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省的歷史有哪些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建立。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東漢,劉秀定都洛陽。東漢末期,遷都許昌。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北魏統一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數度遷都洛陽,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元朝,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28年(民國十七年),張國燾、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1930年(民國十九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後,中華民國遷都洛陽。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並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㈡ 平頂山的歷史!
1、平頂山為古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故平頂山又稱鷹城。平頂山市古為豫州地。殷商時期,為應、桀部落,西周為武王宗室應侯封地。
2、秦統一後,平頂山境域屬潁川郡、三川郡和南陽郡。漢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北部仍屬潁川郡。
3、隋朝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唐代先後分屬汝州郡、許州郡、襄城郡,宋元起止明清分屬汝州、許州和裕州。
4、民國初年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頂山地區分屬洛陽專區、許昌專區。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平頂山市,為省轄。
6、1960年,撤銷寶豐縣,將原縣屬行政區域劃歸平頂山市,次年又恢復寶豐縣制,仍歸許昌專署領導。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為平頂山特區,實行雙重領導,以煤炭部領導為主,河南省領導為輔。
7、1968年3月,恢復平頂山市,同年3月,經河南省革命委員會、河南省軍區黨委批准,成立平頂山市革命委員會。
8、1981年11月,成立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市革命委員會。
(2)寶豐縣有哪些歷史明記擴展閱讀:
平頂山市地形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呈梯形展布。地貌類型多,山脈、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齊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層巒疊嶂,中部、東部為丘陵、平原。
西部以山地為主,多數山峰海拔500米—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米—1600米,最高山峰是魯山縣西部邊界的堯山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東部以平原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間,分布著高低起伏的丘陵。從南北看,大體有三列呈北西—南東展布的山地夾兩組河谷平原。
㈢ 平頂山市區近代歷史名人
王林峰 近代歷史學家 出生於1986年 近年來在著作方面小有成就 他主要的作品有 《中國經濟觀》、《房價調控學》 等等
就目前來說,他的著名著作已達到新時代年輕人欣賞。
㈣ 寶豐酒的酒史
寶豐酒史,源遠流長。據史志記載,中國釀酒鼻祖儀狄在寶豐造酒,距今已有4100多年。唐宋時期鼎盛,到處是「萬家立灶,千村飄香」;「煙囪如林,酒旗似蓑」的景象。 寶豐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追溯寶豐的釀酒起源,有歷史根據的是儀狄造酒。
儀狄,是我國的造酒鼻祖。在史籍中,有多處儀狄造酒的記載。《戰國策·魏策》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酒經》載:儀狄作酒醪。因此,是夏禹時期的儀狄釀造了酒,距今有4100多年的歷史。《呂氏春秋》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於汝海之南,應邑之野。 隋唐時,寶豐酒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歷史上就有「唐興宋盛」的說法。大唐王朝還把寶豐酒定為貢酒,通過當時的東都洛陽送到長安。
北宋時,汝州有十酒務,寶豐就有商酒務、封家莊、父城、曹村、守稠桑、宋村等七酒務。 酒務是宋朝官方專門經營酒的地方,年收稅萬貫以上。當時寶豐「萬家立灶,千村飄香」、「煙囪如林,酒旗似蓑」。寶豐酒業繁榮昌盛驚動朝廷,宋神宗欽派大理學家程顥監酒寶豐。治所雙酒務,並廣傳寶豐酒法受益於天下,雙酒務在寶豐縣城西北二十五里的地方,現更名為商酒務鎮。
金時,寶豐酒業興盛不衰,資產萬貫以上的作坊100餘家,販糧售酒者如流,監酒官有鎮國上將軍、忠校尉、忠顯昭信尉等16人,官高三品。據《寶豐縣志》記載:金·正大之年,收酒稅四萬五千貫,居全國各縣之首。
話說河南三百多酒企之中,稱得上中國名酒稱號的僅有兩個,其中寶豐酒穩坐一席。而根據慣例以地名、人名、藝名三種命名法則來看,寶豐酒又是中國名酒中不多見的以地域命名的酒品。
酒以地名,地因酒美。在寶豐這個地方足可以上追堯舜。《世本》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戰國策》又雲:「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儀狄作酒「汝海之南,應邑之野」,汝海即的汝河,應邑即的寶豐地區,從古應國出土的古代酒器來看,足以證明寶豐酒悠久的歷史。 歷史名人的推崇,是寶豐酒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酒這種產品與其它產品不同,它具有極濃的文化色彩。某種酒的興旺與否與名人的是否推崇關系極為密切。寶豐酒以其悠久的歷史和上乘的質量,贏得了歷代名人的贊譽。
唐代著名詩人劉希夷,汝州人,上元年間登進士後,與宋之問、沈倫期結伴遊三峽,歸至故園,以家鄉汝州龍興美酒(寶豐酒的前身)盛情款待友人,賦詩《故園置酒》,暢言「願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詩人勸朋友暢飲龍興美酒,以緩解百年憂愁,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家鄉美酒的贊譽。
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著名書法藝術家溥傑作詩贊寶豐酒雲:「每愛銜杯醉寶豐,香飛白墮紹遺風。開往繼來傳佳釀,譽溢旗簾到處同」。
歷代名人的推崇,不斷擴大寶豐酒的知名度。寶豐酒知名度的擴大,既吸引更多的知名人士喜愛寶豐酒,又促進寶豐酒生產規模的不斷發展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歲月百代、薪火相傳。那方水土的那方人繼承老祖宗的衣缽進而發揚光大,以酒質飲謄業界,以文化醉倒八方。典故甚多,人間天上莫不必俱。但寶酒人怎麼也不會忘記,1973年10月14口,周總理在歡迎加拿大總理的國宴上快意地提出:「喝河南的名酒寶豐大麴嘛!」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寶豐酒與另兩個酒業一道被世人並稱「張、寶、林」,這個約定俗成的名酒代名詞,甚至早於時下的「茅、五、劍」。 1915年2月,美國政府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在舊金山市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該次博覽會參展國31個,20萬家展品生產廠和送樣單位參加,參觀者逾1900萬人,是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國際博覽會之一,其規模盛況前所未有。
酒在博覽會上屬一大品類,中國酒類展區名酒飄香,佳釀雲集,中國悠久的釀酒工藝在此次博覽會上被世界宣揚和肯定。
據史料記載,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的獎項共設六等,最高獎——大獎章我國獲64枚,其中酒類5枚,中國政府選送的河南寶豐高粱酒以其「清香純正、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個性化特徵在眾多國際名酒中脫穎而出,榮摘一枚大獎章,成為中國白酒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張名片,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的中國白酒贏得了世界榮譽。
㈤ 寶豐縣石橋鎮高皇廟村來歷
平頂山市境內有三個以高皇冠名的村莊,一個是衛東區的東高皇村,另一個是新華區的西高皇村,還有一個是寶豐縣城北20公里石橋鎮的高皇廟。
這三個村不在同一地點,且相距甚遠,為什麼都以高皇命名?他們間有什麼關聯嗎?又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反秦。是年9月,劉邦受蕭何、曹參等擁戴,聚兵3000餘人,在沛縣反秦,稱沛公。第二年4月,投項梁,屢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9月,奉令自碭郡(秦置,今河南、山東、安徽交界地)出發向西攻秦,轉戰半年,兵始逾萬,後攻克宛城(今南陽),並率兵勇一路向灞上(今西安東南)挺進。大軍所到之處浩浩盪盪,勢不可擋,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義軍到達潁川郡昆陽縣(秦置,今葉縣)和父城縣(今寶豐縣),在今東、西高皇村駐扎休整,後又移師到高皇廟駐守數月,並召開諸將會議,商討入關滅秦大計。之後,高舉大旗,直入關中。 公元前206年10月,秦亡,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謚號為高皇帝,廟號是高祖。 現寶豐縣石橋鎮的高皇廟,原名鳳凰寨,劉邦稱帝後,鄉人為紀念他,在村子裡建廟祭之,遂改名為高皇廟。今新華區的西高皇村,明朝以前為神林村,清朝初期,因村中亦有漢高皇廟(已不存在)遂改名為高皇廟村。1956年1月,平頂山礦區成立前,高皇廟和高皇廟村都屬寶豐縣管轄,由於高皇廟村位於石橋鎮的高皇廟之東,故稱東高皇廟。 衛東區東高皇鄉有村名叫東高皇村,東高皇鄉駐地因設在東高皇村而取名。東高皇村原名高皇廟村,因有座高皇廟而得名。該廟位於衛東區高皇自然村中央,據說此廟興建於漢代,這里曾是劉邦軍隊駐扎過的地方。當時劉邦勤政愛民,軍隊紀律嚴明,與項羽的殘暴形成鮮明對比,老百姓感恩戴德,自願出資興建此廟,以表懷念之情。歷代王朝為了標榜愛民,幾度修繕、完善。自唐以後官府規定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一為葉、襄、寶、魯、郟五縣縣令朝拜日,一直延續到清末。由於五縣縣令每年要到此祭奠,也影響了近百里群眾,盛況空前,商賈雲集。 原高皇廟佔地約四畝,坐北面南,有大殿三間東西廊各三間。廟宇南端是一座山門。出山門約一百米是一座面北戲樓與廟宇遙遙相對,此廟宇的大殿前方,有兩株千年古柏,其中一株70年代枯萎,現存一株參天古柏,象徵著廟宇的年代久遠。大殿內東西角有一高兩米半的大石碑,記載著此廟宇的興建年代和來歷,其他各處尚有石碑十五塊,各記述著歷代廟宇的發展和盛衰以及有功於當地的傑出人物。 1956年上半年,寶豐縣管轄的東高皇廟(位居市區西)和葉縣管轄的高皇廟(位居市區東)劃歸平頂山礦區後,為加以區分,按照方位,將原葉縣的高皇廟村改為東高皇村即現在的衛東區東高皇鄉東高皇村,將原寶豐縣的東高皇廟改為西高皇村即現在的新華區西高皇村。
㈥ 出生在平頂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孟詵
孟詵(621----713),唐汝州人,進士及第。曾在朝廷中任鳳閣舍人。長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吏,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705——707年)中,告老還鄉。孟詵精通醫葯、養生之術,在家居住期間,常去伊陽山裡 採集草葯,濟事救人。《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傳。
孟詵著有《食療本草》、《必效方》、《補養方》各三卷,另撰《家》、《祭禮》各一卷,《喪服要》二卷。其中《食療本草》被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食療專著。
夏代養龍專家劉累
中國劉姓始祖劉累,庫區鄉人。生於公元前1904年,卒於公元前1820年,終年84歲。
劉累生卒均在龍年。出生時一隻手有紋,形似「劉累」二字,另一隻手紋為「龍」字。天生的養龍專家也。據《左傳》記載:「到了夏代,國君孔甲,順服天帝,天帝賜給他駕車的龍,黃河、漢水各兩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飼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有陶唐氏已經衰落,後來又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事奉孔甲,能夠飼養這幾條龍。孔甲嘉獎他,賜氏叫御龍,用他代替韋的後代。龍中一條雌的死了,劉累偷偷的剁成肉醬給孔甲吃,孔甲吃了,後來又讓劉累再找來吃。劉累害怕而遷到魯山(魯即今魯山)」。由此證明,在大約4340年前的夏朝,劉累就定居魯山了。《古都偃史話》一書,記載劉累懼怕孔甲帝治罪而攜帶家小逃遷魯山,成為河南劉姓最早的一支。因此,歷經數百代,他的子孫已遍及華夏大地。所以劉累是中國劉姓始祖,當之無愧。劉累因養龍而馳名天下。《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了他的事跡與史跡,是魯山縣早在上古時的歷史名人。
劉累具體籍貫是在耿集附近的邱公城庄。現在已被昭平台水庫淹沒。
劉累在故鄉魯山留下了許多古跡。一是堯山堯祠(石人山即古稱堯山),二是堯山堯(在董周鄉境),三是金山環上之劉累亭,四是邱公城(劉累故邑),五是劉累的傳說。這些文化遺跡對研究夏代歷史很有作用,是很寶貴的文化遺產。
抗金名將牛皋
牛皋,字伯遠,宋代抗金名將,岳家軍中的副統帥,魯山縣熊背鄉石碑溝(村)人。生於公元1105年,卒於公元1147年,終年42歲。
牛皋自幼愛習武騎射,曾在射圃(今射道街)比射較量,得名射士,被西道總督管翟興薦為保義郎,討賊三戰三捷,晉升為滎州刺史中軍統領。金人再攻京西(今洛陽市),牛皋與金決戰10餘次,皆捷。加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團練使,京城留守上官悟辟為同統制兼京西南路(今湖北襄樊市)提點荊獄。金人攻江西者,自荊門北歸,牛皋潛軍於寶豐宋村(今白龜山水庫),擊敗金軍。轉和州(今安徽和縣)防禦使,充五軍都統制。後戰金人於魯山鄧家橋(今辛集鄉鄧寨),屢戰屢捷,戰場遍及數省,戰功到處可見。故而官職也多:西道招撫使、安州觀察使、蔡州鎮守使、親衛大夫等。此時加入岳家軍,制置江西、湖北。岳飛大喜,辟為唐、鄧、襄、郢(回州)安撫使。不久,改為神武後軍中部統領。後來,偽齊將領李成、王嵩占據襄州、隨州。岳飛部將張憲、徐慶攻隨州不下。岳飛派牛皋前往,牛皋不到三天,便斬王於馬下,得降卒5000餘人,收復了隨州。乘勝又擊敗李成,收復了襄陽。金人攻打淮西,岳飛派牛皋度江,自己提兵與牛皋會師。牛皋對金人大聲喝斥:「哇呀呀!俺牛皋在次,看我射穿爾等咽喉,斧劈上將首級!」那金兵金將,已經多次見過牛皋勇不可擋,戰場上殺敵,面無懼色,如同過年一樣高興。金軍聞聲色膽不戰而退,牛皋率軍追擊30多里,斬金軍頭領十五、六人。被升為寧國軍承宣使,荊湘南路馬步軍副總管,成為岳家軍的副統帥。不幸,在岳飛遇難後,牛皋遭奸賊暗算,食物中毒身亡。葬在江西西湖畔。其魯山家鄉族人,為便於紀念他,設衣冠冢於原籍石碑溝,世稱牛皋墳者即此。
牛皋後代移居讓河鄉袁寨南山(西射坡),後因建機場再遷石佛寺落戶.
平民聖人墨子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魯山縣二郎廟鄉墨廟村人,生於公元前495年,卒於公元前405年(?),終年90歲。
因為他的學說符合平民的利益,所以被稱為平民聖人。
「兼相愛」與「交相利」,是他的根本主張。國家的富強、人民的繁榮興旺、政治法律的廉明,是他的主張要達到的目的。他倡導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他處處為平民著想,所以墨子的政治主張就是反貴族、反特權、反專制、反暴政、反官僚、反腐敗;主張平等、尚賢、尚同、和平(無戰爭)等,以達到拯救天下的目的。所以深得民心。能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從墨家的學說中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因此,在當時儒家聲勢浩大而墨家作為與儒家對立的新生學術團體的出現,居然能夠站穩腳跟,獲得與儒家平分秋色,甚至後來者居上的地位。可見墨家學說深得人心。史稱「儒墨」並稱「顯學」就是有力的證明。墨家學說在當時,自君主到庶民和各個階層,均有著強烈興趣。
墨子著作71篇,歷史有損失,現僅存53篇被保留在《墨子》書中,墨子著《墨經》361條,分《經上》、《經下》與《經說上》、《經說下》。概括了墨子及墨家認識論、邏輯學、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有中國最早的關於幾何學、力學和光學方面的一些知識,是墨子及弟子的重要著作,是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精髓之一。
墨子的著作如《節用》、《節葬》、《所染》等,都帶著深厚地魯山家鄉烙印。所以,魯山有著豐富的墨家文化遺產。關於墨子的傳說就廣為流傳在魯山民間。(魯名)
㈦ 河南寶豐縣榮獲什麼稱號
河南寶豐縣榮獲長壽之鄉健康小城稱號。
1月25日消息,2018年1月25日,中國長壽之鄉、健康小城寶豐縣授牌儀式暨招 商引資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辦。十屆全國政 協 副 主 席張懷西,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聯 合 國國際健康與環境組織主 席王彥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主 席蘇士澍等各屆人士通過不同形式表示祝賀,張懷西、陳宗興等還創作了書畫作品相贈。
與此同時,寶豐縣還進行了縣情發布、招商引資和經貿洽談活動。儀式由國際健康與環境組織、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等中外20多家機構參與支持或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