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哪些皇帝

歷史哪些皇帝

發布時間:2021-02-23 02:43:57

『壹』 歷史皇帝有哪些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帝王譜 開國皇帝 詳細介紹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查看夏朝>>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查看商朝>> 周 西周 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文王姬發 查看西周>>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 戰國 前475-221年 查看戰國>>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查看秦朝>> 漢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查看西漢>> 新朝 9-23年 王莽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查看東漢>> 三 國 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查看三國>>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查看西晉>>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查看東晉>> 十六國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查看南朝>>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查看北朝>> 魏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查看隋朝>> 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查看唐朝>> 五 代 十 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查看北宋>>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 查看南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查看遼國>>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查看金國>>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查看元朝>>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查看明朝>>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 查看清朝>>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貳』 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個「帝」和162個「王」。 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享年89歲(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計年不準確,故不計);壽命最短的帝王是東漢殤帝劉隆,2歲即亡。 歷代王朝中,延續最久的是周朝,共800餘年(西周300餘年,東周515年);存在時間最短暫的是北遼,均僅一年多。 夏:(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傳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 1、宗神夏禹 ??年 2、帝啟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發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東周,姬姓,建都:鎬京(西安)、洛陽。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歷十二帝。建都:鎬京。 l、武王發 7年 2、成王誦 37年 3、康王釗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滿 55年 6、共王緊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變 16年 l0、厲王胡 37年 -共和時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宮湼 ll年。 武王之前還有:古公亶父(太王)、季歷、文王,雖有強大的勢力,但在名義上 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候國。 東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歷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鉈 15年 4、厘王胡齊 5年 5、惠王閬 25年 6、襄王鄭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簡王夷 14年 11、靈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貴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驕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顯王扁 48年 24、慎靚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東周君傑 7年。 春秋戰國: 春秩,公元前77O--475,戰國,公元前475--22l年。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 處於四分五裂割據的狀態,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經過不斷兼並,到戰國初年, 也有十幾個國家,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 因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難以查找,敬請原諒。 秦:(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沖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 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l、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l、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l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l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 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 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 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l、李特 2年 2、李流 l年。3、李雄 30年 4、李班 l年 5、李期 3年 6、李壽 5年 7、李勢 5年。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l、劉淵 6年 2、劉和 l年 3、劉聰 8年 4、劉l傑 l年 5、劉曜 l3年 後趙:319--352 歷7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台)。 l、石勒 l5年 2、石弘 l年 3、石虎 l5年 4、石世 l年 5、石遵 l年 6、石祗 ?年 7、冉閔 3年。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河北臨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 l、符健 4年 2、符生 3年 3、符堅 27年 4、符丕 2年 5、苻登 9年 6、符榮 l年 前涼:313--376 漢族,歷7帝,建都:姑臧。 l、張茂 5年 2、張駿 22年 3、張重華 9年 4、張耀靈 l年 5、張祚 3年 6、張玄靚 9年 7、張天鍚 l2年。 後秦:384--4l7 羌族,歷3帝,建都:長安。 l、姚萇 8年 2、姚真 22年 3、姚弘 2年。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寶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雲 3年。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廣固(山東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l、馮跋 22年 2、馮弘 6年。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 1、呂光 13年 2、呂紹 l年 3、呂篡 1年 4、呂隆 1年。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樂都。 l、禿發烏狐 3年 2、禿發利鹿狐 3年 3、禿廢傉檀 13年。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 17年 2、李歆 4年。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 1、段業 4年 2、沮渠蒙遜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贇 l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l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l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l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渥 3年。 三、楊隆演 lO年。 四、楊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叄』 歷史上都有哪些皇帝並排序

秦朝帝王年表

庄襄王 b.c.249 b.c.247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漢朝帝王年表

(西漢)高祖 b.c.206 b.c.195
惠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帝 b.c.180 b.c.157
景帝 b.c.157 b.c.141
武帝 b.c.141 b.c.87
昭帝 b.c.87 b.c.74
宣帝 b.c.74 b.c.49
元帝 b.c.49 b.c.33
成帝 b.c.33 b.c.7
哀帝 b.c.7 b.c.1
平帝 b.c.1 a.d.5
孺子嬰* 6 8
(新)王莽 9 23
(西漢)更始帝 23 25
(東漢)光武帝 25 57
明帝 57 75
章帝 75 88
和帝 88 105
殤帝 105 106
安帝 106 125
北鄉侯 125 125
順帝 125 144
沖帝 144 145
質帝 145 146
桓帝 146 167
靈帝 167 189
弘農王 189 189
獻帝 189 220

三國帝王年表

〔魏〕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齊王 239 254
高貴鄉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昭烈帝 221 223
後主 223 263
〔吳〕*大帝 222 252
會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烏程公* 264 280

晉朝帝王年表

(西晉)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懷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東晉)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廢帝 365 371
簡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6
安帝 396 418
恭帝 418 420

南北朝帝王年表

〔宋〕武帝 420 422
少帝 422 424
文帝 424 452
孝武帝 452 464
廢帝 464 465
明帝 465 472
後廢帝 472 477
順帝 477 479
〔齊〕高帝 479 482
武帝 482 493
?林王 493 494
海陵王 494 494
明帝 494 498
東昏侯 498 501
和帝 501 502
〔梁〕武帝 502 549
簡文帝 549 551
豫章王 551 552
元帝 552 554
貞陽侯 554 555
敬帝 555 557
〔陳〕武帝 557 559
文帝 559 566
臨海王 566 568
宣帝 568 582
後主 582 589
〔北魏〕道武帝 386 408
明元帝 409 423
太武帝 424 452
南安王 452 452
文成帝 452 465
獻文帝 465 471
孝文帝 471 499
宣武帝 499 515
孝明帝 515 528
孝庄帝 528 530
敬帝 530 531
節閔帝 531 531
出帝 531 532
孝武帝 532 534
〔東魏〕孝靜帝 534 550
〔西魏〕文帝 535 551
廢帝 551 553
恭帝 554 556
〔北周〕孝閔帝 557 557
孝明帝 558 560
武帝 560 578
宣帝 578 579
靜帝 579 581
〔北齊〕文宣帝 550 559
廢帝 559 560
孝昭帝 560 561
武成帝 562 565
後主 565 577
幼主 577 577

隋朝帝王年表

文帝 581 604
煬帝* 604 617
恭帝 617 618
唐朝帝王年表

高祖 618 626
太宗 626 649
高宗 649 683
中宗 683 710
睿宗 684 684
(周)武後 684 705
睿宗 710 712
玄宗 712 756
肅宗 756 762
代宗 762 779
德宗 779 805
順宗 805 805
憲宗 805 820
穆宗 820 824
敬宗 824 826
文帝 826 840
武帝 840 846
宣帝 846 859
懿宗 859 873
僖宗 873 888
昭宗 888 904
哀帝 904 907

五代帝王年表

〔後梁〕太祖 907 912
末帝 913 923
〔後唐〕庄宗 923 925
明宗 925 933
閔帝 933 934
廢帝 934 936
〔後晉〕高祖 936 942
出帝 942 946
〔後漢〕高祖 947 947
隱帝 948 950
〔後周〕太祖 951 954
世宗 954 959
恭帝 959 959

宋朝帝王年表

(北宋)太祖 960 976
太宗 976 997
真宗 997 1022
仁宗 1022 1063
英宗 1063 1067
神宗 1067 1085
哲宗 1085 1100
徽宗 1100 1125
欽宗 1125 1127
(南宋)高宗 1127 1162
孝宗 1162 1189
光宗 1189 1194
寧宗 1194 1224
理宗 1224 1264
度宗 1264 1274
恭宗 1274 1276
端宗 1276 1278
衛王 1278 1279

遼帝王年表

太祖 907 925
太宗 925 947
世宗 947 951
穆宗 951 969
景宗 969 982
聖宗 982 1031
興宗 1031 1055
道宗 1055 1101
天祚帝 1101 1125

金帝王年表

太祖 1115 1123
太宗 1123 1135
熙宗 1135 1149
帝亮 1149 1161
世宗 1161 1188
章宗 1188 1208
永濟* 1208 1213
宣宗 1213 1223
哀宗 1223 1234
元帝王年表

太祖 1206 1228
太宗 1229 1241
海迷失 1241 1246
定宗 1246 1248
海迷失 1248 1251
憲宗 1251 1259
世祖 1260 1294
成宗 1294 1307
武宗 1307 1311
仁宗 1311 1320
英宗 1320 1323
晉宗 1323 1328
天順帝 1328 1328
文宗 1328 1329
明宗 1329 1329
文宗 1329 1332
寧宗 1332 1332
順帝 1333 1367
西夏帝王年表

景宗 1032 1048
毅宗 1048 1068
惠宗 1069 1086
崇宗 1086 1138
仁宗 1139 1193
桓宗 1194 1205
襄宗 1206 1210
神宗 1211 1222
獻宗 1223 1225
李晛 1226 1227

明朝帝王年表

太祖 1368 1398
惠帝 1398 1402
成祖 1402 1424
仁宗 1424 1425
宣宗 1425 1435
英宗 1435 1449
景帝 1449 1457
英宗 1457 1464
憲宗 1464 1487
孝宗 1487 1505
武宗 1505 1521
世宗 1521 1566
穆宗 1566 1572
神宗 1572 1620
光宗 1620 1620
熹宗 1620 1627
思宗 1627 1644
清朝十二帝王年表

太祖 1616 1626 努而哈赤
太宗 1626 1643 皇太極
世祖 1643 1661 順治
聖祖 1661 1722 康熙
世宗 1722 1735 雍正
高宗 1735 1796 乾隆
仁宗 1796 1820 嘉慶
宣宗 1820 1850 道光
文宗 1850 1861 咸豐
穆宗 1861 1874 同治
德宗 1874 1908 光緒
宣統帝 1908 1911 溥儀

『肆』 中國歷史有哪些皇帝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帝(王莽) 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年)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綏和元年(前8年)繼王根為大司馬,十分儉約。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 始初元年(前8年)劉嬰「禪讓」於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為「新」。 王莽自幼誦習《周禮》,迷信古代制度,故附會《周禮》,改革制度,實施王田、私屬、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換價值的龜、貝之類作貨幣。他又想平均土地,實行井田制度解決社會矛盾。惜事與願違,新政操之過急,又不合時宜,以致造成農商失業,食貸俱廢,社會經濟極大混亂。新政進行僅八、九年,綠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殺於漸台,新朝也隨告滅亡。 憑心而論,王莽並不是野史小說中寫的荒淫墮落,王莽心胸廣大,機警過人,簡朴務實,只是實行的改革完全失敗,造成社會動盪而亡國。 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劉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於公元57年,時年64歲。 馬革裹屍,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劉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於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劉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後世稱「章草」。死於88年,時年31歲。 暫無.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劉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後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殺竇憲掌權。在位18年,死於105年。時年27歲。 暫無.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殤帝(劉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暫無.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劉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後掌權。太後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125年,時年32歲。 蔡倫造紙 ,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順帝(劉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於144年,時年30歲。 張衡和地動儀,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沖帝(劉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暫無.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質帝(劉纘)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暫無.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劉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後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宦官專政。桓帝死於167年,時年36歲。 暫無.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靈帝(劉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於189年,時年33歲。 黃巾軍起義,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獻帝(劉協)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獻帝從未掌握朝政。 孫策霸江東,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入川,濡須之戰,關羽走麥城,

『伍』 歷史上有哪些皇帝

皇帝是從秦王贏正開始,所以自稱始皇帝,以上都是王,以下都是皇帝,至清結專束,下面屬列舉比較有名的皇帝,秦 秦始皇 嬴政 ,漢 漢高帝 劉邦,漢武帝 劉徹 ,光武帝 劉秀 ,隋 隋文帝 楊堅,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南宋 宋高宗 趙構,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明 明太祖 朱元璋,清 皇太極,清聖祖 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清高宗 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清 宣統 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至此封建結束

『陸』 歷史上的好皇帝有哪些

戰國 秦孝公、趙武靈王、燕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唐朝李世民;蒙古王朝成吉思汗 ;大清王朝雍正帝; 中華民國孫中山,蔣中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主席……………………

至於他們的豐功偉績自己查下好了,資料太多了。
秦孝公用商鞅創立了法家的根基、延至昭襄王時代,令弱秦為一統天下打下基礎,始皇帝一統中華,用李斯在商鞅制度的基礎上更改了些,是中華2000多年統治的社會制度的根基。
若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是秦始皇,那中國歷史是偉大的偉人便是商鞅。
毛澤東評始皇: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7.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縱觀歷史,沒有商鞅就不可能出秦始皇,沒有秦始皇,就沒有2000多年的中華帝國。沒有孫中山就不能結束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沒有蔣中正中國可能就不存在於世界上了,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或許有人見我講蔣中正好,有人會罵我。但是毛主席都正視蔣中正,為什麼作為21世紀的我們卻要無視歷史,一味罵蔣呢????

毛澤東說:蔣是"民族領袖","最高統帥",說國民黨前後有兩個偉大的領袖,第一個是孫中山,第二個呢?就是蔣介石。只是後來國共斗爭,這些就沒人提了。本人在此再次重申,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軍才是抗戰的主要力量,牽制日軍70%的兵力,消滅了大量的日軍。這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出兵緬甸,在維護中國利益的同時,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為我國在二戰後的大國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蔣中正的偉大功績,我覺得我們應該正視,而不是篡改和扭曲。毛主席、蔣中正、孫中山、雍正、李世民、秦始皇……他們都是偉人 而老子、荀子、商子(又稱商君,商鞅,衛鞅、公孫鞅)、墨子、莊子、孔子,孫子,鬼穀子……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先生 ……………………

『柒』 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有哪些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西漢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漢高祖(劉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垓下之戰,白登之圍,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劉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暫無.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呂後(呂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死後,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打盡 暫無.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劉恆)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後死,劉恆即位。即位後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民賦稅,重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儉的皇帝,自己穿粗製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於前157年,時年46歲。 緹縈救父,文景之治,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劉啟)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後,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於前141年,時年48歲。 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劉徹)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加強中央集權,陸續奪去大批王,侯爵位。並與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先後以衛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武帝死於前87年,時年71歲。 張騫出西域,獨尊儒術,漠北之戰,霍去病之死,蘇武牧羊,司馬遷與史記,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劉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對匈奴的關系處理也較得當。昭帝死於前74年,時年21歲。 暫無.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劉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父劉進。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於前49年,時年43歲。 宣帝中興,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劉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後封王皇後一家五司馬,侯十餘,埋下外戚專權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於前33年,時年43歲。 昭君出塞,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劉驁)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於前7年,時年46歲。 昭君出塞,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劉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哀帝死於前1年,時年26歲。 斷袖之癖,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劉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暫無.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劉嬰)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王莽代漢,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後的侄子。生於公元前45年。漢成帝時,王氏一家皆為侯,王莽善於鑽營,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稱帝後,實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終於激起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新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帝(王莽)
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14年)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綏和元年(前8年)繼王根為大司馬,十分儉約。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 始初元年(前8年)劉嬰「禪讓」於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為「新」。
王莽自幼誦習《周禮》,迷信古代制度,故附會《周禮》,改革制度,實施王田、私屬、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換價值的龜、貝之類作貨幣。他又想平均土地,實行井田制度解決社會矛盾。惜事與願違,新政操之過急,又不合時宜,以致造成農商失業,食貸俱廢,社會經濟極大混亂。新政進行僅八、九年,綠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殺於漸台,新朝也隨告滅亡。
憑心而論,王莽並不是野史小說中寫的荒淫墮落,王莽心胸廣大,機警過人,簡朴務實,只是實行的改革完全失敗,造成社會動盪而亡國。 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於光武帝劉秀,終於漢獻帝劉協,共12帝。東漢王朝中後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會動盪,政權不穩。最終分裂亡國。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但是後來由於皇帝年紀小,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期間歷史事件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劉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於公元57年,時年64歲。 馬革裹屍,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劉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於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劉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後世稱「章草」。死於88年,時年31歲。 暫無.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劉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後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殺竇憲掌權。在位18年,死於105年。時年27歲。 暫無.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殤帝(劉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暫無.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劉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後掌權。太後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125年,時年32歲。 蔡倫造紙 ,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順帝(劉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於144年,時年30歲。 張衡和地動儀,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沖帝(劉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暫無.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質帝(劉纘)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暫無.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劉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後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宦官專政。桓帝死於167年,時年36歲。 暫無.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靈帝(劉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於189年,時年33歲。 黃巾軍起義,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獻帝(劉協)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獻帝從未掌握朝政。 孫策霸江東,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入川,濡須之戰,關羽走麥城,

『捌』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皇帝,詳細。。。。

代年表: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發、癸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年表:
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遷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後期年表:
盤庚(遷殷後)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
廩辛 |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紂)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9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92年 在位55年
(共王當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厲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當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

周朝帝王年表

武王 b.c.1134 b.c.1116
成王 b.c.1115 b.c.1079
康王 b.c.1078 b.c.1053
昭王 b.c.1052 b.c.1002
穆王 b.c.1001 b.c.947
共王 b.c.946 b.c.935
懿王 b.c.934 b.c.910
孝王 b.c.909 b.c.895
夷王 b.c.894 b.c.879
厲王 b.c.878 b.c.828
宣王 b.c.827 b.c.782
幽王 b.c.781 b.c.771
平王 b.c.770 b.c.720
桓王 b.c.719 b.c.697
庄王 b.c.696 b.c.682
僖王 b.c.681 b.c.677
惠王 b.c.676 b.c.652
襄王 b.c.651 b.c.619
頃王 b.c.618 b.c.613
匡王 b.c.612 b.c.607
定王 b.c.606 b.c.586
簡王 b.c.585 b.c.572
靈王 b.c.571 b.c.545
景王 b.c.544 b.c.521
悼王 b.c.520 b.c.520
敬王 b.c.519 b.c.476
元王 b.c.475 b.c.469
貞定王 b.c.468 b.c.442
哀王 b.c.441 b.c.441
思王 b.c.441 b.c.441
考王 b.c.440 b.c.426
威烈王 b.c.425 b.c.402
安王 b.c.401 b.c.376
烈王 b.c.375 b.c.369
顯王 b.c.368 b.c.321
慎靚王 b.c.320 b.c.315
赧王 b.c.314 b.c.256
惠王 b.c.255 b.c.249

秦朝帝王年表

庄襄王 b.c.249 b.c.247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漢朝帝王年表

(西漢)高祖 b.c.206 b.c.195
惠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帝 b.c.180 b.c.157
景帝 b.c.157 b.c.141
武帝 b.c.141 b.c.87
昭帝 b.c.87 b.c.74
宣帝 b.c.74 b.c.49
元帝 b.c.49 b.c.33
成帝 b.c.33 b.c.7
哀帝 b.c.7 b.c.1
平帝 b.c.1 a.d.5
孺子嬰* 6 8
(新)王莽 9 23
(西漢)更始帝 23 25
(東漢)光武帝 25 57
明帝 57 75
章帝 75 88
和帝 88 105
殤帝 105 106
安帝 106 125
北鄉侯 125 125
順帝 125 144
沖帝 144 145
質帝 145 146
桓帝 146 167
靈帝 167 189
弘農王 189 189
獻帝 189 220

三國帝王年表

〔魏〕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齊王 239 254
高貴鄉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昭烈帝 221 223
後主 223 263
〔吳〕*大帝 222 252
會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烏程公* 264 280

晉朝帝王年表

(西晉)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懷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東晉)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廢帝 365 371
簡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6
安帝 396 418
恭帝 418 420

南北朝帝王年表

〔宋〕武帝 420 422
少帝 422 424
文帝 424 452
孝武帝 452 464
廢帝 464 465
明帝 465 472
後廢帝 472 477
順帝 477 479
〔齊〕高帝 479 482
武帝 482 493
?林王 493 494
海陵王 494 494
明帝 494 498
東昏侯 498 501
和帝 501 502
〔梁〕武帝 502 549
簡文帝 549 551
豫章王 551 552
元帝 552 554
貞陽侯 554 555
敬帝 555 557
〔陳〕武帝 557 559
文帝 559 566
臨海王 566 568
宣帝 568 582
後主 582 589
〔北魏〕道武帝 386 408
明元帝 409 423
太武帝 424 452
南安王 452 452
文成帝 452 465
獻文帝 465 471
孝文帝 471 499
宣武帝 499 515
孝明帝 515 528
孝庄帝 528 530
敬帝 530 531
節閔帝 531 531
出帝 531 532
孝武帝 532 534
〔東魏〕孝靜帝 534 550
〔西魏〕文帝 535 551
廢帝 551 553
恭帝 554 556
〔北周〕孝閔帝 557 557
孝明帝 558 560
武帝 560 578
宣帝 578 579
靜帝 579 581
〔北齊〕文宣帝 550 559
廢帝 559 560
孝昭帝 560 561
武成帝 562 565
後主 565 577
幼主 577 577

隋朝帝王年表

文帝 581 604
煬帝* 604 617
恭帝 617 618
唐朝帝王年表

高祖 618 626
太宗 626 649
高宗 649 683
中宗 683 710
睿宗 684 684
(周)武後 684 705
睿宗 710 712
玄宗 712 756
肅宗 756 762
代宗 762 779
德宗 779 805
順宗 805 805
憲宗 805 820
穆宗 820 824
敬宗 824 826
文帝 826 840
武帝 840 846
宣帝 846 859
懿宗 859 873
僖宗 873 888
昭宗 888 904
哀帝 904 907

五代帝王年表

〔後梁〕太祖 907 912
末帝 913 923
〔後唐〕庄宗 923 925
明宗 925 933
閔帝 933 934
廢帝 934 936
〔後晉〕高祖 936 942
出帝 942 946
〔後漢〕高祖 947 947
隱帝 948 950
〔後周〕太祖 951 954
世宗 954 959
恭帝 959 959

宋朝帝王年表

(北宋)太祖 960 976
太宗 976 997
真宗 997 1022
仁宗 1022 1063
英宗 1063 1067
神宗 1067 1085
哲宗 1085 1100
徽宗 1100 1125
欽宗 1125 1127
(南宋)高宗 1127 1162
孝宗 1162 1189
光宗 1189 1194
寧宗 1194 1224
理宗 1224 1264
度宗 1264 1274
恭宗 1274 1276
端宗 1276 1278
衛王 1278 1279

遼帝王年表

太祖 907 925
太宗 925 947
世宗 947 951
穆宗 951 969
景宗 969 982
聖宗 982 1031
興宗 1031 1055
道宗 1055 1101
天祚帝 1101 1125

金帝王年表

太祖 1115 1123
太宗 1123 1135
熙宗 1135 1149
帝亮 1149 1161
世宗 1161 1188
章宗 1188 1208
永濟* 1208 1213
宣宗 1213 1223
哀宗 1223 1234
元帝王年表

太祖 1206 1228
太宗 1229 1241
海迷失 1241 1246
定宗 1246 1248
海迷失 1248 1251
憲宗 1251 1259
世祖 1260 1294
成宗 1294 1307
武宗 1307 1311
仁宗 1311 1320
英宗 1320 1323
晉宗 1323 1328
天順帝 1328 1328
文宗 1328 1329
明宗 1329 1329
文宗 1329 1332
寧宗 1332 1332
順帝 1333 1367
西夏帝王年表

景宗 1032 1048
毅宗 1048 1068
惠宗 1069 1086
崇宗 1086 1138
仁宗 1139 1193
桓宗 1194 1205
襄宗 1206 1210
神宗 1211 1222
獻宗 1223 1225
李晛 1226 1227

明朝帝王年表

太祖 1368 1398
惠帝 1398 1402
成祖 1402 1424
仁宗 1424 1425
宣宗 1425 1435
英宗 1435 1449
景帝 1449 1457
英宗 1457 1464
憲宗 1464 1487
孝宗 1487 1505
武宗 1505 1521
世宗 1521 1566
穆宗 1566 1572
神宗 1572 1620
光宗 1620 1620
熹宗 1620 1627
思宗 1627 1644
清朝十二帝王年表

太祖 1616 1626 努而哈赤
太宗 1626 1643 皇太極
世祖 1643 1661 順治
聖祖 1661 1722 康熙
世宗 1722 1735 雍正
高宗 1735 1796 乾隆
仁宗 1796 1820 嘉慶
宣宗 1820 1850 道光
文宗 1850 1861 咸豐
穆宗 1861 1874 同治
德宗 1874 1908 光緒
宣統帝 1908 1911 溥儀

唉,好不容易才打完了,如果對你有幫助,你就採納一下吧,謝謝。參考資料:照書自打

『玖』 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有哪些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贇 l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l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l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l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渥 3年。 三、楊隆演 lO年。 四、楊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一、馬殷 35年。 二、馬希聲 2年。 三、馬希范 l5年。 四、馬希廣 3年。 五、馬希萼 2年。 六、馬希崇 l年。 閩: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昶 4年。 四、王延義 4年。 五、王延政 3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哪些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