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拱橋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採集文物標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月洲湖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器及紡輪)
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郭河楚王五樂台 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0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物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石碑、匾額近百件,石拱橋6座;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器等;還有州衙遺址、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都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鐵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沔城狄梁公問政處:位於沔城蓮花池邊,為紀念唐代名臣狄仁傑所建。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曾任復州刺史,到任前,曾有幾任州官無故失蹤,狄仁傑偵查此案,原是江洋大盜所為,並巧妙抓獲歸案,一時四方傳誦。沔陽人建狄公問政樓,樓內有石刻,銘文狄梁公問政處(狄仁傑後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
緬伯高洗鵝沔陽湖 據《沔陽州志》和徐渭的《路史》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回紇族官員緬伯高向唐朝進貢白天鵝,中途行經沔陽,在湖中為天鵝洗澡,不慎天鵝飛走,緬伯高匆忙之際,抓得幾根鵝毛。隨後,他到長安向唐天子說明原委,並吟成幾句:"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諒解與贊賞。陳友諒故居(玄妙觀)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記十餘件。
玄妙觀作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現有道人十餘名,內置各種設施和道具供遊人觀賞,是旅遊求道理想之地,各地道徒紛紛來此參觀朝香,獲取牒文,每年古歷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方圓百里遊人冒酷暑,來此叩拜雷祖壽辰,此時沔城車水馬龍、香煙繚繞,甚為壯觀。
沙湖魁星閣 位於沙湖鎮。始建於明初。舊中國沙湖"十年九潰"。每遇潰口,洪水滔天,九風鼓浪,煙火斷絕,哀號相聞,水面浮屍、累累不絕。除了水災,還有血吸蟲病的泛濫。是一片"千樹薛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凄涼景象。處於封建社會的貧苦沙湖人民怨天怨地怨命運。認為"十年九水"是妖龍作怪,"路斷人稀"是脈氣不好。聽說天上的魁星是福星神,可降龍治水,鎮守脈氣。魁星神到哪裡,就可以保佑哪裡風調雨順,人傑地靈。於是沙湖百姓們自發集資,在沙湖通順河與黃絲河交叉處的最高點建起了一座"魁星閣"。 原沙湖魁星閣高20米,四根兩人環抱的衫木柱子擎頂三層樓閣,六角板爪。魁星閣第一層四壁是四條雕刻著色的彩龍,中間有石桌石凳,供遊客坐歇;第二層是25個木製菩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旁邊是香桌香碗,供敬神燒香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魁星神的生日。這天有成群結隊的人前來燒香瞌頭,為魁星神祝壽,求魁星神保佑平安;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尊木雕魁星神,高2米,青面獠牙,右手握筆,左手捧斗,左腳懸起後翹,右腳站在一個木製鰲頭上,稱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相傳,清朝年間,魁星神的斗筆點至沙湖李潑藻家裡的門神上,於是李潑藻就降生了,於是李潑藻後來考上翰林院,後做了"吏部官",為官三十年之久。
魁星閣建起後,成為茫茫水鄉的中心碼頭。當時"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成為一大景觀。白天無數漁船,商船的船頭們,遠遠眺望魁星閣頂端,雙手盪著木槳,朝魁星閣劃來,象在措手作揖;夜晚,無數大小船隻停靠在魁星閣下,船上的燈火倒映在水中,呈現出"萬盞明燈"之夜景,美不勝收。
1936年(農歷丙子年)一個夜晚,一陣龍卷風將魁星閣颳倒,留下了一堆廢墟。解放後沙湖人民重建了沙湖魁星閣。並在沙湖魁星閣對岸建起了沙湖泵站。沙湖泵站建起後,保證了550平方公里地區旱澇保收。從此"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面貌徹底改變。
沙湖娘娘廟 位於沙湖上街,原為法華寺。明末,天下動亂,崇禎皇帝懿妃娘娘與宮女太監共九人逃避在此。並鬻資數萬,修建沙鎮水利與街道。後在法華寺出家為尼,娘娘去世之後,世人才明真相。當地人為紀念娘娘,將法華寺改為娘娘廟。
沔城禹公祠 位於沔城仁風門內,始建於清代乾隆初期。民國時期重建,後毀於抗日戰火。據史志記載:雍正年間,禹殿鰲奉詔到沔陽任知州,他深入民間,體察疾苦,知了沔陽地勢低窪,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請求免除歷年所欠賦稅。乾隆三年,皇帝頒旨免稅,沔陽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鰲調任黃州知府,沔陽人遂為其刻石銘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資紀念。
沔城司馬橋 位於沔城,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現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排湖 距市區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23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銅矛、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此建有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佔仙桃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壩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紀念水塔,在張溝有藏鶴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陳場坡有沔陽著名烈士胡幼松紀念館及碑等。
沔陽人民烈士紀念碑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 位於陳場區坡場街東端。1976年由政府撥款、群眾獻力興建,1978年5月23日落成。館舍座北朝南,一棟五間,佔地270平方米。館內陳列烈士生平介紹和部分遺物。館前矗立有高達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花草和常青樹,布局渾然一體。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縣志
紅軍壩 位於沙湖鎮西端。土地革命時期,沙湖中幫鄉的豐樂垸和紅土垸,相隔一條小河,長江和東荊河的洪水暴漲時,灌進此河,使兩垸的11.7萬畝土地時常受災,人民背井離鄉。
1932年春,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決定在兩垸之間的小河上(黃家台東頭)築一堤壩,截斷小河以堵塞洪水倒灌。從那時起,兩垸很少受水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築壩過程中,國民黨三十四師曾多次向築壩人員襲擊,企圖破壞築壩工程。領導工程施工的大多是地方幹部,身帶槍支,給敵人以還擊,保護了大壩工程順利施工,群眾稱他們為"紅軍"。故此,這條河壩被命名為"紅軍壩"。至今大壩完整,壩的附近建有一所"紅軍壩中學"。
諸葛武候祠 位於沔城鎮。相傳因諸葛亮的妻子是沔城人,所以漢建興十二年,漢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候",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
1985年以來,沔、監、潛、洪四縣市群眾為復古跡,自籌資金、磚瓦、木料,借農閑之機,維修武候祠,再現舊貌,目前的諸葛武候祠石刻像就是當時出土的文物,後經簡單修飾而成。
諸葛亮武候祠緊隨其後的是著名的千佛寺,明代嘉靖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系布衣時寄讀於沔城西門外其岳父黃承彥家,與寺中了凡和尚很善,了凡和尚博學多才,擅於辭令,且擅長翰墨,常與諸葛先生論歷代興衰,品評名人成敗,志趣相投,互有詩詞唱和。午後,諸葛武候經常與了凡和尚散步於寺東柏樹下讀書。
清真寺 位於沔城鎮。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區級回族鎮,全鎮回民5000多人,清真寺是沔城回族鎮的象徵。建國前,沔城有清真寺兩座,一名清真東寺(上寺),一名清真西寺(下寺)。東寺位於里城,建於明洪武年間,佔地45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呈品字形,為八字趄門,上懸巨匾,書"古 清真寺"四個斗方大字。進門為望月樓,中懸木質梆鼓,逢齋月回民敲梆鼓曉示。樓後為內花園,再為朝覲大殿。西寺位於紅花堤,建於清嘉慶年間。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門牆後面是門殿,門殿後面是天井,天井後面為梆鼓樓,樓兩側為南北茶室,中央為花園,其後是大殿。1941年,兩寺均毀於大火。
1955年,政府曾撥款在西寺舊址上重建了一座100多平方米的沔城清真寺。沔城回族鎮成立後,在省民委及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真寺於1991年得到重新修建。重建了大殿建築面積272平方米,室112平方米,具有象徵意義的阿拉位式門牌樓220平方米,基本上達到了一定規模。
清真寺主要是回民辦理宗教事務、穆斯林禮拜和回民在重大節日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所。回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以認主、敬重、愛人、慈祥、寬恕、服從天命、致力和平為宗旨。以"五功"、"五典"為實踐內容。"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五典"即子女孝順之道、夫婦敬愛之道、尊長愛幼之道、兄友弟恭之道、朋友信義之道。清真寺實行阿訇負責制,阿訇主持回民三大節日及回民宗教事務。
回民有三大節日,一是開齋節,即回民一年有一個齋月,白天不能飲食,其主要意義是體現艱苦生活,喚醒回民珍惜人生。當這一個月結束後,就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如同漢族的春節;第二個節日是宰性節,通過宰性施捨給本族人,樹立一種樂善好施的精神;第三個節日是聖紀節,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領袖穆罕默德。
回民有許多習俗,如飲食習俗,忌吃豬肉、自死物、血液等。如婚喪習俗,講求清潔、儉朴、真誠。如沐浴習俗,沐浴時要加以聯想,洗手時要想到戒偷盜、賭博和不義之財,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洗臉時要想到顧全人的體面,戒一切見不得人的事;洗腳時要想到不能走邪道,要走正道等。
普佛寺 位於沔城鎮。普佛寺的前身為"甘露寺",位於西門城外城區。此寺三面環水,一面連路。寺院南有洗馬池,東有康王橋和司馬橋,西有西城古柏和孔明讀書台,北有練兵場和歇涼亭,碧水環流、青松翠柏,一派壯觀景象。普佛寺建於三國時期。傳說那時劉備、關羽、張飛在吳楚地界活動,行軍的一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忽見前面有一座涼亭,他們走進涼亭歇息時,劉備提議說:"為堅定興漢滅曹,安邦定國的決心,應立一誓願為好。"關羽、張飛一致贊同。並議定,到時修一座甘露寺以了此願。這時,關羽見涼亭前面有一青石雕成的卧式青牛,隨即揮動手中的青龍偃月寶刀,向那卧式青牛劈去,只聽一聲爆響,青石分為兩段,以示盟誓決心。
當時由於曹操勢力較大,劉、關、張只有借吳國荊州作安身之地,招兵買馬,積草屯糧,以圖大業。不久,劉、關、張南征北戰,廣得城池,喜得良將,事業發達。有一天,他們記起涼亭之事,覺得有了願未了。當時沔陽尚未建郡,此地屬荊州所轄,就議定在這里的碧硯台上修一座甘露寺,以還此願。後來,劉、關、張曾在這里安營紮寨,習武練兵。
北宋末年,金兵進犯中原時,傳說康王曾在甘露寺隱居避難。後來康王在應天府(今南京)立帝,不忘甘露寺避難之恩,於"建炎"元年在寺院東側建了一座"康王橋"。
元末明初,陳友諒在此寺附近練過兵。那時甘露寺已破敗不堪。後來,由南海來了兩位僧人,在這里重修廟宇,塑造佛像,改"甘露寺"為"普佛寺",至此佛法興旺,香煙繚繞,殿宇輝煌。寺院中間大雄寶殿建造精緻,六龍頂天,四角抓板,亮脊飛檐,雕梁畫棟,殿內塑有釋迦牟尼佛像,高六丈余。佛像後面是南海觀音,牆上畫有白鶴戲松,百鳥朝林的圖案。東西兩側修有十八羅漢,神態各異。前面是韋馱殿,抱柱欄桿,走廊轉道,殿內供有四大天王和護法的韋馱佛。大殿後面是三聖殿,上有藏經閣,書櫃上經典滿架,殿內塑有觀音菩薩。大殿東側是神師殿,神台上注有歷代祖師的法名,按源流排列。西邊掛有金字牌匾、名人詩詞和古今字畫。祖師殿旁是廚房、餐廳和卧室、客堂等。普佛古寺的四周,皆青松翠柏,春來綠樹成蔭,紫竹迎風,百鳥歡歌;夏來蓮藕滿塘,眾人熙熙。特別是洗馬池中央矗立一座三層六角拜佛亭,亭頂上的六角脊修有金鰲。亭內有八尺余高的佛像,兩邊撰有對聯一副:"旭日朝佛香煙繞,亭峰池水靈光升",橫聯為:"普渡眾生"。殿的北側是望月台,站在望月台上,寺院景色一覽無余。此景一直到建國前仍完好。1954年大水後傾圮,後毀。
1986年以來,普佛寺開始大規模修建。目前,康王橋依據舊貌重新加固,洗馬池上一座壯麗的仿古橋直對"山門",寺內已建起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觀音殿、地藏殿、念佛殿,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造價100餘元,寺內有佛法高僧十餘名,終日誦經拜佛,是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
楊剛橋 位於沔城鎮。新聞巨子楊剛,原籍沔城,曾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1954年,楊剛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1956年10月7日逝世於北京,中外朋友無不惋惜。毛澤東稱她是他所器重的女幹部之一。
一代才女楊剛被人們譽為"金箭女神",鄧穎超評價她是"黨和人民的忠誠的優秀女兒",為了緬懷她,昭示後人,繼承革命遺志,沔城回族鎮人民政府特請上級拔款40萬元修建了"楊剛橋",橋長24米,寬9米,孔徑18米。
"楊剛橋"橋名三字,由其女兒鄭光迪(原國家交通部副部長)所題。楊剛橋的修建,不僅為紀念楊剛增添了一個新的地點,而且使仙監公路和沔城緊密相連,既方便了交通,又有力地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繁榮。
沔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舊址 沔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舊址位於沔城文化路西端,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沔城高級中學院內。這座大樓是1950年春在沔陽州衙的廢墟上興建的。它坐北朝南,東西長35.4米,南北寬22.5米,總建築面積1478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廊檐式,上下兩層。大樓開有東西南北四門,南邊為正門,呈圓拱形,其上方嵌有用水泥漿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門前是條60米長的道路,兩旁綠草茵茵,樹木葳蕤,夾道的古石古雕形態迥異,栩栩如生。進入大樓,天棚亮瓦亮脊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室內"十"字型的通道將整幢樓分成四大間,行走十分方便。從通道北側的樓梯拾級而上,二樓設轉樓,為木質結構。各種鏤空的護欄、門窗精緻典雅,古色古香。
從南北朝西魏起,沔城一直是郡、府、路、州、縣的治地,直到全國解放初期,沔城還做過三年的沔陽縣治地。
1947年12月沔城解放。1949年8月,沔陽縣人民政府從彭場遷至沔城,臨時設在七里城李心吉、李心地家。1950年底,縣人民政府正式遷入新校辦公。
1952年4月,由於沔陽、洪湖分治,沔陽縣縣治由沔城遷至仙桃,沔城從此結束了縣治歷史。縣人民政府辦公處所改為沔陽初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沔城高級中學。歷經半個世紀風雨侵蝕,沔陽縣政府辦公大樓風采依然。
❷ 中國有名的石拱橋有哪些
★中國知名石拱橋: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另外還有:
北京北海瓊華島前的石拱橋
蘇州寶帶橋
泉州
五里橋和洛陽橋
最著名的割圓拱橋首推中國趙州橋
連江縣石拱橋
臨海五孔石拱橋
括蒼山麓大嶴古石拱橋
❸ 中國知名的石拱橋有幾個
北京北海瓊華島前的石拱橋
蘇州寶帶橋
泉州 五里橋和洛陽橋
最著名的割圓拱橋首推中國趙州橋
連江縣石拱橋
臨海五孔石拱橋
括蒼山麓大嶴古石拱橋
❹ 石拱橋的歷史資料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唐代文人贊美橋如"初雲出月,長虹飲澗"。
這座橋建於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身長50.82米,寬9.60米,大拱的凈跨度長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慮,為使橋面坡度小,將橋高與跨度呈1:5的比例,這樣既便於行人來往,也便於車輛通行;拱頂高,又便於橋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兩肩上,各做兩個小拱,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對稱,既便於雨季泄洪,又節省了建築材料。其結構雄偉壯麗、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為後人所效仿。李春設計的橋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間走車馬,兩旁走行人,不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見,在1300多年前,在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一個普通石匠李春有這樣高超的技術,實為難能可貴。
李春選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藝與眾不同。他採用長方形石料,每塊重約一噸,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情況下,運這么重的大石頭是何等的艱辛。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可見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價!
李春帶領其他工匠,將石料各面部鑿有細密的斜紋,使石塊相互咬合扣緊。全橋由28道獨立的石拱縱向並列組成。他想,這樣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獨立負荷載重,又便利於修繕。為了加強各拱圈的連接,他又採用9道鐵梁貫於拱背之上,接著用腰鐵嵌入拱石之間,使橋能"奇巧固護,用於天下"。
最後,李春又組織能工巧匠,在橋面的兩側石欄桿上,刻有許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雕刻靈變,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形象逼真,堪稱隋唐時代雕刻藝術的佳作。這種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樣的布局,採用這樣的巨形跨度,構成這樣的優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創。在歐洲,14世紀才出現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但是,比中國趙洲橋晚了700多年,並且早已被洪水毀壞無存。所以,李春造的趙州橋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唯一尚存的時間最長的一座,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是相當有價值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這座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但是,關於李春的生平事跡卻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就連隋朝之後的唐朝人,也只有"製造奇特趙州橋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數語記載。在趙州橋建成100年以後的唐朝開元13年(公元726年)中書令張士貞在《安濟橋銘》中簡略提到:"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這說明,在封建社會里,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沒了。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趙州橋的基礎非常堅固。1350年來,兩邊橋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這說明李春橋址選擇科學合理。趙州橋橋基,是建築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層上,既沒有打樁,也沒有其他石料,橋台僅用五層石料砌成,橋基很牢,結構簡單。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這樣天然地基來承擔大橋的全部重量,可見李春對工程學、力學、建築學、水文、地質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這么多科學知識,無疑是他從勞動實踐中獲得和積累的。
趙州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冊。
❺ 中國石拱橋的歷史
一、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二、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後說明事物的順序。
四、學習運用准確語言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以代表性事例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和准確運用語言的特點。
二、本文的說明順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時間上則從先到後。要學生理解這一點並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結構層次的基礎上層層深入地加以說明。
三、本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必須結合課文有機地進行。
四、為增強感性認識,最好准備好趙州橋、盧溝橋的詳細掛圖,以便在課堂上邊看圖邊分析。
五、布置預習,運用工具書弄懂生字詞,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劃分段落層次。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檢查預習,學慣用代表性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一課(板書課題)。作者茅以升(板書)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他幾十年致力於橋梁的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30年代,他主持設計和修建了錢塘江大橋;50年代又參加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他寫過大量的介紹橋梁知識的書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紹我國石拱橋的說明文章。
二、檢查預習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 勻稱(yun chen) 鷟(zhuo) 僉(qiān) 河堤(di)
2.補充解詞: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繪或模仿得生動逼真。惟,特別;肖,相似。
絕倫:獨一無二,無可比擬。 推崇:很尊重。
三、劃分段落
1.范讀課文。
2.指名讓學生分段,歸納段意,教師小結。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橋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國石拱橋的發展。
四、學習本文選材的方法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的特點。
指名讓學生分別回答,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板書小結。
石拱橋:橋洞為弧形,橋梁史上出現得較早,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
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設計巧妙,形狀像弓,用料省,藝術價值高。
盧溝橋:石拱相聯,結構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美,藝術價值高,歷史價值突出。
2.討論: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為 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
小結:趙州橋和盧溝橋歷史悠久,氣魄宏偉、馳名中外,有中國石拱橋的典型特點,很有代表性。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的特徵方法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讀者對被說明事物的特徵認識得更具體、更明確、更深刻。
3.討論:既然趙州橋和盧溝橋都具有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作者為什麼不選一個而要選兩個呢?
小結:趙州橋和盧溝橋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前者是「獨拱」石橋,後者是「聯拱」石橋,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作者選擇兩例可以起到互相對照、互相補充的作用,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彩多姿的特點。
五、完成課後練習五
六、布置課後作業
精讀課文,研究本文的說明順序,並列出層次表。
第二課時
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學習本文運用准確語言的特點;總結課文。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
1. 提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哪些?請舉例說明。(略)
2.提問:本文在介紹中國石拱橋時,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的結構的?
歸納: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解放後興建的各種拱橋
二、學習新課
1.研討本文的說明順序。
(1)指名讀1、2段,討論:本文主要寫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為什麼開頭兩段寫一般石拱橋的特點?
小結:開頭第1段,一連幾處以虹喻橋,寫石拱橋的形式優美,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激發閱讀興趣。第2段寫石拱橋的結構堅固,這是石拱橋的又一特點。這兩個特點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為下面寫中國石拱橋作了鋪墊,自然過渡到寫特殊的石拱橋。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
(2)默讀4、5段,列出層次表,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趙州橋的?
小結:第4段寫趙州橋的地理位置、建造時間及解放後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紹趙州橋的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贊譽。接著從四個方面(結構巧妙;造型優美,用料節省;結構堅固;結構勻稱,與四周景色和諧配合)來說明其特點。從這個層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是運用從概括到具體的順序。
(3)指名讀第6段,教師強調「橋長……十一個半圓形的石拱……;每個石拱……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等語句,提問:這一部分寫盧溝橋是按什麼順序?
小結:由整體到局部
(4)要求學生在課文中依次找出所寫的橋名及建成時間。
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
趙州橋:建於公元六O五年左右;
盧溝橋:建於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間;
長虹大橋:建於一九六一年。
提問:這是按照什麼順序說明的?
明確: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說明的。
歸納提問:綜觀全文,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上有哪些特點?
總結: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在說明橋梁的結構時,是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有關歷史發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後為順序。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2.學習本文運用准確的語言。
(1)要求學生列舉出課文中表示准確數字和概數的詞句。
趙州橋……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
盧溝橋……橋長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點六米。
長虹大橋……石拱長達一百二十三點五米。
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三年。
這座橋修建於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
提問:以上帶點的字詞能否改動或去掉?為什麼?
小結:不能改動或去掉。表示准確數字的,都是經過丈量和計算的。表示概數的,都是無法考查、檢測而推算的。說明文,特別是科技說明文,所用數據都必須十分明確,語氣肯定,毫不含糊,這是用詞准確的表現,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
(2)教師突出一些有修飾語和關聯詞語的句子。讓學生分析。
修飾語: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
趙州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分析後歸納:這些加點的詞和短語,分別對「石拱橋」、「石橋」作了恰當的修飾、限制,從而准確地說明了趙州橋在中國及世界橋梁建築史上的地位。
關聯詞語:
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討論:「不但」和「而且」兩個詞能不能去掉?兩個分句和詞序能不能調換?為什麼?
歸納小結:「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質地」的主次與層進的關系,去掉關聯詞,就變成了並列關系。兩個分句的詞序調換,就顛倒了主次關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組織。
第9段對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條說明。這三條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嚴密又全面,邏輯性強,非常准確。
第10段除開頭和最後一句外,是一個用事實說明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飛躍發展的句群。這個句群可以分為兩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說明不但興建了許多石拱橋,而且興建了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第3、4句又是一部分,說明創新建造了「雙曲拱橋」,以及這種拱橋的總長度及最大橋拱的長度。這句群中的兩部分,從量和質兩方面准確、嚴密地說明了我國拱橋建築的飛躍發展。
3.總結課文。
(1)齊讀第9、10兩段,討論:本文主要是寫中國石拱橋特徵的,為什麼最後還用兩段揭示我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並且寫解放後興建的各種橋梁?
小結:第9段寫我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國石拱橋發展的本質特徵。第10段寫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說明科技的發展與社會制度的關系,表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寫這兩段不僅使全文結構嚴謹,而且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簡介目前我國橋梁發展的信息。
《中國石拱橋》寫於1962年,在文章的最後一段介紹說:「『雙曲拱橋』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新創造……近幾年來,全國造了總長二十餘萬米的這種拱橋」。幾十年來,我國的雙曲拱橋有了迅猛的發展,全國已星羅棋布,遍及城鄉。據1991年3月份資料介紹,全國已建雙曲拱橋20多萬座,國外已有20多個國家正在推廣。(見《新華日報》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趙州橋後新創造》)
(3)中心
本文通過趙州橋、盧溝橋以及解放後創造的雙曲拱橋的介紹,說明我國石拱橋的特點、成就及其發展,充分地表觀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三、作業
1. 完成課後的「思考和練習」。
2.學寫一篇選擇有代表性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文。
【附】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橋的一般特點 (一般)
練習題:
、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主謂句,哪些是非主謂句。
1.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 2.禁止吸煙! 3.快一點! 4.站住!
5.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6.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
解析: 區分主謂句與非主謂句,關鍵在於要深入領會主謂句與非主謂句的定義,因為它是區分的根據。所謂主謂句,就是由主謂短語構成的句子,如1、6都是主謂句;所謂非主謂句,就是由其他短語或單個詞構成的句子,如2、3、4、5都是非主謂句,它們依次由動賓短語、形補短語、單個詞、偏正短語構成。
另外,要細心區別非主謂句和省略句。例如:「①下雨了,②雨點很大,③落到地上劈叭作響」。這個例子中共有3個句子,①句中沒有主語部分,也補不出(或無需補)主語部分,所以是非主謂句。②句是主謂句。③句省略了主語「雨點」,能夠補出主語,如果離開了這一語言環境,句子意思就不清楚,所以是省略句。
三、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巧妙絕倫交頭接耳提心吊膽才疏學淺 B.言簡意該改邪歸正奼紫嫣紅流連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關偃旗息鼓惟妙惟肖 D.美輪美奐潛然淚下就地取材鍥而不舍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常用成語的識記能力。仔細辨析,可知B項中「言簡意該」應為「言簡意賅」;C項中「性命悠關」應為「性命攸關」,D項中「潛然淚下」應為「潸然淚下」。因此,正確答案為A項。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成分。
我推了他,一下。
解析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賓語和補語的辨析。正確答案為補語。賓語和補語都在謂語中心語之後。賓語是謂語動詞所涉及的對象或內容,補語是補充說明謂語的程度、范圍、數量、頻率等。「一下」是補充謂語動詞「推」的數量,因而是補語。「他」是「推」的對象,做賓語。
五、判斷下列各句所用的表達方式。
1.(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我們遵照前人的經驗,卧床假寐,靜待五更。()
4.汩汩有聲的淙淙細流,在曉月映照下,也呈現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5.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
解析 本題考查對表達方式的辨別能力。表達方式一共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說明和議論。敘述,指記載、述說人物活動的一般情況和事件發生、發展的經過,把人物和事件基本情況交代清楚;描寫,指對人、事、景、物進行生動形象的描繪和刻畫;抒情即作者在文中針對某事物抒發感情;議論是作者在文中對事物發表自己的意見或進行議論;說明是對事物的解說和對事理的闡釋,這其中敘述與描寫,議論和抒情常常伴生。答案:1.說明2.議論 3.敘述 4.描寫 5.抒情
一、下列每組詞語中各有一個錯別字,指出並改正。
A.別據一格 小家碧玉 流連潺潺( ) B.挑拔離間 風流人物 矗立拱橋( )
C.無與倫比 河水爆漲 傾聽西諺( ) D.綠島卧波 倒映流水 緞帶新潁()
二、用動賓短語作主語的一項是()。
A.研製模仿人的動作和智能的自動機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
B.他倒了一杯茶,悠閑地品嘗著。
C.提心吊膽的日子真不好過。 D.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大革命。
三、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惟妙惟肖(相似) 窺(從縫隙里看)見 孩提(六、七歲時) 匝(遮蔽)道
B.風格迥(完全)異 儼然(很像真的) 愜意(稱心舒適) 情愫(感情)
C.美輪美奐(有光彩的樣子) 昭蘇(蘇醒) 徜徉(安閑自在步行) 偃旗息鼓(倒下)
D.奼紫嫣(嬌艷)紅 並行不悖(相反) 豁(開闊)亮 鳥瞰(向下看)
四、注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拱(gǒng)橋 橋礅(dūn) 艱(jiān)固 優(yōu)久
B.陡(dǒu)坡 勻稱(chēn) 和協(xie) 疏浚(jun)
C.翌(yi)日 湍(tuān)急 鋪砌(qi) 並行不悖(bei)
D.鳥瞰(kān) 老嫗(yu) 迥(jiǒnɡ)異 窺(kūi)見
五、找出句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
A.近台的河裡一烏黑的是看戲人家的船蓬。
B.住足那一道道長虹之畔,倘徉於橋區的草坪園景之中,你會發現,它們各有各的造型。
C.即使在發達國家,這樣的速度也不多見。
D.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園形,而是像一張弓。
❻ 中國出名的石拱橋有哪些(帶具體資料)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唐代文人贊美橋如"初雲出月,長虹飲澗"。
這座橋建於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身長50.82米,寬9.60米,大拱的凈跨度長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慮,為使橋面坡度小,將橋高與跨度呈1:5的比例,這樣既便於行人來往,也便於車輛通行;拱頂高,又便於橋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兩肩上,各做兩個小拱,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對稱,既便於雨季泄洪,又節省了建築材料。其結構雄偉壯麗、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為後人所效仿。李春設計的橋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間走車馬,兩旁走行人,不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見,在1300多年前,在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一個普通石匠李春有這樣高超的技術,實為難能可貴。
李春選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藝與眾不同。他採用長方形石料,每塊重約一噸,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情況下,運這么重的大石頭是何等的艱辛。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可見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價!
李春帶領其他工匠,將石料各面部鑿有細密的斜紋,使石塊相互咬合扣緊。全橋由28道獨立的石拱縱向並列組成。他想,這樣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獨立負荷載重,又便利於修繕。為了加強各拱圈的連接,他又採用9道鐵梁貫於拱背之上,接著用腰鐵嵌入拱石之間,使橋能"奇巧固護,用於天下"。
最後,李春又組織能工巧匠,在橋面的兩側石欄桿上,刻有許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雕刻靈變,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形象逼真,堪稱隋唐時代雕刻藝術的佳作。這種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樣的布局,採用這樣的巨形跨度,構成這樣的優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創。在歐洲,14世紀才出現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但是,比中國趙洲橋晚了700多年,並且早已被洪水毀壞無存。所以,李春造的趙州橋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唯一尚存的時間最長的一座,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是相當有價值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這座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但是,關於李春的生平事跡卻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就連隋朝之後的唐朝人,也只有"製造奇特趙州橋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數語記載。在趙州橋建成100年以後的唐朝開元13年(公元726年)中書令張士貞在《安濟橋銘》中簡略提到:"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這說明,在封建社會里,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沒了。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趙州橋的基礎非常堅固。1350年來,兩邊橋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這說明李春橋址選擇科學合理。趙州橋橋基,是建築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層上,既沒有打樁,也沒有其他石料,橋台僅用五層石料砌成,橋基很牢,結構簡單。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這樣天然地基來承擔大橋的全部重量,可見李春對工程學、力學、建築學、水文、地質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這么多科學知識,無疑是他從勞動實踐中獲得和積累的。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冊。
❼ 中國最古老的石拱橋是哪座,位於哪裡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
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❽ 中國的石拱橋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橋
尚代清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