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改革有哪些方面

歷史改革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1-02-24 15:24:19

❶ 歷史20世紀成功的改革有哪些

1、土耳其凱末爾改革;
2、美國羅斯福新政;
3、中國改革開放;

❷ 歷史有哪八個改革的整理

一、梭倫改革
1、 時間:公元前594年

2、 背景:
(1) 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之間矛盾尖銳,雅典政局動盪不安。
(2) 隨著工商業發展,工商業奴隸主階層反對貴族專權,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
(3) 梭倫當選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興城邦。

3、 性質:奴隸主階級為鞏固統治而進行的改革

4、 內容:
(1) 頒布「解負令」,下令取消一切債務,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 確立財產等級制度,按財產的數量將公民劃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享受的權力越多,應盡的義務也越多。
(3) 改革國家機構。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執掌最高統治權;設立公民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
(4) 鼓勵發展農工商業,大大推動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5、 特點: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圖用妥協的辦法來求得斗爭雙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

6、 意義:
(1) 大大促進了雅典的繁榮與發展。
(2) 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3) 開啟了西方權力劃分的先河。
(4) 改革中的「中庸「精神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價值基礎。

7、 局限性:
(1) 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2) 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參政議政的權力。
(3) 允許貴族報留祖傳地產,氏族制度的殘余仍得以存續。
二、商鞅變法

1、 時間:公元前356年開始

2、 背景:
(1) 戰國時期,秦國政治、經濟、文化落後於中原各國。
(2) 秦孝公為富國強兵,任用商鞅實行變法。

3、 性質: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

4、 指導思想:法家思想

5、 內容:
(1) 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
(2) 政治上:普遍推行縣制;制定秦律;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
(3) 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思想控制。
(4) 軍事上: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
(5) 風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6、 特點: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重農」和「法治」。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實行最徹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

7、 意義:
(1)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較為徹底的一次改革運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致後世的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經濟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為秦國農業發展帶來生機。
(3) 政治上,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 軍事上,積極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使秦國在對外兼並戰爭重掌握了主動權。

8、 局限性:
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新舊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斗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決定了此次變法的局限,表現為:

①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②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③並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④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的秦朝也有消極影響,導致了秦朝的暴政;壓制工商業發展,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時間:公元477~499年

2、 背景:
(1) 北魏統一北方,創造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
(2) 北魏統治者重視學習漢文化,成為孝文帝改革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
(3) 北魏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尖銳。
(4)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促進北魏社會的發展,孝文帝實行改革。

3、 性質: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運動

4、 過程及內容
l 前期:
(1) 時間:公元471~490年
(2) 主持:馮太後
(3) 重點:建立新制度
(4) 措施:①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推行新的租調制;④設立三長制,健全縣以下地方基層政權。

l 後期:
(1) 時間:公元490~499年
(2) 主持:孝文帝
(3) 重點:漢化
(4) 措施:①遷都洛陽;②推行漢化政策和移風易俗,促進民族融合。

5、 意義:
(1) 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鮮卑族柚木經濟向農耕經濟轉型,增加了國家收入。
(2) 使北魏進一步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與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鞏固了封建統治/
(3)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為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為隋唐時期結束分裂重新統一奠定了基礎。

❸ 歷史上著名的改革有哪些

1)管仲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張居正改革
4)洋務運動
5)戊戌變法,
6)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7)明治維新
8)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❹ 改革開放:1978年開始的改革包括哪些方面的改革,開放包括具體的工作有哪些。

1.從放寬市場准入角度看,強調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製造業方面政策的加速落地。金融業方面,強調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范圍。

2.從吸引外資投入方面,將從政策優惠向創造更有吸引力投資環境開始轉變。一方面,藉助新加坡簡政放權和將權利還給市場的發展經驗,中國將通過強化產權保護、依法辦事和反對壟斷等措施來建立更加完善的外資投資環境;另一方面,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

3.加強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方面。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4)歷史改革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的政治背景

中共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回顧了建國以前28年歷史,對建國30年歷史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計和評價。

對於「文化大革命」的10年,文件中提到:文革的10年,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歷史證明「文革」的論點不符合中國的實際,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些論點對中國當時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因而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哪些

成功的改革:
A、管仲改革:實現了齊國的富國強兵,使齊國成為春秋五內霸之一。

B、魯國「初稅容畝」:取得了預期效果,魯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諸侯列國紛紛仿效。從稅制改革的角度看它達到了預期目的,所以可以說是成功的。

C、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E、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治,更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F、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推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政治體制改革……

失敗的改革:
魏文侯改革(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❻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要改革啊

商鞅變法
1.積極作用:
①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壯大了軍事力量;
③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變法,收富國強兵之效。它不僅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經濟和政治基礎,而且對後世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2.消極影響:
①、輕罪重刑, 輕視了教化;連坐法加重了對人民的壓迫。法律嚴苛,容易造成統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壓政策不利於思想文化發展;
③、重農抑商,造成封建社會對商業和商人長期歧視,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④、對忠孝、誠信、仁義、貞廉等倫理道德的蔑視,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使政權失去了社會道德的支持。
(八)、特點:(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改革比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習俗等方面
(2)措施最徹底:廢除井田制,廢除世卿世祿
(3)歷時最久:先後兩次改革,持續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顯:增強秦國實力,為秦統一奠定了基礎
(6)核心內容為「農戰」和「法治」。
(九)、商鞅變法的成功因素:
啟示(結語):
不難看出,改革也是一場革命,改革也應該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目的的。商鞅變法正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順應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變革,是對整個生產關系的變革,使封建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得以進一步的確立與發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鞅變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終遭車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連坐,不得不說商鞅的結局是個歷史的悲劇,由此可見舊勢力的頑固與改革的艱辛。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不斷向上的,然而在向上發展的道路中會有許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決心與勇氣,而商鞅正是具備了這種勇氣與信念,在改革中表現了義無返顧的堅毅精神和大膽而審慎的處事態度。

王莽。
托古改制好生厲害,將一切制度推倒,改得個稀巴爛,還真有勇氣的。凡是不同意他的改革的,全部殺掉,結果天下大亂。就憑這點倔勁,足夠贏個第二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
(1)生活方式農耕化: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2)社會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
(3)生活方式漢族化: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封建統治,促進民族融合,為統一奠定基礎
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經濟發展以及鮮卑族進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結果,但從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進了北魏政治、經濟的發展,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的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動作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鮮卑舊貴族的激烈反對,在孝文帝的堅決鎮壓下才保證了漢化政策的推行,鞏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見孝文帝改革的勇氣與決心以及高瞻遠矚的改革眼光。

隋煬帝。
這傢伙不是好人,但卻發明了一個偉大的制度: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加以發展,成為現在全球通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就憑這一條,足以占據第五的位置。

宋太祖。
這人有點本事,居然不動聲色地將長期困擾中國的藩鎮問題解決了。靠的就是改革了兵制,廢除府兵制,建立了禁軍和以文官為主壓制武官的行政制度。不過這么做內亂雖平,卻為宋朝留下了貧弱的病根。只能排在第七了。

王安石變法
認識:
(1)變法的不足:(局限性)
①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而進行的改革運動,他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
②變法是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2)變法的進步意義:(進步性)
①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③王安石能夠對北宋的積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於改革和敢於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朱元璋
建立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特務組織,永遠地廢除了宰相一職。

戊戌變法
意義:
1、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
2、政治: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具有愛國性。
3、思想: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啟蒙性。
4、經濟: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5、文化:有利於西方科技的傳播,推動了近代文化(傳媒)和教育事業(新式學堂)的發展
6、習俗:摒棄陳規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領時代新風

(五)局限性: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採取改良的辦法;並對封建反動勢力和列強寄予幻想;遠離了民眾,又害怕民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來進行變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歸於失敗
(六)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❼ 歷史改革特點都有哪些

成功的改革都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反之則違背歷史規律

❽ 歷史改革從哪幾方面回答

軍事的統治權,農業發展,制度的調整,

❾ 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改革

中國有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改革、張居正改革、雍正帝改革、專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屬政和改革開放,外國有雅典梭倫改革、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伯利克里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歐查理馬特改革、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❿ 中國古代改革有哪些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①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②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2、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評價:

①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③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④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後周周世宗改革(略)、慶歷新政(略)

4、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①內容與作用:

A、理財措施

a、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c、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d、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e、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B、軍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③失敗原因

a、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c、宋神宗後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評價

a、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b、王安石能針對統治積弊大膽改革,這種面對封建統治危機勇於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①目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治危機

②內容:,

a、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b、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③意義: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附:

1、我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分類

①富國強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變法

②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

③封建王朝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

④少數民族學習先進漢族文化的變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決定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遵循社會發展規律

②改革派與反對派力量強弱對比

③最高統治者的態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針與用人是否得當

⑤是否觸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對我們的啟示

①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與產物

②革除社會弊病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③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必將遭到舊勢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充滿著尖銳的斗爭

閱讀全文

與歷史改革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