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江寧城是哪裡

歷史上江寧城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23 02:07:18

1. 江寧的歷史

西晉太康元年(280)析建鄴縣西南置臨江縣,二年改江寧縣,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街道。此為「江寧」名稱的由來。
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改金陵為江寧,是為「江寧府」。升州(江寧府)治江寧,轄有江寧縣、上元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廣德縣、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六合縣、銅陵縣、青陽縣。南唐改升州為江寧府,建西都。溧陽原屬宣州,保大十四年(956年)改屬潤州,李煜時期屬江寧;廣德,楊吳時期屬宣州,升元元年(937年)改屬升州,保大八年(950年)設廣德制置院;當塗,楊吳時期屬宣州,南唐改入升州,失淮南後,立新和州於當塗,周世宗去世後,南唐國主為鼓士氣,改名雄遠軍;六合,原屬揚州,改屬江寧。南唐初,將青陽縣改屬江寧府。保大九年(951年),置銅陵縣。交泰元年(958年),改屬江寧府。
宋朝時,此地置升州,北宋時江寧府為江南東路的首府。下轄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溧陽縣等縣。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稱建康府作為宋朝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1131年)改為留都。南宋時建康府仍為江南東路首府。
元朝時,江寧府改為集慶路。明朝時,又改稱為應天府,為明朝初期的首都,轄區大致相當於今日江蘇省的南京市及句容市、溧陽市。明朝政府遷都北京後,應天府為南直隸首府。
清朝改稱江寧府,初期為江南省省會。康熙六年(1667年),將江南省劃分為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二省,「江蘇」乃是取江寧、蘇州二府首字而得名,江寧是統轄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行省的兩江總督駐地,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民政務,和江蘇巡撫駐地姑蘇同為江蘇省省會,安徽布政使長期駐扎之地。同時,又在江寧又設立江寧布政使,管轄江寧府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和海門廳。城東明故宮舊址駐扎有八旗軍隊,設江寧將軍管轄,統領江南地區。
清代江寧在經濟、文化、軍政方面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舉考場江南貢院規模居全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全國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清廷在此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
清朝時期江寧府下轄上元縣(今南京主城東部)、江寧縣(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縣(溧水區)、句容縣(句容市)、江浦縣(浦口區)、六合縣(六合區)、高淳縣(高淳區)、溧陽縣(今溧陽市),治所位於江寧縣和上元縣。[1]

2. 南京江寧城中具體位置在哪裡

貼上了江寧城中地區的地圖,有標記A的地方,就是江寧城中。
江寧城中離江寧區委不遠,是江寧繁華的商業中心。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3. 古代江寧指什麼地方

古代江寧指的是南京。

江寧是南京的舊稱之一,寓意為江外無事,寧靜於此、江南安」等內,南容京如今的簡稱寧便是取自於以前的名稱江寧。

也就是江寧縣、江寧郡、江寧府等,如今的南京設有江寧區,江蘇的得名便取自於江寧與蘇州之首字。

(3)歷史上江寧城是哪裡擴展閱讀:

江寧有兩大古建築群,民間都號稱九十九間半,一個在東山街道佘村社區,被稱為潘家大院,一個在湖熟街道楊柳村,被稱為朱家大院。

佘村明清代建築群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組成,已經有300多年歷史。該組建築是清朝順治初年始建,由巨商潘恆才建造,後又多次重新改造,民國十年曾修造過。

楊柳村明清代建築群始建於明代萬曆七年,又經過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先後改建並遺存下來的古建築群。朱家大院相傳是明朝開國皇帝11代孫朱侯山及後人所建。

佘村的潘氏住宅具有徽派建築風格,由3個宅院組成,每宅三進,共計66間,佔地約2200平方米。建築結構均為三進穿堂式高牆深院,每進門樓上均有磚雕石刻,雕刻精美,被譽為金陵古風第一村。

4. 江寧著名人物,歷史遺址和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東吳·甘寧——今江寧土橋鎮人
東吳·陸績——今江寧陸郎人
東燭·謝安——居今江寧東山內
南朝·陶容弘景——今江寧陶吳鎮人
唐·李白——居游東山,作《東山吟》
唐·法融——居牛首,牛頭宗創始人
北寧·王安石——三次出任江寧府尹
南宋·岳飛——牛首抗金
南宋·秦檜——今江寧湯山樺墅人
元·文天祥——於江寧麒麟作《金陵驛》
明·方孝儒——今江寧祿口人
清·袁枚——江寧縣令
清·鄧廷禎——今江寧麒麟鎮人
民國·史量才——愛國報業巨子,江寧龍都人

5. 古代江寧是一個富裕的地方,現今是在哪裡

古代江寧指江寧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

江寧府最早出現內在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容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稱建康府。此後隨著朝代變換,名稱多次更改,至清朝時又改回江寧府。清朝時期江寧府下轄上元縣(今南京市區西北部)、江寧縣(今南京市區東南部)、溧水縣(溧水區)、句容縣(句容市)、溧陽縣(溧陽市)、江浦縣(浦口區)、六合縣(六合區)、高淳縣(高淳區),行政中心位於上元縣。清代江寧府行政區劃如圖:


6. 歷史上哪個皇帝的都城在南京

先秦
南京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以此為基地,逐步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對手,並於1368年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建成全長96華里、世界最長,也是中國最高的城牆,有一半的城牆保留至今。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在戰爭中南京城市幾乎完全被毀。1899年,南京下關開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後通車。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9年-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入侵的日本軍隊進行了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7. 歷史上南京有6朝作為都城,哪六朝

南京古代曾用名:秣陵、建業、建鄴、建康

211年,孫權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吳內大帝,自武昌容還都建業。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都建康。
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都建康。
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梁立國,都建康。
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陳立國,都建康。

8. 在南京建立都城的,歷史上有哪些國家

先秦
南京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以此為基地,逐步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對手,並於1368年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建成全長96華里、世界最長,也是中國最高的城牆,有一半的城牆保留至今。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在戰爭中南京城市幾乎完全被毀。1899年,南京下關開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後通車。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9年-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入侵的日本軍隊進行了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9. 江寧府的歷史

「南京簡稱「寧」出自以前名稱「江寧」,即「江寧府」,為沿用西晉太康二年改臨江縣為江寧縣而得名,寓意為江南安寧。「江蘇省」的名稱也是從「江寧」和「蘇州」首字取自而來。如今的南京設有江寧區。
公元937年,南唐以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與清亦為江寧府。江寧又為縣名,或在城區,或在郊區。清與上元縣同為江蘇省城。民國廢府及上元,以江寧縣為省會。國民黨政府建都南京,移江寧於市郊。
南京城做了幾千年的江寧縣城,終於在1933年將東山鎮(今江寧區東山街道)劃給江寧做縣城,獨立成南京城。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清豫親王多鐸率兵攻佔南京,弘光帝被俘,結束了南明的短暫統治。清政府改應天府(南京)為江寧府。府治江寧、上元(在今南京市區),屬江南省。
康熙6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省(含今上海市)和安徽省,屬江蘇省。
19世紀,江寧府轄:江寧(縣治在今南京市區西部)、上元(縣治在今南京市區東部)、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高淳(今南京市高淳區)、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江浦(今南京市浦口區)、六合(今南京市六合區)共8縣。
清政府在江寧府城設置江南總督,不久,改稱兩江總督,治理今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江西三省,總督衙署設在今南京市長江路二九二號。清初,江寧府屬縣因襲明朝,有八縣,康熙六年統計有十萬九千多戶,居民四十八萬四千多人。雍正八年,溧陽縣劃歸鎮江,江寧府轄上元、江寧、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共七縣。嘉慶十四年(1809年)統計,居民有二百零四萬多人。清政府為了加強對江南人民的統治,設立江寧織造署,派皇帝親信的八旗人內務府大臣擔任織造官,以監視地方官的行動和人民的反抗。康熙皇帝玄燁和乾隆皇帝弘歷,都曾六次南巡。他們每次都到江寧府。康熙五次住在江寧織造府(今大行宮一帶),一次住在駐防城內的「江寧將軍署」。乾隆六次均住在擴建的「行宮」里,他在來去途中,曾五次住過棲霞行宮。康熙在江寧,曾五次祭明孝陵,1699年還題寫了「治隆唐宋」四個大字,贊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歷史功績。後來由地方官員立碑於明孝陵。康熙、乾隆二帝在江寧,除了祭明孝陵、閱兵、考試文人等活動外,還到處游覽,並留下了許多題額、題詩。
江寧府不僅是清政府統治江南地區的政治、軍事重鎮,而且是經濟樞紐和文化中心,特別是在我國近代史上簽訂《江寧條約》(《南京條約》)、建立太平天國政權、成立中華民國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江寧城。
江寧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險要之地。江寧的得失,不僅關繫到清朝東南半壁江山的安危,而且直接影響著清政權的存亡。
1842年8月初,英軍在占據鎮江之後,將八十多艘兵艦陸續開到下關江面。侵略軍在燕子磯登陸,佔領觀音門外的江寧縣丞署,進抵邁皋橋,在此架設大炮,隨時准備轟城。當時在江寧的清廷欽差大臣耆英、議和代表伊裡布、兩江總督牛鑒,急忙派人向英軍求和。侵略軍提出割地、賠款、開辟通商口岸等無理要求。英軍又強占制高點紫金山,架上大炮,聲稱炮擊江寧城。江寧城危在旦夕,清朝統治者異常驚慌。道光皇帝很快就批准了喪權辱國的《江寧條約》(《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在下關江面英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南京條約》)。自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江寧城。太平天國改江寧為天京,定都於此,以兩江總督衙署改建天王府。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不再流動作戰,他們以天京為革命根據地,出兵西征,揮師北伐,把斗爭推向全國,嚴重地威脅清政權的存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控制長江和運河的交通,切斷了清朝統治者賴以生存的南北相濟的經濟生命線,對國內外反動派震動極大,造成「遏絕各省解京糧道,糧道不通,京師震動,部內部外官僚送回家眷,閑員學士散歸大半,京城一空」的局面。在國內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清軍攻陷,太平天國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地打擊了國內外反動勢力。
辛亥革命時,江浙聯軍攻克江寧城,曾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各省紛紛響應。11月中旬,江浙聯軍一萬五千多人,在總司令徐紹楨的指揮下,進攻江寧城。聯軍在相繼攻取江寧府城附近的烏龍山,幕府山後,由鎮軍進攻紫金山天堡城,因山勢險要,攻擊失利,傷亡甚重。在浙軍、粵軍、滬軍的支援下,幾經血戰,終於佔領了天堡城,這時蘇軍已攻佔雨花台。清軍完全失去城外製高點,處在聯軍的炮火之下,陷入重重包圍之中。兩江總督張人駿等派人與聯軍談判。趁著談判之機,張人駿和清江南提督張勛等先後逃走。12月2日,江浙聯軍光復南京。南京的攻克,加速和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發展。12月29日,獨立的十七省代表選舉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在江蘇省江寧府城成立,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將南京定為中華民國首都。孫中山在長江路原總督署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同年3月31日,孫中山被迫辭去大總統的職務。同年4月2日,臨時政府北遷北京,改定為中華民國首都;裁南京府,稱江寧縣。10月,裁順天府,置京兆地方,其行政首長稱京兆尹。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在江寧縣成立,改江寧縣城區為首都特別市(南京特別市),定為國家首都。
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6月20日改北京為北平特別市;北京政府宣告結束。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江寧城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