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有哪些千古奇冤啊
1、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
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他四處逃亡,走投無路,終被秦惠王捉住,受了車裂之刑。
2、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贊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
韓非子到了秦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子,向秦王進了讒言,將韓非子害死獄中。
3、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 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4、李綱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李綱運籌帷幄,准備大舉反擊。
有姚平仲急於邀功,受了小挫,宰相李邦彥乘機中傷李綱,欽宗罷了李綱的官。消息傳開,京城軍民「不期而集者數十萬,呼聲動地」,為李綱請命。欽宗無奈,命李綱復為尚書右丞,重負守城之責。
不久,以「專主戰議,喪師費時」之罪,貶為亳州明道宮提舉。金兵再來的時候,欽宗覺悟「和議之非」,又想起李綱來了,任命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
高宗即位。任李綱為宰相(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銳意革新,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頓軍備,准備北伐。
其堅決抗戰的主張,遭到黃潛善、王伯彥等投降派的反對,被視為眼中釘。在相位僅七十五天即被免職,放逐鄂州。十幾年來,李綱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屢遭貶謫。
紹興十年(1140年)病逝,追贈少師。
5、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飛等抗金將領的兵權。秦檜又派他的爪牙誣陷岳飛謀反,把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逮捕入獄。
另一位抗金將領韓世忠去質問秦檜,根據什麼說岳飛謀反,秦檜拿不出證據,竟厚顏無恥地說:「莫須有。」
韓世忠憤怒地對他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檜殺害了岳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冤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岳飛
㈡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被冤死的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㈢ 歷史上哪些人死得很冤
十大冤將第十名:韓信 淮陰候,主要戰績有:滅趙,代,魏,齊,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說整個漢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來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功 高震 主,當君主對這樣的將領已無封賞可賜的時候一般都會取了他們的腦袋,所以,很不幸,他成了本文的第一位主角 死法,勒死,據說是劉邦曾答應他不使其終生有"血光之災",真假不知,反正挺窩囊,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慘,楚霸王泉下有知,不知是否可以含笑? 罪名:謀反,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說有的能舉出若乾的例子,說沒有的只有一條:果真想反,韓信早就反了,反了劉邦還拿他沒辦法。 ---------------------------------------------------------------------------- 十大冤將第九名:高穎 大隋開國四名將之首,位在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之上,宰相,主要戰績有:平尉遲同(舟之底),滅陳,平蕭岩之叛。為人仁義溫良,素得軍將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國上下,無不敬之,問題出在獨孤皇後及楊素,楊廣身上,因其掌管著全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又同情楊勇,楊廣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則無法控制局面,又因為高穎曾為宮女之事在楊堅面前說過獨孤皇後的不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懼內的傳統,高穎之死不可避免(文帝時被罷免,煬帝時被殺)。 死法:賜死(同時賜死的有賀若弼,宇文弼),新仇舊恨一起算,這樣的結局已算是比較好的一種了,還沒有凌遲處死呢。 罪名:誹謗朝 政,是與不是很明顯,真正是大大的冤枉,你沒登基之前人家反對你就算?倒,也太牛了吧? 十大冤將第八名:蒙恬 據說是毛筆的發明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不過就其參與滅楚之戰(副將),北驅匈奴(主將),修建長城,提數十萬重兵駐屯邊疆來看,輕重不難想見,其實他對始皇帝倒是挺忠心的,就算有人告他謀反始皇帝也不會信,問題是始皇帝並不是真正的"萬歲",終就要死的,而他作為力挺太子蘇的重要人物,不死倒是真有些不合情理了,但這個人行事一向謹慎,很少有把柄落在別人手裡,沒辦法,只好以蒙毅的事為源頭,再經過充分發揮,結果,蒙恬背了個大大的黑鍋,死了,據說在其死前曾自謂"吾何罪?獲罪於天"又一想自言"吾修長城,自臨洮起萬余里,或斷人地脈,互固宜也",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也"。 死法:自盡 罪名:連坐 十大冤將第七名:周亞夫 亞子在世,孫吳重生。單從這句話便可得出他在後世兵家心中的地位。戰績主要有平定七國之叛,官職太尉,也毅是全國兵馬大元帥。死的原因跟前兩位一個樣,同樣是因為立嫡之爭。據說景帝本想樹他為託孤重臣,可這人死心眼,對漢武帝(後來的)不感冒,景帝言道:此非太子師也。毅沖這話,決定了周亞夫的命運。 罪名:陰反 ,什麼意思呢?據說是他為自已准備的死後葬器中犯了皇室的禁,好像是什麼東東多了,不合臣下的禮數,對於這個結局,周亞夫也是有心理准備的。 死法:餓死,自個絕食,用他自已的話說:吾縱橫已數十載,不妒忌復辱於刀筆吏。跟李廣死前說的差不多少,也算一條硬漢子。 十大冤將第六名:李牧 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後期抗秦戰爭主將,曾兩敗秦師,秦軍聞之將則色變,不敢犯趙多年,就連老兵油子王翦也是無從下手,只好使離間計挑郭開唉使趙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將,就此撒手人環,令人心痛不已,據說死時曾因新換將領不足以成事,李牧攜大將印潛逃(笨,當時就他的影響力,只要不交權,誰能動他?趙軍主力代騎兵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還能不聽他的?大局為重的心理作怪),被追兵追殺於親友家中,窩囊得很。 死法:斬首 十大冤將第五名:高仙芝 大唐四鎮之一安西鎮主帥,頗有計謀,怛羅斯之戰雖敗然至今仍為兵家所津津樂道,其用兵之果敢,行軍之詭異,作戰之兇狠,非一般將領可比。潼關之戰,因監軍邊令誠之前向他索賄未果,懷恨在心,在殺了另一安西名將封常清之後矯詔殺之,直到死前高仙芝仍不相信他忠心效忠的大唐會向他下此毒手,天真地以為這只是一個玩笑,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向帥台下眾軍大呼:君等觀於冤乎?可為吾申之。於是三軍皆跪大呼"冤枉"不止。。。。如此軍心與如狼似虎一般的安祿山軍作戰,結果不想而知。 死法:斬首 罪名:畏敵不前 十大冤將第四名:檀道濟 檀道濟,南宋名將,隨劉裕征戰沙場多年,又為宋文帝開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穩健又不失詭詐,是自劉裕後,韋睿前南朝第一名將,唱籌量沙更是體現了其人謀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懼,宋文帝嘗與人言"安知道濟不為司馬仲達者乎"?於是在臨死前下詔殺之,並滅其族,據言檀道濟臨死大喝"乃復自壞汝輩之萬里長城",飲酒而亡,北魏得知,皆彈冠相慶,"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道也",從此南朝走入危勢,次年胡馬長驅直入抵金陵城下,飲馬長江,宋文帝目睹胡馬,悔言 "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 死法:毒殺 罪名:不詳 十大冤將第三名:彭越 與韓信並列為漢初三大名將,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師在楚漢相爭於滎陽之時抄敵糧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師,復敗復起,拖住楚軍主力,使得漢軍主力及淮陰候部能夠並力前行,終於將楚軍壓至彭城一帶,方有以後垓下事,功勞甚著,封趙王(淮陰候為楚王,英布為淮南王),後劉邦疑懼之,發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呂後,以為碰到知音,向呂後訴苦,呂後仍帶他到劉邦處,勸劉邦殺之,以絕後 患。 死法:剁成肉泥,據說至今長江一帶還有一種叫"蟛"的小蝦,便是當初英布吃了用彭越的肉做成的所謂"肉羹"時吐出來的,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 罪名"謀反 十大冤將第二名:岳飛 不多說,都知道的。 死法:勒死,一代名將不能死於沙場卻得如此下場,令人心寒不已,恨不能生啖秦檜肉,活剝趙構皮以泄吾恨。 罪名:莫須有,有可能有的意思,怎麼個說法呢?本來是想給他定通敵的,可這說出來連定罪的人自個也不信,只好搞了個莫須有。 十大冤將第一名:袁崇煥 定遠城守將,大明遼東道督師,寧遠之戰擊斃女真胡酋努爾哈赤,坐鎮遼東十數年,胡馬不敢過此久矣,可以說是處於危勢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出意外,女真人已無力對中原構成大的危協,可恨崇禎不明,誤信皇太極離間之計,自壞長城,從此,大明朝之亡指曰可待。 死法:凌遲,一刀一刀割肉,直到……唉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最窩囊的十個人 評選的標準是,入選的人都是是當時的英雄人物。所謂死的窩囊,是指他們或者由於不應該有的失誤,或者由於命運的捉弄,很丟人地死去了,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歷史地位。而如果他們不死,是很有可能改變歷史的。象項羽、岳飛,袁崇煥,之類的沒有入選,因為他們的死法是一種英雄的死法。 1.齊桓公。一代霸主, 竟然被自己的宦官餓死在宮中,窩囊吧。 2.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起者,富於冒險和創新精神的一代君主,曾經冒充使者親自前往秦國勘查地形,准備攻秦。沒想到被自己的兒子發動叛亂,困死在行宮。否則,秦國沒那麼容易做大。 3.李牧。一代名將,秦國統一的最大障礙。率趙軍抗擊秦國時,卻被*臣陷害。李牧當機立斷,連夜掛印出走,使得來抓他的人大吃一驚。不可思議的是,李牧竟然被那些人又追上殺死了。一代名將,居然也不會使用反跟蹤法什麼的。 4.韓信。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用兵鬼神莫測、戰無不勝的大將,政治大方向上卻總是犯錯誤。被劉邦玩弄於股掌之中倒也罷了,最後居然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設計捕殺,真是窩囊! 5.關羽。一個威震天下的名將,在水淹七軍、直抵許昌的事業最高峰,卻被自己的盟友襲取後方,敗走麥城,又被人伏擊,被生擒!!斬首。這不是一個武聖人的死法。 6.高仙芝。橫掃西域的唐將,安史之亂中鎮守潼關。由於兵少,採取堅守戰略,竟然被唐玄宗認為"出擊不力"賜死。究竟該不該出擊呢?他的繼任者哥舒翰帶著增援的十幾萬精兵出擊,結果全軍覆沒,潼關失守,唐玄宗出逃。 7.黃巢。縱橫天下,傾覆唐朝的豪傑,與自己的兄弟、妻子一起被自己的部下殺死邀功。可悲的是,那個部下又被唐將殺死,同黃巢的首級一起報往朝廷。 8.宋徽宗。一個天才的畫家、浪漫的皇帝取遭受到最不浪漫的命運:被金軍俘虜運往黑龍江。我總覺得,象宋朝這樣經濟、文化發達的朝代(也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滅亡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9.李自成。不用多說了,正因為死的窩囊,所以才會有他出家當和尚的傳說。 10.石達開。要死就死唄,一定要玩一把投降,結果人家也不上當。 還有一個就是被袁崇煥在寧遠用大炮轟死的努兒哈赤
㈣ 中國歷史十大冤案有哪些
從比干剖心到清朝文字獄,中國歷史上的冤獄何其多。羅織罪名,鍛煉冤獄,酷刑逼供,陷害忠良,歷朝歷代,薪火相傳,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傳統。雖然並非是什麽好的傳統,可是流行了幾千年,總該有一部專著冤獄史,記錄其事。不過,單是看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種刑法及五花八門的刑具,記錄下來,已是洋洋大觀。若是要著一部完全的冤獄史,怕是比蜀道還要難。所以,先揀其最精彩的部分,從中評選出最著名的十大冤獄。
第一案,「浮屍」案
中國歷史上最為剛烈的大丈夫當數伍子胥。楚平王要殺伍奢,又擔心他兩個兒子回來報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與伍尚俱被殺,伍員四處逃亡。
民間對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伍子胥後來逃到吳國,他胸中始終回盪一股憤懣之氣。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相比,吳國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國,《戰國策》的作者甚至不屑於提到他。伍子胥來到吳國,掀開了吳國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一個弱國,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振興。
吳王闔廬,重用伍子胥,國家日趨富強。「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楚國是七國中綜合國力強盛的大國,吳楚交兵,吳兵攻入楚國國都,幾乎滅了楚國,這是楚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吳國向南制服了越國,向北伐齊,大敗齊兵,威震天下。
吳國攻破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墓,出其屍,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理,毅然逃亡,歷盡艱險,最終掘墓鞭屍,報仇雪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吳國的輝煌,僅是曇花一現。闔廬的兒子夫差當政後,重用奸臣伯否,疏遠伍子胥。其時越王句踐正在卧薪嘗膽,一心滅吳,吳國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銳地感覺到即將發生的亡國之禍,數次進諫,「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夫差不聽,偏信奸臣伯否的讒言,竟然賜刀令伍子胥自剄。
剛烈的伍子胥,刎頸之前,對其舍人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懸在吳東門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經此門滅吳的。夫差得知此話大怒,令人用馬革裹伍子胥之屍,浮屍江上。卧薪嘗膽的句踐果然滅了吳國。夫差臨死時「掩其面」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吳國人可憐伍子胥之剛烈,為他立祠於太湖邊的一個山上,命此山為胥山。一個人的到來可以興國,一個人之死可以亡國,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直言賈禍,真話說不得,犯顏極諫,龍顏就要大怒,要殺頭。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還是伯否這樣的人好,花言巧語,哄得君王高興,有多少榮華富貴。人為什麽不追求榮華富貴而要自尋死路?中國的歷史上,伯否這類人,如荒原上的野草,葳葳蕤蕤,十分繁茂。偶爾也會生出一個伍子胥一樣的人,說話行事總是愛惹麻煩,大家都不喜歡。這種不管不顧的人,總是難得長命。惟其如此,這樣的人越來越少,而像伯否一類的人越來越多。
第二案,「兔死狗烹」案
越王句踐卧薪嘗膽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弱小的越國要想打敗強大的吳國,沒有這種非凡的、艱苦卓絕的精神是不行的。但僅有這樣的精神還不夠,還需要大智慧。非凡的精神更兼非凡的智慧,句踐與范蠡、文種,君臣戮力同心,成就了大事業。勿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上成功的不知幾多。范蠡的非凡之處不僅在於它的成功,它的更高人之處在於他成功之後所說的一段話。越國滅了吳國,范蠡隨即離開了越國,並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執迷不悟的文種不肯離開越國。越王賜文種一劍,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裡還有四種,把他帶到先王那裡去吧。」文種只好自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患難易共,富貴難同。」我將其稱為范氏定律。范氏定律歷千年而不衰。患難的時候,大家齊心合力,互相扶持。一旦有了一點蠅頭小利,立刻就會撕破臉面。尤其是帝王,最是自私,因為江山是搶奪來的,所以心心念念要護著他,怕被別個搶去,越是身邊的功臣越是危險,一律要趕盡殺絕。古今多少英雄,來去匆匆,有誰能打破范氏定律?范氏定律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對人性的深刻的理解。范蠡的智慧,尚不止於此。離開越國後,來到齊國,苦耕於海邊,居然「致產數十萬」。將這些財產分與眾鄉鄰,又到陶地經商,成為巨富,天下稱陶朱公。舊時談論致富生財,都推稱陶朱公。善始而善終,天下有幾個人比得了陶朱公?善始而惡終,可憐文種。一到登上寶座便大開殺戒,你看那個放牛出身的朱元璋,把身邊的功臣殺個精光。歷代多少功臣,得了功名,丟了腦袋。所以說范蠡是古今第一智者。
第三案,「車裂」案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許多次「變法革新」,最成功的要數「商鞅變法」。「戊戍變法」是失敗了,他使我們中國失去了一次最好的富國強兵的歷史機遇。究其失敗的原因,是保守派的勢力過於強大。在這個保守的國度,要變更祖宗之法,談何容易。但商鞅卻成功了。商鞅成功,因為它不僅有超人的膽略,還有超人的政治智慧。
一開始,他就作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懸賞五金,募一人將一根木頭從國都南門搬到北門,「民怪之,莫敢徙」。於是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做到了,立刻兌付了賞金。「民怪之」,是因為政府缺乏公信力。商鞅用這樣一個小故事確立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於是推行新政。在各種政令中有一條頗有意思,「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就是說不準吃「大鍋飯」。這一條出自於對人的本性的認識。可惜的是我們今天一些地方仍在吃大鍋飯,難道我們今天的智慧比不上兩千年前的商鞅?
新法很難執行,因為大家都反對。碰到太子犯了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太歲頭上動土,商鞅之膽略可見。「明日,秦人皆趨令」。我們今天的改革,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執行難」。法令如果不能執行,就是一張廢紙。「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我們今天也有一個鐵面無私的商鞅,改革或許會順利得多。正因為有了這個大智大勇的商鞅,「行之十年,秦民大說」,變法最終取得成功。
商鞅變法之前,「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雍州位於陝西西部,所處環境,十分偏僻、閉塞。被中原各國視為戎狄。「諸侯卑秦」。變法之後,秦一躍成為西部之強國,諸侯懼之,稱為「虎狼之國」。到後來,秦始皇掃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若論統一大業,商鞅變法應是第一功,因為他為秦國以後的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後來的結局十分悲慘,秦孝公死後,他四處逃亡,走投無路,終被秦惠王捉住,受了車裂之刑。歷來的改革者,少有好結果。戰國時的吳起,漢代的桑弘羊,唐代的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都不得好下場。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花樣翻新,所以不斷地有新東西發明出來。我們中國人尊崇老的,喜歡舊的,凡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是極為珍貴的,若有標新立異,一律視作異端,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東西方觀念的差異。再者,千年大樹,盤根錯節,既得利益者,各據要津,要把他們挪動挪動,無異於要他們的命。改革者與既得利益者最終是魚死網破。
第四案,「聰明誤」
世上什麽最有力量?當然是權,蒯大富說,有了權就有了一切。最大的權是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次有力量的是錢,老百姓說,有錢使得鬼推磨。現在的說法是,「利益驅動」。還有一種力量,可以獨立於權錢之外,那就是「勢」。有關「勢」的研究和學說,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的韓非子那裡。韓非子說,「故善任勢者國安,不知因其勢者國危。」
韓非子將「勢」與法、術並列為王者經世治國必諳之道。在其《難勢》等篇章中對「任勢」之理作了精闢的闡述。近人有郭沫若的《十批判書》也曾論及韓非子之「勢」。春秋戰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是我國歷史文化最為輝煌壯觀的一個時期。韓非子是其中一朵奇葩。細讀韓非子,你會為他氣勢之磅礴,視野之開闊,立論之縝密,引喻之精博而嘆服。秦始皇讀了韓非子之書,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也!」韓非子到了秦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子,向秦王進了讒言,將韓非子害死獄中。
第五案,「無兵造反」案
漢代韓信之死,最令人同情。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對陣,常吃敗仗,劉邦可說是「常敗將軍」。高祖二年,劉邦率五十餘萬人伐楚,至彭城。項羽率三萬精兵擊漢軍,大破之,漢兵死者十餘萬人。劉邦帶著數十人倉皇逃遁,一路上幾次要將女兒推下車。這一仗,劉邦的父親和皇後也被項羽捉去。高祖三年,劉邦被項羽包圍在滎陽,彈盡糧絕,將軍紀信假扮高祖模樣詐降,劉邦率數十騎狼狽而逃。劉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項羽包圍,復遁,逃入韓信軍中,收韓信之軍。高祖四年,劉邦在廣武被項羽伏弩射中胸部,假意摸著腳說,射中我指頭了。逢羽必敗,我斷定劉邦患有嚴重的「恐羽症」。多虧有韓信在。漢軍出陳倉,就是「用韓信之計」。以後井陘之戰,充分顯示了韓信的謀略和軍事指揮天才。收趙定齊,韓信立了大功。殺死龍且,斬斷項羽臂膀。劉邦幾次大敗,末了從韓信那裡收精兵,方能再戰。
高祖五年,楚漢決戰垓下。開始韓信、彭越不到,劉邦大敗,「深塹而守之」。後來用了張良的妙計,願與韓信、彭越「共天下」,把兩人哄了來。垓下之戰,據《史記》記載,「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整個戰役,全由韓信指揮。垓下之戰實乃韓信之戰。呼風喚雨,波瀾壯闊,四面楚歌,英姿颯爽的韓將軍與拔山蓋世的楚霸王在垓下譜寫了一篇壯麗凄絕的英雄史詩。
剛剛葬了項羽,劉邦就「馳入齊王壁,奪其軍。」突如其來,奪了韓信的兵權。好一個「共天下」,原是如此。司馬遷在寫韓信傳的時候,用了很大一段文字描寫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楚、漢相爭三年,在京、索之間相持不下,兵疲民困,劉邦與項羽雙方都無力「息天下之禍」。唯有韓信接連打勝仗,兵強馬壯,且「據強齊,從燕、趙」,正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這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恰似諸葛亮《隆中對》的最早版本。這一段文字以後又被司馬光引用。何以司馬遷要用大段文字記這件事?我猜太史公對韓信暗存同情之心。
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種被害的故事告誡韓信,但韓信深信劉邦,執迷不悟。結果韓信沒有逃脫「兔死狗烹」的結局。 都說韓信是死於呂後和蕭何之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對此十分懷疑。猜忌—削權—殺頭,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韓信功高,有奇謀,善用兵,劉邦豈能容他。韓信之後,彭越、瓊布也為劉邦所害。聰明的張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託言辟穀,跑到深山裡去避禍。辟穀原是聰明人用自殘的方式以達避禍之目的的方法,後人不知就裡,引張良的例子學而習之,自殘其身,實在是謬以千里。可以說,韓信被殺是必然的。
謀殺韓信,劉邦不在現場,但他可以用囑言或錦囊的方式,把這件事做的巧妙一些。在許多罪案中,主謀不親自出面是常有的事。說韓信謀反,不但奇怪,也不合邏輯。作齊王時,實力強大,蒯通一勸再勸,堅決不反;當了楚王,仍有一定實力,也不反;只待一個兵都沒有的時候才反。無兵造反,自取滅亡,韓信莫非有病?況且,韓信與陳豨的對話,應是兩個人之間的密謀,泄漏出去,定有殺身之禍。卻紀錄於史書之中,而且繪聲繪色。那是一個精心編造的謊言。
第六案,「憂憤悲歌」
北宋朝廷著名的抗戰派領袖李綱,死時年僅五十七歲,有人說是活活氣死的。一生坎坷,就像綁在井繩上的水桶,一忽兒上,一忽兒下,上上下下何其多也。政和二年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言事忤權貴」,被遷為起居郎。生性剛直,容易得罪人,初入仕途就遭當頭一棒。
宣和元年,上書力陳國事,「朝廷惡其言」,被貶到南劍州沙縣當一個監稅小官。脾氣不改,又得罪人,再給一棒。宣和七年,被任命太常少卿。金兵南下,宋徽宗膽怯。李綱「刺臂血上書」,請徽宗禪位太子。如此大膽,實在少見。
欽宗即位。靖康元年,金兵過黃河,局勢危機,徽宗南逃,欽宗也想跟著跑。滿朝文武,個個畏敵如虎。太宰白時中等主張棄城而去。李綱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主張堅守抗戰,並且臨危請命:「陛下不以臣庸懦,倘使治兵,願以死報!」欽宗為其感動,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李綱甫上任,下令,主張棄城逃跑者一律處死。李綱厲兵秣馬,調配軍隊,修整軍械。金兵攻城不下,只好退兵。這就是著名的「李綱守東京」的故事。
李綱運籌帷幄,准備大舉反擊。有姚平仲急於邀功,受了小挫,宰相李邦彥乘機中傷李綱,欽宗罷了李綱的官。消息傳開,京城軍民「不期而集者數十萬,呼聲動地」,為李綱請命。欽宗無奈,命李綱復為尚書右丞,重負守城之責。不久,以「專主戰議,喪師費時」之罪,貶為亳州明道宮提舉。
金兵再來的時候,欽宗覺悟「和議之非」,又想起李綱來了,任命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
高宗即位。任李綱為宰相(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銳意革新,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頓軍備,准備北伐。其堅決抗戰的主張,遭到黃潛善、王伯彥等投降派的反對,被視為眼中釘。在相位僅七十五天即被免職,放逐鄂州。十幾年來,李綱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屢遭貶謫。
三個皇帝,徽宗、欽宗、高宗,一個比一個昏庸。每個皇帝身邊都有一大堆漢奸、投降派,蔡京、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勛、李邦彥、蔡懋、唐恪、耿南仲、張邦昌、汪伯彥、黃潛善等,把持朝政,迫害忠良。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紹興十年,李綱在悲憤與憂郁中病逝。為什麽,忠與奸的斗爭,如此艱難,且常以忠良枉死為結局?
第七案,「莫須有」
岳飛這個名字,在國人心目中是愛國者的別名。現在有人否定岳飛是民族英雄,引了外國權威的話為證,大談「民族」一詞的含義。我國歷史上的英雄,深深植根於億萬人民的心中,像參天大樹,要想撼動他,決非易事。在俄羅斯,無論走到哪裡,總是可以看到一些巨大的戰爭紀念碑,英雄雕像以及被戰火摧毀的坦克、大炮、機車車廂等,整個俄羅斯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博物館、英雄紀念堂,這個強悍的民族隨時都在向你展示他們驕人的戰績,謳歌他們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們擊敗了拿破崙,他們戰勝了希特勒。一種驕傲,一種不屈的精神,在俄羅斯人血液中流淌,表現為他們特有的民族氣質。而在我們這里,沒有那種強悍,沒有那種顯露無遺的驕傲。二戰的遺跡,與邊界那邊的俄羅斯相比,刻意保留的很少。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林則徐,任由一些文人肆意貶低。兩個民族,如此不同。有關岳飛「愚忠」的討論,一直是個有趣的話題。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天經地義。豈止是殺害了一個岳飛,那些昏君、暴君製造了多少劫難,到頭來,百姓們仍要俯伏塵埃,叩首歡呼,萬壽無疆。
「愚忠」的並非只有一個岳飛。時空轉換,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你到網上去看看,頌揚秦始皇的,仍大有人在。「萬壽無疆」的理念跨越時空。孔孟之道,控制中國人思想幾千年,如泰山。區區某人,想要掙脫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去批評岳飛的「愚忠」,「愚忠」其實是一種美德,完全符合東方價值觀的教義。關於岳飛,還有一個有趣的爭論:岳飛究竟是誰害死的?
在杭州西湖邊的岳飛廟里,早些年,人們經過秦檜像時,都要啐上一口。傳說秦的後人覺得很沒有面子,便把秦的鐵像悄悄投到西湖裡。哪知整個湖水發出惡臭,人們循臭味找到秦檜像,把他重新安置在岳飛墓前。世人皆知,是秦檜害死了岳飛。
但文徵明就有不同認識。他在一首《滿江紅》中說,「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說的是高宗,只怕收復中原後,徽欽二宗回來,自己的皇帝做不成了。正是高宗這種卑鄙污濁的心理害死了岳飛。所以,跪在岳飛墓前的,應當是高宗。只是讓高宗去跪岳飛,皇帝去跪臣子,不合規矩。中國人最講究規矩,聖人曰:「君君、臣臣」,上下有序。「臣罪當誅兮,吾皇聖明」,一切過錯都在臣子,皇帝總是聖明的。
第八案,「謀逆」案
明朝的太監,時常在朝廷中作祟,把軍國大事攪得一塌糊塗。英宗時鬧出「土木之變」。蒙古人犯大同,太監王振鼓動英宗親征。兵部侍郎於謙力諫,不聽。第二天就出發,「事出倉卒,舉朝震駭」。五十萬大軍未至大同,糧草不繼,餓死者不計其數。進至大同,無法作戰,只得回師。王振是河北蔚州人,挾持英宗朝蔚州去,走了不遠,又恐大軍踏壞自己莊稼,改道向東去。到了土木堡,距懷來城已不遠,大軍欲入保懷來城,被王振所阻,因王振私人輜重千餘輛未至。蒙軍追及,英宗被俘,王振被殺。
一個渾王,昏聵如此;一個佞臣,跋扈如此。國家大事,如何不壞?「土木之變」,「勁甲精騎」死傷數十萬,北京城只剩數萬疲卒。人心驚恐,軍無鬥志,一幫投降派大臣驚慌失措,主張放棄北京南遷。危難之際,兵部侍郎於謙挺身而出,嚴厲斥責投降派,堅決主張抗戰,在亂作一團的朝廷上力主誅殺王振余黨馬順。一面調集各路軍馬,部署北京保衛戰,軍民抗戰情緒空前高漲。蒙軍圍城,激戰五天,終被擊退。一個即將崩潰的國家,賴於謙之力,力挽狂瀾。此後,於謙等擁立朱祁鈺為代宗皇帝,君臣一心,革除弊政,建立新軍,加強邊防,國力稍振,敵寇不敢入侵。世事無常,禍生不測。本是大好局面,突然急轉直下。景泰八年,發生了「奪門之變」。
先前,於謙等將被俘的英宗迎回,奉為太上皇。景泰八年,代宗病重,權臣石亨等與太監曹吉祥密謀,「謂立太子不如復上皇可邀功賞」。幾個陰謀家擁英宗奪宮門而入,宣布太上皇復位。以「意欲迎外藩入繼大統」為罪名,坐《謀逆律》,斬於謙於市。
抄家的時候,發現於謙家「無余資」,沒有錢。只有正室鎖得很牢固,打開一看,都是皇帝所賜蟒衣劍器。
當官多年,家中居然抄不出錢來,如此清官,實在罕見。於謙一死,蒙軍再來犯,皇帝就後悔了。旁侍的官說:「使於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明史》說於謙「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這是成化初為於謙平反冤獄時皇誥上的話。說得非常貼切,天下廣為傳頌。我尊敬於謙,不僅因為他家中抄不出錢來,不僅因為他抗敵救國,力挽狂瀾,還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讀於謙的詩,就會有一股清氣,一股天地之間浩然之氣,令人激動不已。詩如其人,浩氣凌雲,是於謙的本性。於謙的《北風吹》、《詠煤炭》,還有那首極為膾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品、人品,輝映千古。於謙之冤較之竇娥之冤更令人撕心裂肺。
第九案,「反間計」
袁崇煥這個名字,因為金鏞的緣故,廣為人知。袁崇煥像磐石,橫亘在金兵入關的路上,堅不可摧。金兵幾次撞擊,如以卵擊石,頭破血流。開創滿清大業的努爾哈赤,可謂是一代天驕。可是這位天驕,撞到袁崇煥這塊石頭上,一命嗚呼。
明天啟六年,雄才大略的努爾哈赤領十萬精兵圍攻寧遠。經略高第、總兵楊麒擁兵不救。一座孤城,很少的兵力,由袁從煥率領,英勇抗敵。這是戰爭史上一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結果金兵被擊退,努爾哈赤負重傷,並於是年死在沈陽。
這一仗充分顯示了袁崇煥的軍事指揮天才。自此,金兵聞其名而膽寒。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崇禎時,再升為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經過袁崇煥的苦心經營,寧遠、錦州一帶成為銅牆鐵壁。天啟七年,皇太極親率大兵圍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損失慘重。雄心勃勃的皇太極,一心要攻明,又過不了袁崇煥這一關,大傷腦筋。最終幫皇太極解開這道難題的是鼎鼎大名的漢奸範文程。
歷史上,每逢國家危亡之際,就有漢奸應運而生。外來之敵,常常是懵懵懂懂摸不著路徑。一些漢奸,聰明絕頂,運籌帷幄,幫著敵國來滅自己的國家。就是這個漢奸範文程,深謀遠慮,為皇太極獻計,繞過袁崇煥,取道蒙古,以趨直隸之背。皇太極親率大軍,一路暢通,包圍北京。袁崇煥率兵入援。皇太極不敢與之正面交鋒,用範文程反間之計,四兩撥千斤,大獲全勝。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計謀,不知當年怎麽就瞞過了明朝皇帝和滿朝文武?金兵在被俘的楊太監面前「悄悄耳語」,說今日撤兵,與袁崇煥有密約,里應外合,成就大事。楊太監「佯卧」,「竊聞」其言,回去報告給崇禎。崇禎深信不疑,下袁崇煥於錦衣衛獄。
十二月下獄,次年八月殺袁崇煥。籍其家,無余資,是一個清官。袁崇煥不死,清兵很難入關。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讀中國歷史,越讀越糊塗。萬曆六年,明朝人口已達六千零六十九萬人。滿清人口男女老幼統共不過百萬人。一個六千萬人的大國,經濟發達,科技先進,被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落後小國打得落花流水,是何原因?是因為有一大批漢奸,諸如範文程、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之流,為其出謀劃策,統兵作戰。
滅亡明朝的主力其實是漢人。他們後來雖然都陞官發財,但始終是奴才,不是主子。貪生怕死,貪圖富貴,出賣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是一批可恥的敗類,應當把範文程之流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可是我們現在卻在為其大唱頌歌,將其與張良、諸葛亮、劉伯溫並列為傑出歷史人物。
第十案,「百日維新」案
百日維新,轟轟烈烈一百零三天,結果慈禧發動政變,光緒被囚於瀛台,維新黨如鳥獸散,六君子被斬於菜市口。一段十分慘痛的歷史。
這段歷史究竟引出了什麽教訓?其一,依照牛頓第一定律,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中國這個國家,最大特點,是質量太大。五千年歷史,積淀太厚,如泰山,更兼數億人口,決定了中國巨大的質量。如此巨大的質量,其慣性超乎想像。像一個質量巨大的星球,沿著自己固有的軌道運行,要改變其運行方向和軌道,談何容易。有一本《趣味物理學》講到如果地球突然停止運轉會怎樣,那將是一場災難,所有地球表面上的東西都會被以極高的速度拋出去。因此,要想改變中國,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和了解他巨大的質量所生成的慣性力。
一個並無實權的皇帝,一群毫無政治斗爭經驗的書生,二者結合,就要旋轉乾坤。康有為說:「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就是這個「速」字,導致其最終失敗。在菜市口慷慨就義的康有仁,批評其兄:「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恰是一語中的。
㈤ 歷史上的「十大冤將」都有誰
十大冤將第四名:檀道濟 檀道濟,南宋名將,隨劉裕征戰沙場多年,又為宋文帝開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穩健又不失詭詐,是自劉裕後,韋睿前南朝第一名將,唱籌量沙更是體現了其人謀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懼,宋文帝嘗與人言"安知道濟不為司馬仲達者乎"?於是在臨死前下詔殺之,並滅其族,據言檀道濟臨死大喝"乃復自壞汝輩之萬里長城",飲酒而亡,北魏得知,皆彈冠相慶,"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道也",從此南朝走入危勢,次年胡馬長驅直入抵金陵城下,飲馬長江,宋文帝目睹胡馬,悔言 "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 死法:毒殺 罪名:不詳 十大冤將第三名:彭越 與韓信並列為漢初三大名將,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師在楚漢相爭於滎陽之時抄敵糧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師,復敗復起,拖住楚軍主力,使得漢軍主力及淮陰候部能夠並力前行,終於將楚軍壓至彭城一帶,方有以後垓下事,功勞甚著,封趙王(淮陰候為楚王,英布為淮南王),後劉邦疑懼之,發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呂後,以為碰到知音,向呂後訴苦,呂後仍帶他到劉邦處,勸劉邦殺之,以絕後 患。 死法:剁成肉泥,據說至今長江一帶還有一種叫"蟛"的小蝦,便是當初英布吃了用彭越的肉做成的所謂"肉羹"時吐出來的,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 罪名"謀反 十大冤將第二名:岳飛 不多說,都知道的。 死法:勒死,一代名將不能死於沙場卻得如此下場,令人心寒不已,恨不能生啖秦檜肉,活剝趙構皮以泄吾恨。 罪名:莫須有,有可能有的意思,怎麼個說法呢?本來是想給他定通敵的,可這說出來連定罪的人自個也不信,只好搞了個莫須有。 十大冤將第一名:袁崇煥 定遠城守將,大明遼東道督師,寧遠之戰擊斃女真胡酋努爾哈赤,坐鎮遼東十數年,胡馬不敢過此久矣,可以說是處於危勢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出意外,女真人已無力對中原構成大的危協,可恨崇禎不明,誤信皇太極離間之計,自壞長城,從此,大明朝之亡指日可待。 死法:凌遲,一刀一刀割肉,直到……唉 罪名:通敵
希望採納
㈥ 歷史上最冤枉的男人有哪些
只要是中國人,要是冤到大發了,肯定是要說一句「冤,比竇娥還冤!」但想想還有比您還冤的哪。不信您就瞧瞧下面這八位。他們是:後羿、帕里斯、劉備、魏延、陳士美、崇禎、牛頓、李鴻章。您往下看:
NO.1後羿
理由:媳婦「出走」
男人最大最丟面子的事就數老婆私奔了。早在發生華夏五千年的上古時代。後羿連射九日為人間除去大害,成為了萬人景仰的大英雄。黃帝為了表彰後羿的功勞,特賜他兩粒靈葯。服一粒可長生不老,服兩粒則可脫骨成仙。後羿捨不得妻子,一直保存著並不曾服用。月亮為了報復後羿,不停的改變著自己的身影,勾引嫦娥服葯飛到月宮。這個大英雄的妻子果然經不起誘惑,背著後羿吃了兩顆靈葯之後奔月成仙。老婆私奔本來就已經很慘了,更何況發生在英雄的世家。
NO.2帕里斯
理由:不愛江山愛美人
一天,帕里斯看到奧林匹亞山上的三位女神來到自己面前,而神諭傳來:「不要害怕!這三位女神向你走來,以便由你評判她們,因為她們選擇你來決定她們中誰是最美麗的。你只要將上面刻有「送給最美麗的人」的蘋果,交給你認為是最美麗的人就行了。」在萬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情之神阿芙洛狄忒三人之間,帕里斯選中了愛情之神,於是將金蘋果交給了阿芙洛狄忒!這就使得赫拉與雅典娜非常憤怒,發誓要向帕里斯,以及所有的特洛伊人進行報復。果然,愛情之神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讓帕里斯得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婦人」海倫來作為妻子。然而,三位女神的金蘋果之爭,卻使凡人捲入了神的賭局,繼之而起的美女海倫之爭,又使諸神投入了特洛伊戰爭的游戲。盡管奧林匹亞山上的諸神玩了個盡興,但是特洛伊人卻不得不為此付出熱血乃至生命的代價,失去了唯一的家園。只不過說了句實話,帕里斯就能背上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千古罵名。
NO.3劉備
理由:淚腺發達
自打劉備出了名,他就是混混。理由也簡單:他武不及自己帳下的五虎上將,謀略更遠遠遜於諸葛亮。其實這是世人對劉備的誤解而已。如果沒有遇到劉備,關羽將一直是個殺了人的流竄犯,張飛依然殺他的老母豬,諸葛亮則終日耕他的田。還是李宗吾說的好,凡成大事情者必是厚黑之人。厚黑的三種境界:初級是厚而發黑;中級是厚而發亮,高級是厚而無形。其實無論是五虎上將還是諸葛亮都是要面子之人,所以難成大事情。縱橫古今能夠哭的聲淚俱下,能夠哭的感天動地,能夠哭出一個半壁江山來的人物就惟有劉備了。所以男人千萬不要拒絕眼淚,利用好了將是自己最有利的武器!
NO.4魏延
理由:習慣性跳槽
都說魏延天生反骨,先是依附於劉表,接著又投靠了韓玄,最後跟著劉備。跟了三個主人,反了三次。在那個封建的歲月,提倡的就是忠義二字。當然反水,而且是三次反水的確為那個時代所不容。不過設身處地的為當事人想想,當時魏延反劉表其實是因為蔡瑁拒開城門。為了保城外黎明百姓和讓劉備入城,才反了。第二次反水,也是為了劉備,因為韓玄拒絕議和。第三次反水,我覺得更應該。世人都說諸葛亮高明,居然在死之前就料定魏延必反,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料到劉禪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但是魏延看出來了,所以反了。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挑錯行。本來在沙場上混飯吃就不容易,一腔熱血當然要賣給一個識貨的。因此魏延其實並非天生反骨,實乃生不逢時,壯志難酬!
NO.5陳士美
理由:殺妻滅子
全是讓評劇《秦香蓮》鬧的,那個陳士美是故事裡一個虛構的靶子,作為歷史人物他是被冤枉的,或者說,他得罪了刀筆小人,不明不白地惹了一身的腥臊,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歷史上的陳士美考中了狀元,當上了駙馬,官職薪水都不低,但不是欺上瞞下,忘恩負義,犯了重婚罪。
事情原本是另一番情景:一個昔日同窗千里迢迢趕到京城找到陳士美想謀個生路,結果日理萬機且有「書獃子」作派的陳士美不但沒有答應他,而且有怠慢之嫌。真是秉公辦事,不念舊情呀!這個同窗很是窩火,便心存報復。可人家高官厚祿,有錢有勢的。思來想去,終是有了法子——編個故事好好罵罵這個大公無私的陳士美。那麼,編什麼故事呢?當然是編一個最有看點的故事!在當時,「情感婚變」、「花邊緋聞」也是吸引大家眼球的。於是,陳士美拋棄妻兒再度婚配的丑惡行徑被作者確定下來,而且一定要藉助包青天的鍘刀把他鍘了才痛快。就這樣,故事不脛而走,迅速傳播開去。同窗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可陳士美的形象卻徹底被毀掉。這個故事流傳到今天,陳士美是不可能再翻案了。可見,民間傳播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
NO.6崇禎
理由:家破亡國
大凡一個朝代的結束,都會有一兩個比較拉風的昏君。夏商亡於桀紂,周朝則毀在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手裡。而明崇禎皇帝是個特列。他接手皇位的時候,大明朝的江山已然是風雨飄搖。盡管他在位17年來勵精圖治,每日早朝。對內清除閹黨,對外積極防禦後金的侵略。但是始終是無力回天,以至於在最後自縊的時候不禁感嘆:「歷史上每一次亡國都會有一個亡國之君,沒想到自己辛苦十餘載最終還是和桀紂殊途同歸。歷史敢於以身殉國的君主也是屈指可數,而生的時候兢兢業業,死也都要和江山共存亡的就惟有崇禎了。
NO.7牛頓
理由:唯心主義
牛頓對於世界所做出的貢獻是沒有人會懷疑的。人們的疑問主要集中在他為什麼前45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晚年就跑去研究神學,他在神學方面的研究手稿竟有1,500,000字之多。之後他對於宇宙的解釋也是和笛卡兒等人一樣,承認神是「第一推動力」。人們相當的困惑:一個如此理性的人為什麼會轉變如此之大,唯心主義真的改變了牛頓?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牛頓老了,人都會老的。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這是歷史的自然規律。你不可能要求一個花甲的老人永遠保持年輕時的輝煌,你不能指望一個人就把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全部解決完了。牛頓晚年的世界觀的改變和鮮有發明創造其實就是一個人自然老去的結果。唯心主義沒有改變牛頓,改變的他的歲月的留痕。
NO.8李鴻章
理由:奉旨賣國
大清的賣國賊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大清實際權力的西太後。在清朝,特別是在西太後時代,連光緒皇帝都得聽太後的,何況一個當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李鴻章冤,所以盡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1901年他代表大清國與11列強簽完《辛丑條約》後,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死前一小時,俄國公使的還站在他躺著的床頭面前逼迫他,其時李鴻章已經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著淚。李鴻章給朝廷遺折中說「切盼」大清國「舉行新政,力圖自強」的願望,並提醒朝廷「一國生事,多國構煽」,要警惕列強對中國存在「野心」。
㈦ 歷史上特別冤枉的人有哪些
1.曹操,《三國演義》立了大功
2.隋煬帝,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大概是所有帝王中被冤枉的最厲害的一個了,幾乎沒有之一
3.武則天,《隋唐演義》(原著)把她黑得不忍直視,只是因為她是個女皇帝
ps:《隋唐演義》是古代非常盛行的小說,集中國古代正統儒家思想於一身的神作,很能代表古代人的主流思想,書里甚至污衊她和自己的侄子通姦,古人對武則天這種叛逆男權社會的異類可是極力抹黑的,直到民國後思想開放才有好轉。所以那些說武後沒被黑過的,多讀點書好么
4.陳世美,清朝順治年間的清官,剛正不阿,兩袖清風,但得罪了某編劇,編劇寫《秦香蓮》報復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成了負心漢代名詞
ps: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秦香蓮》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5.周瑜,同曹操,《三國演義》立了大功。
歷史上的周瑜可是連蘇軾大爺親筆都作詩,極力贊揚過的一代儒將
6.尹志平,字太和,為金末及元代蒙古時期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滄州,宋時徙居萊州(今山東掖縣)。生於金大定九年(1169)。邱處機卒時遺命志平嗣教(或雲遺命宋道安嗣教。待處機喪事終,宋以年老請志平代),是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
人德高望重,一身清白的一代大師,因為小龍女的那事兒,多少人噴他啊,真心躺槍!!!!!
7.法海,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宰相,字公美,唐代濟源地方裴村人。出身名宦之門,世代奉佛。
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受到整個江蘇地方民眾敬仰的開山祖師,從來沒有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史書中僅有一則驅趕咬傷人獸的白色蟒蛇進入長江的記載。
出身名門,得道高僧,卓有建樹,終究敵不過腦洞大開的民間編劇啊
8.李建成,李世民的大哥,是個很有才德的儲君,只可惜擋了他二弟的霸業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殺死,死年三十八歲,五子一並遇害,妻妾也被李世民收歸後宮
背了不少莫名的黑鍋
㈧ 古代有哪些千古冤案都有什麼樣的歷史依據呢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總是避免不了冤案的出現。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都有那些比較著名的冤案呢?其實在中國古代還真的是出現過不少冤案,例如著名的竇娥冤、小白菜與楊乃武等。這些冤案在中國的歷史中都是有記錄的。
三、綜述歷史上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冤案,其實是與當官的人有關的。
㈨ 古代受冤的好官有哪些
很多很多,遠的有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伍子胥,西漢時期的晁錯,晉朝專的鄧艾,南北朝時期劉屬宋的檀道濟,隋朝的高穎,大唐中後期的郭崇韜,宋朝最著名的就是岳飛,明清兩朝被冤殺的好官最多,比如袁崇煥等,其中有一個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冤的清官——於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