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老伊犁城在國外哪個國家

歷史上老伊犁城在國外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1-02-04 13:04:06

1. 伊犁是哪個國家的是中國還是外國

中國一點不能少(搜索:好奇你就玩吧)。清朝版圖就有這個名稱,具體字怎麼寫的忘了。就現在中國的西北處,如果你指的地圖上這個地方。

2. 簡介家鄉伊犁歷史

歷史沿革
名稱起源
伊犁得名於伊犁河(光明顯達,形容河水在太陽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見《漢書》,史稱伊列、伊麗、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間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為維語,取義於"犁庭掃閭"(意即將庭院犁平整用來種地,把里巷掃盪成廢墟),寓意平定準噶爾功蓋千秋,西陲從此永保安寧。
建制沿革
西域都護府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是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最早見於中國史冊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漢時伊犁為烏孫國屬地,顯慶二年(657年),唐朝政府命蘇定方為伊麗道大總管,進軍伊犁,統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隸屬安西都護府,唐武周長安二年(702年)改隸新設置的北庭都護府。
元末明初建別失八里汗國,王都在今伊寧市附近的伊寧縣境,伊犁自此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統有伊犁,始於乾隆年間對准噶爾封建貴族叛亂的平定。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縣惠遠鄉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各路駐防城邑及歸附清朝的中亞和哈薩克族各部。
沙俄時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羅斯帝國侵佔,為哈薩克境內。
1954年11月29日設立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伊寧市改為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轄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轄伊犁、塔城、阿勒泰3專區。
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蘇定方為伊麗道大總管,進軍伊犁,以萬人擊潰了阿史那魯的十萬大軍,並兵分南、北兩路乘勝追擊進軍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賀魯的叛亂,再次統一了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實行了和內地一致的行政建制,針對伊犁地方各部族多是西突厥這一特殊情況,採用羈縻性質的都督府州制度進行管理,任命和冊封當地各族部落首領擔任都督,允許世襲。他們作為唐朝政府的官員,領取俸祿,具體負責當地日常行政事務,在伊犁及其鄰近地區設置了潔山、鹽泊、雙河、等都督府,在各都督府內設了功、倉、戶、兵、法等專職官司吏,並在北庭沿天山北麓通弓月城,渡伊犁河到碎葉的交通線上,設置了完整嚴密的驛站制度,唐朝在伊犁除設官軒守,徵收賦稅外,還加強了軍事部署 ,從內地調撥了大批常備軍隊駐防伊犁,歸北大庭大都護府直接指揮。唐朝在伊犁的這些措施,把伊犁同祖國內地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維護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暢通和繁榮,使伊犁與中原的統一達到了新的高度。
唐代後期,伊犁地方的主體民族為突厥舊屬葛邏祿部,葛邏祿與回紇、牙格馬部聯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它的首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自稱"桃花石汗"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地方政權。
1124年,東北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部萬里西遷至西域,1131年滅喀喇契丹。伊犁的葛羅祿部即臣服於西遼王朝。在這一時期,伊犁著名的古城--阿里馬城,赤木兒城興建,並發展成為絲路北道上的重鎮。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草原諸部落,建立蒙古帝國,後又向西進軍,開始征服西域,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邏祿部投附成吉思汗,大大動搖了西遼的統治。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經伊犁河谷,出征中亞,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亞廣大地區後,將伊犁等廣闊土地分封給他的二兒子察合台,史稱察合台汗國。
伊犁雖是察合台汗王的封地,但由於伊犁的戰略地位,蒙古帝國和以後的元朝中央政府實際上是直接管理伊犁的,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於1268年派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阿里馬城。1275年,又派丞相童以行中書省,樞密院事畏佐那木罕。1306年元朝政府將窩闊台兀魯斯領地劃歸察合台汗國,元朝的統治達到包括伊犁在內的中亞地區。
16世紀20年代,察合台系的蒙古人已大部融合於四周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中,1677年,進入新疆的瓦刺又稱厄魯特、衛拉特、內分准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中的准噶爾逐漸取得統治地位"以伊犁為會宗之地"。
清朝政府統有伊犁,始自對准噶爾的平定,1755年,清朝政府在斷續數十年對准噶爾部的征戰後,乘准噶爾內訌之際,發兵討伐准噶爾部首領達瓦齊,大獲全勝,即指著名的格登山之役。格登山碑。
清朝統一西域後,於1762年在伊犁設立了"總統伊犁等處將軍",作為當時新疆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統轄天山南北各路駐防城鎮及歸附清朝的中亞和哈薩克各部。
爾後在伊犁將軍所在地--伊犁河谷開始了大規模開發建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伊犁九城"。其中惠遠城為伊犁將軍駐地,也是當時新疆政治、軍事中心。
伊犁1950年設伊犁專區,專署駐伊寧縣。轄伊寧(駐寧遠)、綏定、霍城、溫泉、博樂、精河、鞏哈、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伊寧等12縣。
1952年由伊寧縣析置伊寧市,屬伊犁專署領導。伊犁專署駐伊寧市。轄1市、12縣。 1953年鞏哈縣改名為倪利克縣。
1954年原倪利克縣改名為尼勒克縣。
1954年3月25日寧西縣改稱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區。將溫泉、博樂、精河3縣劃歸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區。1954年11月29日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成立後,伊犁專區屬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領導。
1955年撤銷伊犁專區,原伊犁專區所屬伊寧、綏定、霍城、新源、鞏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蘇等8縣和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原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區改設)改由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直轄。
1957年伊寧縣駐地遷吉里圩孜。
1965年綏定縣改名為水定縣。
1966年撤銷水定縣,並入霍城縣。霍城縣遷駐水定鎮。
1975年設立伊犁地區,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領導。伊犁地區駐伊寧市。原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和伊寧(駐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霍城(駐水定)等7縣和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地區。轄1市、7縣、1自治縣。
1979年,撤銷伊犁地區,所屬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
1984年9月14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伊犁地區,轄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駐地伊寧市。1985年正式成立。
伊犁地區位於自治區西部,伊犁河上游。全縣總面積55325平方千米,總人口211.54萬人(少數民族142.03萬人)。
2001年3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定撤銷伊犁地區,變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管理體制。2001年10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犁地區。
2014年6月26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霍爾果斯市的批復》(國函[2014]80號):一、同意設立縣級霍爾果斯市,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霍爾果斯市人民政府駐隴海路3號。

3. 新疆歷史上出現過那些國家

焉耆、姑墨、溫宿、鄯善、於闐等。

1、焉耆

焉耆(維吾爾文Qarasahr):地名來自《漢書·西域傳》的焉耆國,又稱烏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國,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焉耆)。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附近。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設焉耆府,1950年成立的焉耆專署就是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前身,只是治所由焉耆遷於庫爾勒。

2、姑墨

姑墨國的分布地區為今葉爾羌河以北,天山騰格里峰以南地區,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蘇。漢時屬西域長史府。

南北朝時屬魏,附於龜茲。稱姑墨,又稱亟墨,唐時稱跋祿迦,於其地置姑墨州,屬龜茲都督府。

3、溫宿

溫宿國,都城溫宿城,東去長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有戶二千二百,人口八千四百,軍隊一千五百人。有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譯長各二人。

東到西域都護治所烏壘城二千三百八十里,西到尉頭三百里,北到烏孫赤谷六百一十里,土地物產等都與鄯善諸國相同。東到姑墨二百七十里。王莽統治時期,姑墨王丞殺溫宿國王,吞並了溫宿國。

4、鄯善

鄯善國是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沖。產馬、驢、駝等。

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後改國名為鄯善。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共存國600多年。

5、於闐

於闐(tian)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君主國姓為尉遲(讀音yù chí),國祚長達1238年。

古代居民屬於操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並,逐漸伊斯蘭化。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於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於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干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焉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姑墨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宿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鄯善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闐國

4. 絲綢之路經過國外的哪些國家和地區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最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他們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路線
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參見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其他
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5. 新疆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

新疆在古代就屬於中國,但是新疆古稱西域,西域一詞特指新疆地域范圍從古代一直延續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統治時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域各地和西漢建立了聯系,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漢朝版圖。

王莽篡漢時期受匈奴襲擾西域陷入分裂,東漢初期(公元73年)竇固等擊潰匈奴收復西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許多少數民族進入西域,如柔然,土谷渾,高車等族。

隋唐時期中央政府繼續統治西域,唐朝(640年)在西域設置安息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702年(武周時期)設立北庭都護府。

契丹族遼被金滅前後部分契丹族在遼朝皇族耶律大石帶領下西遷西域建立西遼統一西域,成吉思汗西征,征敗西遼將西域封給其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國,察合台開始推廣伊斯蘭教,至十六世紀西域伊斯蘭教取代佛教成為主要宗教。

清朝雍正,乾隆先後平定準格爾,大小和卓叛亂,乾隆改西域為新疆,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統一管理新疆,清末左宗棠再收復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劉錦堂任首任新疆巡撫。

武昌起義之後中華民國實際管理新疆,1949年9月25日王震收復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建立自治區。

(5)歷史上老伊犁城在國外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在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屬,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開始才有明確的記載,當時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烏孫、羌、匈奴和漢人。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新疆邊防,從東北陸續抽調滿、錫伯、索倫(達斡爾)等族官兵駐防新疆,成為新疆少數民族中的新成員。

又有俄羅斯、塔塔爾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紀末,新疆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共13個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6. 在歷史上清政府是怎樣收回伊犁的

同治十年(1871)沙俄乘中亞浩罕國軍官阿古柏(約1825―1877)侵佔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並向東亞進犯之際,出兵侵佔了伊犁地區。清政府與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光緒元年,清政府任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三年左宗棠進軍新疆,當年十二月擊平阿古柏,收復了除沙俄侵佔的伊犁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國土,粉碎了俄、英通過支持和利用阿古柏變南疆為其殖民地的陰謀。這時,清政府任命崇厚為出使俄國頭等欽差大臣,赴沙俄京城談判收復伊犁事宜。中俄談判從五年正月上旬開始,歷時近9個月。八月十七日(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脅迫下,未經清政府允許,擅自與沙俄在黑海之濱的里瓦吉亞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即《里瓦吉亞條約》)。按約中國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劃失伊犁西部、南部及南疆、北疆邊境土地甚多,此外還要償付「兵費」500萬盧布(約合中國白銀280萬兩)。這顯然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朝野紛紛反對。在全國輿論壓力下,清廷不予批准。並於十二月十六日將崇厚革職治罪。六年正月初十改派駐英公使曾紀澤赴俄修訂崇約;同時命令左宗棠統籌部署新疆南北兩路邊防事宜,以備談判破裂後,武力收復伊犁。七年一月二十六日(2月24日),曾紀澤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和布策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改定陸路通商章程》。《中俄伊犁條約》當時稱《改訂條約》,又因簽約地點在彼得堡,亦稱《彼得堡條約》。主要內容是:一、沙俄歸還被其強占的中國伊犁地區,而仍割去伊犁西部霍爾里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兩岸的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齋桑湖迤東一帶中俄邊界「有不妥之處」,要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為沙俄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製造了依據。二、賠款增至900萬盧布(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四、俄商只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許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五、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其便」。這就為沙俄武力逼迫中國各族居民遷入俄境的罪行獲得了根據。這個條約和《里瓦吉亞條約》相比,除賠款增加了400萬盧布外,在界務和商務方面,中國都爭回了一些主權。但它仍是一個俄國通過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逼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給西北邊務、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惡果。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沙俄又根據該約中關於修改南、北疆邊界的原則規定,於光緒八年到十年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等5個勘界議定書,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邊界。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和上述這些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7. 中國近代、《伊犁條約》是和哪個國家簽訂的內容是什麼

《中俄伊犁條約》又稱《中俄改訂條約》、《聖彼得堡條約》,共20條。主要內容有:1.俄國將伊犁地區歸還中國,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帶地方劃歸俄有,根據本約規定的界線,在塔爾巴哈台地區「酌定新界」,在喀什噶爾地區「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安設界牌」。2.中國賠款900萬銀盧布(約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3.俄商在蒙古地區貿易照舊免稅,在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准俄商前往肅州(即嘉峪關)貿易,由俄國運入該處的貨物,按舊例減稅三分之一。俄商販貨由陸路運入中國,可照舊經張家口、通州前赴天津,或由天津運往別口和內地市場銷售。俄人可以在設領各城及張家口建造鋪房、行棧。另據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陸路商路除恰克圖至天津一路外,增闢尼布楚—張家口—天津及科布多—張家口—天津兩條新線。俄商所往通商路線各處如通州等也准許銷售貨物,所有完納稅餉等事,均按新章辦理。俄商來蒙古、新疆貿易的過境卡倫增至35處。4.俄國得在肅州、吐魯番兩處增設領事,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哈密、烏魯木齊、古城五處,「俟商務興旺」後陸續添設領事,俄國領事官有權與中國地方官「公同查辦」兩國人民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一切事端。5.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國籍者,均聽其便,中國官員不得阻攔。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沙俄又根據該約中關於修改南、北疆邊界的原則規定,於1882年到1884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和《 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 》等5個勘界議定書,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邊界。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和上述這些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8. 西域三十六國分別指的是哪些國家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建元類卯三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在現新疆境的內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容在如下地方:烏孫、龜茲、焉耆、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師車尉都國、車師後城國 除此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

《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鬼洞族主要是精絕古城的主要國民,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以及自己的軍隊。

9. 歷史上一共有哪些國家屬於中國

先列出中國曾今的地區以及附屬國(如今是現代國家)

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管轄地,宋朝時獨立,但一直對中國稱臣納貢,明成祖時期曾一度回復為中國領土,明成祖在越南成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但成祖死後又變回附屬國,清朝中法戰爭後獨立。
朝鮮,漢朝曾在朝鮮建立了漢四郡,唐朝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新羅對中國稱臣納貢,以後各朝代都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中日甲午戰爭後獨立。
緬甸,明朝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尼泊爾,舊稱廓爾喀,清朝乾隆時期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外蒙古,清朝時期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1924年宣布獨立,1946年中國政府承認其獨立。
阿富汗,清朝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泰國,明朝成為中國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寮國,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呂宋(菲律賓),明朝屬國,明武宗時被西班牙佔領。
錫蘭(斯里蘭卡)、馬六甲(馬來西亞),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柬埔寨,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另外附上中國失去的一些地區(現在是他國的一部分)
浩罕國(今中亞地區),清朝屬國,1875年被俄國吞並。
占城,越南南部古國名,一直是中國的屬國,清朝前期被越南佔領。
蘇祿國,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琉球,明朝時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日本吞並。
外東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給俄國。
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地區,1864年中俄《塔城條約》割讓給俄國。
伊犁以南部分地區共8萬平方公里,1882年中俄《改訂條約》割讓給俄國。
帕米爾高原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三分之二。
滿洲里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
黑瞎子島,1927年被俄國佔領,2006年還給中國一半。
緬甸江心坡地區,1962年讓給緬甸。
藏南地區,1950年被印度佔領。
唐努烏梁海地區,1912年被俄國佔領。

10. 新疆和哪個國家邊境近

新疆位於祖國的抄西北部、歐亞大襲陸腹地。周邊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個國家接壤,邊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是我國鄰國最多、邊界線最長的省區。

新疆是國內面積最大、邊境線最長、接壤國家最多、對外口岸最多的省份。與8個國家接壤,有5600多公里的超長邊界線,有十幾個對外陸地口岸。

(10)歷史上老伊犁城在國外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位於新疆伊犁霍城縣境內,在伊犁首府伊寧市西邊大概90公里處,離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市670多公里,與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州交界。口岸歷史悠久,早在隋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驛站。從1881年起,就是中俄兩國之間的正式通商口岸。

新疆都拉塔口岸,在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境內,從縣城往西大概50多公里,距離伊寧市大概63公里,與霍爾果斯口岸一樣與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州交界。

新疆吉木乃口岸,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境內,位於吉木乃縣城西邊大概24公里處,距離阿勒泰市大概200公里。口岸與哈薩克的哈薩克州交界。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老伊犁城在國外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