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秦國時期的魏國,是現在的哪個地方
戰國時,魏國的來國都源原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 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魏國亦稱梁國。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先祖畢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武王伐紂後封於畢,畢公高的後人畢萬,在晉獻公時封於魏,畢萬的十一世孫魏斯(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始封為諸侯。魏國疆域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內,以今山西省東南部的上黨為交通孔道。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傳至魏王假,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❷ 歷史上的魏國是現在什麼地方
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疆域大致包括現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它西鄰秦國,東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
❸ 魏國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疆域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內,以今山西省東南部的上黨為交通孔道。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發動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在戰國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3)歷史上的魏國是哪裡擴展閱讀:
魏國滅亡
秦王政即位後,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09年陳勝起兵反秦,魏咎加入了陳勝陣營。陳勝派遣周市攻取魏地,當攻下魏地後,陳勝打算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願接受,認為應該立舊魏國王族後人為魏王,於是魏咎被立為魏王,魏國復國。
公元前208年,魏王咎兵敗自殺,魏豹逃到楚,得到楚懷王撥了數千人給他,再向魏地進攻。魏豹攻下了魏地二十餘城,楚懷王立豹為魏王。魏豹帶領精兵跟從項羽進入關中。
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諸侯時,項羽想把大梁地據為己有,於是徙魏王豹於河東(大約是今山西省中南部),以平陽為都,封為西魏王。
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率兵從臨晉渡過黃河,魏王豹向漢歸降,帶兵跟隨劉邦攻楚。劉邦在彭城之戰慘敗後,魏豹以探望患病親人為由離開劉邦回國,可是到達國內便叛離漢。劉邦遣酈生游說魏豹,被拒絕,於是劉邦遣韓信攻魏,俘虜了魏豹,把河東並為漢郡,魏亡。
❹ 古代秦滅六國的魏國在現在哪個位置
魏國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梁國。
魏國的起源:
魏國的始祖是畢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紂之後,畢高被封在畢,後代於是就以畢為氏。畢國亡國後,畢公高之後畢萬入晉。
事晉獻公,以功封於魏地,是為魏氏之祖。其後世為晉卿。晉獻公死後,四子爭位,是時畢萬之後魏犨隨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返國立為晉文公,而令魏犨為大夫,是為魏武子,魏漸強。
魏國的崛起:
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
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特別是文侯時期啟用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事力量,對魏國初期的強盛發揮了重要作用。
❺ 戰國時魏國是現在哪裡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 姬姓,魏版氏,始祖為權周文王之子畢公高。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發動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逐漸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❻ 古代的魏國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
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發生,魏桓子、韓康子本為智伯一方,卻又倒戈,與趙氏共滅智伯,並瓜分其所有領地,從此晉國趙、魏、韓三卿獨霸。魏、韓、趙戰勝智氏,並三分其地,至此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為諸侯,脫離晉國,此時晉只剩絳城與曲沃兩處,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晉國最後滅亡。魏國疆域很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並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地。
❼ 魏國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
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魏國,自名為,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安邑古城遺址),公元前361年(一說:公元前339年)魏侯罌(後稱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但有學者考證公元前430年魏斯(後稱魏文侯)就已經把首都從安邑遷至洹水(今河北魏縣),所以魏侯罌是由魏縣而遷都大梁。
(7)歷史上的魏國是哪裡擴展閱讀:
起源
魏國的始祖是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紂之後,姬高被封在畢,後代於是就以畢為氏。畢國亡國後,畢公高之後畢萬入晉。事晉獻公,以功封於魏地,是為魏氏之祖。其後世為晉卿。
晉獻公死後,四子爭位,是時畢萬之後魏犨隨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返國立為晉文公,而令魏犨為大夫,是為魏武子,魏漸強。
❽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魏國
歷史上至少有九個政權曾稱「魏國」,分別是春秋魏國、戰國魏國、曹魏、冉魏、翟魏、北魏、東魏、西魏、隋末魏國等。
戰國魏國:
魏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十六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畢國後裔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畢國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魏國最初國土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晉獻公的時候晉國曾經有過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兼並戰。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國為晉國滅亡。 晉獻公滅魏後,以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於是畢萬就改氏為魏(這就有點像商鞅一樣以封地為氏)---是晉國魏氏的由來。畢萬之孫因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這就是通常意義上說的戰國七雄中的魏國。
曹魏
曹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北魏
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洛陽,大舉改革。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享國148年。
❾ 戰國時期的魏國是現在的那裡
蜀國:包括四川大部(白帝城以西,且不包括川西高原,也就是四川盆地加上北部的山地),漢中盆地,北方與魏國是以祁山和秦嶺為界,南方擁有雲南和貴州的大部。 吳國:安徽合肥以南、江蘇揚州以南、上海,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東南沿海、嶺南,但不包括台灣和海南,越南北部、廣西大部分也屬於吳國。 魏國:包括華北、中原地區、荊州北部(今湖北省北部),山東半島,遼西走廊(山海關位置),淮河以北全部,淮河以南的北部,外加陝西中部(西安、咸陽等地),新疆地區的大部分,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北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