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理解歷史的特徵

如何理解歷史的特徵

發布時間:2021-02-24 22:07:17

❶ 談談你對我國古代歷史發展主要特徵的認識

不是很專業,說個自己的大概吧。華夏有真正文字記載的歷史應該從內殷商開始的(甲骨文)。商、容周,奴隸社會形成成熟時期。商人信鬼神較原始,周公定禮制從此華夏無宗教統治觀念,為之後封建社會的繁榮掃清了思想上的阻礙。春秋戰國,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秦漢到宋,封建社會起起伏伏,總體上比西方要繁榮的多。北宋王安石變法失敗,從此資本主義的萌芽被掐滅,比西方資本主義的萌芽早出現500年以上。元,蒙古打斷了中國社會的封建社會的發展道路,屬於意外插曲,必然中的偶然。明、清,封建專制到了極致,資本主義完全無法抬頭,被其強力鎮壓(文字獄、閉關鎖國、特務制度等等)。《紅樓夢》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揭示了這種封建制度已到晚期必然滅亡的深刻原因。

❷ 如何回答歷史關於特點的題目

關於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一、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另:問答題類型之劃分,雖因標准不一而各異;但主要可分三類。
(1)論述題
論述題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對現象、事件、人物、觀點進行論述或評述。它可分為縱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時間為序)和橫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空間為序)兩類,一般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點。答案一般由述(敘述史實)和論(分析問題、提出觀點)兩部分構成;可先述後評、先評後述、邊述邊評。
例:墨子說:「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又說:「(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就上引言論,指出其思想核心,說明其社會根源,並分析其積極意義。
(2)論證題
論證題要求依據史實,運用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用以考查考生的論證能力。它可分為觀點論證題和材料論證題(用歷史材料來體現觀點)兩類。其答案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例: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說:「我們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概括了英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思想。聯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英法關系變化及其原因,說明英國的對法政策怎樣體現了這
一思想。
(3)比較題
比較是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比較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異同,是要求考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鑒別、分析,旨在考查比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它可分為類比題(同類或相似性質事件的比較)和對比題(不同或相反性質事件的比較)兩類;換個角度又可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兩類。解答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比較角度,分類對應比較,文字要概括。
例:19世紀末中國維新變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與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相比,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3、答案規范化。
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
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
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第五、認真檢查,及時更正:對題目和答案要認真而嚴格地檢查一遍。看審題是否偏差,題意是否抓准,要點是否齊全,答案是否完整。通過檢查,應及時更正,做到對題作答,要點分明,書寫規范,亦無錯別字。

❸ 如何理解隋朝歷史特點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隋的建立;隋統一的原因和意義;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修築馳道;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重新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不僅開創了隋朝的繁榮局面,而且為唐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說明國家的統一,安定,是社會發展繁榮的根本條件。

2.了解隋朝的建設及其重大意義,說明隋朝的建設及其目的,主觀上來說是為了鞏固隋朝的統治,客觀上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隋朝的建設項目是隋朝統治者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

3.了解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滅亡的關系,說明在封建社會里農民戰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對隋統一原因和意義的分析,讓學生明白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處於分裂局面,但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從而培養學生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觀察歷史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2.通過分析隋朝各項建設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認識隋朝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強盛,是建立在廣大人民辛勤勞動之上的,從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探求歷史本質的能力。

3.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指導學生歸納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後世乃至今天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依據史實,推理得出正確結論,形成正確認識歷史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隋朝統一的原因及意義,開通運河。

難點:評價隋煬帝。

教學要點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1.隋的建立

2.隋的統一原因及意義

二、隋朝的建設

1.興建兩都

2.廣設倉庫

3.開通運河

4.修築馳道

三、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1.隋煬帝的暴政

2.隋的滅亡

教學准備

1.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製作課件)2.投影片若干張(自製)

教學過程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包括四層含義:第一層:說明了中世紀的西歐和亞洲的歷史特徵有明顯不同:西歐處於黑暗時期,亞洲生機勃勃。由此可知:亞洲歷史的發展在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第二層:指出亞洲的生機勃勃主要表現為兩個國家,一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一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特別是阿拉伯帝國主要為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了橋梁作用,使東方文明不斷傳入西方,有力地推動了西方歷史的進步。第三層:主要闡述了隋唐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地位。第四層:進一步指出隋唐在歷史上對亞洲,尤其對東亞國家的深遠影響,由此說明中國對世界歷史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中國封建社會開始於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過去了,經過了我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又經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滅陳,重新統一南北朝。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繁榮時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四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四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一節 短暫的隋朝

【講授新課】

一、隋的建立和統一

1.隋的建立

提問:隋朝是怎樣建立的,又是怎樣統一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即隋文帝)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定都長安(即今西安)。

提問:楊堅(隋文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投影)據《舊唐書·太宗紀》載,有一次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評論隋文帝說:「(隋文帝)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z8,太陽西斜,時已過午)。五品以上,引之論事。宿衛之人,傳餐而食(皇帝的護衛人員都不能下班,只好要來一些點心充飢)。」

提問:這則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投影】隋文帝圖像: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統治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日強。歷史上把他統治的時期稱為「開皇之治」。589年,他派楊廣(即隋煬帝)率軍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滅陳,統一了南北。

隋文帝在位期間,完成了統一大業,社會經濟發展,國力日強。隋文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有所作為的封建帝王。

2.統一的原因和意義

提問:為什麼隋朝能統一呢?(教師分條分點指導學生分析主、客觀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士族的衰落。因為士族勢力是南北朝分裂割據的政治基礎,士族勢力的衰落就削弱了這個基礎。這里應強調: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處於分裂狀態,但仍孕育著統一的因素。

提問:隋的統一,為什麼有人說是「重新」統一南北呢?(激疑,進行思維訓練,抓住「重新」一詞提問,可使學生讀書時用心,邊讀邊想,加強學生情商的培養。若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可提示:請大家想一想,在隋統一以前,有過哪幾次統一?(①公元前221年,秦統一;②公元前280年,西晉為時不長的統一;③隋統一是第三次。故稱「重新」統一。通過釋疑,學生可以得到前三次統一的綜合歷史知識

提問:隋朝統一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於國家統一、安定和社會發展。這是隋朝繁榮的前提,同時也為隋朝的建設創造了必要條件。

二、隋朝的建設

隋文帝在立國之初,開始了多項建設。隋煬帝時,建設規模更加擴大。概括起來,其建設項目主要有哪些呢?

學生看書回答: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和修築馳道。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項目:興建兩都。

1.興建兩都

提問:隋初為什麼要興修大興城,該城的城市布局有何特點?有何重大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原因:長安城始建於西漢,在隋初時已殘破不堪,於是文帝下令在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習慣上仍稱長安(即今西安),也叫西京。特點:該城市局整齊,街道寬闊。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話說:「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意義:大興城的興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我國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影響,堪稱「世界第一城」。

提問:興建兩都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洛陽的興建又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前提條件:隋朝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力量和一定的科技實力。洛陽的興建說明了經濟重心的南移。東都洛陽不僅成為兩段運河的銜接點,而且成為南北經濟交流和物質集中的樞紐。由此可知,舉世聞名的唐代長安和洛陽,實際營建在隋朝而不在唐代。

2.廣設倉庫

教師解釋:隋朝的倉庫主要分倉城和義倉兩種。倉城供應國家用糧,義倉設於鄉間,備水旱賑濟農民。提問:大家能不能舉一兩個例子?指導學生看《隋朝疆域圖》。學生回答:如洛口倉、含嘉倉等。

(投影)閱讀下列材料:《通典·食貨典·丁中》:「隋時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大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並州庫布帛各數千萬。而錫賚(賞賜)勛庸,並出豐厚,亦魏、晉以降之未有。」提問:從這段材料你看到了什麼?如何評價?

學生回答:隋朝農業的發展,倉稟富足。從這段材料我們看到廣設倉庫且倉城糧食儲量之大,令人驚嘆。這反映了在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之下,隋朝農業生產發展快,封建經濟日益發達,而另一方面說明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剝削沉重。

3.開通運河

(投影)《大運河揚州段今貌》提問:這幅畫是什麼?學生回答:揚州的大運河。揚州隋時叫什麼?學生回答:江都。提問:大運河最早是什麼時候開鑿的?學生回答:隋時或隋煬帝時。提問:其目的是什麼?(請結合當時社會條件和統治者的要求分析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目的)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①經過西晉南北朝的開發,江南經濟已開始趕超北方,隋建立後,江南經濟繼續發展,大運河的開鑿是為了便於對江南的掠奪。客觀上也反映了南北交流成為歷史的要求。②大運河南通餘杭,北通涿郡,說明大運河的開鑿也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和便於對全國的統治,特別是滿足對北方的統治,尤其對高麗進行戰爭的需要。總之,大運河的開鑿,從根本上是為了滿足鞏固統治的要求。

(投影)大運河的概況(請學生看《隋朝疆域圖》,了解大運河概況,並與同座合作畫出大運河的簡圖,教師把畫得好的、有代表性的在投影上展示一下)

提問:大運河經過了哪些省?由北向南溝通了哪幾大水系?

學生聯系地理知識作答:經過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邗溝是春秋時,吳王夫差為了溝通江淮而開鑿的,隋在此基礎上疏浚、修整擴大。

大運河開鑿的歷史意義:討論1.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但為什麼有人說它的開通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巡遊江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隋朝利用大運河搜刮江南,並不顧當時百姓的承受能力,同時開修了其他浩大工程,導致天下百姓徭役繁重。加上隋煬帝奢侈腐化與發動對高麗的多次戰爭,百姓無以生存。

討論2:大運河的開鑿對經濟有何影響,與政治興衰有何關系?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隋大運河開鑿後,對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日益體現出來,唐與北宋經濟的興盛都與之有關。政治根源於經濟,經濟的發展對政治有巨大的影響。但是,政治決策的正確與否,對經濟也會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隋煬帝雖然開鑿了運河,卻因此破壞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導致政權的覆亡。

4.修築馳道

提問:什麼是馳道?學生回答,學生若一時回答不上來,教師解釋:專供皇帝馳行的道路。

【投影】《隋朝疆域圖》提問:請學生看教材並思考:隋煬帝修馳道的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為了巡遊。從圖上你能不能找到北方修築的兩條大道?學生回答:一條是自洛陽穿太行山到達並州(即今天太原),另一條自榆林至薊城(今北京)。

提問:你怎樣評價隋煬修築馳道的客觀作用?學生回答:有利於改善北方的交通狀況。

(講完隋朝的建設項目後,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討論)討論3:你從隋朝的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影響中得到什麼啟示?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①這些建設項目無疑鞏固了統一、繁榮了經濟。②這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建設項目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尤其是開通運河、興建兩都,更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③這些建設項目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大運河、東西兩都是隋朝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大運河流淌的是隋朝勞動人民的血和淚!

三、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1.隋煬帝的暴政

提問:隋煬帝的暴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歸納:①濫用民力;②多次征戰高麗;③奢侈腐化;④嚴刑酷法。

2.隋的滅亡

提問:隋的暴政與隋滅亡有何關系?

學生看教材歸納:隋煬帝的暴政,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天災嚴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終於導致了隋末農民戰爭。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治風雨飄搖。618年,隋煬帝被部將所殺,隋滅亡。

討論4:有人認為:隋煬帝是一個十足的暴君,毫無積極之處,因而對隋煬帝的評價應當全面否定。結合有關史實評論上述觀點。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上述觀點不正確。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他奢侈腐化,濫用民力,奴役搜刮人民,窮兵黷武。如營建東都、巡遊江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次征戰高麗,勞民傷財;沉重的兵役徭役破壞了社會生產,激化了階級矛盾。但隋煬帝又促進了東都商業的發展,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狀況等,這些都有積極作用。上述觀點主張對隋煬帝全盤否定,既不符合史實,也不是科學的史觀。隋煬帝是一個有功有過,但過大於功的封建帝王。

教師點評:怎樣評價歷史人物呢?我們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功與過的界限在於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對於一個人的最後評價,要看主流和方向,比較功與過。因此,我也認為隋煬帝是一個過大於功的封建皇帝。

最後,請同學們結合本節史實歸納: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的主要史實,舉例說明論從史出的觀點,培養學生依據史實,推理出正確結論,形成正確認識歷史的能力)

第一,從歷史的發展趨勢來看。隋朝結束了長期以來分裂割據局面,奠定唐統一與繁榮的基礎。隋是一個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朝代。

第二,從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看。隋開創了繼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又一個盛世局面。

第三,從大運河對中國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看。大運河的開通,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第四,從對唐朝和後世的中國及東亞的影響看。隋朝的各項建設措施、創建和改革、律令在中國及東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課小結】

隋的建立和實現全國統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隋建立後採取的各項措施,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至於隋的短暫,其根源在於隋的暴政,這為歷代統治者,特別是唐朝的統治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教訓。

【布置作業】

1.說一說秦朝和隋朝的歷史地位有哪些相同點。

2.對隋運河的開鑿,評論不一,下面是四位古代詩人對隋開鑿大運河的評價。

胡曾曰:「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於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宗元鼎曰:「帝業興亡世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九龍。」

李敬之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據此請回答:

(1)公元617年,經水路從餘杭到長安,依次通過的幾段人工運河是:

[ ]

A.江南河→邗溝→通濟渠→廣通渠

B.江南河→邗溝→永濟渠→廣通渠

C.邗溝→江南河→永濟渠→廣通渠

D.邗溝→通濟渠→廣通渠→江南河

(2)胡曾與宗元鼎對於隋亡與運河的關系是如何認識的?你的看法如何?

(3)李敬之與胡曾、宗元鼎在開鑿運河評價上的主要不同點在哪裡?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4)皮日休如何評價開鑿運河這件事?他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麼?歷史唯物主義者評價隋朝
只可參考

❹ 怎樣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1)以俄國來布爾什維克源為榜樣,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她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是同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

所以,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❺ 如何認識信息組織發展三個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

質量管理的涵義
關於「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這一術語的含義有著不盡一致的表述:
•ISO9000「質量管理和版質量保證」標准規定:權「質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職能的一個方面。該管理職能負責質量方針的制訂與實施。」

❻ 如何理解歷史概念

收藏推薦 歷史學科的主要能力包含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層次的能力,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能力回。「答理解」,主要是對歷史概念與結論的理解,又包括三個方面:知道概念與結論的內容,確定概念與結論的類型,區別不同的概念與結論。現就闡述一下粗淺的看法,希望能給同學們一點幫助。 一、知道歷史概念的內容 知道歷史概念的內容,應包括對歷史概念的全部內容的了解。比如「文藝復興」這個概念,不但要從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含義、核心內容、指導思想、實質、作用諸方面把握其內容,還要進一步聯系了解人文主義、馬基雅維利主義,分析《愚人頌》、《烏托邦》等作品所體現的思想,以及布魯諾、培根等思想家的主張。這樣從文學藝術到思想領域,從義大利到歐洲各地,從14世紀到16世紀最終構成了文藝復興的知識網路,你就全面地理解了「文藝復興」這個概念。 另外,要適當地拓寬一些知識面。教材上只是說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其實,也可以稱它是一場運動。它是文藝復興史上的第一批精神產品,是14世紀義大利最為鮮明的特徵。它還是~種生活觀。人文主義者相信,人類應當設法改善自己在塵世的生活,而不應只求「來世」的升華。

❼ 怎樣回答歷史特點,特徵和意義

關於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一、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另:問答題類型之劃分,雖因標准不一而各異;但主要可分三類.
(1)論述題
論述題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對現象、事件、人物、觀點進行論述或評述.它可分為縱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時間為序)和橫向考查為主的題目(以空間為序)兩類,一般都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點.答案一般由述(敘述史實)和論(分析問題、提出觀點)兩部分構成;可先述後評、先評後述、邊述邊評.
例:墨子說:「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又說:「(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就上引言論,指出其思想核心,說明其社會根源,並分析其積極意義.
(2)論證題
論證題要求依據史實,運用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用以考查考生的論證能力.它可分為觀點論證題和材料論證題(用歷史材料來體現觀點)兩類.其答案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例: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說:「我們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概括了英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思想.聯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英法關系變化及其原因,說明英國的對法政策怎樣體現了這
一思想.
(3)比較題
比較是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比較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異同,是要求考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鑒別、分析,旨在考查比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它可分為類比題(同類或相似性質事件的比較)和對比題(不同或相反性質事件的比較)兩類;換個角度又可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兩類.解答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比較角度,分類對應比較,文字要概括.
例:19世紀末中國維新變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與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相比,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3、答案規范化.
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
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
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第五、認真檢查,及時更正:對題目和答案要認真而嚴格地檢查一遍.看審題是否偏差,題意是否抓准,要點是否齊全,答案是否完整.通過檢查,應及時更正,做到對題作答,要點分明,書寫規范,亦無錯別字.

❽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徵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人類歷史開始了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近代中國革命以五四運動為開端,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❾ 歷史題如何區分特點和認識題

這兩個其實比較簡單
特點一般都是書上現成的知識點 或者老師總結的知識點
而認識題則是考的綜合的內容

❿ 如何理解:「就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徵、根本趨勢而言可以說朝鮮古代歷史幾乎是中國的縮影和翻版。」

首先說,朝鮮在古代是要分開看的,現今朝鮮一代也就是長白山以南的北部地區在古代其實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而長白山以北,或者不準確的說現在的韓國是當地的土著。
歷史上,最早的朝鮮政權是商代的殷商貴族,紂王的叔叔萁子建立的萁子朝鮮,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也可以看作朝鮮有文化和文明的開端(直至今日朝鮮的白色韓服還是商代人的風俗)。之後萁子朝鮮被燕國人衛滿滅了萁子朝鮮建立了衛氏朝鮮,後來衛氏朝鮮北漢武帝滅掉建立了四個郡,像平壤就是其中一個郡的治所,這名字一直延續至今。
政治上,萁子朝鮮之後無論李氏朝鮮還是什麼政權,總之朝鮮一直是以中國的領土或者屬國的地位和形式存在和發展的。一切的政治體制都是按照當時的中國制度來施行的,所以在發展上和中國的政權就很相似。
文化上,真正的朝鮮古代是使用漢語的,現在的韓語直到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李裪時才被創造出來,而創造之後也沒有大規模使用,韓語的流行是近代甲午海戰之後的事情了。所以說,古代朝鮮是用漢語作為主要文字的,文學等等也是漢語形式進行的。即便是現在的韓語也是有極多發音和漢語是基本一致的。在古代,朝鮮是自認為自己是華夏的一部分的,並不是強迫,而是自古朝鮮就是源自中華文化,也一直沒有脫離中華文化。古代朝鮮的士人是奉行儒家思想的,治國也是本著儒家思想,衣冠文化彬彬不異於中華,可以說,他們只是一群漢語說得不那麼標準的古代中國人。
一個國家的發展追根溯源要看其文化,歷史,政治。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它決定了人怎麼想,怎麼做;而一群人最終造就了國家和民族。朝鮮古代一直是中華文化,那麼古代史是中國的縮影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實說朝鮮古代史是中華古代史的一部分也不過分,因為華夏是一個文化概念,朝鮮古代一直置身其中。
希望幫到你,還有問題就追問我。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歷史的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