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的汴京城是現在的哪個城市哪個朝代在此建都
歷史上的汴京城是現在的開封汴京,宋朝建都於此,稱為東京。北宋被滅亡之後金國也將開封汴京定為成都城。開封成為了兩個國家共有的都城,因為就算北宋滅亡了,但是南宋依然將開封,視為自己的都城。開封市位於我國河南省的城市在古代的時候,這里是南宋,北宋,金國的京都。歷史上的汴京城有很多稱呼,習慣上稱之為“東京”“汴梁”“大梁”“汴京”。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汴京城的故事。
三、金國政府佔領汴京城也建都於此在北宋被打敗之後,遷移到了南方建立起了南宋政權。汴京城就空了出來,這時候佔領汴京城的是金國政府,因為汴京城實在是太繁華了,所以金國的政府也將汴京城,設為了他們的首都。
『貳』 歷史上的蘭陵王/歷史上的蘭陵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蘭陵縣位於魯南蘇北地區,原名蒼山縣,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為蘭陵縣了(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
『叄』 唐朝時代的鎖陽城是現在的那裡
原名苦峪城,鎖陽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在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戈壁灘上,始建於漢,興於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過。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築,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於一條線上。
『肆』 唐朝的鎖陽城是現在的哪裡
原名苦峪抄城,鎖陽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在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戈壁灘上,始建於漢,興於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過。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築,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於一條線上。
『伍』 廣西歷史上的古「澄州」,是現在的哪裡
一. 今天的上林縣:
(一)上林縣地理位置:
①筆者認為,上林縣地理位置相對於有點偏了。上林縣雖然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但是距離南寧市市區約120公里。
②上林縣位於南寧市東北部、大明山東麓,其西南毗臨武鳴區,南接賓陽縣,東北來賓市興賓區相鄰,西北連接馬山縣,北靠來賓市忻城縣。
(二)上林縣基本情況:
①上林縣雖然隸屬南寧市,但是相對於其鄰近同隸屬於南寧市的賓陽縣、馬山縣、橫縣筆者認為上林縣並不是一個大縣。
②因為其總面積只有1869.64平方公里,而其下轄鄉鎮也不多,只有7個鎮、4個鄉,戶籍總人口約50萬人。
二.今上林縣有著「南寧市後花園」之稱!
筆者雖然覺得上林縣並不是一個大縣,但是筆者卻認為上林縣是一個名縣!說起上林縣,應該很多讀者就會馬上想到關於上林縣的幾個知名的稱呼了。
(一)之所以上林縣有著「南寧市後花園」之稱,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廣西名山大明山位於上林縣境內。
(二)上林縣位於廣西名山大明山的東麓,而大明山是以風景秀麗、風光無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著稱。在上林縣,當地又稱大明山為「大明仙境」。
(三)筆者認為,上林縣有廣西名山大明山位於境內,「南寧市後花園」之稱實至名歸!
十.唐朝時期:今上林縣改「方州」(即南方州)為「澄州」:
(一)公元634年,即唐貞觀八年,唐太宗李世民改「方州」(即南方州)為「澄州」。澄州,州治所在今上林縣城大豐鎮。
(二)公元758年,即唐乾元元年,今上林縣地復為「澄州」,治所移至上林縣。下轄上林縣、無虞縣、止戈縣、賀水縣。
經筆者研究整理,「澄州」下轄四縣分別位於:
①「澄州」州治所上林縣:為今上林縣澄泰鄉古城村。筆者發現,全國各地不上的所謂「古城村」,一般都是歷史上的古縣城、古郡、州治所所在地。
②無虞縣:治所在今上林縣澄泰鄉江那村
③止戈縣:縣治所白山,即今馬山縣縣治白山鎮。而馬山縣是由隆山縣、那馬縣合並而成。白山鎮為舊時隆山縣縣治所在地,因而筆者推測,唐朝時期的止戈縣,轄區大概相當於舊時隆山縣轄區左右。
關於「馬山縣由隆山縣、那馬縣合並而成」,見筆者所著的文章《中國黑山羊之鄉!「馬山縣」的歷史由來!》。
④賀水縣:賀水縣為今上林縣境內的喬賢鎮一帶,具體為喬賢鎮木山、古樓、那良、廠圩、琴水、黎密等村。
(三)為什麼改「方州」(即南方州)為「澄州」:
①筆者認為,是北方已然有了一個「方州」,與南方的這個「方州」重復了。
②筆者網路了一下「方州」,果然發現,「方州」:是南京在隋唐朝時期的一個州,治所位於今南京市六合區方山。
(四)為什麼改「方州」(即南方州)為「澄州」,而不是其他什麼州?
①「澄州」治所移至上林縣,而當時上林縣治所,為今上林縣澄泰鄉古城村。
②之所以叫「澄州」,筆者認為一定跟今上林縣「澄泰鄉」有重要關系。古代一般以當地的名山大川來命名地方,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澄泰鄉」的地方有「澄江」或者「澄水」的緣故。
十一.唐朝時期:首次設置「上林縣」——縣名由來
(一)當時「上林縣」縣治所在地,設有上林洞口、上林洞口。
(二)其中上林洞口,其音「上」系壯語「洞」的近音,「林」系壯語「水」的諧音,「上林」意為有泉水流出的洞,即出水之處。「上林縣」故此得名。
(三)這是「上林縣」縣得名之始。
十二.新中國:上林縣與賓陽縣合置「賓林縣」
(一)1958年12月,國務院將上林縣與賓陽縣合置「賓林縣」,「賓林縣」縣治蘆圩鎮,隸屬南寧專區。今蘆圩鎮,即南寧市賓陽縣縣城蘆圩鎮。
(二)1959年5月10日,國務院撤銷「賓林縣」,恢復上林、賓陽兩縣,「上林縣」治所大豐鎮,賓陽縣治所蘆圩鎮。
(三)為什麼將上林縣與賓陽縣合置「賓林縣」?
①筆者認為,可能是上林縣總面積較較少的緣故,前面提到上林縣總面積只有1869.64平方公里,而賓陽縣面積與上林縣相當較略大點,有2308平方公里。
②筆者認為,與當時行政區域調整「小縣合並成大縣」有關。
十三.歷史的「澄州」,未來的「上林」
(一)「上林縣」曾經為「州」的時期已經不復存在,「方州」、「南方州」、「澄州」已經成為歷史。
(二)今天的上林縣,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都穩步發展。
①然而相對於鄰近的賓陽縣、橫縣、馬山縣(這里不與南寧市的各個城區相比),則經濟發展明顯落後不少,上林縣還需要很大努力才能持平趕超。
②尤其是與賓陽縣、橫縣相比,更是差距不小。橫縣和賓陽縣正在爭取未來「撤縣設市」。詳見筆者所著文章《廣西擬撤縣設市的七個縣(上)》。
③同為南寧市下轄的兄弟縣「上林縣」,也有沒有這樣的美好理想呢。不管上林縣未來是力爭「撤縣設市」、還是「撤縣設區」,筆者相信,都令上林人充滿期待。
『陸』 歷史上的鄴城市現在的哪裡呢
遺址范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
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占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鄴城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城市,也是當時北方兩強曹操和袁紹爭奪的核心地帶。以這座城市為中心,足以控制北方,並進一步爭霸全國。這里也就成為了三國南北朝的古都。
(6)歷史上的鎖陽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鄴城春秋時屬衛國,戰國時為魏地,西門豹治鄴時大修水利引漳水溉鄴,城市得到首次發展。便利的水陸交通加上人口及生產資料的不斷積累,很快取代邯鄲而成華北第一重鎮。
直至漢末,經由曹魏時期開鑿的一系列運河如利漕渠、白馬渠等,特別是因北伐需要,開白溝、平虜、泉州三渠,從而形成了一條由邗溝、汴渠、白溝、平虜渠、泉州渠連接起來的由江淮直通北方、南北貫通的運河系統。
鄴城地理位置尤其優越,為北方溝通河南河北(指廣義的黃河南北)、連接山東山西(指廣義的太行山東西兩側)的交通要沖。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及交通條件,前倚大河,背靠高山,進可攻退可守,必然造就鄴城在近四百年亂世中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
『柒』 歷史上的蘭陵是現在的哪裡
蘭陵(Lanling )中國古代名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自戰國後期楚國在內此置蘭陵邑容,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省境內最早設立的縣。
蘭陵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有「聖地」寓意。春秋時,魯國在蘭陵設次室邑。戰國時,楚國始設蘭陵縣,治所蘭陵(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鎮),後春申君以荀子為兩任蘭陵令。漢、三國曹魏屬東海郡。西晉初沿襲舊制,元康元年,晉惠帝置蘭陵郡;十六國時期,再設蘭陵郡;北齊設蘭陵郡。
蘭陵故城遺址今位於現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
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批准轄蘭陵鎮的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隸屬地級臨沂市管轄。
『捌』 唐代鎖陽城是現在哪個城市
唐代鎖陽城是現在歸酒泉市管轄
鎖陽城,原名苦峪城,建在安西縣(現稱瓜州縣,歸酒泉市管轄)縣城東南約75公里的荒灘上主城長方形,南北長470米,東西寬430米。除主城外,還有4個瓮城,城的四周還築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馬面。此城久已廢棄,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約9米,寬約5米,全為黃土夯築而成,十分堅固。一條南北走向的牆把全城分成東西兩部分,東城較小,約1.7萬平方米,據說是當年駐軍將領及其家屬的住地。西城較大,約16.5萬平方米,據說是駐扎士兵的地方。全城東西長565米,南北寬468.72米,總面積27.49萬平方米。城周圍建有關廂,關廂前面地帶寬闊,是養馬、練兵的場所。關廂外西北角有小土堡兩個,很可能是用以關押戰俘和處罰士卒的地方。城外東面,有塔兒寺遺址一處,是少數民族祭祖的祠廟,現屋宇無存,只有一座高1米多,用土坯襯砌的大塔和五座小塔,塔原為白色,如今石灰剝落,面目全非。祠旁不遠,有一個10多畝大的凹坑,坑內墳頭累累,很可能是古代死亡將士的墓地。城內布滿沙丘、積炭堆、瓦礫和斷牆殘壁,長著紅柳和沙生植物。西城內有一口深約1.5米的水井,水深達1米左右,傳說這口井是唐代薛仁貴西征途中被困在此城時挖的。井旁有兩棵老柳樹,也傳為唐人所栽。城西北角有一高大點將台,點將台旁有一大堆積炭層,傳說是唐代哈密國元帥蘇寶同佔領此城時鑄造兵器和起炊的遺址。鎖陽城地處大漠深處,登城遠眺,南面荒漠一片,遠處祁連山峰潔白明凈;北邊,田野中大大小小的水泊湖池閃閃發光;西面,廣闊的草原綠草如茵。城周圍天闊地廣,蒼茫幽遠,塞外風光盡收眼底。
『玖』 鎖陽城在哪裡始建於什麼朝代
原名苦峪城,地在安西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戈壁灘上,始建於漢,興於唐,其它各專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屬過。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築,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於一條線上。鎖陽城在漢代是敦煌郡冥安縣治所,西晉為晉昌縣,隋為常樂縣,唐為瓜州郡。後歷經戰亂,明王室閉關後遭廢棄。鎖陽城之名緣於清代民間,因城周圍有諸多味美甘甜的鎖陽,後人因物命名為鎖陽城。鎖陽城是絲綢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諸方面曾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鎖陽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開闊的綠洲,是酒泉郡與西域聯系的紐帶。周圍有幾十處古城、古墓、石窟、寺廟,保存規模尤以鎖陽城為最。鎖陽城分內外兩城,外城總面積80萬平方米,內城總面積28萬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敵台、擂台等古代軍事設施。鎖陽城具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和古代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同時,也是古代沙漠化演進過程創舉滄桑變化的典型標本,是中國西部古文化遺存和獨特自然景觀結合最為完美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