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毛澤東詩詞鑒賞的有聲圖書
張誠篤,字歲寒,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任企業行政總監多年,為實戰派企管培訓演講專家,兼任眾多企業戰略顧問。張老師數十年精研儒、道、佛之文化與國人心裡結構,致力於儒、道、佛與現代企業文化的嫁接與傳承。身體力行於民族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深度契合之演講與寫作。張老師獨特的參照視角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比較互補論證,從哲學到商戰轉換心智模式的智慧創新,真刀真槍的操練內容於企業決策則為智慧方法論,於企業培訓則為凈化轉化職業白領心智之上乘心法。
毛澤東將偉人之大氣魄、詩人之大手筆、兵聖之大智勇,渾然集於一身。偉人、詩雄、兵聖之最集中詩意凸現,莫過於數十首毛澤東詩詞。「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雄奇瑰麗的毛澤東詩詞,以國人詩學而論,李白詩仙,杜甫詩聖,毛澤東則為詩雄詞豪。著名國學應用專家張誠篤先生論毛澤東詩詞意境如天地之蒼茫、江河之奔涌、山嶽之巋然、星光之燦爛,是民族文化的奇珍異寶,思想武庫、詩作靈河。
毛澤東詩詞鑒賞--大智勇、大氣魄、大手筆--毛澤東詩詞欣賞
第一講 國學精神 詩詞情緒——毛澤東詩詞之國學神韻
第二講 《七律·長征》賞析
第三講 史論抒懷 政論絕調——《沁園春·雪》賞析(上)
第四講 君師合一 舍我其誰——《泌園春·雪》賞析(下)
第五講 推翻歷史 自出機杼——叛逆者之翻案史論
第六講 英雄暮年 無可奈何——詞作絕筆《訴衷情》賞析
第七講 偶涉婉約 一往情深——兩首情詞賞析
第八講 英雄解詩 異代知音
第九講 風月無古今 情懷自淺深——含英咀華與自鑄新詞之悼亡作品
第十講 風月無古今 情懷自淺深——含英咀華與自鑄新詞之梅
第十一講 風月無古今 情懷自淺深——含英咀華與自鑄新詞之秋
第十二講 橫絕古今 不見頂相——毛澤東的詩人形象及主席詩詞意境舉要
② 八百里分麾下灸的典故
滿懷家國之愁,壯復志未酬的制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③ 毛澤東詩詞新解的內容提要
毛澤東是20世紀世來界最偉大的政治源家之一,也是我國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詞被柳亞子譽為「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
本書著者長期反來潛心研究毛澤東詩詞,並對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版本《毛澤東詩詞集》中的每一首詩詞,從時代背景、創作緣起、寫作過程、修改情況、詩友唱和、社會反響、作者自解、時賢評析,一一加論述,內容豐富,史實准確,論證嚴密,頗多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
④ 有人知道「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的原詞嗎
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 —柳亞子
抱歉
⑤ 沁園春 長沙突出表現了毛澤東怎樣的志氣
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這是柳亞子先生贈毛澤東主席的詩句內,可謂對毛主席詩詞容的千古定評。《沁園春·長沙》意境開闊,氣勢宏大,是詩人氣質和革命家氣度的完美結合。
鑒賞這首詞,要反復誦讀,理解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特點,感受毛澤東早年的博大胸懷和凌雲壯志。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⑥ 在沁園春.長沙中反映了毛澤東那些氣質
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這是柳亞子先生贈毛澤東主席的詩句,回可謂對毛答主席詩詞的千古定評。《沁園春·長沙》意境開闊,氣勢宏大,是詩人氣質和革命家氣度的完美結合。
鑒賞這首詞,要反復誦讀,理解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特點,感受毛澤東早年的博大胸懷和凌雲壯志。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⑦ 沁園春 長沙 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志氣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作為革命領袖而創造空前歷史業績的信念和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
⑧ 韓貴臣的詳情
韓貴臣先生是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書畫研究院鄭州分院副院長,中國少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三峽畫院特聘書法家。
自幼酷愛書法,五十多年,孜孜以求,臨池不綴,在傳統書法的長期研習中,從最能表達書家情感的行草書諸家傳世名作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熱愛慈善事業,曾向慈善活動捐贈作品。
從韓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晉唐風范在其書中的影響,從字的結體到通謀全篇,從中鋒行筆到運筆使轉提案,在嚴謹的傳統法度中極力追求表現的自由,在氣勢蒼渾之中透出了書傢具有扎實的傳統技法功底和駕馭筆墨的能力。
韓書提供給人們的藝術作品極大地體現了貼學簡約寬綽,寓柔於剛,崇個性,重抒情的書風基調.韓書的用筆疾緩相間,輕 起重收,方圓皆備不計曲直,沉著痛快,體勢開張,在恣肆中不 乏嚴謹,在凝煉厚重之中,更顯現出骨力潤達,疏朗奇縱的韻致.
韓先生書法的筆力特徵極為顯著,給人以強烈的觀賞沖擊力.
韓先生個性使然,對毛澤東詩詞格外鍾愛,從四尺中堂到一丈二尺巨幅,皆能寫出新意.長期以來,毛澤東詩詞的書法作品,每每在各種書展中頻頻出現,確也是時代特徵.由於毛澤東主席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領袖,更是一位詩人和書法藝術家,柳亞子先生就稱贊說: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他的詩詞氣魄宏大,寓意深刻,構思巧妙,集浪漫,雄渾,豪邁,灑脫,和諧於其中,特別是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長征》等詩 詞名篇,都能給書法家們提供展示藝術個性的創作空間.書法家們都在對詩詞的多角度品味之中迸發出書法創作的炙感和個人感悟.
書寫名人名家名詩名句,難度較大,體察不了原詩的境界,意境不行,沒有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詩詞精華通過流 動的線條與黑白變化產生的墨韻結合起來的藝術再創作能力也不 行.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蘊要融情於書. 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
從韓先生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品察到他在 高 宋 毛 岳飛滿江紅 山盤詞 六東樂 澤平清韻,浩氣兩個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品悟.傳統書法如何走出古文人的閑情雅趣的舊有藩籬,表現正,大氣象和反映新的時代 風格,韓先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近幾年來,韓先生的書法作品頻頻在國內各類賽事中入選獲 獎,眾多作品被書法愛好者和國際友人收藏,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句) 處於創作旺盛期的韓先生,會邁向更高的層次。
⑨ 毛澤東的詩詞風格
一、他的詩詞風格有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有氣勢,即有革命家的回氣勢——「理直氣壯,答舍我其誰」。第二個特點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從事出,片言成典」。第三個特點是知識淵博,即有學者式的積累——用典豐富,文庫史海,隨手拈來。第四個特點是個性的語言,即政治家加文學家的語言——典雅、通俗、幽默。
二、擴展知識:詩詞風格
文學史上的不同時期的詩詞不管是在意境或是內容往往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形成不同的風格和流派。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同樣,古典詩詞風格在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內在屬性。
⑩ 分析李白蜀詩歌雄奇瑰麗,富有浪漫色彩的風格!
想像誇張一手裁——《蜀道難》藝術手法賞析
安徽師大附中 朱誦玉
李白的詩向來以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而引人入勝、給人回味。《蜀道難》更是將李白式的想像與誇張發揮到極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像與誇張」,是因為在李白的詩里,想像與誇張的運用很獨特,同時兩者又往往是融為一體的,即詩中的想像與誇張同時出現,彼此交融,共同營造美妙奇幻的藝術境界。品味《蜀道難》中想像手法的運用,可將之分為兩類。
一類是神話式想像,即在詩中穿插神話傳說,引人想像。
詩的開篇在寫蜀地閉塞時,用了「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兩句。蠶從、魚鳧都是遠古蜀王的名字,具體事跡難以考實,但在這里,我們卻能隨著詩人的引導展開想像,似乎看到這些蜀地先王們開國的艱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艱難。
五丁開山的故事只是一個美麗而悲壯的傳說,詩中加以引用,不僅是在說蜀道由來,更能讓讀者想見蜀道開辟過程的艱險——很多人為開辟蜀道而失去生命,為全詩增添一種朦朧之感。
引用六龍的神話是說,即使這樣高行空中的神龍之車也要繞過高標之山,可見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詩中運用這一神話,激起讀者的想像,彷彿見到那高入雲端的蜀道,為之咨嗟!
另一類是寫實式想像。李白的詩中更多的是主觀的寫實式想像。這種想像是從詩人主觀角度出發,使用一些常見事物來加以發揮,也更易引起讀者的主觀體驗、更易為讀者所接受。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在全詩中共出現三次,可謂一唱三嘆,同時又給讀者造成切實的想像:要翻越蜀道,比登天還難啊。
蜀道究竟有多麼險?詩人的回答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只有鳥能飛過去。讀者不禁要想:這樣險的道路,人該怎樣才能穿越啊。緊接著詩人用「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斷沖擊讀者神經,把讀者帶入到無邊的想像之中:波濤翻滾,黃鶴高飛,猿猱哀絕。
詩人展開想像描繪「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從側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險難以穿越,激起人們悲情愁緒。「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又分別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來寫想像中見聞,讓人感到蜀道之高險不可攀越。
其實,全詩都可以說是在想像中完成的,因為詩人所寫之蜀道並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像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險,也全乎出於詩人之想像,並把想像之景外化為實在之景。
詩中的誇張手法,也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數字式誇張。數字上誇張,是李白詩常用的手法,它為李白的詩營造了磅礴的氣勢、宏大的意境。
詩的開篇便有「爾來四萬八千歲」一句,這里所列「四萬八千歲」當然並非確指,而是誇張,並從時間的長度上來限定後一句「不與秦塞通人煙」,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閉塞展現出來。
「百步九折縈岩巒」中的「百」和「九」誇張地說明蜀道的彎彎曲曲,難以行走。為何如此彎曲?因為蜀道太高。「連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縮小誇張的方式,給人視覺上的印象——山峰離天都不到一尺遠了!「砯崖轉石萬壑雷」,一個「萬」字形象而生動地刻畫了蜀道兩旁山崖中奔流飛騰,強力沖擊山崖的景象,從聽覺上給人以強烈的震憾。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和「萬」形成巨大反差,對比中凸顯劍閣的雄險,為「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作出鋪墊。
另一類是形象式誇張。所謂形象式誇張,就是使用一些人們常見的事物(而非數字)從感覺上誇大(或誇小)對象,從而達到一種奇妙的藝術效果。《蜀道難》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方法。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在詩中反復出現三次,意在說蜀道的難以穿越,比上青天還難,誇張得形象可感。「西當太白有鳥道」「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鳥道」來說蜀道之窄小,用「黃鶴」「猿猱」來說蜀道的難以穿越,誇張處不著痕跡,詠讀時又真切可感。
「捫參歷井仰脅息」和「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有同工之妙。蜀道再高,也不可能「捫參歷井」。「仰脅息」這一細節描寫,則形象地誇大了蜀道之險:在穿越時,連大氣都不敢出。
李白的誇張總是信手拈來,如「飛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三千丈」「天台一萬八千丈」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等,無不膾炙人口。李白的誇張,使用的數字往往都很大,但卻並不失真,這為李白的詩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李白的詩很多時候是將誇張和想像放在一起、融為一體來使用的,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其強大的藝術沖擊力。想像與誇張的融合使用,起到了營造宏大氣勢、渲染神秘氛圍的效果。讀李白的詩,必須要深入體會其詩中的想像與誇張的藝術手法,這樣才能更准確地體味詩中深層的情感。
-------------------------
李白《蜀道難》賞析1
《蜀道難》是李白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代表作.從內容看,此詩應是天寶初年,詩人在長安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別於其他的送別詩,此詩巧妙地運用別情,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險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狀的隱憂.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意在勸阻友人不要西遊,寫盡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個感嘆詞連用,"危""高",同義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聲驚嘆,震撼人心.開篇之語,憑空起勢,包含著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這一聲並沒有多少具體描繪的驚呼中,感覺到蜀道的高峻.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概括敘述了蜀國長期與內地隔絕的狀況,也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之時,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通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通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通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等,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
"問君西遊何時還 "未登程先問歸期,借惜別之情,寫透蜀道之險.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凄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四句運用誇張手法,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卷;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萬壑雷鳴的音響,組合起來的動感畫面,這一切產生了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險要令人驚心動魄,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詩人覺得仍不到位,"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一句"質問",一種虛幻的筆法,從側面強化了蜀道的驚奇雄險.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誡友人之語寫出詩人的政治遠見及內心的深深憂慮.
"蜀中之險甲於天下,而劍閣之險尤甲於蜀",可見劍閣是蜀中軍事要塞.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間,詩人寫劍閣之險意在引出蜀地的戰禍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警惕戰亂的發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太平景象背後潛伏的軍閥割據局面的深深憂慮,表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遠見卓識以及對國家命運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關注,為詩篇增添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在詩中,詩人還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反復)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反復詠嘆,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難》不愧為一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浪漫主義傑作.
《蜀道難》賞析2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生於公元701年,卒於公元762年,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先祖流寓中亞.他誕生於中亞碎葉(今獨聯體境內的托克馬克,唐時屬安西都護府),5歲時隨父遷居綿陽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少年時期即"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好游俠.25歲時,抱著"四方之志",出川東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歷覽了無數名山大川,結識了不少文人志士,體察到社會各方面的情況,產生了"安黎元,濟蒼生"的崇高理想,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42歲時,才被人推薦,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唐玄宗雖對他恩禮有加,但只不過希望他充當一個御用文人而已.加之他個性傲岸不羈,常受到權貴的排斥,詆毀,理想仍無法實現,於是上疏"乞歸".3年的官場生涯,使他對上層統治集團的荒淫腐朽和現實政治的黑暗有了清醒的認識,對他以後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李白的思想中結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道家的憤世嫉俗和游俠思想中反抗強暴,扶危濟困的精神.他創作的詩歌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黑暗現實的憤恨和對封建權貴的蔑視,以及對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追求.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不朽傑作.《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此詩的主題思想眾說紛紜,見解不一,我認為它與政治現實還是有一定聯系的.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醞釀著衰敗,變亂的危機.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著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說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唐代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