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紀錄片如何進行前期創作

歷史紀錄片如何進行前期創作

發布時間:2021-02-24 22:50:59

1. 如何製作簡易歷史紀錄片(就自己用會聲會影10做的)

用會聲會影10製作復簡易歷史紀制錄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吧。
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策劃你要做的紀錄片的內容,編寫製作綱要,並寫出解說詞;根據這個策劃進行相應的准備,主要是素材准備----網上下載,包括照片、視頻等等,當然有些視頻需要進行格式轉換才能使用,可以配合用格式工廠軟體進行。有些素材可以自己製作,如拍照片、錄制視頻等。
第二階段為製作階段,首先將解說詞用錄音軟體錄制出來,(推薦用cooledit軟體)並進行適當的編輯修改,對音頻進行美化。然後用會聲會影10進行視音頻素材的編輯製作,可以根據音頻的長度來控制視頻素材的長度,或用其他方法,具體可以參考會聲會影10軟體的使用說明。另外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地在字幕通道加上各種字幕。當然適當的轉場效果也要考慮。編輯完成後在音頻通道要加上配樂,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完成。最後檢查修改完成後,可刻錄成光碟輸出。
大體過程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並祝你創作出好的作品。

2. 關於紀錄片創作

1如果只談記錄來片本身,那麼它沒有源任何意義!
更重要的是紀錄片給觀眾帶來了什麼。也許只有把影片播放出來,它彷彿才有了生命。但無論怎樣,一個影片的真正現實意義應該是留給觀眾的。好的紀錄片則是給人啟迪或發人深思的。
2故事性與記錄片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有了故事性的紀錄片才更加好看,更加吸人眼球。
但紀錄片也絕對不是只講故事,紀錄片還是本著紀實的本質的,具有故事性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容易讓觀眾理解的方式。合理的適當運用故事性,才能是紀錄片更加好看,更加富有深意!
3敢問何為 過程型紀錄片 ?

3. 在紀錄片創作時,進行主要人物采訪前的准備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紀錄片的創作準備 紀錄片的創作準備 在一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包括: 在一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包括: 策劃階段:從市場調查、采訪到題材的確定與拍攝提 策劃階段:從市場調查、采訪到題材的確定與拍攝提 綱的撰寫。 綱的撰寫。 前期拍攝:從現場采訪以及圖像、音響素材的獲得。 前期拍攝:從現場采訪以及圖像、音響素材的獲得。 後期編輯:從剪輯、解說詞寫作到紀錄片做成。 後期編輯:從剪輯、解說詞寫作到紀錄片做成。 在策劃階段: 首先是市場調查。 其次是采訪。 最後是技術設備的准備。 一、紀錄片的創作生產模式 一、紀錄片的創作生產模式 (一)獨立製片 (一)獨立製片 也可以稱為獨立製作人製片。 獨立製片與欄目化紀錄片的區別: 獨立製片與欄目化紀錄片的區別: 獨立製片的導演要考慮投資者的意圖,發揮著較為自 獨立製片的導演要考慮投資者的意圖,發揮著較為自 由、主觀、創造的作用。 由、主觀、創造的作用。 欄目化紀錄片的導演受收視率、製片人和欄目定位、 欄目化紀錄片的導演受收視率、製片人和欄目定位、 風格的制約。 風格的制約。 一、紀錄片的創作生產模式 一、紀錄片的創作生產模式 (二)欄目化紀錄片 (二)欄目化紀錄片 欄目化紀錄片實際上就是商品化,欄目把紀錄片變成 一種商品賣給觀眾和廣告商。欄目化做到一定規模,就是 頻道化。 欄目化紀錄片不同於獨立製片,在創作方式、創作觀念 和運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欄目化運作的紀錄片是標准化生產,是流水線生產。 作為一檔欄目,要定位、包裝。注重收視率和投資。

4. 紀錄片後期合成中的創作環節有哪些

紀錄片要求具有社會價值、故事性與真實性
一、社會價值包括 人文價值 文化價值 歷史價值 經濟價值
二、真實性。
1 紀錄片的生命在於真實,真實性是紀錄片的創作原則,是紀錄片的靈魂。
2 紀錄片的審美價值在於它是建立在對真人、真事、真實生活狀態的客觀敘述上,它體現的是一種「紀實美」 。紀錄片要真實地反映時代的歷史的特點,不能脫離歷史,弄虛作假,不能 用虛假的東西欺騙群眾。
3 保持紀錄片真實性價值存在的一個途徑是:紀實手法與「真實再現」 一般來說紀實手法 。 是以尊重客觀事物發展的自然流程,以便獲得真實自然的效果為追求目的。
三、紀錄片的故事性
紀錄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觀真實性的基礎上體現出來的題材上的、 敘述中的故事特徵。 下 面,分別從人物、事件和背景三個方面來闡釋紀錄片的故事性特徵。
1 人物和故事。 紀錄片要以表現和反映人為中心, 通過人物的行為、 動作來推動事件的發展, 反映人的生活、人的命運的變化。
2 事件和故事. 事件是電視紀錄片故事化不可或缺的又一構件。紀錄片的紀實本性要求事件 必須是客觀真實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對人物所進行的各種事件和情況編排的結果,是處於時 間順序的各種事件。可以通過細節的描寫、懸念的設置等手段來表現故事情節。
3 背景和故事. 紀錄片的人物、事件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換句話說, 紀錄片故事性的存在離不開背景。背景是電視紀錄片敘事的意義以及主題表達的重要元素,

ps:你該不會是雷公吧?

5. 紀錄片劇本創作的標准格式

紀實紀錄片為了追求真實,一般沒有劇本,也就是開機——拍攝——剪輯——然後完成紀錄片。
當然,也有以紀錄的形式拍有劇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區》)


紀錄片劇本:《伍廷芳》



1、一張張昏黃的中文報紙,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報刊史》等書籍圖片。



(旁白)他,與友人創辦了中國第一份中文日報。



2、律師穿著律師袍、頭戴假發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第一位獲英國大律師資格的華人。



3、香港。立法局外景。暗黃色調,刻意營造歷史氛圍。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華人「太平紳士」,第一位華人「立法局議員」。



4、條約資料照片,法律書籍圖片。



(旁白)他,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商業法典——《大清商律》。



5、孫中山圖像,北伐時期的圖片、進軍的線路圖等。



(旁白)他,忠心追隨孫中山,頑強抗擊南北軍閥、官僚、政客,一度成為孫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權力的執行者。



6、伍廷芳照片(最為人熟知的照片)。



(旁白)他,就是新會伍廷芳。


(出片名 伍廷芳)



7、夕陽下的崖門炮台,濁浪排空。



8、夕陽下的鄉村。小巷、舊屋、野草、葵樹,雞犬相聞。



(旁白)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官來橋,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榮彰,早年因家貧,遠走新加坡經商。1842年,伍廷芳出生。3歲時,隨父親回到中國,定居廣州芳村。



(采訪設計1):伍廷芳從小非常聰明。13歲那年,被土匪綁票一個多月。在匪巢,伍廷芳發現伙夫是被土匪擄來的同鄉,便合謀在土匪外出時,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離匪窟。



(采訪設計2):伍廷芳少時厭棄四書,喜讀小說。有次,老師要求寫題目為「不歸於楊由歸於墨」的八股文。按八股規矩要先「破題」。伍廷芳就把《紅樓夢》里賈寶玉所作「歸於墨」的破題抄送上交。老師沒讀過《紅樓夢》,把文字圈得丹黃燦然。後來老師去應鄉試。卷中恰恰有這個題目,老師將伍廷芳的破題給錄出來,居然瞞過主考,中了舉人。



9、輪船駛過,濺起的浪花。輪船遠去。



(旁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爆發,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擊。社會劇變,斷絕了科舉之路,不少士人學子只好另覓前途。



10、香港。聖保羅書院外景,鏡頭拉向蔚藍的天際,再切換成歐洲西方各國政治中心的風貌(表示伍廷芳之嚮往)。



(旁白)香港,英國殖民地,得開西方風氣之先。伍榮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頭地,改換門庭。1856年,伍廷芳進入香港聖公會辦的聖保羅書院,「治英文、算學、格致諸科,試輒冠儕輩」。漸漸的,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就在他心中紮根。

(5)歷史紀錄片如何進行前期創作擴展閱讀: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

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記和紀是有分工的,兩者在不同的場合出現,有一定的規律性。相同的特性是記和紀都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

「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記錄」在做動詞時,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兒寫下來,例如記錄在案。記錄在做名詞時,指當場記下來的材料,如做會議記錄,也指做記錄的人,如推舉他當記錄。

記錄片一般是指一些寫實的影片,年代比較近的,紀錄片與記錄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樣的,沒必要區分得太開。

世界紀錄電影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維爾托夫、約翰·格里爾遜、尤里斯·伊文思。

體現出紀錄片與故事片之間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來說,觀眾對一部紀錄片的期待是它寫實,但實際上僅僅鏡頭和拍攝人的在場這個事實,就可以影響被記錄的情況。嚴謹的紀錄片同時也記錄下拍攝過程對被記錄的情況的影響,來讓觀眾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

被記錄的情況的代表性也影響到一部紀錄片是否寫實。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在裁剪時往往更加願意選擇帶有戲劇性的鏡頭,而這些鏡頭並不一定是這些動物典型的生活習慣。紀錄片的拍攝者的個人觀點和他的評論也可能影響一部紀錄片的寫實性。

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中評論者喜歡用擬人的語句來描寫一個動物的行為,而實際上動物的行為與擬人的描寫可能毫不相關。

6. 歷史紀錄片發行宣傳方案大體怎麼做

總結此紀錄片更貼合現代社會關注的焦點,以這些點來組成此紀錄片宣傳的開始,引起觀者的興趣,大體越點式介紹此紀錄片,重點宣傳此紀錄片的中心意義。

7. 如何在歷史的縫隙中創作影視作品

跟歷史沾邊的劇,拍得太嚴肅會沒人看,或拍得太娛樂會遭批判,如何在歷史的空白處將影視劇作品拍得既遵循史實、又充滿趣味性,一直是此類影視創作不斷探尋的。新劇《秦時麗人明月心》在夾縫中另闢蹊徑,取材溫世仁遺著《秦時明月前傳》,大膽摘取先秦時代的這段歷史並加以改編,從一眾仙俠劇中脫穎而出,創作出一幕風起雲涌的戰國輓歌。電視劇通過藝術暢想填補了歷史上秦王嬴政的情感空白,而麗姬與嬴政的愛情線又是在王宮與江湖交織的時代大背景下展開的,因此故事既充滿家國情仇的深度,也有兒女情長的溫度。

《秦時麗人明月心》論證了一個合理方法:採用半架空的方式在歷史的縫隙中創作,不同於奇幻仙俠劇的虛無縹緲,顯得沉穩了許多。原著《秦時明月前傳》不過區區兩百頁左右,只是簡單描繪了先秦武俠的刀光劍影與愛恨情仇,但在編劇手中,《秦時麗人明月心》卻貫穿了數十年的朝堂與江湖:王權陰謀、門派紛爭、諸子百家、七國混戰……它既發揚了原著的武俠神韻,也映射了真實的戰國風雲。
武俠巨匠金庸就是這類創作方式的先行者,縱觀其小說,《射鵰英雄傳》時間為宋末元初、《倚天屠龍記》時間為元末明初、《鹿鼎記》又為清朝康熙時代,作為主角的郭靖、張無忌、韋小寶等人無一不懷著家國恩仇,一生傳奇,但在小說中他們都影響不了歷史車輪的前進,卻也不妨礙小說本身成為經典。
《秦時麗人明月心》的主角麗姬,出身被秦覆滅的衛國,有著俠骨柔情又關注天下政事,與金庸小說角色多有相似之處。她在入宮成為秦王嬴政的嬪妃後,常常身體力行地參與謀劃大事,但熟悉歷史者又深知,麗姬改變不了宏偉歷史的大事件。因而在觀眾眼中,麗姬常常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身份,而不是決策者,並不存在顛倒黑白的設定。譬如,秦王為了得到戰國末期法家韓非子,派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但韓非的法家思想反而被秦王重用。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情節,在《秦時麗人明月心》中得到全貌復原。只不過,麗姬在這部分情節里成為迎韓非入秦的參與者,並且最後屢次幫助韓非,雖未成功,但觀眾隨著麗姬見證到了韓非入秦到遇害這一故事。而在後期秦王率軍攻打六國時,麗姬也多有接觸,為觀眾奉獻了許多原創有趣的新意情節,豐富了劇的結構與主題,但六國被滅順序等既定事件未曾改變。

通過在歷史縫隙中的大膽改編,《秦時麗人明月心》讓厚重的歷史鮮活生動了起來,為歷史化改編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但這種改編,需要經過大量細致考究的前期探索、充分准備,方能游刃有餘地創作出守正出奇的新故事,作品中哪些部分可以充分想像,哪些部分不能出格,均要深思熟慮,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改編,最重要的在於一個「度」字。

8. 淺析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如何使片子更具真實性

一、人物采訪與解說的互相配合

二、選用歷史文獻資料

三、選用歷史遺跡

四、模擬性影內像重現

五、現實容時空和歷史時空的交替顯現

六、增強作品感染力的細節化處理

七、增強作品可視性的故事化敘事

綜上所述,歷史題材紀錄片的本源是人物和歷史的現實折射,有著很強的史料價值,而且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探討和總結,完善並補充新的表現手法,以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9. 中國紀錄片的創作方式

紀錄片是供人們觀賞的藝術品,「好看」是紀錄片的「核」。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講故事」。那麼故事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筆者認為,故事是由矛盾構成的。我們在選材或者拍攝的時候,首先要看所拍攝的題材中有沒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創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節細節。作者還要在後期的剪輯中,不妨使用設置懸念、人物鋪墊、交叉敘事、加快節奏等故事片創作手法,以加強紀錄片的故事化創作。在真實紀錄的基礎上,紀錄片故事的敘事方式與故事片並沒有多大區別,如懸念、細節、鋪墊、重復、高潮等,這不僅是故事片的專利,也可以在紀錄片中派上用場。一般說來,打擊犯罪紀錄片的收視率會高於普通紀錄片,如《中華之劍》、《潛伏行動》曾經引起收視沖擊波,畫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構成了視覺的懸念。
紀錄片故事化創作有這樣幾種不同形態:
1、畫面語言直接敘述故事;2、對畫面進行故事化剪輯;3、講述故事兼有畫面接應;4、話筒采訪故事,配上相應的畫面;5、解說詞直接敘述故事
在紀錄片的創作中,我們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種創作形式,紀錄片都不應該是嚴肅的政治論文和哲學講義,它應該是供人們觀賞溝通的藝術品。而藝術品的主要價值就是好看。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紀錄片中,已經大大加強了節目的故事性。象長紀錄片《毛毛告狀》、《伴》等,不僅片中有故事、矛盾,還有人物沖突。近日評出的第四屆《中華薈萃》紀錄片獎中,獲得一等獎的《草台幫的頭家》《簡潔人生》、《馬明山的故事》等節目都是故事性強、可視性強的作品。去年獲得中國紀錄片大獎的《陳小梅進城》、《紙殤》、《阮奶奶徵婚》等,更是紀錄片故事化的典範。
細節也是紀錄片故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細節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細節作為情節的一部分也直接參與故事,換句話說,細節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紀錄片留給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個個真實感人的細節。日本獲國際大獎的《小鴨子》里,編導在公園內野鴨成長遷移的過程中捕捉了這群野鴨中最小最弱的一隻並用兩個細節扣住觀眾心弦:一是當鴨群紛紛離開池塘,只剩最後一隻最小的不能飛,它幾次想條跳過最後一個石階,卻一次一次總是失敗,它並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幾次,才成功。這個細節在展示過程中,觀眾綳緊了神經,心也隨著小鴨子的起跳而跳動。第二個細節是當鴨群長大,欲離開皇家公園時,所有的小鴨均揮舞著翅膀直沖雲霄,惟獨那隻最小的鴨子試飛了一次又一次,毫不氣餒的小鴨直至第八次才穩穩地升空與夥伴們會合。這一細節是鴨子故事的終結,也給了觀眾巨大的心靈沖擊與感情洗禮。
然而今天,有些創作者一談起紀錄片的故事化,就害怕把自己的紀錄片說成是故事片。實際上,我們把紀錄片拍的象故事片那麼好看不是更好嗎!紀錄片與故事片的根本區別不在於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虛構還是非虛構」。如果因為保持與故事片的距離而丟棄故事性,無疑是為了潑洗澡水,連孩子一起倒掉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紀錄片如何進行前期創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