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西村在哪裡
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
一、出處
宋代陸游的《游山西村》
二、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三、釋義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餚非常豐盛。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布衣素冠,淳樸的古代風俗依舊保留。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1)歷史上子游到過的青村在哪裡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足雞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頷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
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讀過此聯後,人們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
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頸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農家祭社祈年,滿著豐收的期待。節日來源與《周禮》。
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有說可見到宋代還很盛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朴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❷ 董姓的祖先和起源在哪裡
一、董姓始祖
董父、參胡、董督、董承宣、董印宣。
二、董姓起源
1、源於董姓,出自帝舜賜予顓頊後裔飂之子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兒子,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3、源於己姓,出自顓頊帝之孫子吳回的後裔,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4、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董澤,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5、源於蒙古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奧矣·毛都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漢字姓為氏。
6、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氏。
(2)歷史上子游到過的青村在哪裡擴展閱讀
1、董狐
董狐,春秋晉國太史,亦稱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後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據說今翼城縣東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跡,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2、董仲舒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3、董和
(?-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❸ 歷史上的西遼在今天的哪裡
中國歷史上的西遼地處位於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由契丹族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建立,歷三世三帝二後,享國八十八年。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
西遼疆域
1、西遼的統治區域除直轄領地外,包括很多附庸國和附屬部族。西遼的直轄領地以虎思斡耳朵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錫爾河上游,西至怛羅斯,東至巴爾思罕。西遼的附庸國有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高昌回鶻和花剌子模,附屬部族主要有粘拔恩部、康里部和葛邏祿部。
2、西遼國的疆域東至土拉河,包括可敦城周圍地區。乃蠻部、克烈部遷至這一地區後,西遼國的東部邊界退至附庸國高昌回鶻的東部邊界;東北至謙河,與吉爾吉斯為鄰。
3、1175年,由於粘拔恩部歸附金朝,退至阿爾泰山;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包括康里人活動的地區;西至鹹海、烏斯提尤爾特高原和卡拉庫姆沙漠,包括花剌子模在內;南部西段以阿姆河為界,先後與塞爾柱帝國和古爾王朝為鄰。
4、西遼國的中段包括瓦罕走廊。東段以喀喇昆侖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為界與吐蕃、黃頭回紇接壤;東南包括哈密、若羌,隔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西夏為鄰。
5、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爾曼,被花剌子模蘇丹收用。1224年,波剌黑建立起兒漫王朝 ,又稱後西遼。大約位於今天伊朗的克爾曼沙阿、呼羅珊一帶。這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
6、1259年,投降蒙古,被授予庫魯汗稱號。1306年,後西遼被伊爾汗國兼並。1309年,西遼徹底滅亡。
(3)歷史上子游到過的青村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遼民族組成
1、西遼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從中原內地而來的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有使用波斯語的塔吉克人,使用回鶻語的回鶻人,游牧民族有葛邏祿人、康里人、乃蠻人等,還有從西亞僑居而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猶太人等。
2、人口少數的契丹人和漢人,與當地佔多數的回鶻人、突厥人長期相處、通婚,適應了當地的習俗,逐漸融合於回鶻或其他突厥民族中。
❹ 奉賢的歷史
今奉賢縣的縣境西南部即柘林鎮一帶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類居住。秦漢兩晉南北朝時屬海鹽縣境,唐宋元明時屬華亭縣境。清雍正四年(1726年)正式自華亭縣析出建縣,縣名因相傳孔子學生子游曾至縣境講學而得,以敬奉賢人而定縣名「奉賢」。1949年5月14日,奉賢全境解放,隸屬於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3月奉賢縣改隸江蘇省蘇州專區;1958年11月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管轄。
奉賢歷史之------奉城
奉城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7公里。昔為本縣縣城,今奉城鄉政府所在地,1985年改建為縣屬鎮,為奉城鎮政府所在地。
鎮呈方形,北枕浦東運河,東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曙光中學和汽車站,西達新奉公路,東西長2.28公里,南北寬1.12公里,總面積1180.5畝(據縣城鄉建設規劃所1982年資料,下同)。人口10424人,其中居民3918人,農民3973人,鄉辦企業職工2533人。
據元代徐碩《至元嘉禾志》等記載,該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來犯時,墩上舉火為號,因此得名。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地設青墩鹽場,後綠樹成蔭,改稱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築里護塘後,鹽民、漁民群居,漸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築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戶青村所。明正德年間,改稱守御青村中前千戶所。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縣時,縣署初居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所城,從此奉賢縣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民國元年(1912年)縣署復遷南橋後,該地為城廂、城市建制,設有縣司法署。後設區、鎮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機構,轄區廣至今頭橋、分水墩、東新市、蔡橋、梁典、周家弄和塘外一部分。
古城築有城牆。明正德《松江府志》載:「青村城在金山城東一百里,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廣二十有四丈,深七尺余。城門四,上各有樓,外各有月城樓四,敵台十有一,箭樓二十八」。清光緒《重修奉賢縣志》載:「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旱門四:東曰朝陽,西曰阜城,南曰鎮海,北曰拱辰,其上各有麗譙。入城皆陸地,故無水門;外有月城四座,窩鋪一百三十座」,縣署,清雍正十年(1732年)起建,有照牆、儀門、大堂、二堂、燕室及牢獄等。文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有萬仞宮牆、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東附建學署等。言子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有頭門、道南學舍及附惜字局等。肇文書院,清嘉慶十年(1805年)建,有照牆、頭門、儀門、講堂及文昌閣等建築。城隍廟,明洪武十九年建,有照牆、頭門、儀門、歌台、大堂、二堂、寢宮等。萬佛閣,明化建,有大殿、樓閣等建築,環垣踞堞,戍樓屏前。此外,還有魁星閣、同善堂、先農壇、武廟等明清古典建築。
奉城街呈「十」字形,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舊時大街之北又有一街東西綿亘,曰奉賢街,後稱古游里,相傳子游曾到此,故名。
民國26年(1937年)11月,奉城遭日軍炮轟,古建築精品縣署、文廟、學署、書院及部分城垣毀於一旦。
奉城是本縣早期共產黨地下活動中心。土地革命期問,中共黨員劉曉、李主一等在潘公祠內創辦曙光中學,建有中共曙光中學中心支部、中共浦東縣委和共青團組織,民國17年(1928年)被當局查封。
解放後,奉城一直是區、鄉、公社黨政機關所在地。隨著沿海地區的開發和市屬農場的建立,奉城更趨繁榮,為奉賢第二大鎮。奉城是本縣東鄉農副工產品集散地。鄉腳遠及沿海五四、燎原農場和四鄰頭橋、四團、平安、團外等地,街市終年熙熙攘攘,顧客應接不暇。商業、物資供應網點呈多種經濟結構,1984年底有縣物資供應站、供銷社、合作商店、工業公司、副商公司和個體工商戶。奉城供銷社等9個商業單位,設有58個服務門市部、6個收購站和6個加工場,此年,商業銷售總額達3073.83萬元。以十字街為中心,東南兩側為商業鬧市,除有各類商業門市外,也辟有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奉城供銷社為國家商業部綜合聯系點,便民服務較好,被命名為「全國先進基層供銷社」。到年底為止有個體工商戶253戶、541人。行業有手工業、五金、百貨、飲食、水產、水果和服務業,月營業額20萬元。農村集市貿易活躍,沿海特產魚蝦之類溢市,短途商販充斥,市價受市塘橋地區行情制約,貨易脫手,全年上市59800人次,成交額112.64萬元,日均上市164人次,成交額3086元。
工廠有縣軋花廠、水泥船廠、毛紡廠、制鏡廠等6家。制鏡廠生產的民用生活鏡,為國家輕工業部部管產品,盒式旅行鏡等產品外銷東南亞、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另有鄉、村辦的儀表廠、機械廠、糧油廠、木器雕刻廠、滬光鎖廠等16家。木器雕刻廠的產品,是傳統民間工藝品,外銷日本等地。1984年,鎮區工人4286人,產值3191.87萬元,利潤409.02萬元。
奉城是本縣東鄉陸路交通樞紐。位於里護塘外側的奉城汽車站,為1982年新建,屬二級汽車站,是上海市郊鄉鎮集鎮中最大的汽車站。公共交通線有西奉線、西團線、西五線、西燎線、奉柘線和塘四線,呈蜘蛛網形,可東達四團、團東,南至平安、五四農場,西趨南橋、西渡,北通市區塘橋,西南通柘林和燎原農場。日發車180多班次,日均運量1萬多人次。
奉城也是本縣東鄉文教、衛生中心。學校有曙光中學、奉城中學、奉城小學、東門小學和幼兒園。曙光中學是縣重點中學,學生招自東鄉各地,歷年來升學率較高。醫院有縣屬奉城醫院和鄉衛生院。奉城醫院是東鄉地區性綜合醫院,有29個科室、250個床位,能施行骨科、胸外科、泌尿科及臟器等各種手術。原舊縣署址建有奉城影劇院。1983年新建文化中心大樓。
街道原為清道光年間所鋪石板街,1975年拓建為水泥街,寬10米,兩側高樓相對,有鄉政府、運輸站、街道居委、郵電局、葯店、飯店、旅館、文化中心、百貨、五金公司、雜貨店、銀行、幼兒園等大樓多幢。里護塘外側新建有居民住房建築群。
鎮內建有多處日軍暴行碑記,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
曙光中學舊址和李主一烈士紀念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奉賢古城牆,今留有拱辰門月城城牆一段,在西北角高土墩下還埋有約40米長的明代城牆。奉城萬佛閣尚存,大殿結構較完整,雕刻具有明代藝術風格。
❺ 上海奉賢區青村鎮的黃桃的詩歌
《兩只黃桃》
我買了兩只黃桃
而以前,我只吃到過玻璃罐裝的
被去了皮、核,泡在糖水裡的
黃桃
那是小時候,家裡有大人生病
親戚們來探視時帶來的
桔黃色的黃桃泡在糖水裡
生病的人,彷彿也泡在糖水裡
我買了兩只黃桃
又大又黃,毛絨絨的,拿在手裡
就能感覺到它飽滿的汁水
足可以淋濕許多舊歲月
讓它們重新變得甜蜜和粘稠
我買了兩只黃桃,妻子一隻,女兒一隻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
她們母女兩個吃黃桃時的樣子
毛絨絨的皮被細心地剝開了
妻子伸過來,叫我咬一口,女兒也會伸過來
叫我咬一口
她們就是我的兩只黃桃
從我童年開始就種下的甜蜜的病根
這日子多麼奢侈
這秋天的桔黃的夕陽,就像一片黃桃
泡在糖水裡
<黃桃>
桃子很大
桃子的皮更大
一隻黃桃呈器官的形狀,頂端嫣紅
在鏡子面前是張黃臉
空空的,裡面有火焰、國家和磁鐵
是否每隻水果都應該這樣
皮和果核結在根子上
退到感覺不到的地方
這純粹的事物
在眾多葉子中間
桃子以粉紅的氣泡懸墜在空氣中
用扇子托住,用干凈的刀輕輕切開
是否最高的帝王都選擇了這種形式
這唯一的行而上,熱愛豐滿的肢體
並求得事事完美
以器官的優勢榮耀國家,並占為已有
晚上,左手秉燭,右手執拂塵
揭開艷紅的果皮,來到身體裡面
體味到人和水其實沒有兩樣
人即所有事物
一顆桃子放在一堆水果旁邊
或擺進一盤彩瓷
越大的桃子想像越繁復
又隨心所欲地象徵
女人都成了桃子,斜斜地插進花瓶
那些下到水中的人
是否該從深水中游出來
或站在樹下,用天氣影響一代人的服飾
或放下很亮的刀,把扇子輕輕關上
僅僅是顆桃子
一切都是自然的事情
最純粹的最直接
無非任何詞語
仍舊桃之夭夭,結得尚好
拿在手中,展示了一派清純的氣色
在一個落入群妃的帝王想像中
風水與土木滲和
變成半窗風景,結成一顆桃子
旁邊是把明凈的刀
不知更多的語言和事物也都是這樣
但結滿一樹黃桃
或一次盛大的征伐
卻非常簡單
❻ 青春去哪了作文,800字
青春去哪了
人總是喜歡想念。想念逝去的風華,遺棄在風花雪月里的傳說般的愛情。想念悲傷,印歷在心靈深處的曾經的顛沛流離。情感掉落在時間的深淵里,每一回的千呼萬喚,在夢里真實的攀現。那種經歷變為一個故事的一種過程,想悲鳴,眨眼間在心底被一種酸的物質淹沒。
某一年的某一天,我辭了工作,為換一份心情去面對失業後的壓力,小可為我找了一處清幽的住地,那時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新的落腳地就在西湖邊的麴院風荷內,那是至今還駐存在我夢中的一個地方,我住在一間木樓上,樓的外圍被一片林子包圍著,我和小可曾在那林間的小石徑上漫步,在小溪邊駐足,在草地上迷戀,最讓我懷念的還是東南面臨接的一片西湖的水,小可會偶爾拎來幾罐「藍帶」,邀約到湖邊,雙雙把腳泡在了湖裡,坐搭在石堤上一起開喝,我愛湖那邊的遙遠,愛那種遙遠里的不羈,掠在臉上的風的不羈。那些日子我曾試著出去找了工作但也未能長久,我只好住在木樓里,享受從未有過的清閑,小可陪著我海闊天空的聊,小可為我送來吃的,小可就像我口乾時的清泉。
在那個叫麴院風荷的林子里,我住過了大半年,有一天我在林子里等到了雪,我歡快的解下脖子上的紗巾,兜攬著那紛飛而將的雪花,在林子里穿梭著,我也舞著,為不羈的心靈,為雪中的心靈!我從忙碌的林子里,舞到了空暇的草地上,小可為我撐來了傘,我拉著小可跑到雪中,是那麼的滿懷著青春的激情,手持著干枝在草地的雪衣上重重的劃下四個字--愛情大地!那場雪放飛了我整個的心靈,沒有壓抑,只有縱情。愛情是我嚮往的,可她在我當時的年輕的心裡更是神聖的,我把她寫在雪白雪白的大地,祈禱能在她純潔的蔽護里孕育。
次年的春天,小可轉業了,回家鄉去的前一天,小可在林子深處的亭子里吻了我,唯一的一次,自那後,就再也見不到我善良的小可了。我恨自己,為什麼始終都未能愛上他。
我找到了一份書店的工作,終於可以和自己喜歡的東西整日的在一起,並且我也不用為付房租而節省開支了,書店的老闆給我安排了住宿。但我並不為此而興奮,我只是無奈,我終究得離開那個林子里的小屋。回憶是唯一能給予人孤獨的一個空間,在那裡,可以有最孤獨的享受,為曾經的擁有幸福著,也為曾經的悲傷充實著。久違的感念,又可以讓人回到悲傷與快樂的進行時。回憶需要勇氣,只一幕遙想飛花落流水的景緻,讓人暢嘆,我們珍惜的太少,我們遺憾的太多,唯一隨我們到現今的只是懷念。
我在書店工作的那段時間,是我一生里最充實的,充實得把離開林子的遺憾也填補了。我有了新的朋友,男的,女的,青春的,智慧的。我想我們在一起最快樂的事,就是下了班去臨街的大排檔里宵夜.對酒對歌也對詩。微醉之後,唱著我們最熟悉的歌,穿進植物園,漫過南山路,直到拎起了高跟鞋赤腳進了蘇堤。偶爾我也會去早在麴院風荷的一位友人那裡借來一條小木船(說友人那也是托小可的福),然後幾個朋友夜遊西湖,時不時摸幾下別人設在湖裡的漁網,撈幾條魚回去享用(當然這也是從小可那學來的).我懷念那樣的日子。有些東西,待你回想起的時候,只怨它太過了倉促。
由於書店設在大學校園里,學生放暑假的時候,書店自然而然的停了業,為了生計,我不停的找工作,我也重復的失業,我的愛情也在我這樣的生活節律里,匆匆的來,匆匆的去.就像曇花一現,短暫得我不願意拿詞去修飾。
98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我離開了那個城市。
若說現今還有能讓我不安分的,那便是過去留給我的些許印記。秋風肅起時,只跟著它,盤旋在落葉的隊伍里,盼望那種游離的飄落沒有終點。我不是風起時的精靈,我不能把持落葉舞動的方向,而那最終的歸根里,只好支一杯清酒澆滅去我太多的蠢動。
我已不再狂躁,我也沒有躁動了的心力,回憶已經漸漸地淹過了我的腰。我上半生的悲哀就像我關節上的風濕,雨來時,會疼,但心靈的疼不為別的,只為懷念!
❼ 謝氏的祖籍在哪裡出過哪些名人呢
1、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後裔申伯後裔的封地謝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炎帝,世稱神農氏,被謝氏族人奉為始祖之一。關於謝氏的先祖來源,許多姓氏譜書都說是源於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後裔。
2、源於任姓,出自周朝封予黃帝後裔申伯的謝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左傳》、《古今姓氏書辨證》等的記載,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為任姓。黃帝賜子為姓,謝氏出於黃帝子族任姓。
由此可見,謝氏的一部份為黃帝後裔,得姓時間為夏王朝以後。當今謝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黃帝為祖先,自稱是黃帝的裔孫。
3、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謝水,屬於以居邑為氏。
西周時期,周宣王姬靜曾經封支子於洛邑西南的謝水之濱。到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後,這部分族人也隨之東遷至龔邱(古兗州,今山東寧陽)。
4、源於嬴姓,出自先秦時期司射官,屬於以官職稱謂字訛為氏。
先秦後期,秦國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軍制司射官。後因「射」與「謝」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寫作「謝」,後人遂有以訛字為姓氏者,稱謝氏。
5、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文王南遷時期的楚民,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縣一帶的謝氏人祖先。據考證,他們可能源於被楚文王南遷荊山一帶的謝人,約在戰國時遷居涪陵,與巴人雜居,有的融入巴人。
6、源於牂牁蠻,出自秦、漢之際西南地區三謝蠻,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蠻,是中國古代對西、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三謝蠻」,是指東、南、西三支,因其首領姓謝而得名。
7、源於地名,出自秦、漢之際西南地區謝沐,屬於以居邑名稱漢化為氏。
壯族、瑤族主要居於中國廣西、湖南等地。族中謝氏的來源,主要與秦、漢時遷居謝沐的謝人有密切關聯,屬於以居地名稱漢化為氏。
8、源於侗族,出自秦、漢之際西南地區三謝蠻,屬於以族稱漢化為氏。
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貴州、湖南、廣西三省交界地區,隋、唐時期是東謝蠻的活動范圍。
9、源於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高車族直勒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❽ 鮮卑族在歷史上叱吒一時,他們的發源地究竟是哪裡
鮮卑族發源於鮮卑山(即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奧克里堆山),是先秦東胡族的一支。而在歷史上開創了北魏叱吒一時鮮卑拓跋部則起源於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
約在2世紀中葉,鮮卑族中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領檀石槐嶄露頭角,他率部打敗了丁零、扶余、烏孫等民族勢力,建立起強盛一時的部落聯盟,不過,這個聯盟在檀石槐死後逐漸瓦解,而後拓跋鮮卑不斷強大起來。西晉時期,鮮卑成為進入中原的五胡之一,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先後建立了遼西、代、宇文、前燕、後燕、南燕、西燕、西秦、南涼九個政權,最終拓跋鮮卑崛起一統北方,建立了歷史上叱吒一時的北魏王朝,成為第一個統一中原的異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