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提幾點建議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史論結合法」是我們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2. 何為正確的歷史觀如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大家都是國關的呀
3. 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歷史觀 英雄觀
一、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法:
1、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樹立清晰正確的歷史觀,即要求我們不因亂花迷眼而不辨妍媸,不因支流眾多而不識主流。
2、要大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要高度警惕,以史為鏡,堅定不移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一要始終堅持民族自信,弘揚正能量。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二要始終堅定信念跟中國共產黨走。三要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振興中華,開拓未來。
3、要不斷弘揚、傳承和踐行抗戰精神。要珍惜當下、不斷進取。要丟掉幻想、時刻警醒,正視危機、勇敢擔起實現中國夢的重任。要警惕和反對包括歪曲中國抗戰史在內的歷史虛無主義,只有尊重和銘記歷史,才能放眼未來。
4、銘記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記住每一個時間,記住每一個人物的名字,而是更應該從歷史的記憶中,從英雄的故事裡,感受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魂魄和力量,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激勵人民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准確書寫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才能辨是非、知興替,以史為鏡、鑒往昭來。
5、進一步樹立清晰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一代代延續下去。樹立清晰正確的歷史觀,或許說得有些高大上,但至少我們可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愛自己的國家,可以不做造謠傳謠的「鍵盤俠」,可以在工作中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可以在生活中對他人誠信友愛,傳遞「正能量」。
一、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觀做法:
1、加強網路信息監管力度。
政府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網路言論的管理力度,通過相關的法律手段,對發布不實的信息、謠言的網站以及個人等進行嚴肅的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的出現。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英雄主義精神的宣傳力度,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網路編輯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不應該為了自身利益,散布不符歷史事實和英雄事跡的報道。
2、不斷提升自身的英雄信念
網路監管人員也需不斷提升自身的英雄信念,為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提供保障。任何網站和個人都不能扭曲歷史事實和英雄事跡進行網路傳播,如若發現,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進行嚴肅處理。因此,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環境,需要高校領導對網路進行監督和維護。
3、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高校領導需要加強對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這樣不僅能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能提高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網路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在網路平台上有很強的主觀意識,所以,高校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規范使用網路平台,對一些網路虛假信息進行識別,從而提升自身的識別能力。
4、採用先進技術傳播正能量。
大眾媒體應當關注更多的網路熱點事件,並且承擔各種輿論引導的責任。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該在網路熱點事件傳播中擔負起輿論引導的責任,進行正面引導與宣傳,傳播正能量。針對抹黑英雄惡搞歷史事件,相關媒體應該在後續報道中對英雄事跡進行澄清,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英雄精神永垂不朽且神聖不可侵犯的正能量,提高人民對英雄的認同感。
拓展資料: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本質就是實踐。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結構包括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經濟結構是最基礎的結構,決定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指與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4. 如何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討論稿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
即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五觀」。
5. 如何樹立科學正確的歷史觀
本文認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歷史觀上要承認和還原客觀,國家觀上承認和服從治理,民族觀上承認和尊重多樣。
6. 如何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您好,中國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發回展了祖國的經答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的觀念,同時也要正確看待歷史上民族間的矛盾和戰爭,正確評價民族歷史英雄人物,樹立中華各民族都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各民族中形成中華民族歷史觀,中華各民族才能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這個「中華民族先鋒隊」的領導下,不斷把我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7. 如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所用到的馬原知識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潛移默化地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加深了我
們思想的深度,我們可以了解、學習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於我們
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高、望得
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主
義哲學,現在雖然即將結束對這門課的學習,但我仍會在課下抽出時間繼續深入學
習。因為學習這門課程對於學習其他課程是一個從宏觀角度理解的基礎。我覺得學
習這門課程對我最大的益處在於讓我自己的思想覺悟提高許多,分析和解決生活學
習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讓我更深刻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形成的,而且
更進一步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我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對我們大學生樹
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確令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讓從昏昏噩噩的大學生活中重新
振作起來,從今以後我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
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地辨明和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
影響,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去。
我們現在的年齡,處在一個很尷尬的時段,除了理想以外什麼都沒有,又想
做一些事情。很糾結,很不爽。但無論如何,人生就是這樣的,誰都會有這樣的階
段。馬克思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啊,好事多磨,堅持到底,就是
勝利。這門課真的讓我豁然開朗了很多,不只是教給我了一些哲學思想,它打開了
我的思路,讓我開始認認真真的去思考了。
8. 怎樣理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
一、正確的歷史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什麼?就是不應忘記的「前回事」,就是過去的事物答。「
二、正確的國家觀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器。國家本質是階級統治。而階級統治是跨民族的。這與民族國家理論有很大差別。
三、正確的民族觀
不同的民族觀,對民族認識的結論是不同的。民族觀與世界觀一樣,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區別。有人曾撰文,要創新民族觀,認為把回答「什麼是民族」的問題作為前提是不正確的,而要以所謂的新民族觀為出發點,但全文的核心是去民族化,根本的是在民族問題上去國家化、去歷史化。
9. 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一、什麼是歷史意識
什麼是歷史意識?歷史意識不僅是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它更多的是對歷史的理性思考,思考個人、民族所處的生存狀況並形成在現實中生存的智慧,思考作為個體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觀念和意識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對於初中生來說,歷史意識就是通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從而發展成為一種思想觀念。「歷史教學並不是單純地傳遞知識而已,而是透過教學活動,對歷史因果的分析,歷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以培養學生分析、批判的能力,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歷史意識
初中歷史新課標明確指出:通過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解釋。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培養的歷史意識有:
首先,歷史意識應該是跨越時空審視歷史的思維觀念和方法。把一切事物看成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根據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理解歷史、觀察現實、展望未來。於友西等學者認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掌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認清和把握世界發展的進程和潮流,認同並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美德,繼承革命傳統,使學生具有把我國建設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和為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進步事業做貢獻的歷史責任感,這些都是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可以看出,歷史意識中蘊含著學生必須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
其次,歷史意識應該是民族自豪感、歷史責任感等歷史情感,即對自己民族、國家、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歷史發展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1、在教學中注意歷史知識的關聯,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基礎
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形成學科能力與素養,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教學肩負著三項基本任務,即基礎知識的落實、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教育。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地鑽研課標、吃透教材、全面的認識
和處理好三者的地位與關系。歷史知識是基礎,如果對歷史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學生怎能具有檢討過去、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歷史意識呢?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講清重要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橫縱向的關聯,注意課與課的關聯,注意每一節知識內在的聯系。
2、在教學中注重思想觀念教育,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內容
歷史教學不是單純的傳遞歷史知識,而是在人的教育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中學歷史課程每一章節無不透露著深厚的思想觀念教育內涵。如愛國意識,民族意識,憂患意識等這些都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的,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意識的重要內容。
教材中「導入框」內容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歷史意識起到導航作用,教師要認真關注,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如在學習民族團結一課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可聯系青藏鐵路的開通,分析青藏鐵路為發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採用有關圖片和數據說明黨和人民對西藏發展做出的貢獻,深刻領會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我黨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認識達賴一夥藏獨勢力種種破壞國家安定團結,違背藏族人民意願的罪惡行徑和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3、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歷史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下,有序地進所謂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它能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
索的體驗,能夠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以及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正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其所謂「明智」,可理解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意識。
4、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析評能力,是培養歷史意識的落腳點。
史學家白壽彝先生說「我們研究過去,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在,解釋現在是為了觀察未來。」我國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目標中也提出「能夠聯系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加以理解。」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過去正視現實展望未來,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
例如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有正反兩個方面,教材主要介紹正面人物,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了解正面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通過對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獲得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些反面人物,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析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歷史發展規律。如歷代封建王朝的衰亡、歷史上的變法改良都存在著共性,通過分析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事理,歷史意識得以提高。
總之,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歷史教學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學會借鑒前人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正
確理解現實和思考未來。歷史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形成歷史意識,實現真正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