致使中國喪失數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約中雖載明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但右岸應屬中國的許多洲渚,卻以臆造的「額爾古納河舊河道」為借口,劃歸俄國。
《滿洲里界約》將舊約作了有利於俄國的修改,並就此重新劃定了國界,是有損於中國領土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也是腐朽的清政府代表中國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
五、《中英煙台條約》
《中英煙台條約》又稱為《滇案條約》、《中英會議條款》,是1876年(光緒二年)9月13日清朝與英國在煙台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的簽訂結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國得到了入侵中國西南邊境「條約權利」。
《中英煙台條約》亦稱《滇案條約》,共分三大部分16款,並附有「另議專條」。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為:中國向英國償款銀20萬兩;中國派出使大臣帶國書前往英國,對滇案表示「惋惜」;
雲南當局應與英國所派官員商訂滇緬來往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以五年為限,英國派官員駐雲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
英國仍保留由印度派員赴雲南之權。第二部分實際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處理及官方交往兩方面。
主要內容為:總理衙門應「照會各國駐京大臣」,請其會同該衙門就通商口岸的中外會審案件議定劃一章程;「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使可派員前往「觀審」,「倘觀審之員以為辦理未妥,可以逐細辯論」。
中外交涉案件,被告為何國人,即向何國官員控告,由被告所屬國官員依本國法律審判。這些規定擴大了英國在華治外法權。
第三部分為「通商事務」,主要內容為: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慶、湖口、沙市等處停泊起卸貨物。
各口租界免收洋貨厘金;新舊通商口岸尚未劃定租界者都要「劃定界址」。此外,《另議專條》中規定英國可派探路隊由北京經甘肅、青海或四川等地進入西藏,或由印度進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