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物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歷史
藝術
科學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專築、石窟屬寺和石刻;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B. 文物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歷史價值在於復這一件文物本身能反映制出它所產生的當時社會的情況,比如當時的政治情況,軍事情況,經濟情況,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情況,科學技術水平的情況,文化藝術的成就,當時的文藝特點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國際關系等等。因此,文物必須是歷史當時的,否則它就不能作為一個物證,就沒有價值了。例如趙州橋,它的價值如此之大,就在於它是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所建造的,它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如果是近百年建造的,就沒有多大的價值了。
C. 如何看待文物價值
文物的價值是客觀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總的來說,文物主要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價值的具體體現。文物對社會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文物的價值和作用,其間有聯系,又有區別。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深化的。文物作用的大小,取決於文物價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會隨著人們對文物價值認識的深化而變化。有時同樣的文物,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其價值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通常不是改變或降低了它的固有價值,而是增添了新的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
文物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無不具有時代的特點。一切文物都具有歷史價值。不同類別的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分別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以及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的狀況。各種類別文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反映了社會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變化。總的來說,文物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恢復歷史本來面貌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對沒有文字記載的人類遠古歷史,它成了人們了解、認識這一歷史階段人類活動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依據。
歷史文獻資料和文物都是歷史科學的研究對象,二者可以相互印證,比較研究,促進歷史科學的發展。由於歷史文獻的作者、輯錄者往往受到時代和他們本身認識甚至主觀上偏見的局限,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學地記錄當時的一切社會現象和史實。文物則是在歷史長河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而遺留下來的倖存者,是說明當時歷史的具體而真實的實物見證。它可以證實歷史文獻的正確記載,糾正文獻記載的訛誤,補充文獻記載的缺佚。恩格斯在《論日耳曼人古代歷史》中指出:「在塔西佗和托勒密以後,關於日耳曼尼亞內地情況和事件的文字史料便中斷了。但是我們得到了其他一系列更明確的史料,這就是可以歸入我們研究的各時代的許多古代文物……凡是托勒密的證明中斷的地方,出土的文物都能接下去加以證明。」這充分說明了文物可以補史的重要作用。但是,文物的歷史價值並不限於它能起到證史、正史和補史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各種活動,不僅反映了人類是怎樣活動的,以及在什麼歷史背景和思想支配下進行這些活動的,而且還反映了這些活動之間的社會關系和產生的社會效果。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而且這些文化傳統往往成為人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爭取解放而斗爭的精神支柱。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物體現了各自長期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質、意識形態、生活習俗等特點,在一定意義上說,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徵。因此,文物對於一個國家及其各族人民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激勵作用,這也是文物價值的一個重要內容。
文物的價值是通過科學研究認識的,發揮文物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教育手段實現的。文物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其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難以代替的。當中國人民面對凝結著先人勞動和智慧的豐富歷史文物,看到他們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所表現的驚人創造力,看到他們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許多輝煌成就時,必然會激起為振興國家而斗爭的巨大愛國熱情。因此,文物就成為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同時,運用文物,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廣泛的文化交流,也有利於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在各種類別的文物中,有大量的文物具有藝術價值。這些文物不僅有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的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作品,而且遠在早期人類活動中就已經出現了藝術創作和帶有審美意識的萌芽。在歐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和象牙或獸骨的雕刻品,被稱為「洞穴藝術」。在中國的原始社會,人類在為自己生存需要而製作具有實用功能的生產工具、生活器皿時,同時也就孕育了藝術,這些生產工具和生活器皿在造型和紋飾上都具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如彩陶紋飾不僅有寫實的圖像,而且有像水紋、漩渦紋、三角形等抽象的幾何紋。盡管對這些紋飾的變化和它反映的社會內容與觀念形態,有不同的見解和解釋,但它畢竟是以藝術形式來表現的。以後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以及各時代的陶瓷器、不同質地的各種各樣的裝飾、美術工藝品等,無不具有藝術價值。甚至作為居住或其他用途的,如宮殿、廟宇等各種建築物,也在注意實用功能的同時,力求適應人們美的要求而形成了建築藝術。所有這些都是美術史研究的重要資料,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它們還可以供人們鑒賞,給人們以美的啟迪、美的享受,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答案補充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藝術創作,只有繼承自己文化藝術傳統,創造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文化藝術,才會被人民群眾所易於並樂於接受。在中國豐富的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絢麗多彩的藝術珍品,是人們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傳統的重要資料。因為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它不可能有具體的形象。只有文物才能具體地把各種傳統藝術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來。如果沒有各個時代遺留的繪畫、雕塑和古建築,我們就無從真正認識這些中國古代藝術傳統形式的特點。因此這些文物可以為今天進行藝術創作活動提供有益的借鑒。充分發揮文物在這方面的作用,是今天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文化的必要條件之一。 答案補充 文物還是古代的科學技術遺產的寶庫。文物的科學價值,主要是指文物所反映的科學、技術水平,它所體現的是在自然科學或者工程技術科學方面的價值。各種類別的文物都是人們利用當時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術創造出來的,它們從不同的側面標志著它們產生的那個歷史時期人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和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大量的商代青銅器和戰國時期的鐵器,分別標志著這兩個時代的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水平。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劉家河出土的商代鐵刃銅鉞,雖然利用的是天然隕鐵,但它畢竟與銅有質的區別,說明早在公元前14世紀前後的商代人就已經開始對金屬鐵有所認識,並且加熱鍛打之後製成器件而加以利用。這些文物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具有科學價值。 答案補充 中國古代有許多重大科技成果,曾長期湮沒、失傳,今天又在出土文物中被重新發現,如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木建築構件,把中國應用榫卯的技術提早到七千年以前;河南淅川的春秋楚墓和湖北隨縣的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成功地應用了失蠟法這種精密的鑄造技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漢初的書寫用紙,說明中國發明的這一已知最理想的書寫材料,遠在公元前 2世紀前期,就已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河南滎陽漢代冶煉遺址發現的與現代球墨鑄鐵類似的標本,表明當時已掌握了與現代工藝不同而取得相同效果的高強度鑄鐵工藝。
大量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出土文物,為天文、地理、冶金、農業、醫學、紡織等各個方面的專門史研究提供了豐富而重要的資料,打破了許多傳統的觀點。這些新發現的文物使研究科技史的學者們不得不考慮重寫某些專門史,這說明不斷發現的文物對於促進科學技術等專門史的研究具有何等重要意義。 答案補充 文物的科學價值,不只是體現在文物本身反映的科學技術水平上。有些文物並不能反映當時的科學技術,而是反映了當時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或者生態環境的關系,通過對這些文物的考察可以了解千、萬年來自然環境或生態環境的變化,這些文物同樣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20世紀 60年代以來,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運用考古學手段,通過一些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等文物,考察歷史地震、古代水文和沙漠變遷,取得了一定成果,為文物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
文物的價值和作用,不只是表現在對具體文物的研究、說明個別方面的個別問題上,更重要的是把微觀研究的成果,綜合起來,在宏觀上研究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及其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社會關系,從而從不同的側面探索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通過文物所反映的歷史上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狀況,可以探索和揭示人類社會活動與自然界生態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演變規律,運用人們不斷認識的客觀規律自覺地、能動地協調人類社會系統與自然界環境系統的關系,有利於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充分發揮文物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積極作用,是文物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答案補充 從1795年到1911年,國家文物局將把文物出境限制一次性後移116年,這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對相關規定進行的首次調整。對收藏者而言,這次調整到底預示著什麼呢?
近日,一條關於國家文物局大幅調高文物出境限制的消息見諸各報報端。消息稱,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根據即將出台的新文物出境標准,個人
攜帶文物禁止出境的下限時間將由原來的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後移至1911年,整整推後了116年。消息一出,藝術品收藏領域頓時議論紛紛,不少人認為,這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對於文物出境標準的首次重大調整。據稱,新標准正在審批階段,用不了多久就會通過實施。那麼,這樣的一次關於文物出境規定的調整對於藝術品市場是否會發生重大影響呢?
國家文物局要修改什麼
眾多媒體在提及這次文物出境規定調整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新標准」的說法,稱舊有標准已執行了近50年。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搞清楚,我國已執行了50年的「舊標准」到底是什麼?國家又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調整這個執行了50年的「舊標准」? 答案補充 准確地說,所謂標明出境下限年代等細則的「舊標准」,其名稱為《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准》,該標准頒布時間為1960年7月12日,算起來距今約47年。
2005年12月,國家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按照通知及有關精神,國家文物局2006年全年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到了文物進出境管理上。
是年,國家文物局將文物進出境這個「重中之重」分解為三項工作內容,其中第一項就是進一步完善《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准》,另外兩項則是對進出境文物的體制管理以及文物進出境工作鑒定機構、體系、人員等進一步規范,根據上述工作,將出台新的《文物出境審核標准》以及《文物進出境審核管理辦法》。新《文物出境審核標准》公布後,《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准》將廢止。從本次工作重點的部署可以看出,2006年,國家文物局希望在文物出境與鑒定管理方面取得比較大的突破。 答案補充 一年多過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面對新聞媒體正式批露了新標准修訂完畢的信息,這意味著國家文物局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拿出了他們的工作成果。而從單霽翔本次所批露內容看,該成果中的最重要的調整之一就是對於個人攜帶出境年代下限的修改,即由1795年推後至1911年——清代中晚期的文物價值被得到了新的認定。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准》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標准起草時對於一些文物認識以及價值程度認識與今天有些是一致的,但也有一部分因為歷史的發展已有了變化,在當初可能認為珍貴程度一般的,而現在已不可多得。有了這樣的形勢變化,出境限制年限後移也就順理成章。 答案補充 有著30多年文物工作經驗的天津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幼錚對記者說:「國外如歐美等一些國家,他們的文物出境年代下限一般是100年,隨時間變化而自然推移。本次國家文物局的調整應該說與國際慣例的年限比較接近。其實,我國對於保護歷史文物一貫重視,政策調整一脈相承。像原規定對於1795年後的一些文物珍品缺少限制,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部分文物越來越被重視,管理也越來越嚴。例如在1987年前,這部分文物還屬於外貿工藝品公司經營,可出境買賣。1987年後,國家將這部分文物轉交文化局由文物商店經營,當時天津一地得到的移交文物就有幾百萬件,直到現在文物商店仍在經營這些文物。」
天津市文化局文物處施俊女士負責出境文物的鑒定,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家出台新的出境標准限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保護文物,避免流失。由於此前對於1795年至1911年的一些文物可以放行,因此,近半個世紀來,這一時期的文物流出較多,現在博物館徵集這一階段的文物也徵集不到。尤其是嘉慶、道光時期的一些文物,它們的加工製作延續了乾隆時期的工藝與制度,因此也有不少精品傳世。」 答案補充 新標准變化在什麼地方
如果僅僅籠統地從感覺上看,本次文物出境下限年代調整的幅度比較大,同時覆蓋面也比較寬,似乎本次關於出境標準的修改會對各種文物藝術品都同時產生不小的影響,但其實也不盡然。
按照業內通常的說法,我國的文物出境限制從一開始就是很嚴格的,即使是近50年前。
在原有的出境標准規定中存在兩種不同的限制方式,第一種叫做「一律不出口」,也就是說不論年代如何,其珍貴程度、特殊意義等達到一定級別就不允許出口了;第二種是根據不同的文物情況分類以年代設檻,這種限制方式中,年代成為衡量一些文物能否出口的重要標准。
在原《文物出口鑒定參考標准》中,設有三個年代門檻,即1949年、1911年和1795年,其中以1795年設檻的文物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原標准在設定年代門檻的同時,還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限制規定,這就使得本次年代下限調整因品類不同而影響不同。如果以收藏界所最為關注的收藏大項來分析,本次限制的具體影響便可看得更為清楚。 答案補充 以瓷器來說,原來的規定所執行的是1795年以前的文物一律不出口,同時規定,歷代官窯與私家款識製品不出口。新標准年限後移之後,受到波及的實際上就是清末這一時期的民窯。對此,劉幼錚認為,1795年以後,歷代民窯中均不乏精品,有不少業內公認的好東西,因此新標准影響可謂非同小可。 答案補充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彭卿雲認為:「整個社會文物保護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薄弱,還有待於提高,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談到破壞文物的事情,李學勤也十分痛心。他說:「社會輿論要更多地承擔起宣傳和監督的作用。通過政府和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文物的價值,知道這些文物對於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懂得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這個民族的共同財產,一旦被毀壞就再也無法復原。如果全社會對文物價值和文物保護都有一個高度的認同,那麼毀壞文物的事情就不會輕易發生。」[詳細]
作為國家文物管理行政部門的官員,何戍中則指出:「文物部門應該大力宣傳《文物法》,而且要主動宣傳。讓社會認識到保護文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破壞文物應該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尤其是文物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這方面的責任就更加重大。」
答案補充 100年前,甘肅敦煌莫高窟的珍貴文物被偶然發現,但由於缺乏及時保護,一箱箱珍貴的敦煌文書經卷、織絹、繪畫、雕塑,被歐美的考古家、冒險家運回本國。今天,許多敦煌的文物文獻,只能在國外博物館見到。
胡適曾說,能認出一個「古」字,與發現一顆恆星同等重要。我們曾是一個極其崇古、尊古的民族,但是一些時候對文物令人心寒的無動於衷甚至破壞、鏟除等行為,不必追溯,在不久遠的歷史上也有發生。關於一些國人對待文物的態度,魯迅曾痛切地說,懂行的是偷,不懂行的是燒。
文物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文明,回答著「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曾怎樣生活」這樣的大問題,通過歷史文物,我們可以重建正在失落的社會場景和社會心情。因此,對文物心存敬畏、高度珍視、必須保護,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法國前總理若斯潘來華訪問時曾說:一個民族文化的喪失,意味著這個民族文明的終結。在他和大多數法國人的眼裡,文物遺產就是民族文明的生命。 答案補充 在這個意義上說,「福建用裝甲車護送甲骨文等54件國寶」便不是一條能夠輕易忽視的新聞。據報道,為展覽所需,9月10日,包括新石器時代蜷體玉龍、商殷墟甲骨文、漢代金縷玉衣等在內的54件(套)國寶級文物從北京運抵福州,福建當地動用了該省僅有的兩輛裝甲車,為這些國寶級文物提供了最高規格的護送。 而在此之前,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搬遷,有關方面同樣為文物的安全進行了縝密周全的計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些舉措,都反映了我們對待文物態度的一種良好趨勢,亦是保護文物、拒絕庸俗經濟學的理念在現實的投射。
對歷史文物持何種態度——是當作尋常物事還是視作「國之重寶」,是處置如敝屣還是敬畏之、捍衛之,是衡量一個現代公民的重要標准。而如何保護文物、怎樣留存這些脆弱的歷史碎片,則是衡量國家現代化以及一個民族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的標尺。如果只重現在不重歷史、只重經濟利益不重精神向度,必將行而不遠。 答案補充 近些年,隨著文物保護的各項法律的頒行,以及相關公民教育的開展,此前那種對文物價值的視若無睹甚至公開的燒、砸現象已不復存在。但若把甲骨文、金縷玉衣等所標志的文物概念,擴展到有歷史價值的樓台館居、名勝山水以及尚待鑒定的歷史遺留物,則我們廣義上的文物保護狀況仍不容樂觀。那些進入或未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山水,正遭遇著過度的商業開發;一些城市中的古建築、名人遺跡,也面臨著省略前期程序的拆遷、搬移的風險。前段時間,國內一本地理雜志還刊登文章稱,為了旅遊事業、為了經濟發展,乾陵越早開掘越好。通篇全然不提我們的技術保護水平是否足夠發達,從而保證那些重見天日的珍貴文物不會風蝕、損壞。
在文物保護問題上,我們相信歷史,相信時間,一切的話語和行為都將接受歷史的檢驗。那些歷史的教訓與錯誤,當讓我們痛定思痛,凝聚起有所尊重、有所敬畏的共識,轉化成保護文物、善待遺產的行動努力,不要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答案補充 總結,保護文物這不是依靠個人能力就能辦到的,這需要社會文明意識的整體提高,國民素質的提高來實現的。對於已經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們在心痛之餘,也可當成一個歷史的教訓。
D. 如何研究歷史
,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顯得大而有些不切實際,即便是對現在許多史學大家而言也不便妄談此論,對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更顯得極為奢侈,不過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也應該去考慮一下我們應當如何去研究歷史以便有助於我們今後去研究歷史。這里的說法讓史學大家來看是些不成文的野路子,權且作為拙筆對研究歷史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吧!研究歷史前,拙筆認為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為誰而研究歷史既我們研究歷史是在為古人而寫還是在為今人而作。這是一個在研究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去弄明白的問題,從現在的角度去看我國古代的二十四史,就會發現史書裡面有很多記載多是為祖先彰顯功德的事情,正所謂蓋棺定論。歷史研究的指揮棒不同,那麼歷史研究成果也就不同。拙筆在閱讀過一些史書之後覺得歷史研究還原歷史真相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從這些歷史中真正挖掘到對我們後世有益的東西,否則拙筆真不知道研究歷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應以怎樣的認識去研究歷史。很多了解史學的人都知道,我國古代史學研究一般以經學為指導,因而現代人認為我國古代的史學研究除受到政治影響外還無形中要受經學影響,比如很多古人在寫史書時都喜歡用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雖然當時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從現在來看他卻給後人對歷史的研究造成很大的不便。可見研究歷史指導思想很重要,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史學研究成果。只有科學的思想才有利於我們去研究歷史。除卻以上提到歷史研究之處外,古人對歷史研究的方法總結我們是不能忽視的,譬如著名的史學三長:才、學、識及史德的提出。對於這些拙筆認為我們對歷史研究時需要很好的繼承。才,一般而言就是指我們對歷史研究的書寫表達,我們研究的再深再高沒有很好的書寫表達能力是不行的,這樣會使我們的史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一定的損失,不過它在史學三長中不能成為最主要的。學、一般很重要,它主要是指我們的史學知識,相對來說「學」是比較復雜的,它是我們歷史研究的基礎,有時它甚至與「識」有一爭高下之勢,如我們常常說某某史學大師以功夫見長,某某史學大師以思想見長,說的就是「學」與「識」的事。說到「學」,我們就應該提到與其密切相關的史料的整理,史料對歷史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正確的資料,我們對歷史的一切推索可以直接視為枉費,因此很多史學大師對史學資料極為看重,甚至不惜重金索取。沒有足夠的學是不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史學大師在為其弟子講課時都喜歡列出一系列書單的原因,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弟子們的學,一面在以後的歷史研究中做出誤判。至於「識」,拙筆認為除卻經驗外,更多的是一種天賦,這也是在間接地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搞研究。我們不敢說所有史學大師的成就一定出於其天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天賦的史學大師成就會更高。下來,我們談論一下關於「史德」的話題。一個歷史研究者品德的好壞將會影響其在史學的成就,對於這一點我們不能做過多的闡述和解釋,不過一名歷史研究者在品德方面的修養無疑是很有必要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處理史料的問題。對於如何收集史料及辨別史料的真偽和史料的價值,這方面許多歷史研究者早已作出非常健全的考證方法了,拙筆就不在這里班門弄斧、多費筆墨了。不過有幾點拙筆還是認為有必要提出的:其一,資料收集越多越好,資料越靠近史實越真;其二,既要依靠史料,又要跳出史料。既不能拘泥於史料,因為時代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其三,史料需要多方對證,上下結合(地上資料和地下出土文物)其四,多學科集合,多記載結合,譬如經、子、集等也是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總之,歷史研究繁重而又很考驗人的事,它不但需要豐富的史學知識、高超的史學造詣,還需要很多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
E. 怎樣鑒定古玩的歷史價值
古玩的歷史、藝術價值不等於經濟價值;有些拍賣價很高的古玩未必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比方說清晚期的官窯青花瓷或粉彩瓷小盤小碗,在大型拍賣會動輒數千元、數萬元,它們究竟有多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可言呢?論年代,不過一百多年,剛剛進入「文物」、「古董」的范疇;論藝術創作性,更談不上,都是清朝宮廷審定的吉祥紋飾「萬壽無疆」之類的套話,民間藝人顯然不能在宮廷監制的工藝品上自由發揮藝術才華。
那麼,古玩商的經濟價值究竟是由那些因素決定的呢?這是一個相當復雜=很難回答的問題。首先需要羅列一些影響這個題目的多種因素,再進行一點綜合、對比分析。(一)年代遠近,即首先要判斷一件古玩的准確製作年代;(二)藝術性與精緻程度,即人類思維與勞動的投入量;(三)存世量與社會需求量;(四)品相與完整程度;(五)現實社會環境與地域因素。此外,還有人為炒作因素、買主心理因素等等,姑且不談。
在上述五種因素中,那一兩種是衡量古玩價值的決定性因素訥?應該說,是藝術性因素的精緻程度及存世多寡往往對古玩經濟價值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這兩個因素往往又是互相關聯、結合在一起的。
例如,紋飾精美、鑄刻銘文的商周青銅器,造型優美、雕工精緻的上古玉器,宋代名窯瓷器與宋代名家繪畫,元代獨領風騷、紋飾具有獨創性的大件青花瓷器,它們在創制的時候就是高檔的藝術品,而不是大量的日用品,它們是代表一個時代工藝美術最高水平的典範,製造當年就很貴重,傳世又極為稀少。因此,其經濟價值當然極為昂貴,在大型拍賣會上一出現就叫價數十萬、數百萬元。有的甚至超過千萬大關。
年代遠近當然是影響古玩價格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通常還要結合其它因素才能起作用。比方說,青花瓷自元代成熟以來,只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代與清早期是其高峰期,乾隆以後走下坡路,因此,明代與清早期的青花瓷通常比清中晚期的更貴重。
但是,有人過分強調年代因素,說古玩「年代越久遠越貴重」。則是不玩收藏的人的外行話。
新石器時期比哪個朝代都更久遠,迄今已有四五千年,可是新石器時期的彩陶通常僅值幾百元或百十元,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犁、石刀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可是在當今市場上僅值數十元,因為粗陶罐與石器,在當時屬於大量生產的日用品,迄今存世很多,超過了收藏界的需求量。待到將來人們的文化水平與藝術欣賞水平大為提高時,這些現在「不值錢」的上古遺物肯定會大大升值。
「稱以稀為貴」的說法通常正確,它形象地說明了古玩的存世量往往決定其經濟價值。在古錢幣中,漢代五銖錢、半兩錢,唐代的開元通寶,可謂年代較久遠,但因存世很多,當今市場價普遍的「五銖」與「半兩」僅值一元錢,若成批選購有時花五角也能買一枚;但某些有特殊標記的「開元通寶」因為傳世甚少,則值一二百元。
近千年的北宋銅錢,傳世甚多,一般每枚僅值一元,甚至五角錢,但隸書「淳化元寶」卻值一二千元。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錢幣年代不遠,僅一百多年,但因存世較少,最普通的「太平天國聖寶」也要一百八十元,簡體寫「太平聖寶」值數千元。
可見,售價懸殊的古錢幣,與年代遠近關系不大,與書法藝術水平高低關系也不大。公認書法最佳的宋恢宗「瘦金體」大觀通寶大錢僅值二三十元,小錢僅值三五元。珍稀古幣比普通古幣售價高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的主要原因為存世良少。
所謂「存世量」,是指「已知的存世量」,而不是客觀存世量。當已知的存世量發生變化時,古玩商品的售價也將急劇的改變。例如蒙古汗國銀質鑄幣「大朝通寶」,因存世極少,名列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售價一度高達萬元,後來各地屢有發現,僅天水市一次即出土五十餘枚,即,「已知存世量」發生巨大變化,它的市場價便有一萬元降到一千元左右。
再說品相與完整程度,通常對古玩商品售價影響很大,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瓷器,如果有明顯的傷殘,特別是不僅「有沖」還「有缺」(打掉一塊),其經濟價值往往只有完整器的十分之一,甚至白分之一。
但是,藏界特別是學者型收藏家對於古玩「完整器」要求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更看重古玩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前幾年,兩位古瓷鑒定專家經文物局批准,花一百多萬從香港拍賣會上買回一件明中期庭院人物紋荷葉形有蓋青花罐,就是一件「殘器」。
一般地說,東方人即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特別講究收藏「完整器」,有時幾乎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而歐美收藏界則看重藏器的歷史、藝術價值與珍稀程度。一八五六年英屬蓋亞那發行一種紅底色帆船郵票,面值一分,當今存世僅一枚,一九八○拍賣成交價高達九十三點五萬美元。這張馳名世界的郵票就是四個角被人剪掉的殘票。可見對古玩藝術品的價值而言,存世量極小,即珍稀程度往往比品相完整更重要。
再說,古玩的市場往往與一個國家的「國運」、現實社會的經濟、文化環境有極大的關系。
民國初年,清代畫家的書畫作品大跌價!清代版本的圖書大跌價!經過「文革」動亂,七十年代後期農民進城賣古玩,需要在文物商店收購部排隊等候,一個清代大瓷瓶僅值十元,當代名畫家書畫作品也僅值十元(一尺),可是在短短二十年間,古瓷市場價至少漲了十倍至數十倍,名畫家的繪畫則漲了一百倍至一千倍。
蘇聯解體以後,原蘇聯的郵票、紀念幣、工藝品乃至油畫大跌價,中國旅遊者擁進原蘇聯的遠東大城市,用一雙旅遊鞋或一件運動杉就能換幾冊蘇聯郵票,或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韓國的古代瓷器,除了高麗青瓷可與宋代名窯瓷媲美以外,李氏王朝的瓷器國際學術界公認比中國明、清瓷器遜色,可是,當韓國跨入「亞洲四小龍」行列,韓國人走向富裕以後,韓國古瓷繪畫與工藝品的國際市場價也急劇上漲。九十年初期,韓國古瓷、古畫的拍賣成交價令國際拍賣行大吃一驚,一件十五世紀的韓國青花瓷盤,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拍賣,原估價二十萬至三十萬美元,結果拍出了三百零八萬美元的創記錄天價!一幅十五世紀的韓國佛教畫在紐約索思比拍賣行拍賣,以一百七十萬美元成交。從此,全世界的拍賣行與收藏家均對韓國古董刮目相看。
本人以為,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重要信息;國富則古董貴,民窮則古玩賤!最重視、最熱愛某種古董的還是本民族的後裔!當中國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人均收入接近「亞洲四小龍」的時候,中國古瓷器、古玉器、古今繪畫作品等等在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都將會大大地增值。
F. 歷史文物如何評估
文物的類別不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在文物鑒定之前,必須對文物進行分類,以便根據不同類別的文物,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鑒定。分類亦需鑒定,對文物辨偽、斷代、評定價值等鑒定,更需要分類。在文物藏品鑒定中,一般以質地分類,有利於排比、辨別。在文物史跡鑒定中,一般按性質分類,這樣更適合採用不同方法鑒定該類文物中不同種類的文物。 文物鑒定的具體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歸納為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 傳統鑒定方法是自古以來,人們在研究、鑒定文物中不斷探索、總結、發展、再總結的科學成果。其基本內容是在對文物分類的基礎上,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察。 ①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在古代和現代,都採用比較的方法鑒別文物。以文物藏品為例,對真偽年代、價值未作出辨識的文物,鑒定時,需選取已知其真偽、年代的同類文物的標准器,並將兩者對比,進行分析,找出未辨識文物與標准器物之間在形制、質地、花紋、工藝等方面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分析它們的矛盾與聯系。經過系統地分析研究後,作出科學判斷。 ②綜合考察,通過對文物本身的調查,文獻記載的考證,參考總結的鑒定同類文物的一般規律,對鑒定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判斷,以達到鑒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對鑒定文物史跡尤為適用。文物史跡一般形體大,內容多,涉及面廣,採用綜合分析的方法鑒定,會取得比較科學的鑒定結果。 運用傳統方法鑒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還要根據鑒定的不同對象,採用不盡相同的具體方法,如對青銅器、瓷器、書畫等的鑒定 (見青銅器鑒定、瓷器鑒定、書畫鑒定 )都可說明這一點。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種類文物的性質決定的。 現代科學技術鑒定方法,主要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分析鑒定。有許多文物目前仍以運用傳統鑒定方法為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鑒定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科學技術鑒定和傳統方法鑒定的進一步相結合,文物鑒定將會出現新的局面。
G. 文物和傳說對研究遠古歷史有什麼價值
對於來遠古歷史的了解,主要通過兩種方源式,一是傳說,一是文物。
遠古沒有文字,歷史就沒有文字記載,後世就有很多傳說。但是傳說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我們要加一辨別。哪些是真實的呢?這就需要文物的驗證了。
當然,不是說沒有文物的驗證就一定是假的,但有了文物的驗證會更令人可信。
文物與傳說對於研究遠古歷史可以互為相佐。
H. 如何實現文物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文物的價值是來客觀的,源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總的來說,文物主要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價值的具體體現。文物對社會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文物的價值和作用,其間有聯系,又有區別。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深化的。文物作用的大小,取決於文物價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會隨著人們對文物價值認識的深化而變化。有時同樣的文物,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其價值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通常不是改變或降低了它的固有價值,而是增添了新的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
I. 怎樣核算歷史文物的價值
一是鑒別真贗。
二是鑒別優劣。
三是鑒定價值。
它是建立在鑒定真偽、鑒別優劣的基礎上,對內某容件字畫作品價值的評判。至於作品的價值又包含許多方面,如欣賞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等。記得1995年翰海拍賣會曾推出一件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這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無論是欣賞價值、文物價值,還是歷史價值、經濟價值都極高,是我們研究宋代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學、書法、美術等珍貴的證據。該作在拍賣前曾由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啟功、劉九庵、傅熹年鑒定,他們從繪畫風格技法、主題內容、筆墨情趣、古建服飾、紙絹材料、詩詞用字的歷史避諱、題跋圖章、歷史考證等多角度全面論證,一致認為是北宋張先名畫,世間孤品,國家重寶,故一致呼籲故宮博物院不惜重金收購。結果在拍賣會上,故宮博物院力挫群雄,以1980萬元的天價成功收購了《十詠圖》。
J. 文物價值的歷史價值
地球上自有人類以來,所有的活動都是社會活動,任何歷史遺跡和遺物內都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社容會活動的產物,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包含著當時社會的諸多內容。從時代特點中,可以看出它在其產生的時代所處的位置,所佔的地位。商周青銅器充分反映出它在當時社會政治、經濟中所佔有的重要位置,進而從其產生、發展變化中,了解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地位的變化,這種變化則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變化的結果。
歷史的遺跡和遺物是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一定人群,根據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需要,運用當時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術創造出來的。它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宗教信仰、風情習俗等,從而構成文物時代特點的主要內容。
文物的時代特點即歷史性,能幫助人們去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這是文物歷史價值的重要反映。研究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只有依靠舊石器時代的遺跡和遺物。新石器時代社會面貌的研究與復原,除參考民族志材料外,最根本的還是依據這個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一部原始社會史,除了文獻所載遠古傳說故事和民族志材料可供參考外,最根本的是根據這個時期的遺跡與遺物,綜合研究後才能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