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光明正大的篡改大明歷史,是不是在刻意抹黑
中國人是極重視修史的,歷來的傳統是,新建立的王朝,為舊王朝修史。因此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歷史,是滿人建立的清朝修的。
在一般人印象裡面,明朝是昏君輩出的朝代。為何會這樣呢?或許和清代修的《明史》有關。大家知道,明朝滅亡以後,清朝官方修編的《明史》。又一個值得懷疑的地方就是。清朝統治者為何提高自己的合法統治地位,那麼就得醜化前朝的皇帝。
所以多爾袞入關後很多高層還主張像以前那樣把北京搶劫一空,然後一把火燒了繼續回沈陽。是多爾袞堅持留下來定都北京,最後統一中國。
不過,因為清朝文人對明朝歷史顛覆性的修改,導致現在很多人寧願相信明朝時期的野史,也不願意相信正史。因為,野史說不定還有百分之六十的可信度,正史的可信度估計連百分之十都不到。
② 中國清朝重大歷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特別是剃發令強制執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軍佔領西南地區。並遷移湖廣人口填川,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視為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棄土地,增加更多流民。為此又制定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區的民族矛盾。後來清廷下令停止這些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復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
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
③ 清朝的歷史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皇陵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年~1643年 天聰/ 崇德 昭陵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1661年 順治 孝陵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1796年~1820年 嘉慶 昌陵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豐 定陵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875年~1908年 光緒 崇陵
(無廟號)愛新覺羅溥儀 1909年~1911年 宣統 華龍陵園
1、努爾哈赤 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努爾哈赤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大業,對後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皇太極 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順治皇帝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初滿漢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而至順治朝結束時,清廷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4、康熙皇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台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7、嘉慶皇帝 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顒琰親政後,立即鏟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由於腐敗成風,阻力過大,奏效甚微。對鴉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對時勢無知,主要大臣懦弱無能,戰略動搖無定,反而迫害禁煙主力,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
9、咸豐皇帝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戰火未息,英法聯合侵略軍又迅速攻佔天津、北京,奕詝從圓明園逃往避暑山莊。只命奕欣留北京與英法講和。侵略軍竟野蠻地焚掠了圓明等園。不得已奕詝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數宗不平等條約。奕詝縱有重整江山之心,已無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皇帝 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皇帝 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轉自豆瓣「轉山轉水的日記".
④ 清朝為什麼極力吹捧袁崇煥,甚至不惜偽造歷史
皇太極在京師近郊燒殺搶掠,袁崇煥根據寧遠大捷的經驗,既不與他交戰也不部署防禦,而是一路尾隨。袁崇煥的戰略是將皇太極引入京師堅城之下,憑堅城大炮將其擊敗。
於是袁崇煥就被抬了出來。袁崇煥死於崇禎皇帝之手。如果把袁崇煥塑造成岳飛那樣的忠貞戰神,那殺他的崇禎皇帝自然就成了昏聵之主。
所以,清朝在《清太宗實錄》一書中寫到:皇太極利用反間計使崇禎誤殺袁崇煥,以突顯崇禎的昏庸和愚昧。但其實這個橋段是清朝編造出來的一段歷史。因為這段情節與《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的情節幾乎一模一樣。
從袁崇煥被下獄到被凌遲處死,中間經歷了八個月的時間。如果崇禎真的笨到會被中這樣的計策,以他的獨斷性格,絕不會猶豫不決八個月。顯然,袁崇煥的死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⑤ 清朝有哪些歷史我們不熟知或我們知道的是假的部分
康熙、雍正真正的死因,各種版本說,真與假,到目前還是沒有得到史學家的確認。
⑥ 歷史上,岳飛最感人的事跡,為什麼是清朝人偽造的
如果用四個字來說明岳飛,那麼大家可以想到很多,比如“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天日昭昭”等!但要說岳飛最傳奇的四個字,那麼必然是“精忠報國”莫屬!原因很簡單,這四個字幾乎貫穿了岳飛一生,是岳飛人生志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精忠報國”的來歷非常清楚,即:岳母刺字,在岳飛後背之上,刺了這四個大字!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這四個字,已經被人們誤會誤讀了800年,和真相僅一字之差!
關於岳飛,還有兩點值得一提!(1)趙構和岳飛不是天生的仇人,兩人有蜜月期,曾多次面對面聊天,(2)岳飛是中國民間公認的民族英雄,雖然專家不太認可,但民間卻一直這么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辨駁的事實!如果精忠報國的人,被開除出民族英雄行列,那麼未來還有人精忠報國嗎?
⑦ 清朝的歷史大事記
清朝(1616年、1636年或1644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即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1644年李自成建國順,滅明朝。同年,清軍藉由吳三桂引領入關以打敗李自成,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立龐大的領土與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獄與尊崇滿族與旗人的政策讓部分學者不認同此為盛世。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使清朝由中國的世界變成列強環視的中國。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傳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同年宣統帝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歷時296年,自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共歷十帝,歷時268年。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了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軍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最大可達1300萬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40萬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國歷史疆域最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然因重農思維,商業仍未發展出資本主義。
皇太極改「金」為「清」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雲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
1樓
順治二年(1654年)
六月中旬,清軍南下江南,佔領常州。
順治十五年
夏五月二十七日,暴風拔木,驟雨經旬,田禾淹沒,鄉民食觀音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旱、疫,大飢。米價昂貴,民食草根樹皮,餓殍載道。
康熙二十二年
修成《武進縣志》44卷,翌年刻。
康熙二十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康熙南巡經常州。
康熙二十八年
二月初二日,康熙再次南巡經常州。
康熙三十一年
修成《武進縣續志》。
康熙三十八年
康熙與太後南巡過常州。
康熙四十二年
康熙又南巡過常州,並賜常州知府秦邦英、武進知縣劉喬齡御書唐句。
康熙五十五年
大旱,北鄉榆樹皮刮盡。
雍正四年(1726年)
析武進置陽湖縣。
是年,錢名世受年羹堯案株連,罷翰林院侍講職,押回常州。雍正書「名教罪人」四字,制匾掛其門首。更令在朝各官,作詩文筆伐,由錢名世刊刻進呈、散發。
雍正五年
疏浚孟瀆及德勝新河。造犁船四,領混江龍四具(犁船為清淤工具,混江龍為治河刷掃河底泥沙的工具)。
雍正十二年
武進、陽湖兩縣,以鄉建立社倉,積谷防荒。儲糧為鄉民自籌。
乾隆十六年(1751年)
二月十八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駐奔牛,過常州進天寧寺拈香。
乾隆二十年
大旱,赤地無苗。八月隕霜殺谷。米價至每石四千,麥三千。大飢,榆樹皮等剝食一盡,以烏土充飢。
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過常州,入城至萬壽亭登舟。
乾隆二十七年
二月十九日,乾隆帝與皇太後南巡過常州,由毗陵驛入城至萬壽亭登舟。
乾隆三十年
修成《武進縣志》、《陽湖縣志》。
乾隆四十五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過常州,三月,召試行宮。
乾隆四十九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過常州,召試行宮。
乾隆五十年
春不雨,夏大旱,籽粒無收。米價每石三千,麥二千。
乾隆五十五年
十二月,大雪十日,平地積雪丈余,月余乃消。
嘉慶十九年(1814年)
元旦,黑氣滿天。大西北風,黑沙竟日。春夏不雨,五月塘河乾涸,赤地無苗,地生白毛,長者五六寸。
道光二年(1822年)
安徽歙縣人江成倪在湖塘橋開設裕泰隆當鋪。
道光二十二年
《武進陽湖合志》修纂成。
咸豐十年(1860年)
四月初六日,太平軍克常州。
同治元年(1862年)
太平天國護王陳坤書調常州,主持軍務。
同治二年
五月十三日,太平軍克武進西南地主團練巢穴森庄塘。
十二月,清軍進犯常州東門、北門,陳坤書率太平軍反擊,擊傷清將劉銘傳,清軍死傷甚眾。
同治三年
一月,清軍奪占奔牛,圍攻常州。四月初六常州陷,護王陳坤書被俘,不屈就義。
同治六年
邑紳惲禹九、惲季申所營濟豐當鋪開業。
同治十一年
薛昂千於西門外開設鼎泰元冶坊,生產犁頭、井罐、鐵鍋等,暢銷蘇、浙、閩、鄂等十餘省市。
同治年間(1862-1874年)
縣城內甘棠橋北始設蔣懋大銀樓。
光緒元年(1875年)
新塘、迎春二鄉,野豬為害,官吏率眾捕盡。
光緒二年
五月,陽湖、江陰錯壤之蘆岐地區,天雨紅粟。
光緒三年
秋,大風拔木,冬暴寒,樹凍死。
光緒四年
五月初八日,武進、陽湖飛蝗遍境,趙倩圩內蝗食禾盡。
是年,武進創辦繭行,歸上海建業總公司管轄。
光緒五年
城區開設長年醫局。
是年《武進陽湖縣志》編成。
光緒六年
七月初六日,孟城名醫馬培之進京為慈禧治病。
是年,奔牛鎮創設金台書院,翌年開課。
光緒七年
孟河營添設天平洲汛,守兵35名。
2 清朝武進歷史大事記
六月(甲戌),陽湖、無錫降雪,戚墅堰達寸許。
光緒九年
縣城西郊故址復建毗陵驛。
光緒十年
是年,太湖營調領炮船,增設額外外委一弁,駐西邨。
光緒十二年
設縣醫學正科一員,從九品,駐縣府辦理衛生行政事宜。
光緒十四年
《武陽志余》編成刊印。
光緒十七年
五月,陽湖縣民眾憤洋人跋扈,焚燒教堂。
光緒十八年
十二月奇寒,河湖全凍,為數十年未見。
光緒二十四年
旱荒,糧價昂貴,搶米風潮迭起。
光緒二十五年
四月初一日中午,武進西鄉大興橋鎮一帶地殼震動,轟轟如雷,房屋什物皆覺動搖,約一小時。
光緒二十七年
冬,孟河、德勝河、澡江河大浚,次年七月工竣。
是年,孟河縐獲巴拿馬賽會金牌獎
光緒二十八年
縣城開設常州招商分局,太昌輪首開常溧班。
是年,雪堰橋創辦雪堰三等小學堂,設蒙養學堂。
光緒二十九年
四月十四日,城區召開不纏足會議。
光緒三十年
六月十四日,疏浚縣境運河告竣。
是年,假縣城鐵市巷民居始建圖書館。
光緒三十一年
武進、陽湖籌建商會,定名常州商務局,翌年六月正式成立。
光緒三十二年
三月,日商錦隆洋行,在城區非法設置內河駁運儲存處,專司稽查。地方士紳稟常鎮道諭飭日商撤去。
夏,芙蓉圩始用內燃機戽水排澇。
是年,城區創建晉裕布廠。盧錦堂、惲次遠等創辦和慎銀公司,為縣第一家商辦銀行。
是年,創辦粹化女學,設初小、高小、師范預科、簡易師范科各一班。翌年改稱粹化女子師范學校。
光緒三十三年
十一月十五日,由常州知府許星璧、士紳惲祖祁等人籌資創辦之常州府中學堂開學,並附設師范科一班。
是年,武進飢民到米店搶米。
是年,屠元博等人為謀地方教育之發展,組織「武進縣教育會」。
光緒三十四年
四月初一日,滬寧鐵路舉行通車儀式。該路經縣城北橫貫過境。
宣統元年(1909年)
閏二月,江蘇咨議局成立。武進、陽湖兩縣朱稚竹、孟昭常、孟森、錢以振(琳叔)、於定一、庄殿華等六人被選為省議員。
宣統二年
武進、陽湖兩縣為劃分市鄉建制,實行自治,組織人口調查,鄉民疑徵兵增稅而反對。
是年,農村災歉,由盛宣懷等出面截留漕糧,並由旅外及在鄉各紳捐輸,開辦平糶。
是年,江蘇省咨議局常駐議員朱稚竹,發起組織武陽縣農會(系各地鄉紳組織),會長屠寄。
宣統三年
5月12日,城內玉帶橋幻仙影戲社,首映黑白無聲電影。
9月27日,縣議事會成立。
11月6日,縣城遍掛白旗,響應武昌起義。7日夜,惲祖祁率江防營兵圍同盟會人活動場所之常州府中學堂(今省常中),天明始撤。
11月9日,常軍政分府成立,何健任司令。武進、陽湖兩縣合並為武進縣,成立縣民政署,屠寄為民政長。
11月12日,軍政分府機關報《新民日報》創刊。
12月20日,孫中山從上海乘火車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途經常州,下車向歡迎群眾招手致意。
是年,縣城徐記昌米行用引擎及鐵機碾米,工效較人工提高20倍。
是年,毗陵驛站裁撤,歸並郵政。武進縣民政署創辦電話,專與軍、警、政、商機構通話。
光緒八年
⑧ 有誰知道清朝的詳細歷史
清朝(1644—1911),是由「女真人"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滿清統治者對內:採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制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拒絕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的國家極度貧弱。
清朝後期,它成為了,英,法等殖民國家侵略擴張的新對象。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與之簽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為維護其統治,晚清政府開展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奠定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基礎。1898年,光緒帝開始了「戊戌變法」,但受到了保守勢力的阻擾,變法失敗。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結束。清朝共十帝,歷268年。
後金的建立與清軍入關
[編輯本段]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肅慎」, 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國」。遼金時期稱「女真」,遼書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來,女真族一直居住東北地區。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
明朝洪武帝時,明朝欲壓抑北元殘余勢力,於是在東北一帶設立奴爾干指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1583年,中國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曰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境內)。
明清間的戰爭,如果從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突襲撫順之役開始,至清攝政王多爾袞率清兵入關,佔領北京為止,前後歷時28年。其中重大戰役不下十五六次,較小的戰役更多。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起兵抗擊明朝,舉國震驚。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沈陽,遷都於遼陽。1625春,努爾哈赤不顧貝勒諸臣異議,決定遷都沈陽。當年農歷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今沈陽蘇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後金遷都沈陽後。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大金」國號為「大清」,稱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1942年洪承疇被俘降清。明朝與清朝在遼東的爭奪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聲,遼東境內已經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了。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農民軍的攻城炮聲中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明朝山海關大將吳三桂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中間腹背受敵,迫於形勢邀請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平賊」。聯軍打敗大順軍。李自成軍一路南撤。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