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教歷史老師,歷史教學問題。請老師給出答案或答案出處,謝謝!
http://web.lpssy.e.cn/jpkc/lsjxf/kstk.htm
這個來屬於招自教考試的內容
一般的教師公招的書上都有
Ⅱ 誰知道首都師大李華瑞老師發表過那些論文啊
1.也評「澶淵之盟」歷史教學 1984/02 2.宋代榷酤發達原因初探西北師院學報 1985年增刊 3.榷酤與北宋邊防西北師院學報 1986年增刊 4.南宋抗金名將劉錡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02 5.試論西夏經營河西蘭州學刊1987/05 6.慶州兵變與王安石變法甘肅社會科學1989/04 7.北宋仁宗時期聯蕃制夏政策述論河北學刊1989/06 8.宋代榷曲、特許酒戶和萬戶酒制度簡論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3 9.宋代蕃兵設置時間考中國史研究 1990(4) 10.中國燒酒起始的論爭中國史研究動態 1990(8) 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買撲形式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1/01 12.宋代釀酒業簡述中國史研究 1991/3 13.試論宋代酒價及酒的利潤中國經濟史研究 1991/3 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產和管理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03 15.論宋夏爭奪西北少數民族的斗爭西北民族研究1991/02 16.論金朝經營陝西甘肅社會科學1992/02 17.關於《青苗法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03 18.中國燒酒起始探微歷史研究 1993/5 19.宋代酒課的徵收方法析論河北學刊1993/02 21.宋代畫市場初探美術史論 1993/1 22.論宋初的西部邊疆政策西北史地 1993/1 23.宋代酒課徵收的方法析論河北學刊 1993/2 24.宋金太原之戰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6 25.論宋代酒業產銷的管理體制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03 26.關於宋代政治史的分期問題甘肅社會科學1994/02 27.北宋時期經濟中心南移了嗎?中國經濟史研究 1994/03 28.關於宋代酒課的幾個問題——與楊師群同志商榷中國經濟史研究1994/02 29.兩宋改革的特點及其歷史作用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30.宋代酒的銷售簡論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03 31.北宋抗金名將王稟事跡述評中州學刊1995/02 32.宋初黃老思想三題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3 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 34.讀漆俠、喬幼梅先生《遼夏金經濟史》書後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04 35.宋初統治思想略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6 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芻議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3 37.宋代建元與政治中國史研究1996/04 38.對《<宋代經濟史>質疑》一文的駁議李華瑞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04 39.對《〈宋代經濟史〉質疑》一文的駁議(續) 李華瑞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01 40.貿易與西夏侵宋的關系寧夏社會科學1997/03 41.北宋朝野人士對西夏的看法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7/04 42.西夏釀酒業初探見:首屆國際西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8 43.關於宋初先南後北統一方針討論中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4 44.北宋末期及南宋與西夏的關系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03 45.論西夏聯遼、聯吐蕃抗宋固原師專學報1998/05 46.論宋哲宗元祐時期對西夏的政策中州學刊1998/06 47.論宋夏戰爭河北學刊1999/02 48.論北宋政治變革時期的文化文獻1999/02 49.試論宋代工商業稅收中的祖額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02 50.《宋代貨幣與貨幣流通研究》評介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02 51.論北宋與河湟吐蕃的關系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02 52.宋史研究的新視點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6 53.「國際宋史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九屆年會」會議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01 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現象──兼說中國古代食人現象與文化陋俗的關系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1 55.從《續資治通鑒長編》注文看李燾對王安石及新法的態度文史 2001/02 56.四庫館臣對王安石及其法的評議韓國宋遼金元史研究 2001/05 57.南宋浙東學派對王安石變法的批判史學月刊2001/02 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透析》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05 59.論李燾對《王安石日錄》的取捨撫州師專學報2001/02 60.評《明清高利貸資本》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02 61.漆俠先生訪談錄史學史研究2001/03 62.南宋理學家對王安石新學的批判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1 63.南宋時期新學與理學的消長 史林 2002/03 64.20世紀王安石及其變法研究回顧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國史學 2002/12 65.也評朱熹論王安石見:漆俠先生紀念文集 2002 66.西夏紀念綜考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2年西夏研究專號 67.評鄧廣銘、漆俠五十年來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研究 河北學刊2003/03 68.20世紀中日「唐宋變革」觀研究述評史學理論研究2003/04 69林希與《林希野史》見:李埏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 2003 70.《西夏經濟史》評介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04 71.宋史研究現狀與前瞻見:21世紀中國歷史學展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72.略論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傾向」韓國宋遼金元研究,2003(8) 73.宋代婦女地位與宋代社會史研究見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 74.朱勝非與南宋和戰文史 2004/01 75.宋代思想的新詮釋見:岳飛研究第五輯中華書局 2004 76.九百年來社會變遷與王安石歷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學刊2004/02 77.2003年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綜述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02 78.九百年來社會變遷與王安石歷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學刊2004/04 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論中國農史2004/03 80建國以來的宋史研究中國史研究 2005年增刊 81.《金宋史論叢》讀後史學集刊2004/03 82.宋代的酒文史知識 2004/02 83.一樁難以了結的公案北京日報2005-3-7理論版 84.論宋代鄉村客戶的社會流動見:唐研究,2005年11卷(專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5.2004年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述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02 86.《宋史》論贊評析史學集刊2005/03 87.歷史學視野中的政治文化讀書2005/10 88.建國以來的宋史研究中國史研究2005/S1 89.靖康之變文史知識 2005/11 90.北宋治河管理機制述論中韓遼宋金元史研討會論文,2005 91.20世紀西夏黨項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國名研究見:20世紀西夏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92.從礦冶業看宋代經濟光明日報2006-1-28 93.論儒學與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見:10-13世紀北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4.北宋士大夫與王安石變法的興起史學集刊2006/01 95.西夏巡檢簡論中國史研究2006/01 96.廣知邃密求貫通——李華瑞教授訪談錄歷史教學2006/03 97.2005年遼宋夏金元經濟史研究述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02 98.關於唐宋變革的兩點思考見:唐宋變革論合肥:黃山出版社,2006 99.宋代歷史小說中的王安石形象見: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100.九百年來王安石變法評議的演變與發展歷史教學 2007 101.北宋黃河河防中的官員獎懲機制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102.九百年來王安石變法評議的演變和發展歷史教學(高校版) 2007/04 103.2006年遼宋西夏經濟史研究述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02 104.北宋黃河河防中官員獎懲機制(與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學學報,2007 105.北宋治河與防邊見澶淵之盟新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6.宋神宗與王安石共定「國是」考辯文史哲2008/01 107.2007年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述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02 108.北宋治理黃河的技術和費用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新探索與新動向三秦出版社,2008 109.論宋代祭龍祈雨習俗的嬗變見: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日本中國史學會等,2008 110.文天祥與南宋末年宰執之關系考見: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111.宋代放生池考見紀念鄧廣銘教授100周年誕辰國際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 112.王安石變法的再思考河北學刊2008/05 113.黑水城出土文獻與西夏史研究中國史研究2008/04 114.論題:王安石歷史地位沉浮透視歷史教學問題 2009/01 115.近三十年來國內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取向分析與思考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06 116.唐宋變革論對國內宋史研究的影響中國史研究 2010/01 117.勸分與宋代救荒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0/01 118.改革開放以來宋史研究若干問題評述史學月刊 2010/03 119.西夏歷史與文化文史知識 2010/05 120.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上)2010/04 121.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下)2010/05 122.北宋荒政的發展與變化文史哲 2010/06 12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變法2011/01
Ⅲ 大家誰有《魔幻手機》中陸小千的扮演者李濱的個人資料
1李濱
性別:男
生日:1982年 8月22日
地區:中國北京
星座:獅子座
身高:173cm
職業:演員
個人簡介
主要影視作品:
電影:
《十七歲單車》《卡拉是條狗》《風沙的邊緣》《向日葵》《叢林無邊》《青紅》《合同父子》《五顆子彈》《愛心》
電視劇:
《魔幻手機》《親親寶貝》《綠水英雌》
--------------------------------------------------------------------------------------------------------------------------
2李濱
〔近現代〕(一八五五-一九一六)字古余,號少堂,一號青士,南京人。官浙江通判。博綜經史,並考篆隸源流,尤精草書。著草說(宣統三年即一九一一年刊)。玉煙堂帖,急就草法考及偏旁考(一九二一年自序)。《四部總錄藝術編、書畫書錄解題》
---------------------------------------------------------------------------------------------------------------------------
3李濱
男,1956年7月生,北京市人,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畢業(與寧賦魁為同屆同學)。1976年入中國外交部。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職員;外交部亞洲司科員、隨員、三秘;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三秘、二秘;外交部亞洲司副處長、處長;駐大韓民國大使館參贊;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外交部大使;2001-2005中國駐韓國特命全權大使;2005年9月任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大使,亞洲司副司長(兼)。
--------------------------------------------------------------------------------------------------------------------------
4李濱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關系理論。主要開設課程有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組織。
代表性學術成果 (除說明為第一作者外,皆為個人單獨撰寫)
28、2007,「批判者的異同:考克斯與後現代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
27、2006,「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載《中國國際關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學出版社。
26、2005,《考克斯的批判理論:淵源與特色》,《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
25、2005,《國際政治經濟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24、2005,《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5年第10期轉載。
23、2005,《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消極防護作用與積極作用》,《教學與研究》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年第9期轉載。
22、2004,《科學方法論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局限性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
21、2004,《全球視野下的國家與市場》,《歷史教學問題》第5期。
20、2004,《中國面臨的主要非傳統安全問題及其排序》,《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
19、2003,《伊拉克戰爭對國際秩序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3年第9期轉載。
18、2003,《考克斯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
17、2003,《倒薩·地緣政治·世界戰略》,《東南亞研究》第2期,。
16、2003,《國際關系理論與本土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
15、2002,《西方政壇向右轉背後的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
14、2002,《無政府性·社會性·階層性》,《歐洲》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6期轉載。
13、2001,《傳統與變革》,《歐洲》第3期。
12、2001,《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國際組織》,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11、2001,《自由貿易體制與福利國家》,《戰略與管理》第1期。
10、2001,《反思東亞金融危機》,《國際關系評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09、2000,《國際體系研究:歷史與現狀》,南京大學出版社。
08、2000,《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葛蘭西學派》,《歐洲》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政治經濟學》第5期轉載。
07、2000,《冷戰的終結與新世紀中國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
06、1999,《民族主義·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第一作者),《歐洲》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1999年第12期轉載。
05、1999,《經濟全球化與第三條道路》,《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
04、1997,《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的作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
03、1997,《試論國際貿易與政治關系》,《南京大學學報》第1期。
02、1996,《從經濟發展看當今國際格局的變化》,《歐洲》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1996年第12期轉載。
01、1996,《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
科研項目
02、2006-,國家留學基金課題:世界秩序研究:經濟全球下的東亞穩定與安全,主持人。
01、2004-,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為新的世界秩序而探索,主持人。
學術獲獎
04、2005,南京大學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
03、2003,年南京大學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等獎。
02、2000,年南京大學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
01、2000,年江蘇省普通高校第三屆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成果3等獎。
Ⅳ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程序有哪些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大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選題、分組、選出課題組長、選指導教師、進行小組分工、設計研究方案,即撰寫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執行階段,按小組分工收集資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第一階段:
(一)選題五個原則
1.進取性原則 選題要有正確的出發點,要從有利於今後學習出發,要不怕困難、要有勇氣、要有進取心。
2.科學性原則 選擇課題必須要有事實根據或理論根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和事物發展規律。
3.需要性原則 選題必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今後教育科學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4.創造性原則 選題要新穎、獨特,有「奇和巧」的設想,有的課題雖然別人已研究過,但只要方法創新,研究角度不同,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課題。
5.可行性原則 選題要具備主客觀條件,以保證課題順利地進行,高質量的完成任務。
(二)選題的程序
1.初選初步選出課題,這是選擇課題的第一步。初選的途徑不一,可以是學校指定的課題,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發現的新課題。
2.初探初選課題後就要對課題進行初步探索。通過查閱文獻,了解此領域以往研究的歷史、現狀,寫出此領域研究的綜述報告;分析課題的價值,必要性;研究課題的主客觀條件是否具備等。
3.具體化將研究課題分解為有待研究的較小的具體問題,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4.撰寫選題報告選題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提出課題,立題根據,理論假設,國內外研究概況、水平和發展趨勢,掌握的資料。本課題的性質、意義、新穎性、科學性 、先進性及應用前景。在此基礎上提出研究的方案,總體時間安排與進度,可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
(三)選題的方法
1.從社會熱點、學科熱點問題中選題。
2.從學習中遇到的「反常」現象中選題。
3.從學術觀點的爭論中提出新的課題。
4.從學科分化、交叉學科中發現新的課題。如環境科學。
5.來源於實踐,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從學習實踐中選出課題。
(四)查閱文獻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它伴隨著研究學習的全過程。選出課題後只有深入查閱資料,才能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
1.查閱文獻目的: 了解該課題研究領域的全貌;了解該課題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研究課題的依據;明確研究課題的理論建構。
2.獲得資料的途徑:專訪相關領域的專家、教師和工作人員;搜索網上資料;查閱書籍、報刊、雜志、學術報告等。
(五)選擇研究的類型
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縱向研究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一個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系統的定期研究;橫向研究是在同一時間內對某類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研究並加以比較。
1.個人研究與小組研究 。
2.常規研究與採取現代化手段研究:
3.常規研究有觀察事物、問卷調查、測驗、專題訪問、實地測量方式等;採取現代化手段研究有錄音、錄象、照像、電子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研究。
(六)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很多,主要有三大類,收集資料類,定性分析類,定量分析類。
1.收集資料類包括:觀察法、實驗法、臨床法、行動研究法、調查訪問法、問卷法等。
2.定性分析法包括:經驗總結法、歷史法、文獻法、比較法、邏輯分析法。
3.定量分析法是指:統計分析法。
第二階段:
(一)執行階段的任務 按照已經擬定好的研究方案,對被試進行觀察、施測,以收集研究課題所需要的事實材料或數據,這就是執行研究階段的任務。
(二)執行階段的要求 嚴格按要求選被試,嚴格執行指導語,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有目的記錄。
(三)考慮執行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
第三階段:
(一)整理資料 將研究主導方向資料系統化;確保收集的資料具有可靠性;保證形成典型性資料。
(二)分析結果 結果分析有兩種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三)寫研究報告 將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數據進行整理,對結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透過現象揭示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內在規律,最終將研究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楊麗珠主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
2趙鳳飛主編《選擇教育研究與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
Ⅳ 如何設計有效的歷史教學問題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廣,以學生發展為主要目標,要求教學過程中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逐漸深入課堂。問題化教學貼近新課程標准,貼近升學率,也不斷引起我們的注意、研究、探索。現實歷史課堂教學中,幾乎所有教師都採用問題化教學模式,但效果不一,有的問題質量不高,過於簡單,課堂表面活躍,學生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有的問題艱澀,學生只能「沉默」 「被參與」,教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但學生仍然「啟而不發」,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時下像這樣低效的歷史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課堂教學預期目標並非都能達到。結合教學實踐,本文就提高歷史教學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談幾點看法。
一、歷史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現狀
近年來歷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教師都在盡力打破「滿堂灌」,普遍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的觀念存在著模糊、混亂的現象,課堂教學所設計的問題還存在以下現象:
1.設計的問題出現兩個極端傾向。不是過於簡單的選擇式問法,或者是非常膚淺的填空式問法,就是寬泛且難度極大的問題。選擇式問法如:是不是?等,填空式問法如:這個歷史事件發生於哪一年?等,這類問題思維含量低,不能起到訓練學生學科能力的作用。而難度過大的問題問的范圍過大或太寬泛,或者問得過深、過難,學生答題沒有任何思路,不知如何回答。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訓練學生思維能力,連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恐怕都難以實現。
2.問題過於籠統,層次不清晰,指向性不明確。如:辛亥革命是怎樣發生的?這種大而全的問題抑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厭學。
3.問題不分主次輕重,過於繁瑣。如:某個歷史人物出生於哪一年?是什麼地方人?有哪些事跡?如何評價他? 「滿堂灌」變成「滿堂問」,嘻嘻笑笑,熱熱鬧鬧,學生什麼也學不到。這種問題混淆了教學重點,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4.隨意性提問。上課時每講一兩句便問是不是,或者是講到某個知識點時突然學習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關系不大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分散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注意力。
二、歷史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原則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要遵循以下原則:
1.掌控難度。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沒有難度或難度太大都會失去意義。因此,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不能超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要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學生差異,要讓每個學生「跳一跳」便能摘到不同的「果子」。
2.掌握問題的梯度,也就是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層次。所設計的問題裡面要含有不同層次的小問題,由易到難,適合各個層面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系列化的問題。
3.注重效度。所設計的問題要對解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幫助,才能叫有效。
4.注重聯系。歷史的發展是內在聯系的,因此,問題設計要多注重時間(縱向)或空間(橫向)的聯系。學生對於所學或尚未學到的知識不能做到上引下聯,制約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教學目標的深化和知識點的強化。
三、歷史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在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思維含量高的問題,不僅有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使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1.整體構思,層層設問。課堂教學所設計的問題要從教學內容整體考慮,形成教學內容整體知識結構,在整體結構中依據重點和難點理清層次,按照層次組織一連串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鏈。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鏈過程中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如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本課教學內容,整體上就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依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把這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三個大問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背景(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管制、郡縣制的全面推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積極和消極)。每個大問題再設計有層次的細致的小問題,如至高無上的皇權這一知識點,可以設計為:皇帝稱號的由來是什麼?它是如何建立的?這一制度有何特點?這一制度有何影響?如何評價它?等問題。
2.扣住重點,抓住難點。重點難點是每節課課堂教學的核心,重點難點解決了,課堂教學的目標也就基本實現了。因此,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聚焦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如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上「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問題時,要注意突破「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形成的根本原因」這一難點,從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來講是有些難度的,我們可以設計成系列性的問題來突破,如: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有何變化?這些變化引起社會政治、階級關系和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是涉及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各個方面的深刻變化,這說明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什麼?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已有一定的了解,再來理解「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很容易了。因此,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
有效的問題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大門。教師要提供這樣一把鑰匙,就要以學生的認知、思維和情感為基礎,以課標為導向,不斷優化問題設計,構築有活力、有效力的歷史課堂。
Ⅵ 對華盛頓的評語有哪些
華盛頓的一來生,將國家利益、民族源利益置於個人幸福之上,不戀官位,不慕權勢,堅持民主,警惕專制,他的精神與他所確立的原則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華盛頓為美國的建立和國家的民主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無愧於美國國父的稱號。
……
(2019·宜昌)出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取得獨立,主持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在美國民眾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歷史人物是華盛頓。
(2012·襄陽)華盛頓擔任了美國兩屆總統後,堅持不參加第三屆總統競選,退休後回到自己的庄園。 這一民主選舉制度源於《1787年憲法》 。
Ⅶ 歷史教學問題雜志通知我校對稿件是什麼意思
就是准備錄用了
發過來樣刊,讓你校對一下,沒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改正完再發給雜志社,就可以發表了……
Ⅷ 歷史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一位合格的歷史教師,不能把教學活動看成是單純的歷史知識傳授,它必須培養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必須能夠站在理論和現實相結合的高度,觀察以往的歷史過程,給歷史事件以合乎客觀實際的評價,把握歷史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揭示歷史的發展規律。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和現在的特殊學科,已漸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由於受到應試教育思想長期的影響,中學的歷史科教學仍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鑒於此,筆者在深入挖掘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著重就其解決途徑進行了剖析,現在寫出來,請歷史教師同仁指正。
一、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的一些教師始終認為歷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記住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至於歷史教育眾多功能在學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實,似乎與其無關。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師把教材作為唯一知識來源。他們的歷史教學,無非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如何記住有可能考試的重點知識,如何應對各種考試。其結果則必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歷史教材或資料,爭取考出好成績。
二、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
歷史學科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縱橫交錯的,人類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們各自的淵源和將來,體現在教材當中就表現為教材內部知識體系的網路化。但不少教師在備課、授課過程中往往忽略這一點,只是簡單的章節內容加以講述,未能較深入地向學生展示歷史縱深的一面,沒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內部知識體系。
三、追求創新,但不能因人施教
一些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往往不顧學生的實際能力,片面追求課堂里的轟轟烈烈,整個教學設計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教師的牽制下,學生一會兒看書、一會兒抬頭看錄像、一會兒前後討論、一會兒角色表演、一會兒展開辯論,而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卻很少。於是各種問題便接踵而來,懶的學生是一點事情也沒有干,而動腦筋的學生感覺忙不過來。同時,教師所設置的活動或問題,要麼過於簡單,要麼過於復雜。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而設計復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四、嚴守預案,應變不足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課前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設想得自以為盡善盡美,無可挑剔。但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課前設想的那樣發展。由於一些教師在基本功和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現與"創新"教育相去甚遠之事。其主要表現:一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因勢利導,一切教學活動以教案為准,不敢超越一步。二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果缺乏科學的評判。當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意見時,老師在關鍵時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態度。
五、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存在不少誤區
當前,歷史教學中圖文聲像並茂,生動感人的歷史多媒體教學,無疑有利於創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存在一些誤區:一是本末倒置。有的老師由於在製作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為了"收支平衡",就將教學任務基本上交給了電腦,少了激情的語言表達,少了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呢,只是看了一場由文字、聲音、畫面簡單構成的"霧水電影"而已。二是極端依賴教學設備,一旦設備故障或停電,則惶惶然手足無措,不知所以。三是喧賓奪主。在歷史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中,有的老師片面追求動畫的新穎,文字效果的獨特,聲音的怪異。雖然使課堂輕松許多,但也影響了學生對歷史本真的感性認識,掩蓋了歷史教學的嚴謹性、嚴肅性、科學性。
上述問題嚴重困擾著歷史教學的健康發展,成為當前阻礙學科進步的絆腳石。為解決這幾方面問題,我們要認真對當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進行積極思考,加以總結,促進歷史學科的健康發展。
第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種種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涌現。我們教師在面對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時,一是要積極學習;二是要全面准確理解;三是要有科學批判精神,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吸納,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在備課上多下工夫,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結構。要堅持以訓練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善於設計問題,精講巧問。以不斷促使學生鞏固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第三,歷史教學活動的組織,不應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應是注重於學生學習歷史時思維活動的具體操作,尤其是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注重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要像導演一樣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
第四,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注重啟發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作為中學教師,我認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而啟發式教學原則是各種教學方法的靈魂,應貫穿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
第五,科學認識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不要以為有了多媒體課件就萬事大吉,而要克服依賴電腦和懶惰的思想。製作歷史多媒體課件應以認真備課為前提,多媒體歷史課件要畫面優美簡潔,聲音和諧,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