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不畏權勢的人歷史上有哪些不畏權
佟麟抄閣: 誓死堅守陣地的抗敵英雄 英勇抗日的愛國將領——趙登禹 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馬本齋 戰斗在日寇鐵蹄下的女共產黨員——張宗蘭 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抗聯英豪——李兆麟 抗日虎將盪氣回腸——葉成煥 抗日怒火燃赤心——馬耀南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呂正操 陝西抗日名將許權中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爆破英雄馬立訓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鋼鐵戰士——楊靖宇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文天祥 李白
B. 哪些歷史英雄具有不畏權貴、寧死不從的精神
文天祥、岳飛、
C. 古代有哪些清正廉潔的人
1、狄仁傑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2、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
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
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正三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3、袁可立
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明朝萬曆十七年進士,初任蘇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監察御史,五月初九日因直諫罰歲俸。二十四年正月初十被罷官回籍二十六年。泰昌元年八月十七日起尚寶司司丞。
天啟元年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同年七月十六日晉太僕寺少卿。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日升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侍經筵,同年三月十四日,充廷試讀卷官,同年四月初十日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
天啟三年十月初六日晉兵部右侍郎,天啟四年三月初三日七上疏予告歸。天啟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兵部添設右侍郎。天啟六年潤六月初九為右侍郎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轉左侍郎,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廷推南京戶部尚書 ,十二月初一日加兵部尚書致仕。
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三上疏辭。「公自此絕意仕進」居家不出。南都以子樞贈光祿大夫。
袁可立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 『』四朝元老」之臣,誥 『』五世恩榮」之賞。為官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曾策反努爾哈赤姻婿劉愛塔。
清興「文字獄」,其傳記和著作遭禁毀。乾隆四十二年,有關袁可立的《節寰袁公行狀》和宋岳飛的《岳鄂王精忠祠記》同時遭滿清封殺令。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5、於成龍
於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於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於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賜謚「清端」。有《於清端政書》八卷等著作傳世。
於成龍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為「清官第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狄仁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有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可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成龍
D. 有那些不畏權貴的事跡
沈鏈 楊繼盛 海瑞 等等PS:我明朝那些事兒看來的,你可以網路一下
E. 中國歷史上不畏強權的人有哪些
明朝嘉靖年間的楊繼盛
光武年間董宣
東漢末年的禰衡
F. 古代為官清廉的人有哪些
古代為官清廉的人有:晏嬰、楊震、羊續、劉寵和包拯等:
1、晏嬰
春秋時期的齊國丞相晏嬰,曾經輔佐齊靈公、齊庄公、齊景公三朝,歷時40年。他廉潔從政,清白做人,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曾3次謝絕齊景公贈送的一千兩黃金、豪車寶馬以及豪華府第。不僅如此,晏嬰還時常把自己所得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2、包拯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包拯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
3、羊續
羊續字興祖,東漢大臣,司隸校尉羊侵之孫,歷任揚州廬江郡太守。羊續施政清平,為人儉朴,素有窮官之稱。有一次,羊續的屬下給他送了一條活鯉魚。他收下後讓人把魚掛在庭檐下,幾天後成了枯魚干,羊續不讓人取掉,以此表達自己不收禮的決心,留下「懸魚太守」的美名。
4、劉寵
東漢末年賢臣劉寵,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一生清約省素。他在擔任會稽太守時,扶持農桑,興修水利,革除苛政,輕徭薄賦,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而且微服私訪,體察民瘼,公正廉潔,禁止擾民,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5、楊震
楊震為東漢時期名臣,隱士楊寶之子。楊震50歲時到州郡任職,當他前往郡里路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縣長,前去看望楊震,晚上欲送楊震黃金十斤。
楊震對他說老朋友懂你,你為什麼不懂老朋友。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抱起黃金慚愧地離開了。
G. 歷史上不畏權貴的正反面例子
不畏權貴正面例子 曹操 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 權貴聽到曹操的名字就跑畏權貴的人很多啊
H. 有哪個偉人曾經不畏權貴提出自己的看法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還有何充、宋璟、董宣、第五倫、海瑞、范仲淹等。 董宣是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一個執法嚴格的官員,被劉秀稱為「強項令」,意思是脖子剛強、不肯低頭的縣令。
董宣在做洛陽縣令時,公主的僕人殺人,犯了法,躲在公主家裡不出來,所以抓捕他的人不敢進去。董宣聽說公主的車要出來,就攔住了,當面殺了那個犯了死罪的僕人。公主認為董宣在她面前殺她的僕人,是在欺負她。於是向皇帝,也就是自己的哥哥劉秀告狀。劉秀很生氣,把董宣叫來,要打死他。董宣也生氣地說:「皇上您很聖明,復興了漢朝,但現在卻放縱人殺人,這怎麼能治理國家呢,我不用你打,我自己先死吧!」說著就用頭撞柱子,撞得頭流了血。
劉秀知道了事情真相,也就不殺他了,但讓他給公主磕頭,賠禮道歉。董宣就是不聽,劉秀就讓人按他的頭,董宣雙手撐地,挺著脖子。劉秀最後獎勵了他,還給他加了個「強項令」的稱號。
董宣死後,劉秀派人去他家裡,見到董宣家裡很貧窮,竟沒有錢買棺材埋葬,原來董宣還是個清廉的官吏。劉秀知道了,非常難過。
硬脖子的洛陽令
漢光武帝在鎮壓了綠林、赤眉兩支最大的起義軍之後,接著又消滅割據隴右和蜀地的兩個割據政權,統一了中國。漢光武帝把洛陽作為都城。為了和劉邦建立的漢朝相區別,歷史上把這個王朝稱為「東漢」,或者叫「後漢」。
臣聽說君主是天下臣民萬物的主人,其責任最重大。要名符其實,也只有委託臣工,使臣工盡心陳言而已。臣請竭誠所見。直所欲言,為陛下陳說。
從前漢文帝是賢良君主,賈誼還痛哭流涕而上疏言事。並非是苛刻責備,因漢文帝性格仁慈而近於柔弱,雖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將不免於怠廢,這是賈誼所大為顧慮的。陛下天資英明傑出,超過漢文帝很遠。然而漢文帝能富有仁義寬恕的性格,節用愛人,使天下錢糧豐富,幾乎達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則銳意精心治國時間不長,就被狂妄想法牽涉過去,反而把剛毅聖明的本質誤用了。以致說遐舉可成,一心一意學道修行,傾盡民脂民膏,用於濫興上木工程,二十餘年不臨聽政,法律綱紀已經廢弛了。數年來賣官鬻爵推廣開綱事例,毀壞了國家名器。二王不能相見,人們認為薄情於父子。因猜疑誹謗殺戮污辱臣下,人們認為薄情於君臣。享樂在西苑不返回大內,人們認為薄情於夫婦。官吏貪污驕橫,百姓無法生活,水旱災害經常發生,盜賊滋蔓熾烈。請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麼樣子?
近來嚴嵩罷相,嚴世蕃受極刑,一時較快人心。然嚴嵩罷相之後還像嚴嵩未任相之前一樣而已,世道並不十分清明,不及漢文帝時太遠了。因為天下人不用直道侍奉陛下已經很久了。古代君主有過失,依靠臣工扶正補救。現在竟然修齋建醮,大都前來進香、仙桃天葯,大家一塊奉辭上表祝賀。建築官室,則由將作官員竭力經營;購買香料珍寶,則由度支派人四齣尋求。陛下的錯誤舉動,而諸臣都跟著錯誤地順從,沒有一個人肯為陛下端正言論,阿諛奉承的太過分了。然而心中慚愧膽氣空虛,退回去又有議論怨言,欺君之罪到了何等地步。
天下,是陛下的家。人沒有不顧自己家的,內外臣工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的如同磐石一樣的人。一心一意學道修行,是陛下的心受了迷惑。過分的苛斷,是陛下的情偏。然而說陛下連家也不顧,合乎人情嗎?諸臣徇私廢公,得一官職多因欺詐失敗,多因不做任何事情敗,實在有不能使陛下滿意的人。其實不然,是君主之心和臣下之心偶爾不相遇合造成的,而選說陛下憎惡卑薄臣工,因此拒諫。因一二個不合意。就懷疑千百個都這樣,使陛下陷於有過失的舉動中,而安然處之而不知怪,諸臣的罪惡太大了。《禮記》:「在上君主有疑心則百姓易迷惑,若在下的人懷奸詐難知其心則在上君治理勞苦。」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而且陛下的失誤很多了,其大端在於齋醮。齋醮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自古聖賢留給後人的訓條,修身立命的說法叫「順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了,沒有聽說過所謂長生不老的說法。唐堯、虞舜、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是聖人中的典範,沒有能長久在世,在此後也沒有見過真正自漢、唐、來至今仍存在的。授給陛下道術的陶仲文,因此稱為師。陶仲文既已死去了,他沒有長生,而陛下如何能夠單獨求到。至於仙桃、天葯,怪異虛妄最成問題。從前宋真宗得天書於乾佑山,孫爽說:「天如何能說話呢?豈能有書。」桃子一定是採摘後才能得到,葯一定是炮製以後才能成。現在無故獲得這二個東西,是有腳而能走嗎?說「天賜給的」,是上天用手拿著而交給您的嗎?這是左右姦邪的人,製造荒唐離奇的事用來欺騙陛下,而陛下去誤估了他,以為確實這樣,太過分了。
陛下又要說標明刑罰獎賞用來督責臣下,則分別職掌治理有人,天下沒有不可治,而學道修行為無害己嗎?大甲說:「有人以言語違背了你的心,一定要用意義求其意。有人以言語順從了你的心,一定要非道來考察。」用人而一定要他一句話也不違背,這是陛下謀劃的錯誤。既面觀察嚴嵩,他主持政務時,有一點不順從陛下的嗎?過去為同心的人,現在成為戮首了。梁材遵守正道堅守職責,陛下認為是叛逆的人,歷任都成就好聲望,現在在戶部做官的人還在稱贊他。然而諸臣寧可學習嚴嵩的順從,不敢仿效梁材的抗爭,難道真沒有窺測陛下的細微好惡、而暗暗作為趨吉避凶的人嗎?就是陛下又從這些人當中得什麼好處呢?
陛下的確知道齋蘸沒有好處,一旦翻然改悔,每天!臨朝聽政,和宰相、侍從、言官等人,講論天下利害,雪洗數十年以來的積誤,置身在唐堯、虞舜、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聖賢君主的行列,使諸臣也得以自己洗凈數十年阿庚奉承君主的恥辱,置身於皋陶、夔龍、伊尹、傅說賢明輔臣的行列中,天下有什麼憂慮不能治,萬事有什麼憂慮不能理。這只是在陛下一振作之間而已。放下這些不作,而急迫於輕身能飛脫離世間,枉費精神,用來追求擊風捕影、茫然不可知的領域,臣見勞苦一輩子,而最終將一無所成。現在大臣為保持祿位而喜歡阿諛奉承,小臣害怕治罪而不敢說話,臣制止不住自己的憤恨。因此冒著死的危險,願意竭盡誠摯之情,希望陛下聽取。後面的那個是海瑞的。(引用與網路)剩下的人你可以去網路瞧瞧!
I. 歷史上不畏權勢的人
包拯
海瑞
紀曉嵐
劉羅鍋
魏徵
嵇康
陶淵明
J. 具有不畏權貴,寧死不從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西漢時,蓋寬饒在漢宣帝時任司隸校尉,受皇帝之命,負責察舉包括丞相在內的朝廷百官以及京師附近一帶所有違法者,手下率有千名徒隸,可以領兵逮捕任何大奸巨猾,可他所面對的是整個上層統治集團。蓋寬饒這個人剛正鯁直,不畏權貴,對於權臣、貴戚、寵宦種種違法犯禁之事,他都毫不留情的糾舉,甚至對皇帝本人舉措不當之處,也敢直言不諱。
一次,皇後之父許廣漢遷入新居,滿朝公卿都去恭賀,他卻不去,還是許廣漢一再邀請,他才肯前往,見到這位皇帝的岳父大人,他也是不卑不亢。許廣漢說:"蓋君來晚了,要罰酒。"他說:"別讓我多喝,我一喝酒就會管不住自己!"
丞相魏侯譏笑道:"你不喝酒也管不住自己。"
滿座的人都以一種十分鄙視的目光注視著他。當酒酣耳熱之際,那些官高位顯的大臣們一個個都丑態畢露,身為九卿之一的檀長卿竟然跳出座位,學著猴狗相鬥,在座的人都開懷大笑起來。蓋寬饒十分氣憤,他仰視著雕梁畫棟的屋頂,冷笑道:"真夠快活的了,豈不知富貴無常,很快就會被他人所取代呢!今日諸君在這樣的高堂華屋相聚,也不過是匆匆過客,這樣的事我見多了,諸位大人好自為之吧!"
說罷離席而去,並向朝廷彈劾檀長卿,說他以大臣而做猴狗之態,有失身份與尊嚴。皇帝本來想處理這件事,由於許廣漢的一再請求才獲免。
由於他一再結怨於公卿顯貴,仕途自然不順利,很多能力比他差、地位比他低的平庸之輩都超過了他,他心情抑鬱不平,不免有所流露。他的一個好朋友王生寫信勸他道:"聖明的皇上知道足下廉潔公正,不畏豪強,所以授足下以監督百官之職,地位能夠尊顯的了,俸薪也夠厚的了,足下當忠心報答主恩,而你卻一以激烈的言辭指斥陛下左右大臣,這可不是立功揚名、保全壽命之道呵!如今朝中的執政大臣都是一些玩弄法律的老手,他們會花言巧語加罪於你,你既不能避開他們,卻想以自己寶貴的血肉之軀,去和那些凶險難測的勢力較量,我實在為你痛心。大丈夫立世,應當正直而又不過分僵硬,靈活而又不失去分寸。古人講'明哲保身',希望你考慮。"
蓋寬饒不能做到這一點。後來他看到皇帝重用宦官,又上書批評,並引用古書所說"官位應當傳於賢者,不是賢者不應在其位"的話來告誡皇帝。這一來可闖了大禍,皇帝以他為誹謗,那些早就對他心懷怨恨的大臣更是誣稱他要皇帝讓位於自己,大逆不道。可憐他仇多友少,也沒有後台依託,終於被逮捕,含恨自殺在宮門。
一位大臣在上書救蓋寬饒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山中有猛虎,森林便可以得到保全,朝廷有忠臣,姦邪之輩便不得不有所收斂。"其實事實未必是這樣,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在正直與姦邪的較量中,正直常常是被殘害、被污辱、被貶損的一方。
漢宣帝不能說是一位昏君,許廣漢也算不上奸臣,但在處理蓋寬饒的事件上,他們有失公正,是站在正直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