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活躍歷史課堂

如何活躍歷史課堂

發布時間:2021-02-23 08:02:46

① 如何活躍高中歷史課堂氣氛 蔣文

對於學生有時的不安分,能夠巧妙的化解,一定不要特別不給面子的批評。 對於學版生的提問權能夠睿智的回答,同樣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能也參與其中。 最重要的是語言幽默,用學生的流行語,拉近師生的距離,還有就是不做作的微笑。 希望你會成為一個學生們都喜歡的好老師

② 如何活躍歷史課的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較之於小學初中學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與老師之間更能進行語言專、思想、情感屬的溝通。更需要課堂的活躍性和幽默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變古板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怎樣活躍歷史課的課堂氣氛呢?
一、精講解、多聯想
將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點借用一定的手段具體化、形象化、感情化、比如:講鴉片戰爭影響的時候,講到戰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由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轉變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理解比較復雜。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顯示其關系:
鴉片戰爭前――政治(完全行使主權 )
經濟(封建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
解體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後――政治(中國喪失了大量主權)
經濟(封建自然經濟開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 如何使歷史課堂活起來

什麼樣的課才能稱之為一節好課呢?德國教育家海克爾得出的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一是出汗,二是笑;我國崔允�教授將「好課」標准歸納為「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好課」不是一個規范性的概念,而是一個開放性、多元化的概念。不同的評價主體與客體、不同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取向,都會形成不同的標准。就歷史教學而言,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課堂類型的課,其標准也有所不同,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標准下的「好課」的看法也應是多種多樣的。正是由於這種開放性、多元性,為廣大教師創造性教學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
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挖掘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不斷探索。為此,在我的課堂上開始使用了合作探究教學法。合作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的良好互動中愉快地掌握知識,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的價值觀,真正實現學習的三維目標。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中,真正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問題的設計要恰到好處
問題的設計是課堂的核心,只有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的討論才有成效。那麼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什麼呢?
1、設計的問題應有可討論性
在《科技革命》一課中,教師提出讓同學們完成一個表格。
對於這種問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若拿來討論解決,那合作就會流於形式沒有實效。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一般是教材上沒有明確答案,需要總結、概括或分析的。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時,組織學生討論:有人認為,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明理由。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需要將教材上的知識分析一遍才能得出結論。
2、設計的問題應有可深化性
有些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經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如小組在討論辛亥革命究竟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等知識點時,結論只有幾句話,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掌握了很多。
3、設計問題要有興趣性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標下的教材具有「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我經常講課前,換一個視角,讓學生身臨其中,感悟歷史。從每一節課的一點入手,也就是說最能打動學生情趣的一點,即找准切入點,而不拘泥於形式。學習二戰初期德國對外侵略過程,向學生提出,你想當一次希特勒嗎?你作為當前聯合國秘書長的話,對全世界人民做怎樣的承諾?如講述「美國的擴張及美國內戰」時,我准備了一幅美國國旗簡圖,突出圖中十三條紅、白相間的杠和50個星,讓學生觀察的同時並思考相關問題,進而把學生帶入課堂。導語的巧妙設計及構想,既有助於課堂教學,同時也是課堂創新的一種體現。實踐證明,適度、巧妙、新穎、多樣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入角色,主動地學習。從而把學生感興趣的思維帶入課堂之中。
4、設計問題不宜過多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一個難題,就是時間不夠。學生要看書、思考之後才能開始討論,要想討論深入必須有充足的時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慾望,這樣下來時間總是不夠。因此,一定要控制問題的數量。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課問題很多,僅在戰爭事件這個知識點上即有以下問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爆發?(2)二戰爆發、擴大、進一步擴大的標志?(3)你了解二戰轉折性戰役嗎?(4)二戰勝利的原因?⑤通過學習二戰對戰爭的認識?這么多問題若都讓學生去討論,這節課肯定是講不完,學生也會很疲憊。所以我們必須
選擇一下,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學生自己解決。第二和第四題與課本內容關系密切,可以深化,我們留在課堂討論。第三和第五題可作為課外討論題留在課後。
二、選擇的時機要恰到好處。
問題設計好也不一定就能上好這一節課,什麼時候把問題提出來也是非常關鍵的。選擇討論的時機主要有以下方面:
(1)總體安排。合作教學不是隨意的組對合作,我們根據學生的性別、個性差異、學習情況和身高進行組合,6人一組,盡量做到性別比例均衡,個性特徵不沖突,知識互補,身高相仿。分好組後為了消除「自私」與「自卑」心理,營造團結協作、良性競爭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引導,科學幫教。初期使用一些獎勵手段�如發些學慣用品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慢慢的形成一種習慣,每次討論有意識的記錄,控制時間,避免跑題等等。
(2)授課過程。首先,要在學生對本課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後再提出。提出過早,學生對於知識還是毫不知情,臨時翻書找知識點,這一過程有可能會分散注意力,要麼忘了需要討論的問題,要麼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偏離。這樣不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也不利於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三、形式多樣的課堂展示充分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在做中學」是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來的。美國華盛頓大學也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完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後,師生共同完成課堂展示,夯實基礎,活躍思維,鍛煉能力,給學生一個充分體驗的機會。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課堂展示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的展示,教師隨機在每小組中抽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教室四周都是黑板)默寫或聽寫基礎知識,以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學生對重點問題的展示,可由小組中的一個或幾個人把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進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講解知識的形式、課堂短劇的形式、手工製作的形式、辯論會的形式等等。例如我的學生在展示「經濟大危機」這一題目時,首先是小組全體成員表演了歷史短劇「通過美國看危機」,雖然他們的表演不很熟練,語言也略顯生硬,但是卻活躍了課堂,鍛煉了自己,同時也讓同學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羅斯福敢於改革、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學生展示完以後,教師可以對共性的問題加以講解,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是每組思考最多,卻未能解決的問題,所以老師的講解定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因為學生的展示的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盤子中,這時的教師就應該是那個穿起珍珠的人,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並整理成板書。
四、拓展應用要科學實用
在新課改下,歷史課「不是為了學科而存在,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夠把各種知識轉化成學生終身受益的一種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最大的願望。這一環節,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促進者。教者在講完九年級歷史上冊《「拿破崙帝國」》後,學生對拿破崙的功績和過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出示問題:「有人說拿破崙是一代梟雄,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是強盜,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學生的回答可能只局限於「好人」或「壞人」,或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這時教師應促成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讓史實說話,用辯證的、歷史的方法來評價。」讓學生對拿破崙再進行一次評價,逐漸掌握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合作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了自我,增強了自信。這種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了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經過教者兩年多的探索和嘗試,已初見成效。
五、課堂教學要注重先學後教,以學為主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本課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需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在討論中,我採用了分組的形式,每組有八位同學組成,其中選一位最棒的學生擔任組長,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他們之間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相互幫助,共同認識,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邊參與學生的討論,邊巡迴指導,共同解決問題,把傳統的「先教後學,以教為主」,變為嘗試的「先學後教,以學為主」。

例:在講授「抗日戰爭的勝利「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1945年8月,美國該不該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並根據學生意願分為正反兩組進行辯論,最後師生共同分析並得出結論。這樣不但激發了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以上是我對合作教學法的一點粗淺認識,「教無定法」同樣適用於合作教學法,學生在合作的環境下進步得很快,他們的能力每天都有提高,所以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嘗試。我們可以不提問題,學生自學,自己提問,互相解答。還可以定期拿出一節課來讓學生合作備課,將講課、輔導、批改作業交給他們來負責等等。
李大釗說:「歷史是有生命的,活動的,進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堂也不應是死板的,而應該是活動的,有生命的。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合作下,我們的歷史課堂會更有實效性。

④ 淺談如何活躍初中歷史課堂氣氛

根據當日的課堂內容,講述課本里的相關故事背景,或者事件,或者人物,最好不要照著書本念,學生們會記得更牢固,教課的知識也會更加生動

⑤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歷史課是比較沉悶的,這就要求老師注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方式方法很重要。沒事的時候可以多看看別人說書的是怎麼做的。

⑥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躍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網路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路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網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中基網歷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網路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網路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網路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網路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聯系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⑦ 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1. 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 精心安排課堂結構

  3. 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回「思」「記」三答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及時和准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主動進行思考,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所謂「記」,是指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之外,還可選擇記錄教師講述的內容,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⑧ 如何讓高中歷史課堂活躍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中國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中國絡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中國絡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中國絡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中國提供的歷史教育中國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中國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中國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中國、中基中國歷史、歷史中考中國、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中國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中國絡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中國絡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中國絡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中國絡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中國絡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中國絡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中國絡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中國絡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學校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中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⑨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網路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路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網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中基網歷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網路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網路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網路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網路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聯系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活躍歷史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