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陝西的歷史戰爭遺跡有哪些(很急!!!)
長安--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古城西安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偉大輝煌的身姿提供了寬廣而明亮的舞台,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步和發展做出過不朽的貢獻。也許正是出於對西安的回報,歷史慷慨解囊,饋贈給這塊神奇的土地無數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存。這是一筆難以估價、享用不盡的寶藏,它不僅使每一個華夏兒女引以為自豪並感受到歷史的責任,而且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也讓全世界的人們從中領悟到社會文明發展的清晰軌跡和人類澎湃不息的創造力。
西安及其所在關中地區的歷史文物具有罕見的歷史序列的完整性。這一突出的優勢,是由於西安悠久歷史的大跨度特點所決定的,為許多歷史名城所難以企及。
根據1989年文物普查資料統計,全省文物點共有35750多處,其中古遺址 10497 處,古墓葬4368處(其中帝王陵墓79座),石窟寺557處,古建築26.4處,石刻1489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 1090處,近現代有代表性建築 3 67處,其他文物點 1374處。這與全國各省市文物相比,陝西文物,或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具全國之首。所以陝西的文物旅遊,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際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
建國以來,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境內發現了豐富多彩的各個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這些重要發現為研究陝西地方史、中國史乃至整個人類的物質文化史提供了異常寶貴的科學資料。這些富有價值的資料,舉其要者,大體有如下達:舊石器時代早期有藍田猿人及其文化遺存的發現,南鄭梁山、洛南花石浪龍牙洞舊石器文化遺存的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有大荔人及其文化遺存的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黃龍人的發現,以及韓城、長武、靖邊、橫山、吳堡、榆林、綏德等地舊石器文化遺存的發現。這些發現表明陝西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分布范圍很廣,關中、陝北、陝南都留下了我們遠古祖先的足跡。屬於中石器時代的有沙苑文化的發現,於50年代和70年代共發現石器地點 30多處,採集石器標本多達萬件。沙苑文化是黃河中原地區晚於舊石器時代早於新石器時代的一種特殊的文化遺存。它填補了我國古代文化發展鎖鏈上的一個重要缺環,之後在全國各地才陸續有所發現。新石器時代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及客省庄二期文化的發現,屬於這些文化的遺址有2800多處,已發掘或試掘過的有50多處,其中有北劉遺址、白家遺址、李家村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北首嶺遺址、客省庄遺址、康家遺址、雙庵遺址、石峁遺址等都有重要發現,都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不同發展階段的頗具代表性的典型遺址。
歷史時期各朝代的文化遺存及重要發現更是早為人們所矚目。商州東龍山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存的發現,使陝西夏代考古實現了零的突破,可以預見夏代文化在陝西東部日後會有更多的發現;自 80年代以來,已發現重要商代文化遺址 20多處,經過發掘和試掘的已有數處,加上以前徵集的已發現一大批重要文化遺物,其中僅青銅器就達700多件。商代後期,周族在關中西部崛起,經過周人的長期開發、創業、發展、壯大,至公元前11世紀,終於滅商建立周朝,定都豐京和鎬京。秦人曾先後在雍城、櫟陽和咸陽建都,勢力之大為群雄之首,東出潼關、橫掃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空前統一的秦帝國。周秦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周原遺址、豐鎬遺址、雍城遺址、櫟陽遺址和咸陽遺址的重要發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周原甲組宮殿遺址的發現,豐京大型車馬坑及青銅重器的發現,鎬京 5號宮殿遺址的發現,雍城宗廟遺址的發現,咸陽 1、2號宮殿遺址的發現,以及秦陵兵馬俑、銅車馬等陪葬坑的發現等,都是周秦強大王朝的象徵。自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以後,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泰、後秦、西魏。北周、隋,以及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大唐帝國均定都長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建都統萬城,在陝北靖邊縣。自周至唐在西安及其附近建都的有13個王朝,歷時1000餘年。尤其是漢唐的長安,是世界最大的都市,被譽為世界東方之明珠,也是西達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北非"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千多年的帝都,是國家的象徵,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東方文明的標志。歷史雖已過去,但歷史卻留下了豐富的寶藏。經考古發掘或勘探過的長安城及其附近的重要遺跡,如城垣、城門、街道、宮殿、苑郁、寺廟、禮制建築、市井作坊、武備設施、陵墓等等,都發現眾多的文化遺存。這些遺跡遺物數量之多,質量之優,製作之精,當屬世所罕見,多與皇家有關,如未央宮、大明宮、華清宮等都是皇帝聽政和起居的地方,其他宮殿多是皇帝宗室的住處。又如漢長陵出土?quot;皇後之室"玉印,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室"金印,長安城及大明宮出土的金龍、金鋪首、玉龍頭以及大量的金銀器、玉器、三彩器、瓷器等都是皇帝、宗室或官宦的用品。這些都是我國古代經濟發達、技術進步、文化藝術高超等文明的反映,也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唐代以後,中國的政治中心東移,但西安仍不失為西北重鎮,一直受到宋元明清各朝的極大重視。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抵達陝北 ,建立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1936年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一致抗日的序幕。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延安成為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軍民以及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後來,中共中央又在延安領導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陝西留下了眾多的重要革命遺跡和遺物。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得天獨厚的陝西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體現,是中國古代文化高度發展的反映,同時也是整個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它們是中華民族發生、發展、綿延五千年不斷前進的悠久歷史的體現,從不同領域和側面記載了中華民族以頑強的精神創造人類文明的智慧和力量 ,已成為陝西居於文物大省特殊地位的見證,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
2. 陝西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是那些
陝西緊靠著黃河,是古中國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陝西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回了很多的名答人
陝西:黃河之濱,華夏源地;養育文才,滋潤武帥;治國理政,詩詞歌賦;聯袂垂青,丹心鐵史!信手挑揀,選 錦列翠!
劉志丹:無產階級革命家!陝甘根據地和陝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保存了根據地,保存了紅軍,使陝北成為三大紅軍長征的會合處、立腳點!
楊虎城:國民政府高級將領(19路軍),與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後被蔣介石關押,解放前夕全家被殺於「渣滓洞」集中營。
楊堅:隋朝開朝皇帝,帝號「文帝」,統治時期史稱「開皇之治」。
李世民:唐太宗。年號「貞觀」。統治期間史稱「貞觀之治」。
杜如晦:大唐名相。善斷大事,史冊上有「房謀杜斷」之美名。
杜牧:唐朝著名詩人,唐朝詩壇上有「小李杜」之稱。
班超:東漢著名外交家,出使並經營了西域。
班固:東漢傑出史學家,著有專門記述東漢全史的——《後漢書》。
李自成:明朝末年農民大起義的領袖,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3. 陝西現在還有那些名人的墓沒發現
老子墓(春秋)
老子,姓李,名耳,也稱老聃,號老子。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東)人。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說:「鳥吾知其能飛,於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今見老子,其猶龍乎!」後見周代衰落,遂西出函關,隱去,不各所終。其實他隱於終南山之樓觀台,在這里,他著有《道德經》,他用「道」來說明萬物的演變,否定神造世界。「道」有「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恆性,認為一切萬物生成變化都是有和無的統一,無是最基本的。
周至樓觀台老子祠,祠內有講經台、煉丹爐。
老子墓位於樓觀山峰下東北麓。在橢圓形墓冢前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老子墓」三字石碑。
扁鵲墓(東周)
東周扁鵲之墓,在臨潼區東15公里戲水之濱的南陳村。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扁鵲者,勃海郡鄚人也(今河北任邱縣),姓秦氏,名越人。」他以醫術名天下。首創了「望、聞、問、切」和「寸口診脈法」及其重要理論;著《難經》二卷八十一難道;精通兒、婦、內、外、針、湯、導引等法,行醫列國濟世活人,凡到之處,都受到人民愛戴。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夫欲視死別生,實在難矣!」足見他對祖國醫學的巨大影響。他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被稱為「國醫之祖」、「針灸祖師」,名列我國古代十大醫學家之首;在東南亞、歐、美各國均有崇高的聲譽。
扁鵲聞秦人憐愛小兒,入秦為小兒醫,譽滿咸陽,秦武王久慕扁鵲之名,詔為自己治病。扁鵲當要動手治療時,秦太醫令李醯卻故意阻攔說:「大王之疾,在耳之前、目之下,萬一出差,將致耳聾目瞎之果,」於是武王疑而不決。扁鵲憤扔其砭石(古時外科手術工具)說:「王求我醫,又信庸醫之言,如是治理天下,國必亡矣!」武王聽後遂堅定信心讓扁鵲為他治好了難以治癒的病。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嫉其能,即暗使人把他殺害在回家的路上---驪山腳下戲水旁。秦國百姓聞之,無不痛惜,便將他埋葬在遇難之地南陳村。幾千年來,他的墓地仍保護得很好,海內外醫學界學者、社會名流及四方百姓,年年清明為其掃墓憑吊,以示紀念。
1983年,臨潼縣人民政府在扁鵲墓地建立紀念館,佔地十畝,修獻殿一座,塑銅像一尊,樹碑三通,院內葯園芳香,綠樹成蔭,如今這里憶成為驪山風景名勝區的旅遊景點之一了。
藺相如墓(戰國)
臨潼區東15公里,戲河之西,臨馬道北,有座佔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形隆頂的古冢,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上卿藺相如之墓。
關於藺相如墓,歷史上眾說紛紜。但據清·康熙《臨潼縣志》載:「相如墓在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學家,陝西巡撫畢沅亦為之樹碑曰:「趙大夫藺相如之墓」(1952年,戲河人在戲河橋下撈出此碑,後一直保存在戲河小學,「文革」期間被毀壞)。
自古以來,關中一帶流傳著藺相如屍葬臨潼的生動故事。相傳,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趙王以藺相如出使強秦而不辱使命,遂列為上大夫。「澠池之會」藺相如使秦王擊缶,立大功,又被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後秦出兵攻趙,趙王以太子郚作為秦國人質。趙王憐太子孤兒,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驪山乃下絕勝」。民諺雲:「要吃糧,有個面張嶺;要吃油(瀧)河川;要用錢,還有大小二金山。此外,有個上天梯,上到天下還嫌低……」太子聽罷欣然前往。相如偕太子游驪山,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獲罪,被處極刑,割頭挖心,葬於驪山戲之濱,趙太子郚屍體也埋在驪山陰坡,名「趙太子墓」,當地人叫「龍骨堆」,至今猶在。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連,為了逃避這場災難,藺字去頭,挖心(「佳」),改姓為門,祖祖輩輩居住在墓之西北,名門家村。
至今,門家村人仍尊藺相如為其祖先,每年掃墓祭奠。
玄奘墓(唐)
玄奘(公元600年-公元664年)即「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著名高僧,傑出的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鑒真並稱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俗姓陳,名禕。早年出家,研究佛經,訪名師,見各教眾說紛紜,難得定論,遂於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經西域赴印度,到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游學印度各地,並同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五印,歷經17年回到長安。共譯出經論75部1335卷。多用直譯,筆法嚴謹,世稱新譯。著有《大唐西域記》,記述西域及印度文化等極為詳實,是研究印度,尼泊爾、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及考古的重要資料。
玄奘於麟德元年圓寂後,初葬於滻河東岩的白鹿原上,在大明宮即可望見。因常引起唐太宗的思念,於是太宗於總章二年(公元669年)令遷葬於樊川鳳棲原北崗,並修寺造塔,命名為「大唐護國興教寺」。
公劉墓(商)
公劉墓在彬縣東40公里,土陵村南,涇河北岸的山谷之間。墓丘長1500米,丘壟高約50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頂平坦。墓周佔地達500餘畝,南有涇水縈洄,山谷倒映,草色浮動;北為連綿不斷起伏隱顯的丘陵與村落,就像是用一條線穿起來的珍珠似的逶邐動人。東、西兩旁是高山峻嶺,峰巒層疊,隔離日,為天然的屏障。公劉墓因地形勢如蟠龍,因有「周墓蟠龍」之稱。
臨河的墓崖下有渡口,名石橋頭。對岸亦山石壁立,惟山腰平處,有土壟兩座,形狀奇特,有如人工堆砌而成,旁有清泉一泓,深廣各3公寸許。相傳公劉死後,他的兩個女兒,各用衣襟包土,攜著酒壺,欲渡河封土祭奠,適逢涇河水漲,不能渡,只好將土就地傾倒,將酒灑在地上;第二天,就已長成土壟,形成了泉泓。
公劉是後稷的曾孫,周文王的十代祖先,當夏後氏當政之時,他的祖父失掉了後稷官職位,出走到了戎狄的地方,數年後傳至公劉。他始終勤苦,以身作則,不辭辛苦地領導和團結部族群眾,著手恢復後稷的事業,務耕種,行地宜,使行者有資,居者有蓄積,並積極地創造條件,在皇、澗兩岸定居下來,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由此逐漸地振興起來。因此,他一直受到歷代周人的歌頌和贊揚。
更多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3/27/001588476_01.shtml
4. 西安著名的陵墓有哪些
1、秦始皇帝陵
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2、秦二世陵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個皇帝,秦二世陵正南是一座朱門紅柱卷棚式三間進深的山門。門額正中高懸一塊「秦二世皇帝陵」的黑色金字大匾。穿過山門拾級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築風格的硬山式大殿。面積約184平方米的大殿內,陳列著指鹿為馬的塑像群。
3、霸陵
霸陵漢孝文帝劉恆陵寢,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六朝及唐代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霸陵陵園史稱盛德園,內建寢殿、便殿等。據記載,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內部以石砌築,並有排水系統,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工程十分浩大。
4、杜陵
杜陵是西漢後期宣帝劉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來是一片高地,潏、滻兩河流經此地,漢代舊名鴻固原。宣帝少時好游於原上,他即帝位後,遂在此選擇陵地,建造陵園。漢代以來,杜陵一直是長安的游覽聖地,文人學士常會集於此,登高覽勝,並留下了許多詩篇。
5、秦東陵
葬於秦東陵的有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後、孝文王、帝太後等。秦東陵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王陵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986年被發現的,其發現對於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材料。據考古調查,其為戰國時期咸陽畢陌陵園之後,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國王室墓葬。
5. 陝西有哪些歷史名人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就誕生於陝西。而到了近代,陝西更誕生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僅傳奇的黃埔軍校一期生,就有高達41人是陝西籍,陝西籍的將領,成為了國民黨軍中黃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胡璉
胡璉,1907年生於陝西華州赤水鎮,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胡璉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最終被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擔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等職。1977年病逝於台灣,享年70歲。
6. 陝西歷史名人有哪些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就誕生於陝西。而到了近代,陝西更誕生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僅傳奇的黃埔軍校一期生,就有高達41人是陝西籍,陝西籍的將領,成為了國民黨軍中黃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胡璉
胡璉,1907年生於陝西華州赤水鎮,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胡璉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最終被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擔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等職。1977年病逝於台灣,享年70歲。
7. 陝西的著名的一個歷史人物簡介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
(補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義》,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國維,梁啟超等主此說。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隱》,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古六月乙歲卯,石也」。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說。一般採用前說)補註: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記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祿等等。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今仆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游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其二,根據〈史記·游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毫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徙,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鑒》,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一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補注2:司馬遷出生於何地?《太史公自序》雲:「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此龍門在何處,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說在今陝西韓城,一說在今山西河津縣。
最早持陝西韓城說者是唐代的張守節,他在《史記》「正義」中說: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同時,韓城鬼東鄉徐村住有馮、同二姓,均自認為是太史公後裔。他們自稱,原本為司馬姓氏,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並列陝西韓城芝川鎮司馬遷廟為佐證。
持山西河津縣說者認為,自古以來,龍門(包括龍門山、禹門口)都記載在山西河津縣。黃河自西北而東南出禹門口,急轉彎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耕牧河山之陽」的地方。據悉此處曾有「漢太史司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興修水利時被毀之。而且現在該村仍有司馬姓氏的居民。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准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http://..com/question/30132597.html
陝西名人(古代)
黃帝----起源於姬水,炎帝----在寶雞一帶 顓頊----黃帝之孫;帝嚳----黃帝的曾孫;禹----是黃帝的玄孫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於鎬京(今西安) 褒姒----歷史上第一個美女
白起----戰國後期軍事家,又稱公孫起,眉(今陝西眉縣東)人 蒙恬----秦大將; 西漢都西安
蘇武----西漢義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漢大將之家
張騫----西漢外交家 霍去病----西漢大將
孫思邈----葯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寇準----北宋政治家,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
竇融、竇固----東漢初大臣,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司馬遷----歷史學家,陝西韓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唐初軍事家,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郭子儀----唐代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
閻立本----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王昌齡----唐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韋應物----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居易----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行簡----唐著名詩人,華州下陝西渭南東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牧----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顏真卿----唐著名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王嘉胤----陝北人;李自成----米脂人
呂布----陝北綏德人,貂蟬----陝北米脂人 張獻忠----陝北人
陝西名人(現代)
柳青----現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創業史》等 雷抒雁----陝西涇陽縣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浮躁》《廢都》等
路遙----陝西清澗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陳忠實----西安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顧長衛----導演《孔雀》
張藝謀----陝西西安人,中國當代著名電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和八個> <紅高粱> <英雄> <活著> <老井>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等
黃建新----陝西西安,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錯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站直嘍,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誰說我不在乎》《說出你的秘密》等
趙季平----生於甘肅平涼,後西安人,當代著名電影音樂家,與張藝謀多次合作
劉文西----籍貫浙江,後西安人。當代著名畫家 李若冰----s陝西涇陽人,當代著名畫家
8. 西安哪有古代名人的墳墓
大雁塔 (玄奘的舍利) 大興善寺 青龍寺(倆寺均有著名僧人的墓地)
秦始皇陵 西安半坡遺址 (半坡人的墳墓也在當地)
昭陵博物館 乾陵 楊貴妃墓
黃帝陵 革命聖地 (烈士墓地)
藍田猿人遺址 (猿人墓地)張良廟 武侯祠
重陽宮 (王重陽墓地) 秦二世胡亥墓 柳公墓
茂陵博物館
·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
·甘泉宮遺址
·鉤弋夫人墓
·咸陽周陵
·漢陽陵
唐穆宗光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之上,海拔1091米。
唐玄宗李隆基墓泰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巒起伏,逶迤蜿蜒。
陝西長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東北16公里處渭城區窯店鄉漢陵村。漢高祖劉邦墓。墓為覆斗形,底部周長600米,高31.94米。東邊不遠處有皇後呂雉墓,與高祖同陵園不同穴位。闕東有功臣貴戚陪葬墓63座,名臣蕭何、曹參、周勃等葬於此。
李日丙興寧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東20公里處渭城區正陽鄉後排村。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日丙之墓。
安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東18公里處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漢惠帝劉盈墓
陝西昭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北40公里處禮泉縣煙霞鄉九山上。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墓。陵園面積2萬公頃,周長60公里,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橋陵,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
橋陵位於陝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
獻陵是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陵寢,位於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功臣貴戚陪葬冢,共有67墓。史載有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間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風、邦王元亨、徐王元禮、騰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夔、霍王元軌、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密王元曉、並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張楷、譚國公丘和、巢國公錢九隴、刑部尚書劉德茂,刑部尚書沈叔安。 已發掘或有墓碑者,計有李鳳、李神通、李孝同、臧懷恪、樊興等30多座。這些陪葬陵,把獻陵襯托得異常壯觀。獻陵2000年被國家宣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五將山上。唐肅宗李亨(711~762)墓。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陽峪鎮南陵村,與乾陵連谷相接。唐僖宗李儇墓
唐定陵
唐中宗定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富平縣鳳凰山的獅子窩村北,南距縣城約十三公里。李顯曾改名哲,又復名顯,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公元710十一月安葬定陵,謚為孝和皇帝,廟號中宗。
康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7.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大寨村。漢平帝劉?墓。劉?(前9~5)為漢中山孝王劉興之子
杜陵
中國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在陝西省西安市曲江鄉三兆村南
霍去病墓
中國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墓冢。在陝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
平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6公里處秦都區平陵鄉大王村。漢昭帝劉弗之陵。
東有上官皇後陵。原有陪葬墓57座,現存23座。主要有竇嬰墓、夏侯勝墓、朱雲墓、張禹墓、韋賢墓等。
義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6.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南賀村。漢哀帝劉欣墓
延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馬家窯村。漢成帝劉驁墓
渭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新莊村。漢元帝劉奭墓
元陵 陝西富平 代宗李豫 762--779
崇陵 陝西涇陽 德宗李適 780--805
豐陵 陝西富平 順宗李誦 805
景陵 陝西蒲城 憲宗李純 806--820
光陵 陝西蒲城 穆宗李恆 821--824
庄陵 陝西三原 敬宗李湛 825--827
章陵 陝西富平 文宗李昂 827--840
端陵 陝西三原 武宗李炎 841--846
貞陵 陝西涇陽 宣宗李忱 847--859
簡陵 陝西富平 懿宗李漼 860--874
靖陵 陝西乾縣 僖宗李儇 874--888
溫陵 河南洛陽 昭宗李曄 889--904
和陵 山東菏澤 哀帝李柷 905--907
蘇武墓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47公里處武功縣武功鎮龍門村。
秦莊襄王陵
西安市韓森寨大冢
秦公一號大墓
暫時找到這么多,嗯,有些是咸陽的,不過古代的時候咸陽和西安就都是長安么,所以一塊貼出來了。
9.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1) 孔子:山東曲阜縣
(2) 屈原:河北秭歸縣
(3) 荀子:山東蒼山縣
(4) 范蠡:安徽渦陽縣
(5) 張良:河南蘭考縣
(6) 張騫:陝西城固縣
(7) 司馬遷:陝西漢城縣
(8) 王昭君:內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縣
(10) 蔡倫:湖南耒陽
(11) 張衡:河南南陽市
(12) 華佗:江蘇徐州市
(13) 張仲景:河南南陽市
(14) 諸葛亮:陝西勉縣
(15) 關羽:湖北當陽
(16) 王羲之:浙江嵊縣
(17) 陶淵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陝西長安市
(19) 李白:安徽當塗縣
(20) 杜甫:河南鞏縣
(21) 韓愈:河南孟縣
(22) 白居易:河南洛陽市
(23) 柳宗元:廣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縣
(25) 歐陽修:河南新鄭縣
(26) 蘇洵:河南郟縣
(27) 司馬光:山西夏縣
(28) 蘇軾:河南郟縣
(29) 蘇轍:河南郟縣
(30) 岳飛:浙江杭州市
(31) 辛棄疾:江西鉛山縣
(32) 元好問:陝西忻縣
(33) 楊萬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蘇興化縣
(35) 唐寅:江蘇蘇州市
(36) 李時珍:湖北蘄春縣
(37) 劉伯溫:浙江文成
(38) 鄭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齡:山東淄博市
(40) 林則徐:福建福州市
(41) 魯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凱:江蘇南京
(44) 孫中山:江蘇南京
(45) 方誌敏:江西南昌市
(46) 馮玉祥:山東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蘇南京
(48) 李大釗:北京市
(49) 左權:河北邯鄲市
(50) 宋慶齡:上海市
10. 陝西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黃帝----起源於姬水,炎帝----在寶雞一帶 顓頊----黃帝之孫;帝嚳----黃帝的曾孫;禹----是黃帝的玄孫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於鎬京(今西安) 褒姒----歷史上第一個美女
白起----戰國後期軍事家,又稱公孫起,眉(今陝西眉縣東)人 蒙恬----秦大將; 西漢都西安
蘇武----西漢義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漢大將之家
張騫----西漢外交家 霍去病----西漢大將
孫思邈----葯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寇準----北宋政治家,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
竇融、竇固----東漢初大臣,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司馬遷----歷史學家,陝西韓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唐初軍事家,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郭子儀----唐代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
閻立本----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王昌齡----唐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韋應物----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居易----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行簡----唐著名詩人,華州下陝西渭南東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牧----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顏真卿----唐著名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王嘉胤----陝北人;李自成----米脂人
呂布----陝北綏德人,貂蟬----陝北米脂人 張獻忠----陝北人
陝西名人(現代)
柳青----現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創業史》等 雷抒雁----陝西涇陽縣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浮躁》《廢都》等
路遙----陝西清澗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陳忠實----西安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顧長衛----導演《孔雀》
張藝謀----陝西西安人,中國當代著名電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和八個> <紅高粱> <英雄> <活著> <老井>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等
黃建新----陝西西安,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錯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站直嘍,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誰說我不在乎》《說出你的秘密》等
趙季平----生於甘肅平涼,後西安人,當代著名電影音樂家,與張藝謀多次合作
劉文西----籍貫浙江,後西安人。當代著名畫家 李若冰----s陝西涇陽人,當代著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