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像田忌賽馬這樣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還有很多你能再找出幾個嗎
1、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3、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4、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貳』 歷史上有哪些用智謀取勝的故事用一小段文字概括
圍魏救趙
戰國時(公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版、孫臏率軍權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叄』 歷史上以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成語有
1、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3、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4、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已經比了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
『肆』 歷史上運用謀略取勝的故事(要短)
歷史上像田忌賽馬這樣的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圍魏救趙。
『伍』 歷史上像田忌賽馬這樣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還有哪些
背水一戰,圍魏救趙,聲東擊西
『陸』 四、舉幾個歷史上運用計謀取得勝利的例子。(人物+事件 )
諸葛亮+空城計
謝玄
淝水之戰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符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恆沖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游,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符融率秦前鋒部隊攻佔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佔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苻融部將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硤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裡。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這是勁敵!怎能說他們是弱敵呢?」
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只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對他說:「將軍率軍深入晉地,卻緊逼河岸布陣,這難道是想決戰嗎?如果你把陣地稍向後退,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一決勝負如何!」秦軍諸將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沖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沖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隨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單槍匹馬逃回烙陽。
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韓信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6年,盛極一時的秦帝國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當時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分別形成了兩個新的集團,雙方為爭奪天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在這場歷時近五年的戰爭中,漢大將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輝煌戰例中的精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余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占據有利地形,准備與韓信決戰。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進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反觀韓信,麾下只有萬余之眾,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軍,人馬疲憊,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正面堅壁不戰,用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最後前後夾擊,一戰而擒韓信。但陳余卻是一名崇尚正面攻擊的古典派軍人,拘泥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他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刻板地遵從兵書上「十則圍之,倍則戰」的公式行事。
韓信深謀遠慮,自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採用強攻,必會受挫,於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地方駐紮下來,反復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當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余有輕敵情緒和希圖速決的情況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半夜時分,韓信選拔了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乘天黑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等翌日見趙軍出動,營壘空虛之時,攻入趙軍大營,把趙軍旗幟拔下,插上漢軍旗幟。隨後,韓信傳令部隊就餐,他對將校們說:「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趙之後再飽餐。」將校們將信將疑,只能從命。韓信遂即傳令擊鼓,出大將旗仗,向井陘口進發,他說:「趙軍已先我占據了有利地形,築壘以待,看不到大將旗仗,怕他們疑我尚在後軍,不肯發起攻擊。」
當漢軍接近井陘口時,韓信連騎哨都不派,立即傳令中軍主力全部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營壘上的趙軍遠遠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少頃,天色已然大亮,漢軍陣營揚起一陣輕塵,隨著激越的鼓聲,一隊旗仗轉出,韓信在眾將校的簇擁下縱馬來到陣前。陳余眼見韓信兵少,自己又占據有利地勢。於是率輕騎銳卒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韓信令棄旗鼓儀仗,迅速轉入陣中。陳余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漢軍因臨河而戰已無路可退,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雙方廝殺半日有餘,趙軍仍未能獲勝。這時趙軍營壘已空,韓信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直馳而入,在趙軍營壘遍插漢軍紅旗。鏖戰中的趙軍突然發現背後營壘插滿漢旗,隊形立時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將二十萬趙軍殺得大敗,斬殺趙軍統帥陳余,生擒趙王歇。
戰後,漢軍將士們飲宴相賀,他們紛紛問韓信:「將軍叫我們背水列陣,這是有悖兵法的啊,為什麼竟然能取勝呢?」韓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說了嗎?置之死地而後生,置只亡地而後存。如果我給你們一條生路,士卒們能拚死作戰嗎?」諸將這才領悟了背水列陣致勝之奧妙,對韓信大為欽服。
井陘之戰,韓信以萬余的劣勢兵力,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一舉擊破二十萬趙國大軍,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譜寫了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詩人王涯在《從軍行》里,生動描述了井陘大戰。盛贊韓信的高超謀略和指揮藝術:
戈甲從軍久,風雲識陣難。
今朝拜韓信,計日斬成安。
圍魏救趙
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 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
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報,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
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即解舊恨又
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
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
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
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
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
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
時,田忌想直逼趙回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
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
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
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雖然,魏軍離開邯
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
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本
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借刀殺人:
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我方雖不可避免有小的損失,但可穩操勝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
於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
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
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
而攻齊,怕師出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
就有了攻齊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
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齊。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
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
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
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偷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
害關系:吳國伐魯成功,必將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強備戰,以防吳國進 犯。公元關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
魯國立 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圖書及幾員大將死
於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
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趙、晉四國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 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柒』 歷史上像火燒新野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還有哪些
草船借箭,利用大霧天氣賺了曹軍80萬支箭。
『捌』 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
1、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3、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4、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已經比了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
『玖』 破釜沉舟算不算歷史上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呢
破釜沉舟,當然算歷史上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