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對待歷史演義

如何對待歷史演義

發布時間:2021-02-24 06:20:02

A. 如何寫好歷史演義小說

去查詢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多看看這類的小說,最好列一個大綱,這個時候很重要,

B. 講史演義與歷史演義有怎麼樣的淵源關系

只要是對歷史的尊重度不是一樣。

C. 什麼叫歷史演義和演義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你看倆題目就很明顯,歷史演義就是以歷史事件作為背景的小說演義,而後者的話則可以胡扯,不需要真實的背景

D. 怎樣看待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比較大的大一統.從夏朝在黃河流域統一開始,接著是商,周.周朝後期出現了諸侯分裂--春秋戰國時期.那就是所謂"分".但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和人民日益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強烈,必定會出現某些能夠主持大局的政權出現,在春秋戰國中,中國從奴隸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割據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時經過商鞅變法而變得強大的秦國就自然成為了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但是"合"了不久,由於秦始皇的暴政,又促使人民不滿,農民戰爭爆發,出現了好幾股勢力,例如劉邦,項羽,之前的陳勝吳廣也算.後來由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而且也把諸侯割據的隱患也繼承下一部分,比如封國制.漢朝後期,宦官專權,漢朝敗落,又 出現了幾股比較強的勢力,例如曹操袁紹.然後便出現了三國演義的開篇.
歷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有它的發展趨勢的.根本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固有規律.而且撇開這些東西不講,沒有哪個人願意在那樣黑暗的社會環境里生存,對人民來說,在安定時,他們就會願意安靜地,滿意地做統治者的奴隸,到了亂世,連奴隸都做不穩了,他們也就要起來反抗了.
人都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這話沒錯,你看曹操啊,什麼劉邦啊,多有名啊,人家都是人民來的.尤其劉邦,他是農民出身,根本沒文化,在史書上他父親的名字也沒有被好好地提到,說明家什的低微.
以上是本人自己見解,哈哈~有更好答案就別看偶滴啦~看到歷史問題偶就想發揮一下~偶喜歡歷史喲~ ^_^

E. 如何正確看待《三國演義》

金庸在與日本名作家池田大作對談文學中,高度評價了他喜愛的中國古典小說《三
國演義》。金庸還透露,他曾打算寫一部以東吳為主體的《三國演義》,以周瑜和陸遜
為主角。但這個意圖很快就放棄了。以下是摘錄金庸談話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之極的地位在中國的「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中,《三國演義》是令人十
分喜愛的作品。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之極的地位,沒有任何一
部小說比得上,近300年來,向來稱之為「第一才子書」,或「第一奇書」。近代的文學
批評家們從純文學觀點來看,認為《紅樓夢》的價值更高,我也覺得是如此。毛澤東主
席認為《紅樓夢》有攻擊封建意識的革命意義,從階級立場來說,把《紅樓夢》提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一生以性格粗豪出名、戰功赫赫的許世友將軍,也說要研讀《紅
樓夢》。但我相信,許將軍讀了之後,對於「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那樣回腸盪氣的情景一定會老大不耐煩,必定更加欣賞「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周公
瑾赤壁鏖兵」那樣的場面。

《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雖然,就文學而論,它的人
物塑造功夫也確是第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其中吸取了營養。

它的布局和氣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極,例如劉備三顧茅廬,一步一步把主角諸葛亮從
喧天的鑼鼓聲中引出場來;又例如「草船借箭」的寫箭,「借東風」的寫風,一步逼一
步地扣得極緊。這一類手法,在外國小說名著中極少見到。外國小說中的主角,往往一
下子就出了場,或者是閃閃縮縮,面目模糊。

《三國演義》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義薄雲天,奸就奸得狠毒無比,讀者一翻
開書就見到每一個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

凡是偉大的作品,總帶給讀者許多的想像,《三國演義》在現代也同樣發揮著作用
,給予讀者們各種各樣思索的精神食糧。我小時候讀《三國》,全面站在劉備的蜀漢一
方,決不承認蜀漢居然會比東吳、晉朝先亡,為此和我大哥激烈辯論了幾個小時。大哥
沒有辦法,只好搬出他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來,指著書上清清楚楚的幾行字,證明蜀漢為
鄧艾、鍾會所滅,我才悻悻然服輸,生氣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淚。其實,鄧艾、鍾會滅
蜀和姜維被殺等情節,《三國演義》中也寫得很詳細的,但自諸葛亮在五丈原歸天,以
後的故事我就沒有心思看下去了。

我最喜歡的人物:趙雲、周瑜、陸遜在《三國演義》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趙雲,我
一直覺得他遠遠勝過了關羽、張飛。他在長坂坡曹軍中七進七出,勇不可擋,比之關公
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難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時趙雲人品很高尚,精細而有
智謀。

我其次喜歡的是馬超和呂布。當時我年紀小,只重視戰鬥力高強的戰將,對於馬超
的急躁,呂布的愚蠢和負義,這些重大的缺點沒有多加重視。這兩人在戲台上扮相英俊
漂亮,在我心中也加了分。

形象一經固定就很難改變。《三國》故事的說書人,以及貫穿史事與民間傳說而寫
成小說的羅貫中對蜀漢的偏袒實在是過了分。羅貫中因為是山西太原人(以前一般認為
是我的同鄉杭州人,但北大教授周兆新先生近來令人信服地考證他是太原人),所以特
別偏袒他的同鄉關公。痛貶曹操,那也罷了;連東吳人物也一並貶低,在我年紀大了之
後,常常感到不服。孫堅、孫策、孫權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鄉富陽人(漢時為富春縣,
郁達夫的故鄉),我甚至想過要寫一部以東吳為主體的《三國演義》,主角自然是周瑜
和陸遜,次主角是孫策、孫權、顧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喬、小喬。然而這
是和全國民間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作對,後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棄這個意圖。

在史實上,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完全是周瑜的傑作,諸葛亮並無貢獻。

我有時自己空想一番「小喬初嫁了」之時周公瑾如何「雄姿英發」,如何「曲有誤
、周郎顧」,如何「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東吳大將程普說:「與周瑜
做朋友,就像是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覺的就在他的個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寫一
些江南人物與江南風光,也就怡然自得了。

陸遜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負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對他欽佩之極
。在自己腦子里玩玩「東吳主體三國演義」的文字游戲,自逞想像,已足夠過癮,真的
筆之於文,未免辛苦,亦無必要。

《三國演義》寫人物不直接敘述其內心,單憑言語動作,人物精神自出,這是戲劇
的手法。戲劇和電影只表現角色的言語及動作,但內心生活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這是
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度技巧。有些近代中國小說努力去學西洋小說,著重描寫人物的內心
思想,不但讀來沉悶,人物的性格反而並不明確,這是不學習中國古典小說技法之故。

《三國演義》在民眾心中深深紮根《三國》故事成了中國大眾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從其中接受道德教育與價值標准。應當像劉備、關羽那樣重視對朋友的義氣,要愛
護人民,決不可像曹操那樣忘恩負義,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奸詐毒辣的事。劉備與關羽
的道德模範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會人物都要設神
壇拜關公,決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穌、不拜如來佛。小說人物成為大眾宗教式崇拜的對
象,這是全世界任何文學作品都做不到的。

中國各地到處都有關帝廟,洛陽附近的關帝廟規模很大,當年我見到之後印象很深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關羽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個人勇力不過和張飛、趙雲、馬超差不
多,曹操部下的勇將張遼、徐晃、許褚等等大概和關羽都可打成平手。呂布當然強過他
。說到用兵打仗,關羽肯定不及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呂蒙、陸遜、羊祜、陸
抗、趙雲。關羽受後人尊崇,全靠《三國演義》誇張了他的重義。中國民間最重視的道
德,第一是孝,第二就是義。一部小說把一名武將捧成了神,不但由於小說的魅力,也
由於中國人傳統的性格。

《三國演義》事實上真正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滿清女真民族向明朝
進攻時,還是關外沒有什麼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會閱讀《孫子兵法》之類的艱深書
籍。他們的將領帶領軍隊,行軍打仗,方法和技術全靠從《三國演義》中學習。據說,
滿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極使用「反間計」,騙得明朝的崇禎皇帝殺了大將袁崇煥。(金庸
的小說《碧血劍》中引用過這段史實。)這計謀就是照抄《三國演義》中周瑜騙得曹操
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的計策。袁崇煥如果不死,吳三桂不會把守山海關,滿清軍隊
不可能這么容易地打進北京。

《三國演義》文言成分較多,我在小學生時代就津津有味地讀了,雖然有許多文句
不懂,但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力太大,終於跳過不懂的部分,一路讀完。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清代章學誠認為它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丙辰札記》).因此,許多人甚至把它當做真實的歷史來對待。然而,它畢竟不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作者根據一定的政治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重新塑造的歷史,是作者所創造的一個可與三國歷史對應但已經不能等同的小說藝術世界,加入了作者主觀的價值判斷。具體說來.《三國演義》是將「忠義」為核心的道德標准和滲透民間理想的政治標准緊密結合的產物。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無論是作者所塑造的正面形象.還是反面典型.都體現出強烈的傾向性。在眾多的人物塑造中.作者很少對某一個形象作絕對的褒貶評判.如褒之為「義冠古今」的道德完人關羽也有剛愎自用的人性弱點。貶之為「漢賊」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作者心目中仍不失雄才大略的領袖風范。但在所有人物的描寫上.董卓是個例外。
曹操:有勇有謀,但疑心太重.
劉禪:優柔寡斷,貪圖享樂,胸無大志,沒用
張飛:有勇,但無謀
關羽:重情義,有勇,武功不錯,但太驕傲
姜維:繼承孔明,神機妙算,也有文滔武略
諸葛亮: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知天文,懂地利,識人心,實數曠古奇才

F. 歷史和演義,你更喜歡哪一種

歷史是客觀存在,演義是文學藝術。二者我都喜歡,同時,我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

第一,為什麼讀歷史?因為要以史為鑒。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存在規律的,即便科技、物質、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和事依舊遵循著數千年的歷史規律。而我們讀歷史,讀的就是人心善惡,讀的就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偉人為何多次通讀、批註《二十四史》,我想,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第三,歷史與演義互相成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人讀了演義後,從而對某個朝代的正史產生興趣,又去讀史書。為了自己的喜歡的歷史人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做沒做過某件事等等諸多的爭論,漸漸又去研究這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不知不覺中豐富了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而隨著歷史文化素養的提升,反過來又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演義中的人物。所以,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G. 應該如何看待歷史向的文學/影視作品中與史實不符的地方

持中態度。你來必須自己對源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其次實際上不必將影視劇內容看的太重,因為影視劇有時一般都是將野史擴大化,我們學的是正史所以肯定有出入,如果影視劇沒有將一個歷史角色完全演繹錯誤,我覺得一些偏差只要不脫離主線還是可以接受的,你覺得呢?

H. 明中葉後產生的歷史演義著作反映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中葉後產生的歷史演義,共有20餘部,從遠古至明代,幾乎每朝歷史都有通俗的專演繹。吳門可觀道人在《屬新列國志序》中,概要地敘述了當時的情況:自羅貫中《三國演義》一書,以國史演為通俗演義百餘回,為世所尚,嗣是效顰日眾,因而有《夏書》、《商書》、《列國》、《殘唐》、《南北宋》諸刻,其浩瀚與正史分簽並架......這些歷史演義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對廣泛傳布歷史知識,起了一定的影響。

I. 歷史演義小說和歷史著作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

歷史演義小說和歷史著作之間存在的關系是歷史演義小說基本上按照歷史的走向來描述,當他也存在一定的誇大扭曲。

J. 好的歷史演義代表著作都有哪些

明朝較好的歷史演義,尚有甄偉的《西漢演義》。《西漢演義》中有些描寫是很有意義的回,答如寫劉邦在伐秦過程中,由於招賢納士、修明政治、嚴肅軍紀,因此深得民心,終於取得勝利;而項羽狂妄自大,恣意殺掠人民,大失民心,只能以失敗告終。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待歷史演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