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應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事件

應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5 04:00:02

A.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事件

正確的看待歷史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狀況。比如說吧,你去評價秦始皇,你就要結合秦始皇當時的社會狀況。還要客觀的看問題,同時必要的時候要結合國際情況,比如我們的文革等。最後你還要有足夠的歷史知識

B.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要有邏輯思維。

1,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沒有哲學思想的評價歷史那等於沒看書一樣,要有唯物主義,不是你說什麼就什麼,要不然變成唯心主義。所以要根據唯物主義歷史觀,客觀全面的分析歷史,不要有偏見和極端思想。

2,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而不是現在的發展眼光看古代歷史,古代殺人和現代殺人的性質和制度不一樣,沒有可比性,不能現代的法律道德價值觀來衡量古代歷史。古代沒有手機,現代有,這樣不可能對比的,看看那些狗血劇,穿越劇,不符合歷史。

(2)應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C. 我們應當怎樣正確認識歷史上的問題(七年級歷史)

看看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國家的問題,就理解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問題的來源,是各個版利益問題造成民族權問題;
各個民族應該一律平等,而不應該出現現在把少數民族 當作寵物一樣供起來的特殊優待政策;
少數民族嘩眾取寵,使各個民族更加不平等,將會發生更嚴重的民族沖突;

D.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這一歷史事件

社會主義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在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新問題的時候提出的。

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理論路線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改革。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沖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4)應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變革社會制度、推進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將這一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運用於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他指出:「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人民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力量來自人民,這是改革實踐中人民主體地位的集中體現。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改革開放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其過程本身即是尊重、汲取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進而指導實踐的過程,人民的創新實踐與社會的改革創新是統一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同一過程。

改革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

E. 說說我們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從哲學角度講,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一分為二的評判,既要看到好的、先進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後的一面。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發展特點分析這件事情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潮流。

F.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首先表明,歷史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歷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前人的事業繼續前進,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責任;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還表明,「接續奮斗」的歷程是一個在自覺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開的歷史過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實際上都是今人繼續前進的資源。因此,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要求我們必須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

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意味著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去。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首先就需要我們把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的歷史過程,整體地看作是內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生命,把個人的生命與中華民族整體的歷史相互融合在一起。歷史是不能任意選擇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祖先,正是在這種個體與民族、文明歷史的整體連帶當中,促使每個中國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歷史面前,產生一種具有崇高感情的歷史命運感,從而自覺樹立一種全中華民族的歷史共同體的認同,以一種文明的榮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個人主義視野下的歷史虛無主義。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面對民族歷史中遭遇的曲折與苦難,能夠用一種辯證發展的認識論,合情合理地把這些曲折和苦難理解為發展中的曲折,理解為歷史進步中不得已的代價,從而從根本上糾正自近代以來,在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霸權之下,長期彌漫於知識和思想領域中的自暴自棄式的歷史觀。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祖先和歷史充滿溫情和敬意。因為正是他們一次次突破歷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續中國的文明和歷史,因此,我們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像歷代祖先一樣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歷史。這正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G.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你好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 我們該如何對待歷史事件

還原歷史細節,真相往往就隱藏在裡面……

I.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一、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原則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
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
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
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
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
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
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
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
「史論結合法」是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
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
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二、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應當堅持以「階級角度」來衡量,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是一定社會的一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為本階級服務,充分體現了本階級的一些階級利益。
應當准確地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階級屬性。
綜上所述,在評價任何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都必須堅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標准。
只有這樣,才能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評價,從而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結論。

J.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了解復自己國家的歷史,除了熟讀自身制歷史學家的著作外,還需多閱讀國外人對本國的編寫歷史教材.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對事件是承認和紀錄的. 不同點在於站在那個立場上看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統治階級屠殺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歷史學家傾向與統治者,那麼便會將統治者的對立面描寫的邪惡,無知或先錯在先, 有的歷史學家是立場則在平民階層, 那麼他就會將統治階層描寫的很糟糕.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屠殺{沒有任何褒貶,就是大規模殺人事件,是行為意識范疇}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沒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難.

另外,國家在日本問題上,是有政治意識的. 民族情緒是個雙刃刀,當國內需要轉移群眾注意力時,就會把日本問題扯出來, 當群眾快失去控制時,便會努力安撫,倡導和平.
這次法國事件, 民族情緒可以說是中國的軟實力重要力量. 這當然也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裡, 他的新聞媒介充當著幫手.

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努力的生活吧...

閱讀全文

與應如何正確認識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