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的方法與策略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由於這一學科的學習與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時態」,因而顯得有些抽象,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的激發」的話,那麼,怎樣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調動、激活學生對歷史題材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打造歷史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了.
1 精心准備,巧設導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一點不假.教學也如此,要使新課的開始就能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導語設計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一堂課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到達事半功倍之高效.
2 激發興趣,快樂學習歷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內涵,為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方法,創造人才成長的「肥沃土壤」,想方設法激發學習主體的興趣.這是因為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還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據學生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興趣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知識生成的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造特定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慾望,推動學習的進程.歷史課文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課文極富有幻想性,有著廣闊的思維想像空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些課文可能通過朗讀、錄音、掛圖等來創設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感,引導學生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圍之中,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主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當然,用於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靈活運用,使興趣成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與創新性學習的「導火線」.
3 創設情境,愉快求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更濃;課雖終,趣猶存」.如有趣引課,激發情趣,做到聽、說、讀、寫、練、議、看、思、演、導等課中活動有機結合,並巧妙設置疑問,即可創設情景,實現愉快求知.
「歷史」簡而言之就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時態」.許多中學生都普遍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過去了的事離我們很遠很遠,學它毫無用處,故不專心聽講,學習散漫.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控他們的學習心理,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恰當地運用事件、人物的講述來吸引他們,向學生分享、分析歷史人物的成長過程.在講述時,教師要在語言上、表情上、語速上、語調上細加琢磨,突出事件的情節性,使學生展開想像,把過去的歷史事件與過程生動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從而一環扣一環地緊扣學生的心弦,誘導他們懷著極大的興趣來學習歷史課,感受歷史課所蘊涵的精深與博大.如講「西安事變」這一歷史事例時,就可先講西安的15000 多名學生集會遊行時,一名小學生被蔣介石的軍警開槍打傷,激起群憤而決定遊行到潼關去向蔣介石請願.再談張學良為了不讓遊行隊伍作無謂的犧牲,就勸阻學生們,並向學生們提出保證,進而講張學良、楊虎成將軍對蔣介石的哭諫以至兵諫……又如講中法戰爭鎮南關之役時,可以描述這樣的一個特寫境頭:馮子材用一塊方巾裹頭,身穿短衣,腳穿草鞋,手持長茅,率領大刀隊1000 多人,大呼一聲,躍出牆外,完全忘記自己已是快70 歲的人了.從這些生動形象的講述中,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就在眼前,使他們產生了親近感,從而產生了「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文分解」的遺憾和渴望去學習歷史知識的心理.
學生通過教師繪形繪色的講述後形成了一定的歷史表象,了解了古今中外各種歷史大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高潮、結局、意義,也了解了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功過,並從中提高了自己的是非判斷、分析、概括能力,開始感覺到了學歷史的樂趣,教師這時候就要適時地創造機會,使每個學生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使學習成為體驗成功的路徑,擺脫痛苦學習的困擾.這些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同一班級進行學習效益測試時,可事先依據試題的難度分為A堯B堯C堯D 不同等級,讓尖子生更突出,差生也不甘落後,從最低水平的試題做起,獲得成功後又一步步不斷向前邁進,讓人人在測試中各得其所,竭盡全力,使全班整體水平穩步提高.當然,也可在課堂或課外適當進行一些歷史知識分組搶答賽、個人搶答賽,讓每位學生都有會嘗到一點成功的滋味,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成功———動力———求知」的良性循環,繼而提高學歷史興趣,增強他們學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對那些把歷史課看成是最有興趣學科的學生,教師可以把他們組成一個學歷史興趣小組,借一些課外歷史讀物給他們,輔導他們寫讀後感或小論文,然後再讓他們去帶動大家,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歷史知識的氛圍.
青年學生是祖國、民族的未來,他們發展得如何關繫到國家的前途.農村學生各方面條件都比城裡學生差,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對他們予以關心愛護,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學習,常與他們談心,把他們當作朋友,並對他們寄以良好的期待,這樣他們就會從心底里喜歡上你這位老師,從而加勁去學習歷史,怕辜負了你對他們的期望.當然,在學習中難免有個別學生「開倒車」、「開小差」.每當事件出現時,為師的不要過分指責,挖苦、嘲笑,而是更要耐心啟發.對那些歷史課程學習特差的學生,更要密切注意他們,努力發現他們在個人素質上的其他特長與優點,並及時地鼓勵、表揚、誘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潛力.因為青少年們大都具有著強烈的好勝心,得到師長們的誇獎,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榮譽和滿足.
總之,教師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徵,給予關愛、耐心講述、啟發誘導,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滋味,就能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自信心、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打造出歷史高效課堂.
『貳』 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19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和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佳的課堂效果。歷史學科具有內容多、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那麼如何打造歷史學科的高效課堂,讓歷史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創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語猶如樂曲的前奏、戲劇的序幕,它會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活動快速轉移到課堂學習中,為一節課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採取故事導入、詩歌導入、游戲導入、猜謎導入、設問導入、視頻導入等。如北師大版八上歷史第24課《國民黨政權的崩潰》一課,我採取詩歌導入的方法,讓學生欣賞並跟著朗誦配樂的詩歌《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錄音,教師提問「人民解放軍是如何佔領南京的呢?」既直奔主題,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慷慨激昂的詩歌使學生熱血沸騰,學生能夠快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導學案,教學相長
我覺得合理利用歷史導學案,對於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傳統教學使學生在課前對教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上課只能被動的學習,而「導學案」起到了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我設計的導學案結構是這樣的:第一部分是本課的學習目標,第二部分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試題,第三部分是測評題,第四部分是知識拓展。
每節課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藉助「導學案」進行有目的預習,自主閱讀課文,初步掌握基礎知識,理清知識線索,並嘗試用掌握的知識解答「導學案」中所提出的問題。通過預習,有利於學生帶著疑難問題去聽課,減少盲目性,增強聽課的效果。學生自主閱讀後再進行小組交流、探究,解決有困難的學習任務。之後教師結合學生的「質疑問難」展開教學,對於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少講或者不講,或者讓學生自己講,而對於較難的問題,學生錯誤比較多的問題則精講,重點去講。最後學生進行測評,試題要緊扣重、難點,要明顯體現差異、梯度;要角度新穎、形式多樣;要在知識測試中,融入情感熏陶和技能訓練。測試可以採取互評、互問、互測等形式。根據達標測試中反映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矯正,最後達到預設目標的要求,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知識拓展部分是補充相關歷史知識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總之合理利用導學案,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大大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李炳亭在《現代課堂周刊》組織的《什麼是真正的高效課堂》討論中也說到,「高效課堂的本質是讓學生願意學習,學會學習的同時形成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是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將是高效的。如七上歷史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學生在這節課中開始接觸歷史地圖——「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教師需要教給學生歷史識圖方法,第一,看題目,知道這幅圖要告訴我們什麼;第二,看圖例,知道圖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第三,看圖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釋;第四,找出特點。這樣學生下次就會自己看歷史地圖了。再比如講到「戰國七雄」時,學生要記住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位置,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口訣記憶法: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也可以教給學生諧音記憶法:小燕子趙薇看韓劇,身材是s形,左手彈琴,右手下棋,兩個大眼睛楚楚動人。通過這樣的學法指導,最終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形成學習能力。
四、採用多種形式,提高課堂趣味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採用多種的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以後就願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
歷史課紛繁復雜、豐富多彩,但它是過去的人和事,無法重現在人們眼前,如果教法不得當,往往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覺。所以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把不能重復的歷史再現於學生面前,增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有助於獲得明確的歷史概念和清晰的記憶,而且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形成完整而又全面的歷史知識以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時,利用多媒體把《時局圖》充分展示出來:一條紅腸代表德國流到了山東,一隻黑熊代表俄國吼叫著占據了長城以北和新疆,一隻青蛙代表法國呱呱叫著跳到了兩廣和雲南,一隻色彩斑讕的老虎怒吼著氣勢洶洶撲長江流域,一隻黑鷹展開雙翅、虎視眈眈、盯著中國版圖……這樣把一幅《時局圖》有聲有色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給學生裝耳目一新的感受,讓學生鬆鬆地記住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范圍。
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歷史故事、生動的事例、和形象、幽默的語言使課堂充滿生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集幽默融教育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如講授《秦帝國的興亡》時,出示圖片《秦始皇》,我對秦始皇的刻畫如下:「秦始皇目光炯炯有神,兩眼虎視眈眈,一手指向前方的威嚴而傲慢的神態,流露出了他當年威征六國,一統天下的勃勃雄心;他頭戴掛滿珠子的皇冠,身穿綉花龍袍、腰佩寶劍,這身打扮顯示了他那唯我獨尊、居高臨下的帝王身分;他面帶微笑,彷彿為自己功高蓋世、流芳萬代而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滿足感。」短短幾句話的描述,把秦始皇的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當然,以上途徑和方式方法還存在許多欠缺,但只要我們歷史教師去努力,做個「有心人」,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功打造高效課堂。
『叄』 如何構建初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
歷史是一門極具魅力的學科,其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通宵古今,還能夠以史為鑒來讓他們明白,現代生活當中的一切是如何起源與發展的。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體現出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對學生歷史素質的培養,一直是初中歷史教師的所探尋的重要教學目標。為此,筆者在實際工作當中充分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角度出發,為學生們製作出了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課堂教學內容,在實現對學生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地位
歷史學科是各個學科當中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由於其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其被安排在義務教育的初中教學階段。然而,由於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較多,學生很難將知識內容通通記在腦海中,所以其在中考的考試形式當中是開卷。開卷考試形式的設置,使得學生、家長甚至是學校都會對歷史學科產生錯誤認識,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中,「語數外」是三大主科,閉卷考試,最為重要;物理、化學是副科,閉卷考試,所以也很重要;歷史、政治學科為開卷考試科目,開卷好得分,重要程度最低。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悲劇,教學水平越高的高中其錄取分數也越高,這使得學生、家長都過分重視分數,在歷史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部分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情況出現。試想一下這樣的歷史課堂如何能實現高效?有如何實現對學生的培養呢?因此,想要實現初中歷史的高校課堂,就必須要提高歷史學科在初中教育階段的地位,改變學生、家長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這是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任何教學活動當中只有激發出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才能夠讓他們主動地去吸收和接納知識,歷史學科亦是如此。從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很多課堂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而展開的。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學習行為是被動的,因此學生根本提不起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部分學生甚至連對歷史學科的正確學習態度都逐漸喪失。盡管教師在講台上不遺餘力的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微乎其微,很難與教師的辛勤付出形成正比,就更不用提高效教學了。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學生缺乏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首先,歷史學科中考的考試形式是開卷,相對而言難度較低;其次,歷史課程內容枯燥;再次,教師教學方法死板,這些因素的綜合使得學生很難提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缺失自然就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想要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就應該在備課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為學生准備一堂生動、有趣的歷史課,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構建起自己的歷史知識結構,提高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進而實現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豐富歷史課堂教學的方式
其實,豐富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就是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學生的歷史知識結構而開展的。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准備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對他們的歷史知識教育。筆者以三個小的教學案例為基礎,來闡述一下筆者的歷史課堂教學方式:
案例一:故事教學
教學內容:七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國家的建立》第12課「張騫通西域」;
為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在進行該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故事」為線索來進行教學活動,在筆者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他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深刻的將相關歷史知識記到了腦海里,筆者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案例二:話劇教學
教學內容:七年級下冊,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
在進行該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文成公主入藏」這一重要歷史活動改編成了話劇,並讓同學們全部參與到話劇當中來,性格外向喜歡表演的學生讓他們演出,性格內向的學生筆者讓他們與自己一起進行話劇籌備。話劇演出時,筆者邀請其他任課老師來觀看,使他們更加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而學生們則是在愉快的氛圍內完成了話劇演出,並將相關歷史知識牢牢的記在腦海里,總體來說此次教學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開放教學
教學內容:八年級上冊,第四學習主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中國走向獨立的重要標志,所以筆者在進行該主題的教學活動中以開放教學方法來進行的。在教學之處,筆者讓學生回家收集一些抗日戰爭資料,可以是一個抗日戰爭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抗日戰爭歌曲,總之是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都可以。之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學生們收集的抗日戰爭資料為線索,來進行了相關內容教學,對於一些學生沒有收集到的資料筆者則是加以補充。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深刻的認識到日本踏我國土、毀我家園的罪行,對於一些勇敢的烈士,他們為其落淚。對於日本軍隊一些罪孽深重的行為,他們表示出了憤慨。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能夠深刻感覺到學生們深刻的情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此基礎上,筆者還組織學生去參觀了抗日紀念館,讓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到了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此次教學活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階段,只有建立起高效的課堂教學,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在學習之前對歷史的了解並不多,所以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這會給高校課堂教學活動的監理帶來阻礙。所以教師必須要深刻的認識到興趣培養的重要性。為此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為切入點,來調動課堂教學起凡,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一種全面的、客觀的辯證角度來審視歷史事件,從而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水平,為以後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歷史知識學習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肆』 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低效」是經常出現的一大頑疾。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變得毫無樂趣和生氣,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必由之路。結合高效課堂相關理論的學習和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構建歷史學科的高效課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精心備課,打實高效課堂基礎
1.認真學習新課標,准確把握教材編排意圖
如在中國古代史「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這個學習主題下,列出三項內容標准:①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②說出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的史實;③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第 ①項用了「了解」這一行為動詞,屬於最基本的「識記層次」。「政權分立」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特徵,而三國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表現統一與割據矛盾最為典型的時期,很具有代表性。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抓住「統一」與「割據」這一矛盾核心,這樣我們都能把握住中國歷史上的這個重要歷史現象。「民族融合」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特徵,第 ③ 項用了「概述」這一行為動詞,屬於理解層次,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歷史現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穿漢服」、「說漢語」、「與漢族人通婚」等措施,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措施的實行,在語言和血緣上消弭了民族界限和隔閡,對於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的促進意義。
2.認真分析學情,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需要
初中歷史學科寓知識於教材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之中,歷史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設計好學生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在對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興趣當中完成知識的預習。使課堂教學預習先行,實現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教師由此根據「學情」作出判斷,設置教學環節。課堂通過質疑、小組評價、當堂糾錯、矯正反饋等環節一步步達成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達成目標的過程獲得方法、體驗成功,這就是高效課堂所要求的學生「進步」和「發展」。
二、認真組織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
1.課堂提問要有思維價值,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在八年級上冊《戊戌變法》一課的教學中,老師為解釋變法失敗的原因,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⑴有皇帝撐腰,並得到部分讀書人支持的變法是否成功?⑵為什麼作為最高統治者光緒帝支持的變法會失敗?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個問題看似簡單,好像沒有思維價值,實際上它的價值在於為第二個問題服務,對第二個問題有啟發性。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獲得「沒有發動人民群眾」這一信息。課堂提問把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形成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2.重視學法指導,形成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歷史教材《大變革的時代》,由標題剖析入手,在方法上要引導學生怎樣去具體尋找思維的切入點、問題的探究點。時代是具體指哪個歷史時期?推動變革人物是誰?變革的措施、作用、意義是什麼?變革的方向是什麼?變革的對象是誰?變革的動力是什麼?變革具備了哪些條件?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最終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形成學習能力。
3.加強對課堂活動的管理,控制好課堂節奏
曾經聽過一堂年輕教師上的《張騫通西域》公開課,裡面有個情節是張騫拜別漢武帝前往西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幾個表演的學生又是忙換裝,又是忙看詞,上講台後由於地小人多,「漢武帝」帽子又被碰掉了,笑的台上台下都合不攏嘴。這樣的課組織的不緊湊,看似熱鬧,實際是混亂,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效益。這種「表演」,對於課堂目標的完成幫助不大,學生從中也學不到什麼,甚至還會起反作用,耽誤了教學進度,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所以課堂上需要教師緊扣教學目標,做到課堂充實有效,重難點突出,教學環節安排也要有的放矢。
4.教師要敢於「放手」,真正實現高效學習
我在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課處理難點問題「辛亥革命的成敗」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除了得到「成」和「敗」的結論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個同學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如果孫中山不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這個問題提出的非常好,我當即表揚了這個同學。圍繞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最終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否完成」這個革命目的上,真正到達了問題討論的作用,揭示了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的提出,說明學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敢於對歷史事實進行假設,是學生辯證思維的突破,突破了歷史遺存,突破了書本的禁錮,是「開放」課堂的結果。
但是,課不管怎麼上,我們總得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這一節課應該讓學生在知識、情感、技能等方面有哪些收獲,讓課堂變得開放一些,採取多種方式授課,討論、辯論或者是通過角色演繹來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以更好的學習方式實現教學目標。歷史學習的內容很廣泛,對史料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在歷史教學中,要擺脫僵化的思維模式,充分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總而言之,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學生的認識層面,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生存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課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要發生改變,順應時代的發展,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歷史的教與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維能力、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高效課堂體現了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應該成為我們歷史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伍』 淺談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
河南省新縣職業高級中學 王全鵬 〔摘要〕歷史是一門常常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課程,老師只有進行精心的課前准備,巧妙設計課堂導語以激發學習主體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擺脫學習的痛苦,實現愉快求知,從而打造出歷史高效課堂。 〔關鍵詞〕歷史 興趣 高效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由於這一學科的學習與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時態」,因而顯得有些抽象,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的激發」的話,那麼,怎樣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調動、激活學生對歷史題材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打造歷史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了。 1 精心准備,巧設導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一點不假。教學也如此,要使新課的開始就能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導語設計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一堂課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到達事半功倍之高效。 2 激發興趣,快樂學習歷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內涵,為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方法,創造人才成長的「肥沃土壤」,想方設法激發學習主體的興趣。這是因為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還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據學生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興趣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知識生成的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造特定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慾望,推動學習的進程。歷史課文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課文極富有幻想性,有著廣闊的思維想像空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些課文可能通過朗讀、錄音、掛圖等來創設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感,引導學生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圍之中,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主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當然,用於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靈活運用,使興趣成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與創新性學習的「導火線」。 3 創設情境,愉快求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更濃;課雖終,趣猶存」。如有趣引課,激發情趣,做到聽、說、讀、寫、練、議、看、思、演、導等課中活動有機結合,並巧妙設置疑問,即可創設情景,實現愉快求知。 「歷史」簡而言之就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時態」。許多中學生都普遍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過去了的事離我們很遠很遠,學它毫無用處,故不專心聽講,學習散漫。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控他們的學習心理,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恰當地運用事件、人物的講述來吸引他們,向學生分享、分析歷史人物的成長過程。在講述時,教師要在語言上、表情上、語速上、語調上細加琢磨,突出事件的情節性,使學生展開想像,把過去的歷史事件與過程生動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從而一環扣一環地緊扣學生的心弦,誘導他們懷著極大的興趣來學習歷史課,感受歷史課所蘊涵的精深與博大。如講「西安事變」這一歷史事例時,就可先講西安的15000 多名學生集會遊行時,一名小學生被蔣介石的軍警開槍打傷,激起群憤而決定遊行到潼關去向蔣介石請願。再談張學良為了不讓遊行隊伍作無謂的犧牲,就勸阻學生們,並向學生們提出保證,進而講張學良、楊虎成將軍對蔣介石的哭諫以至兵諫……又如講中法戰爭鎮南關之役時,可以描述這樣的一個特寫境頭:馮子材用一塊方巾裹頭,身穿短衣,腳穿草鞋,手持長茅,率領大刀隊1000 多人,大呼一聲,躍出牆外,完全忘記自己已是快70 歲的人了。從這些生動形象的講述中,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就在眼前,使他們產生了親近感,從而產生了「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文分解」的遺憾和渴望去學習歷史知識的心理。 學生通過教師繪形繪色的講述後形成了一定的歷史表象,了解了古今中外各種歷史大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高潮、結局、意義,也了解了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功過,並從中提高了自己的是非判斷、分析、概括能力,開始感覺到了學歷史的樂趣,教師這時候就要適時地創造機會,使每個學生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使學習成為體驗成功的路徑,擺脫痛苦學習的困擾。這些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同一班級進行學習效益測試時,可事先依據試題的難度分為A堯B堯C堯D 不同等級,讓尖子生更突出,差生也不甘落後,從最低水平的試題做起,獲得成功後又一步步不斷向前邁進,讓人人在測試中各得其所,竭盡全力,使全班整體水平穩步提高。當然,也可在課堂或課外適當進行一些歷史知識分組搶答賽、個人搶答賽,讓每位學生都有會嘗到一點成功的滋味,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成功———動力———求知」的良性循環,繼而提高學歷史興趣,增強他們學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對那些把歷史課看成是最有興趣學科的學生,教師可以把他們組成一個學歷史興趣小組,借一些課外歷史讀物給他們,輔導他們寫讀後感或小論文,然後再讓他們去帶動大家,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歷史知識的氛圍。 青年學生是祖國、民族的未來,他們發展得如何關繫到國家的前途。農村學生各方面條件都比城裡學生差,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對他們予以關心愛護,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學習,常與他們談心,把他們當作朋友,並對他們寄以良好的期待,這樣他們就會從心底里喜歡上你這位老師,從而加勁去學習歷史,怕辜負了你對他們的期望。當然,在學習中難免有個別學生「開倒車」、「開小差」。每當事件出現時,為師的不要過分指責,挖苦、嘲笑,而是更要耐心啟發。對那些歷史課程學習特差的學生,更要密切注意他們,努力發現他們在個人素質上的其他特長與優點,並及時地鼓勵、表揚、誘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潛力。因為青少年們大都具有著強烈的好勝心,得到師長們的誇獎,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榮譽和滿足。 總之,教師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徵,給予關愛、耐心講述、啟發誘導,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滋味,就能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自信心、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打造出歷史高效課堂。
『陸』 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上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標志.我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減負增效的課堂,即在四十五分鍾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激發學生思考,以期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多的思考.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有著很深的體會,要給學生減負,教師就得增負;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就要增加工作和學習的投入.它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廣博的學識、精妙的表達、高明的調控,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和把握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
能否使歷史課堂實現高效生態,關鍵還在於課堂教學的組織環節,教師必須認真組織處理好以下環節:
一、激情導入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異於其他學科,作用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能夠迅速地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中去.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首先就是要有精心設計的導入,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抓住以下三點:第一,導入要緊扣主題.第二,要激發學生的情趣.第三,導入要精煉.好的導入我認為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佳的效果.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利用詩歌、歷史圖片、名人名句、傳統歌曲、歷史典故、甚至是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導入,現實中發生的焦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作為導入的話題更是十分有趣而高效的.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是構建高效生態歷史課堂的中心環節,也是高效歷史課堂的高潮.寬松的課堂環境是自主學習的沃土.教師要營造這樣的氛圍,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使課堂真正開放.每個學生都是小老師,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問題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位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應顯現為立體交叉的形式.學生在自主地探索或者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關鍵字詞,理解掌握重要結論、意義影響的方法和識讀歷史圖片、歷史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師對於學生的見解要以欣賞的姿態去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激情互動
上課時以學生為主人.新課程認為,學生並非學習的奴隸,也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他是獨特的、發展的、有著巨大潛能的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首先要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活躍人的思維,發揮人的智力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離不開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倡導一種相互尊重、真誠交流、共同進步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理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的精神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合作者、交流者、啟發者、鼓勵者.
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表現在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及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評價.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四、魅力精講
精講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有助於學生從總體上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減輕學生的負擔.在這點上我特別注重,一般在單元初有個總結,我都會在學習這一單元時讓學生先讀一下,然後我粗略的解讀一下.這一單元學完後,我們重溫一下單元回眸,學生就會加深理解了.例如:學習八下第二單元時我會先讓學生看第二單元的,先知道這一單元所講得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讓學生明確探索就說明前面沒有現成的路,並且是在建設領域進行探索,探索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5課講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6課講得是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失誤,7課主要講政治領域中的失誤,8課是文革動亂中的國民經濟.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編製成測試題,在教學任務完成後進行目標達成測評.測評試題要緊扣重、難點,兼顧知識面,要明顯體現差異、梯度;要角度新穎、形式多樣;要在知識測試中,融入情感熏陶和技能訓練.測試可以採取互評、互問、互測等形式.根據達標測試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矯正,最後達到預設目標的要求.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歷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當前,我們的課程改革確實處在兩難之中,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過重負擔;既要打好學習基礎,又要保證全面發展;既要滿足群眾願望,又要達到國家要求.高效課堂的提出,對於破解這個難題,不失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而且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思想.
『柒』 淺談如何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上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標志。我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減負增效的課堂,即在四十五分鍾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激發學生思考,以期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多的思考。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有著很深的體會,要給學生減負,教師就得增負;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就要增加工作和學習的投入。它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廣博的學識、精妙的表達、高明的調控,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和把握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 能否使歷史課堂實現高效生態,關鍵還在於課堂教學的組織環節,教師必須認真組織處理好以下環節: 一、激情導入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異於其他學科,作用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能夠迅速地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中去。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首先就是要有精心設計的導入,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抓住以下三點:第一,導入要緊扣主題。第二,要激發學生的情趣。第三,導入要精煉。好的導入我認為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佳的效果。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利用詩歌、歷史圖片、名人名句、傳統歌曲、歷史典故、甚至是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導入,現實中發生的焦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作為導入的話題更是十分有趣而高效的。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是構建高效生態歷史課堂的中心環節,也是高效歷史課堂的高潮。寬松的課堂環境是自主學習的沃土。教師要營造這樣的氛圍,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使課堂真正開放。每個學生都是小老師,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問題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位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應顯現為立體交叉的形式。學生在自主地探索或者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關鍵字詞,理解掌握重要結論、意義影響的方法和識讀歷史圖片、歷史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師對於學生的見解要以欣賞的姿態去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激情互動 上課時以學生為主人。新課程認為,學生並非學習的奴隸,也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他是獨特的、發展的、有著巨大潛能的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首先要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活躍人的思維,發揮人的智力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離不開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倡導一種相互尊重、真誠交流、共同進步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理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的精神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合作者、交流者、啟發者、鼓勵者。 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表現在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及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評價。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四、魅力精講 精講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有助於學生從總體上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減輕學生的負擔。在這點上我特別注重,一般在單元初有個總結,我都會在學習這一單元時讓學生先讀一下,然後我粗略的解讀一下。這一單元學完後,我們重溫一下單元回眸,學生就會加深理解了。例如:學習八下第二單元時我會先讓學生看第二單元的,先知道這一單元所講得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讓學生明確探索就說明前面沒有現成的路,並且是在建設領域進行探索,探索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5課講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6課講得是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失誤,7課主要講政治領域中的失誤,8課是文革動亂中的國民經濟。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編製成測試題,在教學任務完成後進行目標達成測評。測評試題要緊扣重、難點,兼顧知識面,要明顯體現差異、梯度;要角度新穎、形式多樣;要在知識測試中,融入情感熏陶和技能訓練。測試可以採取互評、互問、互測等形式。根據達標測試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矯正,最後達到預設目標的要求。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歷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當前,我們的課程改革確實處在兩難之中,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過重負擔;既要打好學習基礎,又要保證全面發展;既要滿足群眾願望,又要達到國家要求。高效課堂的提出,對於破解這個難題,不失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而且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思想。
『捌』 如何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如何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
一、必須做學生喜歡的歷史教師
⒈從師生平等做起,培養師生民主
當今的學生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學習心理需求十分強烈,教師要積極開展民主教學,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滿足學生這一心理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培養民主親和力,塑造平易近人、易於接近的開明教師形象。教師要走下高高的講台,和學生打成一片。
⒉從儀表氣質做起,培養師生人格
學生歷來對教師外在形象格外注意,教師任何不值的談吐、不當的裝束和體態都會招致學生的議論、模仿和反感。因此,教師應以得體的儀表、良好的言行塑造有個性、有氣質、有吸引力的新形象。
⒊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
因為孩子總是認為自己的好嗎。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⒋從教學本身做起,培養師生教學個性
一個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是他的教學藝術,教師的教學藝術風格最能體現教師的個性魅力。在課堂上,教師既要恰當發揮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學生,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使學生更喜歡你。
⒌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走下講台給學生指導」;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覺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⒍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
每當想起葉聖陶先生的話:你這糊塗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裡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聖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二、精心備課,做好課前充分准備,優化教學方案
要構建高效課堂,充分利用課堂的四十分鍾或四十五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課前要精心備課。備課是教學的前期准備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物質)之下,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寫教案常規要求外,還應從教師自身、教材、學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開發和整合這些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方案。
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選擇案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案例」可以是課本上某一段內容甚至某一句話,也可以是與教材有關的史料,然後要求學生就「案例」去發現和提出問題。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有位老師講到對外開放時,先讓學生仔細看書,然後問,你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學生很快就回答:這些開放地區與歷史上的通商口岸從地域上十分相似。再讓學生看這一部分內容提問。學生再次思考,提出新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對外開放地區與歷史上的通商口岸如此相似?再要求學生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經過熱烈的討論後,學生們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明這一問題:(1)地理因素:因為這些地方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有利於吸收外資和技術;(2)歷史因素:正是因為歷史曾經被迫開放過,所以這些地方的經濟基礎相對較好;(3)其它因素:為此地方的人才資源、素質、觀念等比較先進,等等。這樣在反復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慢慢地養成對課本質疑問難的習慣,並且活躍了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優化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突出學生主體
實踐證明,缺乏有效指導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只有將教師合理有效的指導或引導與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才可能創造出高效的學習成果。
1.從師生互動層面看
(1)堅持高效講授與自學指導相結合。教師高效講授,是指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基礎上,講授的內容要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講,側重重點、難點和疑點;「新」是指教師適當補充新內容(或材料),有選擇地介紹新觀點、新的研究成果或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深」指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講授內容要有一定深度(並非無限拔高)。而對學生的自學,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才更有效。
(2)教師引導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就某一課而言,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疑問,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討論。這些疑問必須是學生的興奮點,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識點,更要切中教材重點難點,能喚起學生應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慾望;同時疑問要確保有梯度,適用不同水平的學生;當學生在探索中出現了疑難時,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點撥,讓學生聯想已有知識,各個擊破。
(3)教師引導與學生個性相結合
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存在著認知的差異,有接受能力的差異、有理解程度的差異、學習習慣的差異。意志品質的差異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特點,正視這些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設計。
例如:一位教師在課上組織學生討論明治維新時期「富國強兵」思想的影響。
有的學生認為,富國強兵思想有利於日本經濟、軍事力量的增強;也有學生認為,富國強兵思想有利於日本擺脫半殖民地的危機,有利於深化改革;還有學生認為,富國強兵思想也推動了日本對外侵略,奴役和掠奪其他民族。學生的不同認識,反映了不同層次學生對富國強兵思想理解和認識的差異,是各自個性彰顯的體現,也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和探尋後的「發現」。
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認識,並加以適當的方法指導,自然會得出初步的共識,即日本的富國強兵思想既有進步性,又有局限性。因此,教師引導與彰顯學生個性相結合,不僅有利於使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他們體會到獨立思考的價值,而且也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博採眾長」,掌握學習歷史、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從生生互動層面看
堅持教師引導與學生間合作的結合。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即合作、競爭和個人學習,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學習的情境。著名合作學習理論家約翰遜指出:「合作學習是這三種學習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情境,但目前卻是運用得最少的一種學習情境……從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課堂活動的主流應當是學生的合作活動。」可見,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提高課堂績效,而且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行為,形成良好的品質。
四、加強檢測,及時評價,鞏固提高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鞏固練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鑒別歷史經驗和教訓在現實中的作用。課堂上,教師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對練習的內容、形式,事先應精心設計。同時也可以布置一些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引導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給學生更多動腦、動手的機會,對於課堂檢測要及時反饋、矯正。課後練習可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旨在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設計練習題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具有針對性,形式靈活多樣。
②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層次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
③緊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有利於理解、鞏固和提高。
④習題內容要有啟發性和思考性,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
五、養成反思習慣,不斷自我完善
要構建高效課堂,我們還要養成反思的習慣,課前備課要反思,課後更要反思。
首先要從教師自己本身進行教學反思。課後靜心的想一想:這節課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問題的原因在哪兒?等等。除此之外,單元考試後要進行單元反思,期中、期末考試後要進行期中、期末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益。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能讓自己的專業快速成長。
其次,還要讓學生養成反思習慣。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是要達到不需要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指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尤其是每次練習每次考試後都要進行認真反思,找出存在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讓自己學會學習。
歷史教學反思的內容如下:
1.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歷史教師在與課堂教學相關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及其效果。具體可以從如下一些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特別要反思是否把時間用在主幹知識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上;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情況;提問設計的質量如何,問題是否恰時恰點;學生是否有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是否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否滲透和強調了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是否充分挖掘;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教師語言、行為是否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有什麼反應;課堂練習的質和量的控制是否合理等等。
2.學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行為表現,分析其成因,並據此反饋到教學設計的改進中。具體包括教學設計是否符合現階段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狀況及其原因,學生行為表現、語言表達及其原因分析,對課堂中學生思維活動特徵的分析,對學生練習情況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六、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作為歷史教師,應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充實與提高自身的歷史專業知識,多讀些專業書籍、報刊雜志、收集廣播電視中的有關信息,做好讀書筆記和卡片,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合理地吸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七、要探究課堂上師生對話的策略
在歷史課堂中,開展多向對話意義重大,不過必須在規律的尋找中落實課堂師生對話的實際效應,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不斷探究課堂師生對話的策略,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1.傾聽心聲:激發對話,深化目標。
2.適時追問:激深對話,拓展目標。
八、其它方面
1.要善於把握最佳時間。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鍾到20分鍾。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要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
2.准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
3.充分利用資源
教師應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於學生立體思維。其中教材上圖文並茂的插圖常是教師教學疏忽的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見重視教具及課本插圖的作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4.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鍾
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切實實現課堂教學中「主角」與「配角」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也就是說要縮減教師「表演」的時間,多給學生時間思考,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發揮個性,走上創造之路。同時要善於運用教學機智處理好課堂中出現的意外問題,做到保護學生積極性與有利於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相結合。
5.要科學提問
問題太簡單,不僅不利於學生的思維訓練,而且還容易浪費課堂時間。在聽課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把題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後再問學生是不是、對不對。這種提問的必要性暫且不說,只從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是」或「對」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學生都會,實則是「花架子」,把學生當成聽課機器,根本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根本不留時間給學生思考,不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大多數學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學地組織問題呢?
6.要優化板書
過繁的板書容易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板書要提綱挈領,克服冗長。對於的確需要板書且量又大的內容要提前寫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以節約時間。
7.要調控紀律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形式更加靈活,提倡多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一些教師為保護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而不敢限制學生紀律,其後果導致課堂紀律失控,學生不但沒有因之增長能力,反而造成學習效率不高。課堂紀律應該做到嚴而不僵,活而不亂。即使在學生交流、討論過程中也要把握一個「度」,要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又能使班級整體學習氣氛高漲。
8.要調節情緒。
人不可能總是處於良好的情緒之中,教師不能因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有的教師課堂中總是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不僅造成學生聽不清,還會導致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也有的雖精神十足,但語速過快,學生根本就反應不過來,教師說了也是白說。因此,教師要合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教學心態,始終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模範影響,高效組織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
9.要勞逸結合
古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們只有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為了不讓學生出現腦力疲勞,我們要調動學生課下充分體息,讓學生理解「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建議學生在課間到室外去活動,散散步,聊聊天,以便為下一節課的高效學習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