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哪個皇帝24歲離開

歷史上哪個皇帝24歲離開

發布時間:2021-02-23 11:55:07

⑴ 歷史上哪個皇帝只活了24歲 死亡原因詳解

順治帝的死因傳統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順治帝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子回、寵妃的答相繼病亡,順治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子時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順治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另一種民間傳說就是說因愛妃董鄂妃因病去世,愛宗教的順治去當了和尚,而且這種說法一般還把董鄂妃與董小宛當作同一人.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

⑵ 歷史上哪些皇帝是二十歲左右登基的

漢文帝(23歲)
漢成帝(19歲)
漢哀帝(19歲)

東漢章帝(18歲)

三國 魏明帝(22歲)吳版景帝(24歲)吳末帝(23歲)

西晉權懷帝(23歲)
東晉明帝(24歲)
東晉康帝(20歲)
東晉哀帝(21歲)

南朝 宋孝武帝(24歲)梁明帝(21歲)
北朝
北魏明元帝(18歲)
北魏孝庄帝(22歲)
北魏安定王(19歲)
北魏孝武帝(23歲)

北齊文宣帝(22歲)
北齊武成帝(25歲)

周明帝(24歲)
周武帝(18歲)
周宣帝(20歲)

唐高宗(22歲)
唐昭宗(21歲)

後唐閔帝(20歲)
後漢隱帝(18歲)

北宋

宋神宗(20歲)
宋哲宗(9歲)
宋徽宗(19歲)

南宋

宋高宗(21歲)
宋理宗(20歲)

遼穆宗(21歲)
遼景宗(22歲)
遼道宗(24歲)

金章宗(22歲)

元英宗(18歲)

明惠宗(22歲)
明代宗(22歲)
明憲宗(18歲)
明孝宗(18歲)
明思宗(18歲)
明昭宗(22歲)

清文宗(20歲)

中國歷史上那些皇帝在沒有過25歲就死了

愍皇帝 933年即位 在位4個月 愍皇帝李從厚,明帝第五子。被李從珂所殺,時年21歲。 烈祖楊渥,太祖子,905年繼位為吳王,909年被徐溫所殺。時年23歲。 高祖(897-920)910年即位在位11年 高祖楊隆演,太祖二子。死於920年,時年24歲。 隱帝(930-950)948年即位在位3年 隱帝劉承祐,高祖子。950年,郭威攻入開封,後漢亡。隱帝死,時年21歲。 恭帝(950-973)959.6-960.1)在位,在位不到1年 恭帝郭宗訓,世宗子。即位時才7歲。禁軍首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恭帝遜位,死於973年,時年24歲 哲宗趙煦(1076-1100) 1085年即位,在位15年 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時10歲,由祖母宣仁太後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將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哲宗死時25歲。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衛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衛王趙丙,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毅宗(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諒祚,景宗長子。即位時才1歲,由其母掌握朝政。親政後,實行改革,使西夏進一步漢化。於1067年病死,時年21歲。 英宗(1303-1323)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天順帝(1320-1328)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寧宗(1326-1332)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長子。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政治腐敗。努爾哈赤乘機攻佔沈陽。熹宗死於1627年,時年23歲。 福臨(世祖) 順治(18) 1644 卒於北京養心殿 終24歲 載淳(穆宗) 同治(13) 1862 卒於北京養心殿 終19歲

⑷ 歷史上哪個皇帝活的最久

中國活得最久的皇帝是乾隆,他24歲即位,在位60年退位,當了3年太上皇,死的時候應回該是88歲。中國有過多少人稱答孤道寡雖然是筆糊塗賬,但有過307個「公認」的皇帝還是沒問題的。根據「十五個紀年表」計算,中國有過307個皇帝。在307個皇帝中,活過70歲的只有9人。漢武帝、吳大帝、唐高祖至七十一、玄宗七十八、梁武帝八十三、明太 祖朱元璋七十,還有宋高宗趙構(1107-1187 年,享年80歲)和忽必烈(1215-1294,活了79歲)。

⑸ 歷史上的皇帝

[編輯本段]【「皇帝」的來歷】
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
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皇」的起源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又稱皇羲,以通神明之德創八卦,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
「帝」的起源
『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皇帝」的由來
歷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為王,如秦王、楚王、齊王、趙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平定天下。嬴政自認為這是亘古未
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秦王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另一種說法:
秦滅六國後,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丞相王綰稟奏:「三皇五帝的名稱,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所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自商周稱王後,才真正擁有天下,而且周維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認為王的稱號最好。」
秦王政不悅的說:「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的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庄襄王為太上。」就這樣,嬴政被稱為「秦始皇帝」,通稱「秦始皇」
「陛下」的由來
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為「陛下」的情況。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台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階。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太上皇」的由來
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十面埋伏,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突圍不成,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誰知有一天當他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時,卻見父親穿著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劉太公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您的父親,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我也不想為這事壞了天下的法紀。」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為「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
皇帝是專制政治體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文「皇帝」一詞相傳為秦始皇所創,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2232年的皇帝制度時期。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則稱皇帝為「陛下」、「萬歲」或「聖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篡政。
歐洲
西方的「皇帝」一詞來自拉丁語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歐洲國家君主通常稱為國王,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延續,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
法國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恢復君主制,因為國王(roi)這個頭銜在大革命後的法國已經極不得人心,象徵腐朽、專制、蠻橫,所以拿破崙不稱國王而稱皇帝。從這個時候起,「皇帝」這個稱號有一種冠冕堂皇的、比國王高一級的味道在里頭。所以,1804年,奧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王國國王弗朗茨二世宣布採用「奧地利皇帝」的稱號,並於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67年,奧地利帝國實行二元君主制,改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國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
俄國
1721年,俄國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頭銜,以與其更加強大的君權和更加龐大的國家相對稱。俄國元老院直接把古羅馬帝國皇帝的拉丁文頭銜拿來獻給彼得。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國最高統治稱者稱「沙皇」(Tsar),也就是「愷撒」的意思。
普魯士
德文「皇帝」是Kaiser,凱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德文寫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寫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羅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國家變為君主專制國,皇帝這個頭銜大多作為專制君主的頭銜使用。當時歐洲的皇帝只有法國(拿破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1850年,德意志邦聯議會曾經給普魯士國王加皇帝的尊號,但是被拒絕。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意志統一,普魯士國王才接受這個頭銜。
英國
英國本土一直是王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繼承莫卧兒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頭銜是「天佑大不列顛、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國教保衛者,印度女皇」
這是所謂「大英帝國」的來源。不過確切地說,應該說是有一個共同君主的兩個國家,大不列顛王國(及其海外領地)和印度帝國。英國在印度的直接統治者為Viceroy,直譯為「副王」,意譯為「總督」。而英文皇帝稱emperor,女皇稱emperess。
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後,男性的英國君主頭銜是「國王大皇帝」。只有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三個國王用了這個頭銜。愛德華八世未加冕即遜位,喬治六世時期印度獨立,印度皇帝的頭銜被取消。
其他
自從彼得一世和拿破崙使得「皇帝」的尊號成為偉大帝王的頭銜和象徵之後,一些小國的君主也稱自己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稱墨西哥皇帝的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等等。海地獨立之後,還曾經有一個奴隸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衣索比亞也有皇帝,不過更確切的翻譯是「萬王之王(國王們的國王),猶太人的雄獅」。因為在衣索比亞,國王也是一種和公爵伯爵一樣的貴族頭銜。中非共和國總統博卡薩也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加冕為皇帝。
匈奴採用單於,突厥和蒙古採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隋朝時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緒時期。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君主對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則稱國王。朝鮮在1896年後改為帝國,其國王李熙也改稱皇帝。
當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國,而政體絕大多數是君主立憲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曾做個小統計,目前尚存的王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死了四十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於前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後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後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入手。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編輯本段]【中國的小皇上】
12歲以下登基:

西漢
漢昭帝劉弗陵(8歲登基,21歲死)
漢平帝劉衎(9歲登基,14歲死)
孺子嬰劉嬰(2歲登基,21歲死)
東漢
漢和帝劉肇(10歲登基,27歲死)
漢殤帝劉隆(100日登基,1歲死)
漢順帝劉保(11歲登基,30歲死)
漢沖帝劉炳(2歲登基,3歲死)
漢質帝劉纘(8歲登基,9歲死)
漢靈帝劉宏(12歲登基,34歲死)
漢獻帝劉協(9歲登基,54歲死)
三國

魏齊王曹芳(8歲登基,45歲死)

吳廢帝孫亮(12歲登基,20歲死)

東晉
晉成帝司馬衍(8歲登基,25歲死)
晉穆帝司馬聃(2歲登基,21歲死)
晉孝武帝司馬曜(11歲登基,35歲死)
南北朝
南朝

宋後廢帝劉子業(12歲登基,13歲死)
宋順帝劉准(11歲登基,14歲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元宏(5歲登基,33歲死)
北魏孝明帝元翊(6歲登基,19歲死)
北魏幼主元釗(3歲登基,3歲死)
東魏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11歲登基,28歲死)
北齊
北齊後主高緯(8歲登基,21歲死)
北齊幼主高恆(8歲登基,8歲死)
北周
北周靜帝宇文衍(7歲登基,9歲死)
五代十國
後周
後周恭帝柴宗訓(7歲登基,16歲死)

北宋
宋哲宗趙煦(10歲登基,25歲死)
南宋
宋恭帝(4歲登基,5歲死)
宋端宗(7歲登基,10歲死)
宋幼主(7歲登基,8歲死)

遼聖宗(12歲登基,61歲死)
西夏
西夏毅宗(2歲登基,21歲死)
西夏惠宗(8歲登基,27歲死)
西夏崇宗(4歲登基,58歲死)

天順帝(9歲登基)
元寧宗(7歲登基,7歲死)

明英宗(9歲登基,39歲死)
明神宗(10歲登基,57歲死)

清世祖(6歲登基,24歲死)
清聖祖(8歲登基,69歲死)
清穆宗(6歲登基,19歲死)
清德宗(4歲登基,38歲死)
清恭宗(2歲登基)
中國皇帝(君王)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⑹ 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年齡最大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趙陀(前208-前137,在位共71年)年齡最大100歲以上。,康熙皇帝(1661-1722,在位共61年)年齡89歲。和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共60年)。

⑺ 歷史上哪個皇帝活二十歲左右

漢惠帝(來劉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源祖長子,高祖死後繼位。在位7年病死,終年24歲

漢哀帝(劉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養子,在位6年,病死,終年26歲,葬於義陵

孺子(劉嬰)(公元5--25年)。在位3年,於混戰中為亂兵所殺,終年21歲,

漢昭帝 劉弗陵(前94-前74),漢武帝劉徹少子。終年21歲。

漢和帝(劉肇)(公元79--105年)。在位17年,病死,終年27歲

漢少帝(劉辯)(公元175--189年)。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廢黜,後被毒殺,終年15歲

晉明帝 司馬紹 27 正常死亡

晉成帝 司馬衍 22 正常死亡

晉康帝 司馬岳 23 正常死亡

晉穆帝 司馬聃 19 正常死亡

晉哀帝 司馬丕 25 正常死亡

唐敬宗 李湛 公元809年-公元826年 終年18歲

唐昭宣帝李柷[zhù](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原名李祚。在位3年。終年17歲

⑻ 歷史上哪個皇帝活得最久

中國活得最久的皇帝是乾隆,他在位60年退位,當了3年太上皇,死的時候應該是89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歷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⑼ 我在歷史記載上面看到順治皇帝24歲就死了,但為什麼電視劇鹿鼎記要把他說是出家了呢

有傳記的意思,和史實可能不符合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皇帝24歲離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