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付出得不到回報的事情有哪些
你借人錢能叫付出嗎?!你努力投身一項工作,經年累月,樂此不疲,但最終卻一無所獲,與最開始的預期相差很遠,是為付出未得回報。
㈡ 付出的人為什麼得不到回報呢
該是你的
註定是你的
不是你的
只能在那上面做到最好`
你
做了你該做的
不一版定要得到回報`權`
你
既然選擇
付出了
就好好的
為他付出
付出
並不是
只想著要回報的
他不像工作
人們是為了活
生存
去掙錢
乾的好
那一定會得到該得到的
而
你的付出
應該是想得到一個人的愛把`?
只要你做了你自己
想做的
問心無愧了
你也會高興的
首先最起碼你不會後悔
付出
其實是有回報的
拿怕是只有一點點而已
也會有的
細心的想想
看看把``
你若不付出
會像現在么?
我就覺得
為自己該付出的東西去付出
不管值不值
我都
做到了
我開心了
相信你也會的!
㈢ 人這一生中有很多付出是得不到回報的。
是的,許多時候不要想得會得到什麼,只要自己付出了心安了、高興了就行了。
㈣ 人生又有幾回是真心的付出,付出卻得不到回報。
付出都是出自自己的心甘情願。
如為了自己的真實感覺;
為了自己喜歡深愛的回人;
為了那種感激感答恩的回報,
我們就應該無怨無悔,
不要回報
也是一種心安,
也是一種開心和幸福。切記;凡事都要有度,
都要去付出那些值得你付出的人。
要不一些都是追悔莫及的事情,,,,,,
㈤ 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
張海迪
身殘志堅、拼搏進取的女青年張海迪
她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專做到的事屬情,因此她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楷模,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張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濟南,成長於莘縣。中共黨員。
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歷程。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又自學了大學英語,還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另外還自學了十幾種醫學書籍和醫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了對社會能有所貢獻貢獻,她曾給農村的孩子當過老師,還曾用學到的醫學知識和針灸技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她還用學過的無線電技術,在山東省莘縣廣播局做無線電修理工。
1983年5月,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張海迪學習,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代革命家為張海迪題詞。此後,張海迪的名字傳遍全國各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全國典型。
張海迪是***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㈥ 形容付出得不到回報的典故有哪些
付諸東流[fù zhū dōng liú]:付:交給;諸:之於;東流:向東流的江河.投入滾滾東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來.比喻希望落空;前功盡棄。
出處:他日醫好復舊;萬一悔卻前言;小生所望;豈不付之東流!——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贈芝麻識破假形》
例句:幾年的心血付諸東流,怎不叫他心痛惋惜。
得不償失[dé bù cháng shī]: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出處:得不償失,榮不蓋媿。 ——宋 陸游《<方德亨詩集>序》
例句:企圖開墾一塊得不償失的坡地。
盡付東流[jìn fù dōng liú]: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
例句:他費了一生心血收藏的集郵冊子,在水災時盡付東流。
海底撈月[hǎi dǐ lāo yuè]: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出處: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
例句:雖然費了許多心機,耍了不少花頭,卻終是海底撈月。——郭沫若《洪波曲》
勞而無功 [láo ér wú gōng]花費了力氣,卻沒有收到成效。
出處: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先秦·管仲《管子·形勢》
例句:不注意科學,一味地蠻干,結果必定是勞而無功。
徒勞無益[tú láo wú yì]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出處:夫溺於卑者,固不足論;而過於高者,徒勞無益。——宋·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
例句:做事要講效益,徒勞無益的事不要去做。
徒勞無功[tú láo wú gōng]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成效。
出處: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宋·朱熹《詩集傳》
例句:博洛興師動眾,曠費時日,徒勞無功。——華而實《漢衣冠》七
枉費心機[wǎng fèi xīn jī]枉:白白地,徒然。白費心思。
出處: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
例句:即使他絞盡腦汁,到最後仍是枉費心機。
徒勞往返[tú láo wǎng fǎn]:徒勞:白花力氣。來回白跑。
出處:若遣京軍遠涉邊境,道路疲勞,未必可用,而沿途騷擾,害亦不細,倘至彼而虜已退,則徒勞往返耳。——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例句:為了原料供應問題,他跑了許多地方,結果是徒勞往返,仍然沒有解決。
竹籃打水[zhú lán dá shuǐ]: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出處: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里何曾有?」
例句:他雖然經過處心積慮的策劃,結果還是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㈦ 只付出得不到回報的人是什麼人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的,也不可能苛求相同。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很明白付專出是不一定有回報的,但是屬很多事情我還是要付出,因為有的事情我不需要結果。 比如愛一個人,只要我能愛他,就很滿足了。這樣活著,才是真實的人,才沒有蔑視自己的靈魂和生存價值。。。。
㈧ 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
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如下:
1、史泰龍被拒1849次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當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再清楚不過了。他根據自己認真畫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
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史泰龍在先後共計1849次碰壁面前,沒有打退堂鼓,繼續堅持不懈,終於在第1850次獲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那句哲理:「失敗乃成功之母」。
2、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
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4、愛迪生研究電燈
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但由於愛迪生經濟問題不得不尋找經濟資助,於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為實驗提供經濟資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幾個股東,他們願意出錢資助愛迪生研究電燈。但愛迪生屢屢失敗,很快用完了五萬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東的信念開始搖動,愛迪生苦苦勸誘,股東們決定再拿五萬美元資助愛迪生。
1879年10月21日,電燈研製成功,他為此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連續用了45個小時之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製成。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有六千種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5、霍金重病仍不放棄學習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
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
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