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蔡鍔將軍是哪裡人
蔡鍔將軍是 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
㈡ 蔡鄂將軍的生平
蔡鍔於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城東之親睦鄉蔣家沖蔡橋頭(今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一個貧寒農家。幼年在私塾讀書。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
後入上海南洋公學(後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
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宣統三年)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起義,11月出任雲南軍政府都督。
旋即協助貴州、四川兩省獨立。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克武討袁。事後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授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等虛職。1915年袁策劃稱帝,加緊對其監視。蔡以赴津治病為名,逃至日本,轉道香港回雲南。
12月25日與唐繼堯、戴勤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次日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屢獲勝利。不久廣西、陝西、貴州、浙江、湖南等省相繼響應,迫使袁於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艱苦轉戰,積勞成疾,8月赴日本治療。11月病逝。
(2)歷史上蔡鄂將軍哪裡人擴展閱讀:
蔡鍔典故:
蔡鍔與小鳳仙
蔡鍔與小鳳仙的典故,真可謂是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想當年袁世凱要稱帝是需要部將的支持,蔡鍔將軍不想和袁世凱之流同流合污,於是裝病(肺結核是真有其病,但不算嚴重)要去日本治療,終於瞞過了老狐狸袁世凱,遠赴日本治病,
臨別時,與當時的名媛小鳳仙的對話,真是令世人無不感動。 蔡 鍔:奈何,蔡某七尺之軀,即已許國,再難許卿。君此去,不知何日能還?不知是否記得小女子?說罷,轉身上了火車,去日本找孫中山,聯合孫中山討袁。
㈢ 那位朋友知道民國時期蔡鄂將軍的人生經歷啊越詳細越好!
蔡鄂(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915年雲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蔡鍔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中國近代軍事家,政治家。
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省寶慶府武岡州山門鎮(今洞口縣山門鎮)一個貧寒農家。幼年在私塾讀書。
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後入上海南洋公學(後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
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
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
1911年(宣統三年)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起義,11月出任雲南軍政府都督。旋即協助貴州、四川兩省獨立。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克武討袁。事後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授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等虛職。
1915年袁策劃稱帝,加緊對其監視。蔡以赴津治病為名,逃至日本,轉道香港回雲南。12月25日與唐繼堯、戴勤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次日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屢獲勝利。不久廣西、陝西、貴州、浙江、湖南等省相繼響應,迫使表於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艱苦轉戰,積勞成疾,8月赴日本治療。11月病逝。
㈣ 蔡鍔將軍後人
蔡鍔將軍有二子二女,其中一女為原配夫人所生,另外二子一女為二夫人所生。蔡鍔將軍還有一長孫蔡協。
蔡鍔將軍的原配夫人是劉新英,後蔡鍔將其名改為劉俠貞(有段典故,她是妹替姐嫁),生長女蔡菊蓮。
二夫人是潘惠英,她接受過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長子蔡端(族譜名蔡澤琨),次子蔡永寧(族譜名蔡澤珂),女蔡淑蓮;潘夫人二十幾歲便守寡,直到終老,後以教書為生。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915年雲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蔡鍔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中國近代軍事家,政治家。
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
(4)歷史上蔡鄂將軍哪裡人擴展閱讀: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
其間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黃興逝世,蔡鍔萬分悲傷,寫下輓聯:「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卧病九州人。」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鍔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附屬病院(現九州大學病院)。日本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㈤ 歷史上真實的蔡鍔將軍是怎樣的
蔡鍔:軍人之心,唯有共和,歷史上真實的蔡鍔將軍是個怎樣的人?
蔡鍔一生從未加入同盟會,也始終不是國民黨黨員。他所反對的,也從來不是袁世凱或者任何具體的個人。他畢其一生所踐行的,只有一條:與全國國民戮力擁護共和國體,使帝制永不發生於中國。
電影里,導演們都愛他。在《讓子彈飛》中,他是張牧之年輕時追隨的松坡將軍。將軍死後,這個手槍隊長對國事充滿失望,落草為寇變身張麻子,這才有了鵝城裡「吃著火鍋唱著歌」荒謬又現實的故事。
在《建黨偉業》里,大眾情人劉德華誓言他,面容清俊一身戎裝,用沙啞的聲音(此時他已染喉疾)在北平火車站和小鳳仙告別,更是黃昏中的汽笛和飄雪烘托離情。演員劉德華已經50歲了,但在電影之外的歷史時空里,1915年11月的蔡鍔只有33歲,早已名滿天下,只是未必有如斯英俊。當時的文人譚戎甫描述他:貌清瘦,身僅中材,頗不稱其志氣,且兩額薄削。
那一出未必真實存在過的柔情送別,是蔡鍔一生輝煌頂點的序幕,卻又接近他人生的終曲:在登上南行的火車之後,他從天津輾轉日本,再回到雲南,與已經稱帝的袁世凱公開決裂,掀起震動天下的護國運動,在袁世凱皇帝夢碎的一年之後,他也病逝於日本。蔡鍔的絕筆是寫給黃興的輓聯: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執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忍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卧病九州人。他死在八天之後,這副輓聯,既是絕響,也不妨看成自表。
蔡鍔所反對的,從來不是袁世凱或者任何具體的個人,他的友敵之分,向來只因為國事而非私怨,背叛民國和共和的人,方是他永遠的敵人。
1912年1月,剛剛成為雲南都督的蔡鍔在給黎元洪的電文中贊揚袁世凱「宏才偉略。實近代偉人」,但兩周之後,因為袁世凱無視民國已立、國體已定的事實,試圖在北京召開所謂「國民會議」來決定君主或者民主國體。蔡鍔又致電孫中山及各省都督,稱這是「袁之狡謀」。蔡鍔組織了雲南北伐軍准備北伐,在《北伐誓師詞》中,他寫道:「甘冒不韙,乃有袁賊。」
一旦溥儀退位,帝制已除,袁世凱承認民國,蔡鍔的態度就轉變了。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之後,他致電祝賀,稱其是「群望所歸」。蔡鍔的老師梁啟超後來曾說:「(蔡鍔)很有點痴心妄想,想帶著袁世凱上政治軌道,替國家做些建設事業。」
㈥ 蔡鍔將軍是怎麼死的
蔡鍔將軍是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 ,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
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
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6)歷史上蔡鄂將軍哪裡人擴展閱讀:
當時護國運動進行到後期的時候,蔡鍔就因為長時間的增戰,措施了最佳的救治時間讓病情加重了,他的喉嚨當時連發聲都特別困難,無法用聲音指揮作戰的他只要通過手寫指揮戰爭。
他手底下的人看見他的病情實在看不下去去了,便強行把他送到幕後養病。但是他的病情惡化太快,已經到了喉癌晚期,根本無法醫救,不出兩三天,蔡鍔就在醫院去世,享年34歲。
蔡鍔將軍:
蔡鍔6歲入私塾學習,開始接受傳統的私塾教育,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尖子生。10歲時,蔡鍔就已經讀完了四書五經,能寫一手流利的文章。
1895年,父親蔡正陵帶蔡鍔前往寶慶(今邵陽市)參加院試,年僅13歲的蔡鍔終於展示了自己天資聰穎,在考試中一舉考中秀才。一年後,蔡鍔在歲試考試中名列一等。
再一次證明了自己智慧過人。1897年,蔡鍔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沙時務學堂第一班的40名學生當中,蔡鍔是年齡最小的一個。
1902年11月,蔡鍔自費考入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第3期,和100多名同學一起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學習。次年11月,蔡鍔以第五名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
並與同學蔣方震、張孝准被合稱為「中國士官三傑」。由此可見,學生時代的蔡鍔一直是尖子生、高材生。同時,這也證明了蔡鍔確實天資聰穎、智慧過人,具有超人的文才。
蔡鍔最終能成為一位經文緯武的「世之豪傑」,一方面離不開他過人的天賦,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高人指點。1897年,15歲的蔡鍔考入當時著名的長沙時務學堂(今湖南大學前身之一)。
因此,時任長沙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蔡鍔的老師。當然,也是在這期間,梁啟超利用教學之便,向蔡鍔宣傳了大量的維新變法理論。
在蔡鍔心中種下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火種,成為了蔡鍔一生當中最好的老師。當然,除梁啟超外,湖南邵陽名士樊錐(蔡鍔最早的老師)。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長沙時務學堂中文分教習)也都曾擔任過蔡鍔的中文老師。蔡鍔本就聰明過人,再加上樑啟超、譚嗣同以及樊錐等人手把手的指導。
早在1900年,東渡日本留學的蔡鍔就跟隨湖南老鄉、維新人士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雖然這次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堅定了蔡鍔投身革命的決心。
正是在這次起義失敗之後,蔡鍔憤而改原名「艮寅」為「鍔」。「鍔」的本義是指刀劍之上的鋒刃,蔡鍔如此改名就是為了顯示自己戰斗殺賊、流血救民的決心。「蔡鍔」一名,肇始於此。
正式投身行伍之後,蔡鍔在戎馬倥傯的歲月中仍然筆耕不輟,為後人留下了不少優秀的軍事著作和詩文,並有《蔡松坡集》和《蔡松坡先生聯語》傳世。
㈦ 蔡鍔將軍是哪裡的人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省寶慶府武岡州山門鎮(今洞口縣山門鎮)
㈧ 關於歷史上的蔡鍔!
蔡鍔(1882年~1916年)湖南邵陽人,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其詩文為他贏得了一代儒將的聲名;其舊聞軼事,廣為民間流傳,婦孺皆知……
關於蔡鍔於小鳳仙的一段情,開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點,飲食男女在所難免,何況民國初年政府大員納妾嫖妓也是尋常事。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兩情相悅,英雄美人悱惻纏綿成了千古美談,民間亦多有傳說。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
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傳蔡鍔病逝日本福岡大學醫院,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串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少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小鳳仙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
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1915年末,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書寫輓聯:「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不知所蹤,只知道她於1949年起化名「張洗非」隱居沈陽,嫁給了「大帥府」的工作人員李振海,從而成為李振海前妻所生的4個孩子的繼母,此後經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介紹,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1954年3月,她患上了類似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患病後的小鳳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周圍對她的過去有所了解的人中,誰也不能將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個傾國傾城的小鳳仙聯系起來。現在想來,當時處於短暫清醒狀態的小鳳仙內心是無比痛苦的。
該年3月,小鳳仙在沈陽離世。很難判斷,小鳳仙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自幼被賣到青樓,當然不幸,結交蔡鍔,維護共和,鬥智袁世凱,這些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弱女子所應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鍔之間的愛情,宛如一幅充滿激情的油畫,厚重而又熱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於己回味。
其實,小鳳仙根本不會在乎後人如何猜測她,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視小鳳仙為紅顏知己的蔡鍔,就已經給出小鳳仙和所有世人一個答案了,蔡鍔送給小鳳仙一副對聯中這樣寫道:「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㈨ 蔡鍔將軍的資料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專洞口縣,一說蔡鍔故居位屬於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蔡鍔在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斗到底的英雄氣概。
在作戰指導方面,他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克服初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修改作戰計劃,調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動,避免被動,基本體現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㈩ 蔡鍔將軍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哪個地方
蔡鍔將軍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鄂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