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仙霞古道有哪些歷史價值

仙霞古道有哪些歷史價值

發布時間:2021-02-23 17:02:48

⑴ 中國有哪些現存的 比較著名的古道

絲綢之路徽杭古道茶馬古道車師古道仙霞古道休龍古道古蜀道儻駱古道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自然風光壯觀的旅遊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葯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悠久的歷史。車師古道
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在崇山峻嶺中蜿蜒,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古道石級縫中冒出青草,有濃濃的蒼涼感,從江山市的仙霞關至楓嶺關,道道險關扼守著這條從唐朝到近代浙、閩間唯一的商旅要道。這里關雄峽險,為浙閩贛三省要沖。素有「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之稱。這里是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齊名的中國四大古關口。二十八都古鎮就是在仙霞山脈深處,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一個重要的驛站。這里地處偏遠、存在著143種姓氏,魁星高照、文運亨通的願望成了這個百姓之鎮的集體安慰和夢想的寄託。從古到今,語言文化高人一籌的自豪感使一個小鎮「傲視」自己的縣府,那是因為他們保留著祖先13種方言而沒有影響互相間的溝通。 休龍古道由安徽休寧縣城至浙江遂安縣龍山街。從休寧縣城至屯溪,東南行,經欲橫關、呈田、石門、嘯天龍(戴縣與遂安縣交界處)至浙江遂安縣龍山街。橫關至嘯天龍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橫關至石門段,路寬6至9尺,石門至嘯天龍段,路寬3至4.5尺。沿途地勢由北至南逐漸升高。嘯天龍為白際山主脊,海拔1300餘米。登嘯天龍,北可望屯溪,東可觀新安江大壩。相傳此道辟於元末明初,為朱元璋由浙入皖,經過此地,率軍民辟成。當地人稱休龍古道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嶺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這條古道很特殊,以往的古道都是在山腳或者像徽杭一樣在山腰。而休龍古道是在山頂上。

⑵ 仙霞古道上的一道風景線,浙閩贛三省交通要道,有時間滄桑感嗎

你知道仙霞古道嗎?你聽說過仙霞古道上的仙霞關嗎?仙霞關是衢州一個很著名的風景點,每年到這邊的遊客真的是絡繹不絕,仙霞關以及古道風光很美,也沒多少人、顯得異常安靜、像個世外桃源、一條小道兩邊是山,分為四關,起點保安鄉終點龍井村,從第一關到第二關,古道有1135級,第二道關是仙霞嶺的最高處,穿過第二道關,便登上仙霞之巔。

⑶ 請問一下江山仙霞古道徒步線路及線路圖非常感謝!

仙霞古道徒步線路:龍井村——第5關——第4關——第3關——第2關——觀音殿—內—蕭容蘭亭——仙霞關(第1關)。

仙霞古道少有人跡,除了山間靈星散落的幾個小村子外,山上除了竹子就是茶樹。仙霞古道從江山市的仙霞關至楓嶺關,二十八都古鎮就在仙霞山脈深處,曾經是浙、閩間唯一的一條商旅要道。

仙霞二關是關嶺最高處,此後兩關都是較陡的下坡路,出龍井村就到205國道。可攔過往客車去廿八都(古鎮)。

(3)仙霞古道有哪些歷史價值擴展閱讀:

仙霞古道是一條比較有歷史韻味、充滿滄桑感的一條戶外徒步穿越路線。仙霞關位於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距上海400公里,杭州240公里,205國道可達,仙霞關與劍門關、居庸關、辰籠關合稱「四大名關」。

仙霞古道、雄關、勝景,沿途的江郎山、仙霞嶺、楓嶺和梨嶺等,或因險峻,或因秀美,或因其為省界象徵,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於此觀山攬勝,賦下不少贊美仙霞的詩篇。

張九齡、王安石、陸游、朱熹、楊萬里、辛棄疾、徐霞客等等文豪紛紛慕名來游。在仙霞古道景區里,有一座50多米長的碑廊,其中陳列了26塊詩碑,鐫刻了歷代文人名士途經仙霞古道時留下的20篇詩文。

⑷ 廿八都古鎮的古鎮歷史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軍攻打福建,被浙閩邊界的仙霞嶺阻擋,於是「刊山七百取建州」,在崇山峻嶺間開辟了這條仙霞古道,使旁邊的小鎮有了歷史記載。北宋時在浙江南部設都44個,這個小鎮排行28,當地人稱「廿八都」。
人們一直用「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來形容廿八都的戰略險要,這不僅因為她地處閩浙贛三省的交界處,更因為她有安民、楓嶺、六石、仙霞四道關口,易守難攻而變得聲名赫赫。
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隸屬於浙江省江山市的廿八都是憑借仙霞古道才繁榮起來的。在1932年公路沒有修通前,仙霞古道是福建浙江之間的唯一通道。鎮南的浮蓋山,是仙霞古道的入閩埠,《徐霞客游記》中稱之為「怪石拿雲,飛霞削翠」。明朝末年,鄭成功的父親也是由這條古道退兵福建進而退守台灣的。後來清政府為防範明軍的反攻,在全國各地招募了1500名士兵駐扎在廿八都南面的楓嶺關口,有了軍隊的駐扎自然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廿八都逐漸演變成一個移民城鎮。
中華文化歷來以宗族脈絡繁衍,在中國地域中,一個村莊往往就是一個姓氏。張家村,李家莊,王家屯。但始於唐代,繁盛於明清的小小古鎮廿八都,總共一萬人口,卻有142個姓氏,13種方言。
於是廿八又有「方言王國」和「百姓古鎮」的雅號。
據說,抗美援朝時,鎮里幾個志願軍青年在遼寧丹東市停留時,發現當地老百姓的語言和廿八都的官話幾乎一樣。年輕軍人走過萬水千山之後,竟然在關外找到了迷失數百年的故鄉,終於搞清楚「廿八都官話」原是「關東話」,幾位年輕人不禁喜極而泣。
歷史上形成的移民現象,使古鎮的民居民俗獨具個性。
鎮內的建築依古道兩側而建,北為潯里街,南為楓溪街。整個古鎮由此呈走廊型不規則的團塊結構 。古鎮在清同治年間處鼎盛期,光飯鋪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雜貨批發商有40多家。
地處偏遠的廿八都人雖然靠著古道經商致富,但眼睛始終盯著京都,巴望子女學而優則仕。於是建造文昌閣,便成了這個百姓之鎮的集體安慰和夢想的寄託。
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廿八都遵循著自己的文化邏輯;在古樸而恢弘的舊宅里,在沉重而悠遠的石板小路上廿八都將古老的文化風情傳承至今,並靠著這份自尊,悠悠自得、不卑不亢地佔據著這片土地,一代一代地演繹著那個「文化邊城」的故事。

⑸ 仙霞山脈源頭在哪裡

仙霞嶺綿亘在浙、閩茫茫群山之間。1000多年前黃巢起義軍入閩,沿仙霞嶺開山伐道700里,成為當今著名的仙霞古道。

⑹ 仙霞嶺山脈的歷史沿革

唐末來,黃巢入閩,沿仙霞嶺開山伐源道,後世逐漸建成了著名的仙霞古道。現存古道為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重築,古道上有仙霞關(591m)、楓嶺關等關隘。仙霞關始建於北宋時,稱為「東南鎖鑰」和「入閩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楓嶺關是浙江五大名關之一,是浙西第一重要門戶。在仙霞關、楓嶺關之間有廿八都古鎮。仙霞古道歷史記載有9大雄關,現保存完好的有仙霞關、楓嶺關、安氏關、二渡關等6關,梨嶺關等3關尚存石築殘垣。楓嶺關是浙江五大名關之一,是浙西第一重要門戶,而仙霞古道最具規模的雄關當數仙霞關。

⑺ 說明歷史時期仙霞古道的經濟意

位於中國東南部的仙霞古道是跨越仙霞山脈而溝通浙江錢塘江流域與福建閩江流域的陸路版連接線權,具有顯著的交通和經濟意義。沿著仙霞古道發展起來的建築、村落和集鎮,也形成一條極富特色的經濟帶。本文從地理歷史、交通、軍事、經濟貿易和文化等多個角度,對仙霞古道經濟帶興起的原因和過程進行綜合考察。

⑻ 廿八都的歷史故事(詳細)

廿八都鎮,位於浙江江山境內,為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作家創作基地,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專家譽此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邊界,交通便利,205國道穿鎮而過。鎮轄面積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與周庄、同里、烏鎮等著名古鎮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它和那些江南水鄉古鎮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帶有幾分神秘。1100多年前,黃巢揮戈南下,在浙、閩之間的崇山峻嶺中開辟了一條仙霞古道,從此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的廿八都成了歷代屯兵扎營之所,兵家必爭之地。最初主要是軍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漸成為商旅要道,溯錢塘江而上的船隻裝載著來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貨到江山的清湖碼頭靠岸,然後轉陸路,由挑夫肩頭的扁擔挑往閩、贛。從閩、贛來的土特產也要到清湖裝船運往金衢滬杭各地。廿八都作為過往貨物中轉的第一站,一個必經的交通樞紐,迅速成為三省邊境最繁華的商埠。鼎盛時期,商行店鋪、飯館客棧布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來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熱鬧了數百年之久。
許多人對這座古鎮怎麼叫「廿八都」感到奇怪。當然,它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古稱「道成」。宋朝時在鄉以下設都,江山設都四十四,道成地屬二十八都,此後就一直沿襲這個名稱。在江山市,至今還保留著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百家姓」
廿八都一帶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武帝怕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將當地鄉民都押往外地,成為「人跡所絕,車道不通」之地。自唐末黃巢起義軍耗時兩年開辟仙霞古道,打通三省交通後,這兒不但是軍事要沖,從浙入閩、或從閩入浙,翻嶺過關到達廿八都時正好一天,適應過往商旅的服務業遂興旺起來。到清朝時全國長期統一,加上四面關隘相守,很少受戰亂影響,商業繁榮發達,鼎盛時每天有千根扁擔在運貨。外來客商、雜夫,流落的敗兵、退役官兵,紛紛在此定居。廿八都實際上是迄今發現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鎮。大戶大族都修有族譜,知道自己祖上來自何處。

「四大家族」
鎮上曹、楊、姜、金「四大家族」,在清末民初時名噪一時。曹家以經營田地為主兼開南貨店、布店;楊家從經營竹山到造紙,以後轉為南北貨交易為主;姜家從經營油料到以開布行為主;金家從經商到以收租耕讀為主。古鎮重點保護的36幢古建築中,絕大多數是這「四大家族」的宅院。
九種方言

廿八都居民既以全國各地移民為主,自然帶來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贛西、閩北閩南、徽州的九種不同方言,小區域的方言僅幾戶人家通用,十分奇特。廿八都成為仙霞關、楓嶺關守軍的屯兵之地,最多時有馬步兵一千五百多人,不比當時居民少。這么多各地來的軍民在鎮上生活,語言不便。滿清軍營中不準講方言,強迫推行所謂的官話。守軍在廿八都也強迫當地居民使用滿清官話,商家為了招呼好這個大客戶也主動學講官話,但都帶點南腔北調,時間一長就成了全鎮標准方言。據說鎮上青年參加志願軍在丹東集結時,發現當地方言竟與家鄉方言一樣。其實,滿清官話就帶有關外口音,廿八都官話源自關上守軍的通用語,因而也稱為關話。廿八都人為什麼都會講點普通話也就不奇怪了。但是當地居民的本地語言如江山話仍然被保留下來,他們絕不肯被強迫推行的滿清官話所同化。
南北交融的獨特風俗廿八都老街的風俗習慣、飲食文化融合了各地民俗,經過幾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揚棄,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如婚喪節慶,親友來賀喜吃飯,每餐主人只收幾元錢的禮金,多一元都要退回。姑娘出嫁時,要在門頭掛上男方送來的豬腿,並插上一把刀,象徵婚姻關系如割不斷的「連刀肉」。山歌、剪紙、木偶、高蹺、秧歌、龍燈、舞獅、旱船等南北傳統文化,在此地十分流行。因為古代官兵中有來自北方和西南的,有些民間游戲還帶有北方冰上運動或雲貴川一帶娛樂活動的痕跡。
廿八都距離江山市縣城70公里,是一個古老小鎮。全鎮有800餘戶4000餘人口。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由於歷史上少受戰亂,使鎮上古建築風貌依舊,保存較為完好。據統計現保完整、規模大的明清古建築民居、廳堂共有36幢,公共建築物有孔廟、大王廟、文昌閣、萬壽宮、真武宙、忠義祠、觀音閣、老衙門、新興社等11幢。在這些眾多的寺、廟、宮、殿中,以大王廟規模最大,孔廟最雄偉壯觀。孔廟建於宣統年間,佔地1500餘平方米,整體布局沿中軸線依次為照壁門庭、正門、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寢殿共計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結構上,明間均為抬梁式、邊貼為穿斗式,正殿為兩層重檐歇山頂樓閣,四面飛檐出挑,十分高大雄偉。建築內以精湛的木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標、天花板,均繪月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龍、鳳、花、鳥等繪畫

作品,幾何圖形、牛腿、雀替、窗扇、欄板等木構件均有浮雕或鏤空雕,題材豐富,形象極為生動,猶如一座藝術寶庫。
鎮南村口,有一座跨楓溪之半圓形的單孔石拱橋水安橋。橋上建有九間橋亭,中為重檐歇山頂,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為浙西唯一的設有古橋亭的古橋梁。
鎮上的古建民居,不僅數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築風格與別處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勢、環境、巷道之不同,錯落有致,富於變化。民居的基本結構為平面長方形的四合院式,二進一天井,也有三進二天井的廳堂,房內廳堂自成院落,門扇、窗戶上的圖案少見雷同,民居正站均為石結構,門樓絕少見到磚雕,多以精緻木雕構件組合而成,樓閣式的四柱三樓形式,風貌獨特。
古鎮舊有東西南北四道城門,今唯有鎮南石質門額一方,書有「楓溪鎖鑰」。一條街道與小溪並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長達1公里。兩旁多為二層樓店鋪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紀集鎮的風貌。
廿八都鎮的建築依古道兩側而建,長達1公里。北為洵里街,以住宅為主;南為楓溪街,以經商為主。古鎮在清同治年為鼎盛期,光飯鋪酒店就50多家,南北雜貨批發商有40多家。然而更讓人注目的則是這里的橋、廟、閣等公共建築。
廿八都
水安橋,一座廊橋橫架於楓溪之上,在晨霧的繚繞和夕陽的照耀下,展現出不同的側面,著實謀殺了我們不少膠卷。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和嬉戲倦了的孩童在廊橋休憩,又為這美景增色幾分。楓溪橋是典型的石拱橋構造,它與周邊的水星廟構成了一副恬淡而抒情的中國畫。其餘的如花橋之類的只空留地名而已,原橋的構造不復存在了。
夕陽下的大王廟是最美的,前有金黃色的稻田作鋪墊,後有青山藍天為屏障,粉牆與黛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使得我不禁發呆,轉身俯瞰廿八都鎮,他躺在仙霞山脈的懷抱中,屋頂間的生起的炊煙在晚霞中一縷縷地散去。
廿八都有大小兩個文昌閣,大文昌閣在鎮北頭,小文昌閣在鎮南端。兩座建築的宏偉和精緻在當地是無人可與之相媲美的。文昌閣一般只有縣治才有,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

方。雖然廿八都人靠經商致富,但內心卻始終無法擺脫"學而優則仕"的情結,他們的願望和夢想早已飛出大山,飛向遙遠的京都。於是同時他們也留下了300餘幅彩繪在大文昌閣的梁、枋、藻井間,用"懸梁刺股"、"衣錦還鄉"來激勵後代。
古鎮的大戶有曹、姜、楊、金四家。他們圍繞著宗族而居,至今還保留著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戶戶的門楣。門楣多為樓閣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簾虛柱構成四柱三樓式。各個部件都有精細的木雕裝飾,題材多為福祿壽、合和二仙等吉祥物。這木製的門楣和江南其他地區的磚雕門樓有著截然的反差,使人走在這老街之上,無不被這景色所吸引。看這徽式的馬頭牆、浙式的屋脊、贛式的檐櫞、閩式的土牆,其內涵的豐富已足以使建築學家所驚嘆。

閱讀全文

與仙霞古道有哪些歷史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