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歷史課堂更高效
看關於歷史的影片,課上講一些那個時期的趣事,野史,風氣。如晉好男風,某某皇帝荒唐事
② 如何打造初中歷史的高效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得盡其所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沒有教完內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講得很多,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辛苦,也是無效學習。
歷史學科內容多(既有中國歷史,也有世界歷史)、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那麼在有限的課堂四十五分鍾的時間內,到底如何有效地實現歷史課堂高效高果呢?這一直是我們這些歷史教師不停地琢磨、探討的。
一、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我們不能由於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
在備課的階段我們教師就必須多下功夫,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捨,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四個到位」:精心備課到位,准確講解到位,能力訓練到位,學法指導到位。確保上課不打無准備之仗。
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要有機的結合。特別是課前備課,一般是每人每周備一節課,或者兩人備一節,所以在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學生該背的內容你也要會背誦;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了解。上課中,經師生碰撞,你再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後更要備「課後課」, 發現問題,就要想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問題?有沒有必然的規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分析一下,記下來,不管是什麼情況,就像拍照片一樣。積累多了之後,再來集中總結。這樣通過課堂反思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一節完整的課才算備好,也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這種備課方法,我覺得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強。事實上有很多老師已經在這么做了。我們一般都要教幾個班級,同一節課要講幾遍,你會發現這幾個班級你講得並不會完全一樣的,兩三遍後基本這個課是最精華的,在別的班發現的問題在這個班幾乎都及時糾正過來。特別是我們將備課這一日常教學工作通過准備、實踐、再加上反思解決就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順便也實現了教研與備課、上課的有效統一。
二、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麼,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什麼。一個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給他,過了沒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給他,如此反復,他始終依賴於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時候就教會他怎樣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學會了取水這一技能,也就不會依賴於你了。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怎麼引導學生呢?課堂上我們不能不講,也不能一講到底,那太累了。所以從自己所教年級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知識結構,編寫各具特色的導學案還是比較實用的。編導學案要注意:
講授新課,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復習課,必須注重知識的整體、系統性及運用能力。
導學案的使用,使學生對課文有了由面到線到點的認識。在編寫導學案時,為了地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總體印象,最好運用提綱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解決,這種形式看似簡單,但都是考試的考點,必須准確無誤地掌握。讓學生利用導學案自主學習。(15分鍾左右)學生在自己整理知識點時,往往丟掉一二個,或先後錯位,針對這種情況,在編寫導學案時,學生容易「丟」「錯」的地方變成「填空」,讓學生填寫,達到強化記憶,反復記憶的效果。學生在書上找到並劃出知識點時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對一部分好學生來說,相當於復習一遍。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認真閱讀教材,分析課文,尋找答案,並深入的思索和探討問題。【這里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學生總說對課文、書本不熟,沒時間看書,我們也試了一下,每堂課預鈴與正式上課鈴之間大約有2-3分鍾,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時間段,讓課代表領著學生讀課文,至少能讀一大段,組織好的話,都能讀上近三分之二,時間長了,課文多多少少也熟悉多了】然後鞏固記憶(5分鍾),現在學生的時間實際上非常緊張。課下看歷史的時間非常少,只能向45分鍾要成績。而且,不讓學生記憶也是不行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提煉記憶。沒有識記基礎的思維,就象空中樓閣。所以,這5分鍾是不能舍棄的。俗話說「好腦袋不如爛筆頭」, 對已經明確的答案要及時進行鞏固,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反饋。對於開卷考試來說,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上升到理解運用的層次。就是說,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怎麼用?這一部分應該是整節課的精華,就需要教師幫助解決。例如有些問題的政治性、專業性、理論性太強,該講就要講,打造高效課堂並不避諱講,講得合時、合適,講的過程中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而言其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師要精講點撥,講清講透;特別是當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則應放低起點,怎麼講學生也不懂的問題乾脆就不講,否則不僅沒有教學效果,反而給學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壓抑。我們必須正視學生的基礎-----這一教學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15分鍾)最後鞏固練習(10分鍾左右)設計一些練習題,附在導學案的後面,當堂檢測、查看教學效果,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教學缺陷,及時補充和修正。練習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運用。這是要求全部學生都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二是強化訓練,將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基礎題進行篩選後得出。要針對本節課復習重點,以求達到即時鞏固的目的。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漸進。 練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精選習題,選題的原則一:少而精,有明確的練習目標,針對學生易錯點有的放矢。原則二:難易適中,做到不選難題、偏題、怪題等,所選題的難易度能夠培養學生的雙基。總之,教學活動離不開習題,只有靈活、正確地運用習題,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試題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目前對復習課來說採用學案導學精講精練的復習模式效果還是較好的,而對於新授課來說則應注重基礎、注重規范、注重技能。總之,復習課要體現考點考綱,體現知識主脈,體現規律方法,體現能力的培養,新授課的教學則應體現基礎技能、體現規范與反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三、借鑒別人的東西,是最快的途徑。
應該堅持聽校內外其他教師的公開課或常規課,同學年的教師互相聽課。各級學科帶頭人、備課組長課堂要隨時開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網路這個研討平台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發表教學設計、論文、反思、教學方法,開闊自己的教學思維,學習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搞好教學課堂的實效。
四、加強課堂上的管理
①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排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因為糟糕的紀律之下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總聽到很多老師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 迫使教師總是在課堂上說:「不要講話」『「要注意聽講」等。有時我們老師講課就跟唱催眠曲一樣,下午上課經常睡著一片。因此如果學生有溜號、睡覺等現象,要及時糾正。其實想要控制學生也很簡單,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去。關注每個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我們上課時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緊跟老師。比如講試卷的時候,念完題目後可以問:「這道題該選什麼啊?」讓大家就一起回答。象這種情況讓學生跟著喊一喊,有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也有助於加強對題目正確答案的印象。如果總是悶著頭聽,就很容易走神。不能讓他們埋著頭聽課。要讓學生的眼睛看著黑板、看著老師,耳朵注意聽,手要在書上做記號、口要大聲朗讀、記憶。就像打麻將。麻將是我國國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謂「看著手裡的,盯著鍋里的」,兩隻眼睛肯定不閑著;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樣樣都要動手,有的人連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麼牌了,這也是一種本事;口到,打麻將就圖個熱鬧,一邊打一邊埋怨手氣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見面,有什麼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就說了,玩麻將反而成了一種形式;有人開口就有人聽,耳到自然不在話下。最後,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麼是生張什麼是熟張那是一定要計算清楚的,不然自己聽了牌胡不了,還光給人家點炮就損失慘重了。有了這「五到」,你看有幾個人打麻將不專心致志的?不僅專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個通宵都不成問題。人感到精神勞累,往往不是由於工作時間長,而是由於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將一樣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難感到勞累。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雖然用打麻將來跟聽課做對比有些不倫不類,但它們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實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們要想要成績,你就得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意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有「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思想。什麼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學生能學到東西就行。
②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盡量不讓他們拉後腿。最好是能穩定住他們的情緒,想辦法不讓他們在考試中落隊。其實所謂的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課堂作業堂堂清,我們要嚴格監督,不能讓他們有拖拉的機會:例如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檢查或者抽查,發現完成情況不好的、交白卷的都要給予處罰。這種處罰既不能傷害他們的積極性,還要讓他們挺難受,挺累的,讓他們感到還不如寫題了,下回就不想再受這種折磨了,當然,如果我們做不過來還可以請班主任配合,但是千萬不要打和罵,別跟他們對著干,要講法和藝術。其次他們的分數低,往往是在知識、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或者是記憶不牢,或者是理解不透,或者是應用不熟練。想提高成績還是讓他們回歸課本,課本是法寶,讓他們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學好本學科的先決條件,絕對沒有什麼捷經可走,這些東西記不好,就學不好歷史。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必須讓學生記筆記,讓學生動起來。我們所說的筆記一般分為三種:即課文中劃符號,課文旁寫評或注,還有課堂筆記。學生在聽講的同時,需用紅筆或彩色筆在課本上勾畫各種符號。學會在課本上作符號寫批註,既可以使學生聽講時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記憶,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突出要點,把書由「厚」變「薄」;還有利於今後復習,翻開課本,重點難點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從而引起對舊知識的回憶,增強了學習效果。
可是很多學生也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筆記。我們經常發現有很多同學,筆記記得非常認真,還拿一個非常好看的本子記,你翻開他們的筆記本,有時比我們老師的講義還規范。但他們的成績卻不見得好。原因很簡單,課堂上認真聽課才是核心,筆記只是輔助手段。筆記應該記得比較簡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一邊聽講一邊埋頭記筆記,老師講的東西全記在紙上,腦子里卻是一片空白,這樣本末倒置,學習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呢?所以記筆記應該只記重點要點,要爭取在心裡把它弄明白,老師一邊講,要一邊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如果是我們老師要求記的,最好給學生時間。這里我說一下:我個人認為筆記還是抄錄在書里比較好,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系。這樣在考試中方便查找和分析,與基本知識點相對應更准確,進而不失分。
五、無論怎樣高效,最直接的檢驗結果還是體現在試卷上。要答出一份滿意試卷,培養答題技巧非常重要,讓學生掌握各類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狠抓審題能力的培養、答題技巧與規范性訓練。
選擇題重在正確率,選擇題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覆蓋面廣,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幾乎所有層次的思維能力,所佔分值比重大。從近年的試卷看,選擇題的難度值低,避免這部分的失分將有助於提高整體成績。解題時,須要求學生讀懂題意,抓住題乾和題中的關鍵字。其後,運用正確的方法解題,如運用直選法、排除法、比較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
材料解析題重在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題要遵循幾個步驟:先看設問,再根據設問有針對性地讀懂讀通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後按設問要求結合教材分析解答問題。解題時,讀懂發問很重要,比如「根據材料」,就說明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則要求先找出材料與教材的契合點,然後依託已知材料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答案基本在書上。此外,還應要求學生注意看分答題,堅持問什麼答什麼,語言簡潔准確,不必像問答題一樣展開回答。
列舉題重在仔細,答案要准確、完整。適當運用目錄、大事年表或歸納的資料。
這里還要注意應努力避免「兩不」問題
所謂的「兩不」,就是學生尤其是好學生易犯的錯誤:「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有的學生基礎都不錯,拿到一道題目並非束手無策,而是在正確的思路上,或考慮不周、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確,最後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叫「會而不對」;有的學生解題思路大致正確,但丟三落四,不把話寫完整,這叫「對而不全」。例如寫錯別字、不寫單位名稱等丟分現象。因此,會而不對,令人惋惜,對而不全,得分不高. 我們培養高分的好學生,更要培養好考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腦子能夠快起來,說得實際一點就是做題的速度能夠快起來。但這種心理造成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一味的想做得快一些,結果慌里慌張,前面的題還沒有思考清楚就去看下一道,做得越快錯得越多,不會做的題目還是不會做,連原本會做的也做錯了。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快腦不等於著急,要想快,首先要「慢」。細節決定成敗,學習「由不會到學會」是一個過程,再由「學會到做對」又是一個過程。後一個過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為細致艱辛的勞動,考試的成敗就看這些細節,要想把看似簡單的問題完成得完美,關鍵不是考試時的仔細、認真,而是要求學生平時對自己存在問題的較真,對平時練習中的失誤,要小題大做,不僅要分析失誤的原因,還要讓他們將這些失誤記錄在錯題本上,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再三反思,保證下次不再出錯,不能讓他們用「粗心」二字一帶而過。書寫要規范,答案要准確精煉,要努力做到「會又對、對又全、全又美」,這也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好學生在考試中「會而對」。
六、養成復習錯題和典型例題的習慣(這種方法最好在好學生中提倡)
錯題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常說要貫徹「三個本」的概念:就是課本、筆記本和錯題本。其中筆記本和課本用來理清知識的思路,可以合在一起,錯題本用來理清解題思路的。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用一個錯題本來整理錯題。每次考前要把自己以前的錯題拿出來再認真的看一遍,理清解題思路。中考中的題目基本都是新出的,但是它的絕大部分題型不可能是新的,大多數知識點也是練習過的基礎知識,只要我們復習好了錯題和典型例題,大部分題目都可以不用花什麼時間去思考就知道怎麼做了,節約大量的時間來檢查。整理錯題,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總結,在總結中前進,沒有總結,只能停滯不前。整理出有價值的錯題好題,總結出學習經驗,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課堂是在我們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們的歷史老師成為高效課堂的實踐者,新做法的嘗試者,因為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最後我再特別說一下初三的復習,怎麼做效果更好一點。
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地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既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但不論歷史中考怎麼考,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日常教學要有思想、靈魂,復習指導要有方法、策略。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復習,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鑒於初一、初二師資力量缺乏,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甚少,在這個復習階段更要依據課本逐冊、逐課、逐節全面復習,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課,重點內容一節課仍上一課書,必要時當堂消化落實,非重點內容則上到哪裡就停在哪裡,下節課再接著上。上課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要盯住學生,隨時檢查學生書上劃書記筆記和課後練習及知識的鞏固情況。也可以讓班主任配合,決不能讓學生落下,或學夾生了。
第二階段,主題(單元)歸類復習,注重主幹知識和重點知識的落實。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方面進行綜合復習,突出重點知識。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要麼以單元為單位定期自出試卷,通過練題、講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要麼將重點知識具體化,分主題(單元)讓學生熟讀、記憶,逐人、逐題落實;理清線索,讓同學結合學校自編資料跟著一起復習一遍,主要是已考過、經常考、以後可能會考的基礎、重點知識,書本由「厚」變「薄」,知識躍然腦海中。這時期採用上當教學法挺有用的。在教學中不要怕學生錯,不要處處不放心,老是抱著、扶著學生走。要給學生思維沖擊,在出試題時有意設計點小陷阱,誘發出學生易犯的錯誤,不要在練習前去指導、提示或暗示,而是在練習後的講評環節中讓學生去分析和認識各種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的錯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實際上就能顯露了學生學習中的缺陷,再通過講評糾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更扎實了。
第三階段,關注焦點、時政熱點和重大周年紀念,小專題、針對性復習。
為了把教材學活、用活,還需要打破體系,比較對照,縱橫聯系,進行一些小專題的復習。同時,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現世問題。近年中考試題均涉及時政熱點問題。
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狠抓知識的落實是關鍵。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全面系統地指導學生讀書,做到「五看五抓五性」,即看目錄、看標題、看正文、看圖表、看材料;抓基礎、抓線索、抓主幹、抓重點、抓落實;啟發性、互動性、整體性、針對性、計劃性。知識不可不記,也不能全部叫學生死記硬背,而要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歷史,必須要「死」去「活」來。有些知識點,只能「死」記。考試時,才能更快更好地把記往的知識靈活運用,這就是所謂的「死」去「活」來。「翻餅烙餅」。學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使學生們在今後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③ 如何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一、轉變觀念,堅信能夠做到「四清」。
在與聽課教師的交流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洋思學校能夠做到「四清」,咱們學校的條件不行,硬體跟不上,學生程度差,根本沒有辦法搞四清。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四清只適合洋思學校,沒有學習的價值。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還有大量官方媒體在報道教學經驗呢?為什麼還有大量學校組織教師前去學習呢?
教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思想上先入為主,安於現狀,不願改革,自己給自己設置障礙。首先思想上認為不能搞四清。他們總要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是挑對方的毛病,就是找自己的特別。如果教師認為自己不能搞四清,如果教師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如果教師自己沒有信心,沒有希望,那麼何來課改,何來提高學生,何來提升自己,何來提升學校。其次,教師惰性使然,安於現狀。改革是有風險,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的,是要經過陣痛的。於是一些教師就開始得過且過,固步自封,墨守陳規,自己不願改革還要阻止別人改革。最後,教師給自己設置心裡障礙。自己通過想像,聯想的方式方法,總要給自己找幾個困難。似乎一搞改革就比萬里長征還要長,比搬掉三座大山還要難。因此,要想學習永威經驗就必須解放思想,就必須轉變觀念,必須堅定信念,堅信能夠搞好四清。只有教師轉變觀念,堅定信念,四清才能搞下去,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④ 如何真正做到小學數學課堂「堂堂清」
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積極推進與新課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標。「堂堂清」教學模式就是為了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達到以人為本,和諧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為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學習,積極消化、吸收、理解知識。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觸到:要想真正做到小學數學課堂「堂堂清」,貴在引導,重在練習。因為,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基本手段,是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注重練習的優化,是使學生系統、有序地掌握、鞏固、探索和獲取新知識,啟迪思維,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精選練習內容。
練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練習設計的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以教材為核心,精心地、有側重地選擇和設計練習題。一項調查表明,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厭學心理。究其原因,大量機械的練習使學生不感興趣,學習效率低下。重復的練習,不僅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什麼作用;同樣,過少的練習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練習設計應做到重點突出。教師應從大量的練習中挑選最主要的東西讓學生練習,以保證學生高質高效地掌握知識。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角的認識」一課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習題「(1)分別畫出這三種角。(2)在班級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是什麼角?(3)小組內,動手用三角板上的角拼出不同的角。」這樣的練習題。我認為要比硬生生的在題中、圖中找角要好得多。我的這堂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就連平時不愛聽課的孩子也主動參與進來了。所以,在練習設計時應注重操作練習的優化。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空間,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
其次,要注重練習形式。
每堂課都要完成基本練習,不拔高,不降低。基本練習是使學生把剛剛獲得的概念、規律,首次應用於實際之中,是對教材內容的直接反映,它是學生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第一級台階。所以在設計練習時,我緊扣「雙基」設計一些基礎知識的練習,使每個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基本知識。特別是對於那些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承受難題的能力,遇到挫折就停步的學困生來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機會,孩子們就多幾分成功的喜悅。真正讓學生感到我進步了,我真行。對於易混的概念或相反的不易分清的內容,可以進行比較練習,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抓住本質、掌握規律。變式練習即在不改變知識的本質特徵的前提下,變換其非本質的特徵,讓學生在不同情境的應用中突出對本質特徵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概括能力。
總之,落實「堂堂清」策略,在練習時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能力與水平為著眼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學習的愉悅感、成就感,從而不斷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⑤ 如何抓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所謂「堂堂清」,就是追求每堂課上每一位同學都當堂達到目標。即該會背誦的都當堂會背了;該掌握的都當堂掌握了;該會運用的,也都能當堂運用了。
【操作】讓同學們象考試那樣獨立完成達標檢測題(即當堂獨立完成課堂作業)。
【判別標准】若全班每個同學都做對了課堂作業中的必做題,則每個人都做到了「堂堂清」。若有個別同學完成課堂作業中的必做題時做錯了,則這些個別的同學沒有做到「堂堂清」。【注意點】
課堂上一定要留足課堂作業的時間,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不少於分鍾。完成達標檢測時,要求同學們象競賽、考試那樣獨立完成,老師不輔導,同學們之間不得討論,同學們不得抄襲。
教師要認真巡視,尤其關注後進同學達標情況,若發現同學們做錯了,教師要記在心中,課後主動找來「開小灶」。
老師要盡可能當堂批改已完成了的同學的作業。
抓好「堂堂清」要成為每個老師在每節課上的自覺行動。
抓好「堂堂清」貴在堅持,每節課都這么做,同學們知道了每節課下課前都要交作業,使同學們自覺養成「堂堂清」的習慣。
在「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它是第一道防線,好像工廠里要抓產品合格,首先要抓每個零件合格一樣。只有每堂課每個同學所學的新知識都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則,課上留下一大堆問題,課後再怎麼努力,教師再怎麼去補課,也沒有課堂的效果好,何況時間、精力也感到不夠用,若「堂堂清」清不了,則「日日清」就難以堅持,「周周清」也成為一句空話。
⑥ 如何理解堂堂清
請閱讀:
如何真正做到小學數學課堂「堂堂清」
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積極推進與新課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標。「堂堂清」教學模式就是為了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達到以人為本,和諧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為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學習,積極消化、吸收、理解知識。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觸到:要想真正做到小學數學課堂「堂堂清」,貴在引導,重在練習。因為,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基本手段,是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注重練習的優化,是使學生系統、有序地掌握、鞏固、探索和獲取新知識,啟迪思維,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精選練習內容。
練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練習設計的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以教材為核心,精心地、有側重地選擇和設計練習題。一項調查表明,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厭學心理。究其原因,大量機械的練習使學生不感興趣,學習效率低下。重復的練習,不僅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什麼作用;同樣,過少的練習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練習設計應做到重點突出。教師應從大量的練習中挑選最主要的東西讓學生練習,以保證學生高質高效地掌握知識。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角的認識」一課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習題「(1)分別畫出這三種角。(2)在班級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是什麼角?(3)小組內,動手用三角板上的角拼出不同的角。」這樣的練習題。我認為要比硬生生的在題中、圖中找角要好得多。我的這堂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就連平時不愛聽課的孩子也主動參與進來了。所以,在練習設計時應注重操作練習的優化。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空間,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
其次,要注重練習形式。
每堂課都要完成基本練習,不拔高,不降低。基本練習是使學生把剛剛獲得的概念、規律,首次應用於實際之中,是對教材內容的直接反映,它是學生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第一級台階。所以在設計練習時,我緊扣「雙基」設計一些基礎知識的練習,使每個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基本知識。特別是對於那些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承受難題的能力,遇到挫折就停步的學困生來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機會,孩子們就多幾分成功的喜悅。真正讓學生感到我進步了,我真行。對於易混的概念或相反的不易分清的內容,可以進行比較練習,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抓住本質、掌握規律。變式練習即在不改變知識的本質特徵的前提下,變換其非本質的特徵,讓學生在不同情境的應用中突出對本質特徵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概括能力。
總之,落實「堂堂清」策略,在練習時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能力與水平為著眼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學習的愉悅感、成就感,從而不斷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⑦ 如何讓每一堂歷史課成為優質課
怎樣的歷史課才算是優質課呢?我認為,一堂歷史優質課必須具備四個方面: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三維目標清晰。
(2)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過程流暢,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3)課堂和諧、民主、自由,注重教學情感交流。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標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去努力:
一、教師要愛崗敬業,熱心本職工作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假如我們不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極強的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那麼,你所上的課一定不會成功,歷史優質課就變成一句空話。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努力鑽研教學大綱,挖掘教材,確定每一堂歷史課的重點、難點以及三維目標,找出適合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生口胃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才能上好歷史課。
二、大練基本功, 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們每一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熟練,做到脫稿講課。注重語言表達准確、精煉,有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注重板書設計和字體端正,提高駕馭課堂和教學應變的能力,努力實現歷史學科特有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體現「以史為鑒」的特點,能讓學生獲得一種享受,獲得人生體驗。
三、必須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如下特點:
1、移情和信任效應 師生關系好,學生就會愛其所教學科。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教師傳授的歷史知識才能容易接受,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2、期待效應 師生關系好,教師對每個同學充滿信任和期待,會在學生中產生一種暗含的期待效應,使學生從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3、感染效應 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學生的崇師度高,教師的模範言行,治學精神都會給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而言之,歷史優質課是充滿愛的教學,沒有師生之間的愛,就沒有優質課的產生,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正當渠道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需要有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
現在的歷史教科書,許多內容圖文並茂,直觀性較強,我們要充分的利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教學內容要新穎 實施歷史優質課的前提是喚起學生的興奮和愉悅,而新穎奇特的東西就能達到此目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篩選,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有時真是要「忍痛割愛」,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內容要難易適中
難易適度的歷史教學內容,是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原因。內容較難,會影響信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內容偏易,學生感覺沒意思,沒有挑戰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抓住兩頭,照顧中間,面向全體,盡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起來能摘上「果子」,學有所得,增強學習的信心。
3、教學內容結構科學
內容結構科學主要指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強調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把紛繁復雜的歷史教學內容簡約化,精要化,向深度和廣度邁進。另外,教學要舉「一反三,以一當十」,切忌陷入題海之中。目前有些教師還在搞「題海大戰」,弄得學生頭昏腦脹,教學效果並非理想,事倍功半。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必須使教學的有效信息密度(內容的廣度)增大,學生才會越學情緒越高,效果越好。
五、選擇適合學生口味的教學方法,組織教育教學過程
1、「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歷史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
2、講究教育的藝術性 教育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具體說就是提倡多種教育藝術的有機配合。如語言藝術、體態藝術、文學藝術、問題藝術等。
3、注意教育情感性
首先要建立教育「情緒場」,使整個教育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其次,要濃化信息的感情色彩,學會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實現知與情統一和諧優化。第三,教學教育不能只考慮認識過程結構。若把一堂課比作一曲動人的樂章,要力求「起調」引人入勝,「主旋律」扣人心弦,「終曲」余興未盡。
綜上所述,希望能對我們的同行有所啟發,有所幫助,並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反復實踐,不斷反思,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做一個受學生尊重、家長信任、人民滿意的合格教師!
⑧ 如何實現課堂「堂堂清」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專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屬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⑨ 如何實施課堂教學「堂堂清」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⑩ 怎樣才能講好歷史課(優質課)
我雖然來不是歷史老師,但我很源喜歡歷史,給你一點個人建議:
(我先看了看什麼是優質課,老了啊)
1、任何歷史都脫離不了背景。把背景交待清楚,才能讓學生們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從整體上有所掌握,不斷章取義,要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觀、
2、歷史脫離不了人物,我覺得講歷史應以講人物為主。在開始下一堂之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學習掌握一個歷史人物事跡,自己講出來,並做一個簡單評價。
3、每一個人看歷史都是不一樣的。可以組織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們互相辯論,評價歷史事件、任務等等,在辯論中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