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軾簡介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1.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2.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范。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3.蘇軾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
(1)歷史上蘇軾是如何描寫白菜的擴展閱讀
蘇軾為人知曉的後世影響
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1.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2.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❷ 關於對歷史人物蘇軾的評價
近代國學大師王來國維推崇蘇自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評價蘇軾,「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辟南荒之詩境也。」
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❸ 歷史上有關蘇軾「扒灰」的故事傳說有哪些
我知道他其他的故事,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回在審批卷子的答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
❹ 歷史上的蘇軾是怎樣的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通才。他在文學史上的成就,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的一生起伏不定,但是他始終樂觀對待,一直到到生命的終點。公元1101年,夏天因冷飲過度,下痢不止,又誤服黃芪,結果病情惡化,蘇軾病故,終年六十五歲。
❺ 蘇軾的食物的知識
蘇軾的食物的知識
1、東坡肘子
東坡肘子產生之功非蘇軾,而在於蘇軾之妻王弗。相傳,王弗在家燉肘子時因一時大意,不小心讓肘子焦黃粘鍋,於是連忙加料再烹煮,以掩飾焦味。
結果味道卻出乎意料的好,蘇軾大樂,並且自己反復炮製,留下了記錄,向親朋好友大力推廣,於是"東坡肘子"便由此傳世。這道菜肥而不膩、粑而不爛,色、香、味、形俱佳。
2、東坡春鳩膾
蘇東坡先生在黃州的日子裡,常到周邊走動,一方面寫詩,一方面喝酒,春鳩膾便也就移植了,且有新意。 春天,蘇東坡來到黃州相鄰的一個州———羅州,今天的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這個羅州從北齊到南宋,一直非常有名,物產豐富。
城建豪華,風景優美,特別是其獨有的特產蘄菜、蘄艾、蘄龜、蘄蛇、蘄竹聞名八方,蘇東坡先生就吃用蘄菜做的春鳩膾。北宋時期,斑鳩還是普通的鳥類,極容易獲得,鴿子是從斑鳩馴化而來的,惟斑鳩胸寬、翅尖窄、頸長,不宜遠途飛翔。
取斑鳩胸脯肉,精切細絲,再切蘄段、姜絲、丁香乾絲若干,用雞蛋清拌好斑鳩絲,擱蘄芡抓勻,鍋中燒熱茶油,將斑鳩絲投鍋里炸散撈起,將蘄段、姜絲、丁香乾絲清炒,八成熟時,復投入斑鳩絲,佐鹽、胡椒粉、蔥花合炒。
於是蘄菜的辛香、丁香乾子的豆韻、斑鳩絲的野鳥氣息合並了春時的新鮮味道,實在是清新爽口,佐酒之佳餚。蘇東坡先生在羅州城吃了春鳩膾,就又去到羅州城外游覽,蘄河兩岸垂柳依依,蛙鳴鳥啼,蘄綠水白,小橋漁舟,忽見城牆涵輝閣上有一聯「霽容天在水,春態柳藏橋」。
頓覺有趣,又覺有憾,於是前往,揮毫寫出「春色柳藏橋」,便是「霽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橋」,一字之改使對子完美無缺了。蘇東坡游完羅州返回黃州,就將春鳩膾帶回去,東坡春鳩膾則是後人加上的,原意是蘇東坡乃天下大詩人大美食家,加上東坡二字,就提高了春鳩膾的格調。
3、東坡魚
這道菜色澤紅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帶香辣。魚先抹上鹽,肚裡塞上大白菜葉。熱油鍋,將魚與蔥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薑片,澆上咸豆汁或者醬油與酒,煮至熟。
起鍋前,將切細橘皮撒在魚上,盛盤上桌。鯽魚抹上鹽加入少許酒略為腌一下,稍熱油 蔥姜炸鍋 放入魚 煎一下然後用豆苗墊底 魚和蔥姜放在上面 淋上少許醬油蒸熟。
現今留傳的東坡魚有各種做法,如東坡糖醋魚、東坡鯿魚、東坡墨魚、東坡鱖魚、東坡鰣魚、東坡魚頭、東坡鰒魚、東坡鱸魚等,反正炸、烹、煮、蒸不一而足;但最佳的做法,還是當年蘇東坡創制的"東坡魚"。
4、東坡肉
東坡肉屬浙菜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慢火,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
東坡肉用豬肉燉制而成,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岡。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岡,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
5、東坡豆腐
蘇軾被貶黃州時,因為俸祿不高,所以生活過得比較簡朴,經常下廚待客。無奈食材有限,只能盡量將有限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一次偶然的機會,用黃州豆腐製作了一道菜,大家吃過後決口稱贊,後來蘇軾被貶到哪裡,這道菜就在那裡流傳開來。
❻ 描寫白菜的作文
我喜歡的一種蔬來菜——大自白菜
昨天,媽媽從菜市場里買來兩顆大白菜。我左瞧瞧,又看看,覺得它很有特色,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白菜是一層一層的,像一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每一片包菜瓣,都酷似松樹的松花瓣。如果你早晨去采購,還能在那相鄰的兩片嬌嫩的菜瓣里,藏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小露珠呢。白菜有一副百里透綠的外表,白菜若是在地里待得的時間長了還會出現一絲黃色呢。
白菜摸起來滑滑的,很少有粗糙或連綿起伏的地方,只有一片菜瓣和另一片菜瓣的交接處,有一點凹下去的手感。白菜摸起來和金錢樹一模一樣,都有一種細膩的手感。
白菜聞起來是一股清新的味道,既淡雅,又濃郁。白菜雖然廉價,但它的營養價值卻很高,它播種簡單,產量高,農民都喜歡種它。
白菜有許多中吃法,可以煮著吃,炒著吃,做火鍋吃,面條里伴著吃,還可以腌著吃……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煮著吃,而且是在方便麵的湯里煮著吃。這樣,我會感到無比的愜意。
❼ 歷史上的蘇軾
蘇小妹,
正史上並沒有這個人物,
「蘇小妹」是被後人杜撰出來的。
歷史確實沒有蘇小妹其人,因為人們覺得大文豪蘇軾才學過人,所以在他身邊也應該有個聰明絕頂的妹妹,所以古人就根據蘇軾本人的影子造出了這么一個人物,好比唐伯虎點秋香,歷史也不見得有其人,但人們覺得才子理應配佳人,也是表達了人們一種美好而樸素的想法!
(蘇小妹這一歷史人物是根據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的小說改編而出的)
正史在家譜中並沒有記載蘇軾有個妹妹叫蘇小妹,也沒有民間傳說的關於蘇小妹智斗蘇軾等「佛印」故事。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有一些記載,提到是秦觀的夫人。學術界認為,秦觀是蘇軾的學生,亦稱秦少游。而當秦觀第一次遇見蘇軾,秦觀已經29歲,蘇軾43歲,秦觀已經有婚約,夫人叫徐文美。可見不是蘇小妹。而從蘇軾蘇轍的書信來往信件的查詢中,亦沒有蘇小妹的任何記載,可見是民間杜撰的結果
❽ 描寫白菜的詩句
朝中措 朱敦儒
先生饞病老難醫。
赤米厭晨炊。
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黃齏。
肥蔥細點,內香油慢煼,湯餅容如絲。
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痴。
此物曾識有玉磨,畦間總看賽雕琢。
橫八豎九七十二,爾僅一棵價幾何!
菜農自古好粗腰,足水精糧養碧嬌。
玉立婷婷威且壯,便便大腹系絲絛。
1、自種畦中白菜
宋
朱敦儒
《朝中措·先生饞病老難醫》
2、白菜隆冬凍出奇
現代
聶紺弩
《刨凍菜》
3、雀啄冬畦白菜稀
宋
董嗣杲
《顧城》
4、擬向山陽買白菜
宋
吳則禮
《周介然所惠石銚取水瀹茶》
5、看人澆白菜
宋
楊萬里
《菜圃》
6、晚白菜肥蠶出火
明
桂衡
《春暮》
7、處處村莊白菜生
明
鄭明選
《沈長山山莊絕句三首》
❾ 蘇軾是特別偉大的人,歷史上記載蘇軾的相貌如何
《核舟記》中寫到:「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多髯」可看出蘇軾是絡腮胡須。馮夢龍的《三言兩拍》中有一個兄妹對詩的故事,幽默誇張。蘇小妹戲笑蘇東坡長下頦,說「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9)歷史上蘇軾是如何描寫白菜的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軼事典故
在黃州時蘇軾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來往,一日,蘇軾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禪師即批「放屁」二字,囑書童攜回。
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責問禪師,禪師大笑:「學士,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八風吹不動」可見於《佛地經論》卷五,詩僧寒山詩歌亦有此句,八風是佛教用語,指八種境界的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