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近年歷史高考主要考查哪些歷史素養
高考主要考察學生的歷史素養就是,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如重內要的歷史人容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及其相互聯系。
經濟、宗教、文化和政治的變化,影響到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的學習,科學地認識社會、國家、民族以及世界的發展變化,從而建立起對歷史發展的整體認識體系。
㈡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唯物史抄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㈢ 歷史教師核心素養是什麼
教師不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成為研究者,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教師還應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於和學生、同事、領導、社區、家庭溝通與聯系;教師還應是學校管理的積極參與者。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然要求教師具備教育的核心素養。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首先,與教育實踐的密切聯系是教師發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學實踐的變化,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的。實踐是教師發展的基礎和生命。同時,創新是發展的應有之義。
其次,研究態度與能力是一個人創造力的集中顯現,是一個人主體性的能動體現,是人的發展的基本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職能的深刻變化,沒有反思的教學,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要求了。同樣,離開實踐的研究也無法回應時代的挑戰。所以,專業研究者回歸實踐,研究回歸中小學教師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最後,教師專業精神是教師在信念、追求上充分表現出的風范和活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性、專業性、長期性、創新性、自律性多方面特質,在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確保教師專業價值和功能發揮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專業精神培養必須貫穿於專業成長的各個階段,貫穿於專業素質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於專業環境建設的各項工作中。
㈣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歷史素養的基本要素包括歷史知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意識和價值觀。
1、歷史思維版能力是用以權再認識和再現歷史事實,解釋和理解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發展進程,分析和評價歷史客體的一種素養。
2、歷史意識和價值觀是人們在歷史認知基礎上凝聚、升華而成的經驗性心理、思維、觀念和精神狀態。
3、歷史知識是發現問題、思考社會和人生的基礎。
(4)歷史素養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素養的好處:
1、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歷史教育把育人、立人作為基本目標。
2、有利於激發青少年對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歷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和精神家園。歷史素養體現著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
3、有利於形成開放意識和世界意識。歷史縱貫古今,橫聯中外,中囊網路,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文明成果。歷史素養的養成,能夠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追尋歷史演進的規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㈤ 什麼是歷史教師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特徵就是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1、不斷學習,提升個人業務素質
形而上者謂之道,總是顯得眾說紛紜,但其中有共同點就是強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古今貫通,進行獨立和批判的思考,關注現實,以達到提升個人人文素養的目的。所以,教學改革對我們每一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讓學生有這種能力,就要求我們本身做到深挖歷史知識基礎,不斷提升能力水平。老師的能力來自平時的積累,所以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新的傳媒方式也拓展了我們的讀書渠道,很多的公眾號都有很精彩的書籍介紹或教學方法,歷史知識等文章,一些聽書app、大學的公開課視頻等都是我們擴展知識面的好途徑。今後在讀書的時候,我也要注意在自己的教材上進行記錄,不斷學習。
2、實踐與思考相結合,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
只是學習是不夠的,課要上得好,要提出有趣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同時把思考作為習慣,在這方面,北京四中的張漢林老師給了我有益的啟示,他針對一件事情本身,提示我們從多個角度思考其過程和意義,其實就是一種歷史的代入,把自己帶入到歷史情境中,會發現歷史的豐富多彩,比如:想像一下你自己在那個人的位置,你如何回應當時的情況?在這次決定中,什麼因素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通過這些思考,進一步追問:當我們試圖解釋或理解人們過去的行為時,我們應該考慮什麼?這些層層深入的問題,可能和考試題不貼邊,但是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進而加深對具體事件的認識。
我同時驚嘆張老師能提那麼多問題,本身也證明將實踐與思考結合起來的重要。
3、懷有嚴謹認真的態度,提升課堂人文性
第一位主講人是陝西師范大學的老校長趙世超教授,他的主講題目是《史學素養與中學歷史教師學科素養——由中國傳統文化說起》,講座立足先秦文化變遷,用一張紙的提綱,面對會場500多人侃侃而談,內容深刻,時間精確,條理脈絡清晰,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歷史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性,與時俱進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趙教授的講座很多內容我們在大學都接觸過,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以這么流暢條理的線索深入淺出的講出來,所以我認為,趙教授分析的歷史教師的能力應該再加一條,那就是對專業知識的熟練,一名教師停止了學習,或者沒有主動把知識進行必要的梳理,只是沉迷於嘩眾取寵和稗官野史的講述,表面上光彩照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歷史本該有的人文素養,也不利於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認識和態度。
4、結合個人能力,發掘個人專長
歷史教師之間是不同的,有的老師憑借歷史教學研究獨樹一幟,有的老師憑借對高考的研究成為相關領域的專家,有的老師學識豐富,有的老師妙趣橫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也要關注自己的特長,在新技術應用到歷史教學方面有自己的研究。
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關鍵在悟,教研室和學校給了我們這么好的成長機會,我們每天面臨海量的復雜信息,身邊有各種專業人才…這些都是我們不斷成長的沃土,所以,結合他人優長,考量個人能力,多讀多想多寫多實踐,才能推動個人的終生發展。
二、學科素養與課堂教學
學科素養的落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課堂教學,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科素養密切相關,
1、把握「五度」,提升課堂的人文性
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教師鑽研高考試題,結合高考命題的思路,試著自己在講課的時候提出有意義的探究問題,鍛煉學生的這些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大膽縱貫古今中外的知識,李愛篤老師脫稿講了歷史教學的「七度」(跨度,深度,高度,精度,厚度,效度,尺度),讓我印象深刻。
通過他的講述,我認為,歷史教學有大局,也有細節,如講德國的統一的時候,必須聯系容克貴族的知識,這樣才會幫助學生明白德國統一的過程和缺點,同時,知識是聯系的,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樹立時間分期的意識,這里就可以通過一些高考題,過渡到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異同(如聯系美國的獨立戰爭,英國的改革和法國的革命),進而分析其對各自國家的影響,如果時間足夠,教師可以順帶聯系今天德國對歷史教訓的吸取,建立的議會制共和國,進而分析:制度的改革要與時俱進,聯系現實,同時,全民的政治參與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其中也有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動盪。這些都是可以進行聯系的,長期這樣對比聯系,學生一定會形成習慣。歷史課堂的人文性也可以藉此彰顯。
2、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精細備課
如果這樣做,課堂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所以教師一定課前細致的備課,計劃好時間,調動學生課前思考,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學生的課前學習和探究,又會反過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的問題設計還有問題,圍繞重難點,但問題過於直白,難度過高,比如「結合材料分析赫魯曉夫改革失敗的原因」「你眼中的斯大林模式給蘇聯帶來了什麼」這些問題學生思考起來要麼有難度,要麼索然無味,和李老師交流後,我認為可以改為「赫魯曉夫的墓碑為什麼是黑白兩色」「為什麼蘇聯經過十年就完成了英國一個世紀才完成的工業化的任務」,這種問題本身有情境,有趣味,結合課本知識和材料應該可以解決,加上刻上的引導,希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核心素養的內容廣博,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備好每一節課,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細致的備課,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幫助他們終生發展。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一定意義上,高考不是歷史學習的結束,我們要在教學時調動學生學習歷史,尊重歷史的長久的積極性,課上老師講的知識學生可能會遺忘,但是老師的積極的態度和人文素養,是學生可以一生受用的,在這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學科素養與高考備考:
如果老師自己進行教學研究,而不站在教學效果測評的角度考察自己的話,是一種鼠目寸光的行為,時下又將迎來新的歷史高考改革,郝瑞庭教授是高考命題人之一,他的講座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性。
1、站在高考的岸上體察學科素養的培養
如果說學習是貫穿一個人的人生長河,那麼高考就是一個巨大的堤岸,引導這條河流在初具規模的時候的方向。所以,高考的備考是學習的過程,也是考驗教師眼光的時候。郝教授的講座題目是《高中歷史課程目標的轉化與測評——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他針對新一輪改革棄「三維目標」的表述而使用對「核心素養」的追問,解釋了核心素養的定義,特點和與三維目標的異同,並具體分析了歷史學科素養的內容和測評。
核心素養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推動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全面發展,落實在具體的歷史學科,我們的核心素養有: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今後的高考也會圍繞著這些核心素養進行命題。郝教授特別提出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的考查標准,並結合具體題目進行了解釋。聽了郝教授的講座,我認為現在的高考對學生的歷史專業素質有很高的要求,有的答案連出題人都要組織很長時間,所以,面臨高考備考,我很擔心,學生的素養該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高考如何引導學生的終生發展?
2、具體的想法和疑惑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通過qq群和的公眾號分享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或時政熱點,也通過組內的《軒華》雜志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進行文章的發表,這些都是通過新技術手段提升學生能力的方法,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怎樣的學習習慣?抄襲網上內容形成個人文章嗎?還是「歷史是高深莫測的東西」的觀念?所以,在課堂之外,在這些手段的使用上,要注意其效果,深入淺出,聯系時事熱點,引導學生思考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在一個比較低的起點上思考身邊的事情,進而進行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拓展視野,樹立良好價值觀的目的。
同時,要牢牢把握課堂,沒有課堂的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教師在課堂上立足學生學情,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在教師掌握豐富並貼合的材料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自探究,形成結論,主動鞏固。
高考試題千變萬化,但是在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上,我們是有共識的,那就是在教學中通過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神入」歷史進行思考,所以,在平時的講課中,要注意強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歷史本身就是一種記憶,沒有記憶,談什麼歷史?在記憶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審題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遷移能力,闡釋和描述事物的表述能力。
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疑惑,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我從剛入職就在思考,但是由於自己缺乏課堂表現力,課余時間總是難以利用,在具體的實踐層面經驗太少,所以總是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希望今後繼續實踐,有所收獲。這一問題的解決不是理論的問題,而是需要不斷的實踐,提升個人的課堂表現力和趣味性,這也要求教師做到親和力和人文性的統一。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㈥ 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歷史學科核心素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帶有鮮明的學科特色,依託於具體學科的知識體系;是學生學習該學科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思維品質和關鍵成就。
歷史素養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識、關鍵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是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體現出的帶有歷史學科特性的品質。
確定歷史核心素養的依據:歷史學的本質,是對歷史的認識,即在一定的歷史觀的指導下對人類歷史的闡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歷史進行認識,拓展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使學生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歷史的正確認識。
(一)時空觀念
歷史的時空觀念是指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將史事置於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顯示出它們存在的意義。歷史學科的知識是建構在歷史時空基礎上的,對歷史的認識必須從時空觀念的角度出發。
內涵: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表現:1.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2.能夠知道劃分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並能運用這些方式描述過去。3.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4.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並對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釋。5.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於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二)史料實證
歷史是一門注重邏輯推理和嚴密論證的實證性的人文社會學科。對歷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實為目標,以史料為依據,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將符合史實的材料作為證據,進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對史料的研習與運用,既是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釋歷史和評判歷史的重要能力體現。 內涵: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並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表現:1.能夠知道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了解史料的多種類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徑與方法。2.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對史料作者意圖的認知,判斷史料的真偽和價值,並在此過程中體會實證精神。3.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並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4.能夠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三)歷史理解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今人要對歷史有正確的認識,需要從歷史的角度上盡可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過去的事物。對歷史事件的發生、進程、結果及性質、影響等,對歷史人物的言行、貢獻、歷史地位等,對歷史現象的出現、狀態、波及、後果等的認識,都需要將其放在歷史的條件中進行具體的考察。只有設身處地、盡可能符合歷史實際地對史事加以理解,只有從歷史發展的視野中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繼承與發展,才能對歷史作出正確、客觀、辯證的認識。
內涵:歷史理解是指將對史事的簡單記憶和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理性認識和情感取向。 表現:1.努力理解各種歷史敘述及其語境的含義。2.對歷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態度,即依據可靠史料設身處地認識具體的史事,對歷史境況形成合理的想像,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的各種事物。3.理解歷史敘述與歷史事實之間的差異。4.能夠在同情理解的基礎上盡可能實事求是地建構自己的歷史敘述。5.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認識中,能夠體現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觀處理問題的態度。
(四)歷史解釋
所有的歷史敘述在本質上都是一種對過去的闡釋和評判,既包含了敘述者對史事描述的整理與組合,又體現了敘述者對歷史的立場、觀念等。人們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解釋歷史和評價歷史,對歷史事物進行價值判斷。歷史評判是建立在對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釋的基礎上的,也是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
內涵: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
表現:1.能夠區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知道對同一歷史事物會有不同解釋,並能對各種歷史解釋加以理解和評析。2.能夠客觀論述歷史問題,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看法。3.能夠認識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學會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面對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評判。
(五)歷史價值觀
歷史研究所追尋的是求真、求通、立德。「求真」指的是對歷史的探究是以不斷接近歷史的真實為目的;「求通」是指「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揭示歷史發展的趨勢;「立德」是指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情感認同、價值取向,提供了歷史的經驗、人生的哲理和人類的共同追求。任何對歷史的闡釋和評判,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
內涵: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表現:1.能夠理解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以史實為基礎的,但又是依據一定的價值觀對史實做出的主觀評判。2.能夠認識到分辨真偽、善惡、進步與倒退,以及公平、正義與否,是學習歷史的重要目的。3.能夠將對歷史的認識延伸到對自身成長和現實社會的認識上,能夠從歷史中獲取有益的養料,從實踐的層面體現歷史的價值。
㈦ 歷史學科素養包括哪些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熱愛祖國、弘揚文化的民族意識;以人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識;求同存異、服務世界的全球意識;崇尚科學、堅持求真的科學意識。
㈧ 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內容
歷史學科的來五大核自心素養
1.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等。
2.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徵、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
3.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
4.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
5.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
㈨ 歷史學專業學生需要哪些基本素質
歷史學專業是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專進一步屬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介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歷史學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㈩ 歷史學科的五大素養是什麼
1.唯物史來觀:是揭示人類社源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等。
2.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徵、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
3.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
4.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
5.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