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發奮讀書的人有哪些

歷史上發奮讀書的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3 16:12:55

Ⅰ 歷史上有哪些人應感受到知識的甜處而發奮讀書的

讀書是甜的,它使人受益匪淺,收獲知識與快樂。而我,就在那天晚上評委到了版甜甜的味道—權—書的味道。那是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在挑燈夜戰。哈哈,作業做完咯!我興奮地合上作業本,把筆一扔,就想出去玩一會兒。這時,我的眼光被書櫃里的一本書《死水》吸引住了。我踮起腳尖,努力地想要夠著那本書,使勁地拿了下來。這是聞一多的詩集,詞藻優美,但是內容卻晦澀難懂。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了好幾遍,怎麼也搞不懂。哼,我就不信,我看不懂它?我拿出字典和相關工具書,又翻了起來。這回《死水》里的每一個字都變得活潑起來,它們彷彿在和我招手。繼續讀下去竟然越讀越順,我彷彿走在一道崎嶇的小路上披荊斬棘,小路平整起來。詩集的思想感情給了我一個精神世界:詩人的愛國情懷向我走來,復興中華的願望卻被惡勢力干擾……我越讀越起勁,讀書給我帶來的甜味——充實感和滿足感令我快樂。《死水》讀完了,我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嘗到了讀書的甜味,真讓人受益無窮啊!讀書是甜的,正如歌德所說:「讀了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它使人收獲知識與快樂,使人受益終生。

Ⅱ 努力學習才有出息,歷史上有哪些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1、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的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功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過來的光亮,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的學習,後來成了個很有學問的人。

2、蘇秦刺骨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孫敬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4、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

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

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

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

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謚他為「勤果」。

5、歐陽修鋪沙識字

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給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來維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學年齡,歐陽修家貧不能入塾,只得跟母親學習。他把細沙倒在院子里當紙,把蘆葦桿當筆。

歐陽修跟母親日日學字,接受訓蒙教育,過了一段時間,歐陽修就可以閱讀一些書籍了。有了自學能力以後,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歲時考中了進士 ,後來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Ⅲ 古人發奮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書映雪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晉秘書監孫盛的曾孫、長沙太守孫放之內孫。孫康幼時酷容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躺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大地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昏黃的油燈要亮得多!
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封德陽縣侯。
元朝初年,孫氏族人從河南龍門遷到浙江湘湖,以「映雪堂」命名孫氏祠堂,以記念祖先孫康「映雪讀書」的事跡。

Ⅳ 歷史上刻苦讀書的人

韋編三絕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業精於勤
手不釋卷王亞南睡三腳床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21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21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4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趕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3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北宋宰相趙普
《宋史》雲: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頭懸梁,錐刺骨
囊螢夜讀
鑿壁偷光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一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
回答者:啊啊啊四 - 童生 一級 2-28 19:56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hao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Very Good!
評論者: 琪々哀 - 試用期 一級

good
評論者: 馬紹祺 - 初學弟子 一級

韋編三絕 懸梁刺? 鑿壁偷光 業精於勤
評論者: n101213 - 魔法學徒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共 1 條
懸梁刺骨
回答者:劍俠→戰天意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2-28 19:50

Ⅳ 古代有哪些刻苦讀書的人

蘇秦.孫敬 是頭懸梁 錐刺股
匡衡 鑿壁盜光
車胤 螢囊映雪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蛻凶焦恚

Ⅵ 有哪些名人刻苦學習

1、賈逵

賈逵是東漢時著名學者,從小就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有一天,姐姐帶著賈逵玩,對

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帶著賈逵來到了學堂旁邊,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

聽。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復溫習。賈逵到十多

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

2、孫康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法刻

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3、魯迅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

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

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4、唐汝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看不到外面的美景,再也看不到夥伴們

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並且開始

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

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

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5、呂蒙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

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有很多

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

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孫權大為高興,就讓

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6)歷史上發奮讀書的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3、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學規類編》

釋義:讀書的方法沒有其他的 只有立下志願虛心的學習 並且反復的研讀 才能獲得成功!

Ⅶ 歷史上有哪些人勤奮讀書

1、孔子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

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

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2、王羲之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3、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4、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王亞南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Ⅷ 歷史上有哪些勤奮好學的名人

戰國來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源,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發奮讀書的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