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還有哪些洪水作出貢獻的人

歷史上還有哪些洪水作出貢獻的人

發布時間:2021-02-23 01:51:57

Ⅰ 歷史上有貢獻的人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統中國帝王,並且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而且還統一了錢幣等,但是他耗盡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讓這位暴君加快了滅亡 秦始皇,掃六合,修靈渠,築長城,統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權的制度,為後世2000多年封建社會寞定基礎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將影響較大的幾項羅列如下: ⒈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⒉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准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⒊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⒋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⒌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使得中國相當部分古文化斷層、古代史斷代,這點確是遺憾; ⒍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⒎修建長城,使其成為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⒏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宋王朝創建者,不在於他開創的武功,而在於文治。他有著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政治手腕,還有寬容的心態、博大的胸懷。他以豪俠之氣,把眾多的英雄團結在自己身邊;又以卓越的軍事家的才幹,東征西伐,南戰北討,用武力消滅了一個個爭雄一方的霸主,結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統一了中國,為這段歷史劃上了一個句號。在統一全國之後,他高瞻遠囑,以宏大的氣魄,鋼鐵般的手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文治國,軍政分開,削弱藩鎮勢力,強化中央集權;建立任期缺席,削除了地方勢力的終身制和世襲制;重視農業,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整治運河,整頓稅制,增強國力,制定了一系列優惠農業的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注意培養人才,健全了科舉制度,大興學校,尊重知識;注意發展文化事業,組織官員編纂重要典籍,出版印刷,使宋代的出版事業進入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整頓吏治,嚴法峻刑,處置了一大批貪贓在法的高官,使社會迅速從亂到治,走上了穩定發展的軌道。這些政治措施,對於結束五代以來的長期混戰割據局面,起了重大作用。 唐太宗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Ⅱ 歷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我國歷史上治水的名人

大禹等。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內的後容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Ⅲ 歷史上有哪些人有重大貢獻

各朝的皇帝,還有些歷史名人,岳飛,鄭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孫思邈,祖沖之(圓周率),張衡(地震儀)好多啊。你應該說明白就哪方面的貢獻啊?

Ⅳ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水災,泛指洪水泛濫、暴雨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多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災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災,以洪澇災害為主。水災威脅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財產損失,並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防治水災雖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證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業。但根除是困難的。至今世界上水災仍是一種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

據史書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155年間,大水災就發生了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一次。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1933年黃河決口62處。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在洪災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據考證,歷史上洪水曾五進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紀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國前,兩次為建國後。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佔8省耕地面積的1/4強。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解放後全國性的大水災主要有兩次,1954年大水災和1991年大水災。1954年那次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其他重大水災有:1958年黃河鄭州花園口出現特大洪水,鄭州黃河鐵橋被沖毀。海河流域1963年遭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受災面積達6145萬畝,減產糧食60多億斤。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損失慘重。
由於歷史上記載的水災大都只是定性描寫,大到什麼程度難以衡量。估計最大的大概是大禹治水的那次。
有一本書可以去看看,《中國歷史大洪水調查資料匯編》

Ⅳ 除大禹治水外,人類歷史上還有哪些洪水滅世傳說

上一回我們講到大禹治水解決了泛濫20年的水患,華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發展壯大。那麼大禹治的水是哪裡來的?除了中國的歷史傳說之外,世界上其他文明是否也存在洪水傳說呢,它們又是怎麼產生的?

洪水滅世神話產生的原因

而洪水滅世神話的產生是源於以下原因:

1.人類文明起源於河流附近,「傍水而居」為洪水神話創造了條件;

2.最初人類生產力低下、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脆弱,洪水泛濫人類生命和財產都容易造成嚴重沖擊;

3.天災的不可預見以及重大沖擊,就如同時刻有劍懸在自己頭頂一樣,造成人類的極大恐懼。因此創造了神話來表達自己的恐懼和無助,並且希望通過敬神來免除災害;

而當人類的生產力發展之後,對自然的改造能力和對天災的應對能力都大幅提高,尤其是現代社會,甚至能預測天氣變化,於是對洪水失去了那種頭頂懸劍的感受,滅世神話也失去了根基。

謝謝您的閱讀,喜歡就請關注我哦!每天都有原創歷史好文等您鑒賞!

Ⅵ 歷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1.禹(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王景(約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6.范仲淹(989-1052),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王安石(1021-1086)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傑出的科學家,對天文、歷法、水利三方面貢獻很大。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運道、開發邢台、磁州農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項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稱贊,並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受命負責河流與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務。中統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興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長官張文謙的支持下,在寧夏等地修復、新建了數十條引黃灌溉渠道,並修建了許多水閘。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十幾條渠道就是當時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掌管全國的水利事務。回到大都後,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渾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興漕運與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運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掌管全國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東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設計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河道線路,為運河全面溝通奠定了基礎。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調至太史局,負責制訂新歷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最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還研製成功了近二十種觀測天象儀器,組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四海測」計劃。提出了以海平面為地形測量的基點的科學理論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復任都水監,修復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十三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

9.潘季馴(1521-1595),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專家。30歲中進士,嘉靖末至萬曆中,4次任總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等,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貢獻。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論,對以後治河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河防一覽》,共14卷。

10.李儀址(1882-1938),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赴德國皇家工程大學和但澤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與張謇一道創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現河海大學的前身),引進西水利技術。主持興建了陝西涇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渭北水利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范、擔任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至第六任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導淮委員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等,為我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Ⅶ 歷史上有哪些為治理洪水作出國貢獻的人


1.禹(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 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 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約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6.范仲淹(989-1052),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傑出的科學家,對天文、歷法、水利三方面貢獻很大。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運道、開發邢台、磁州農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項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稱贊,並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受命負責河流與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務。中統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興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長官張文謙的支持下,在寧夏等地修復、新建了數十條引黃灌溉渠道,並修建了許多水閘。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十幾條渠道就是當時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掌管全國的水利事務。回到大都後,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渾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興漕運與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運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掌管全國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東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設計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河道線路,為運河全面溝通奠定了基礎。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調至太史局,負責制訂新歷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最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還研製成功了近二十種觀測天象儀器,組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四海測」計劃。提出了以海平面為地形測量的基點的科學理論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復任都水監,修復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十三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

9.潘季馴(1521-1595),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專家。30歲中進士,嘉靖末至萬曆中,4次任總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等,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貢獻。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論,對以後治河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河防一覽》,共14卷。

10. 李儀址(1882-1938),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赴德國皇家工程大學和但澤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與張謇一道創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現河海大學的前身),引進西水利技術。主持興建了陝西涇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渭北水利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范、擔任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至第六任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導淮委員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等,為我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Ⅷ 治水名人有哪些

1、禹,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孫叔敖,楚國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

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 ,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

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王景,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

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Ⅸ 中國歷史上治理洪水的人物有哪些(除了大禹)

范仲淹治理洪水的故事:相傳,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際,有人曾勸他不要在這個小地方做稅官,范公不以為然,笑而答道:
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
西溪景區內現有海春軒塔、鳳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讀書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鄉傳說也在這里,現仍保存著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樹、土地廟、辭郎河、送子頭等遺跡。

如今,作為東台地方文明的發祥地,西溪旅遊景區開發工程近期將全面啟動。

西溪旅遊區即將啟動的線路工程為「三區一園」,即「梨木街」仿古商業文化街頭遊憩區、「泰山寺」宗教文化旅遊區、「鹽文化」三賢祠旅遊區和「天上人間」主題公園。東台市將同時著力進行西溪人文資源的挖掘和保護,搜集整理歷史遺跡、傳說、詩詞、佛教、古物等,呈現西溪旅遊新景象。


東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宰相,曾在這里擔任過鹽官。

北宋時期,東台為泰州一屬地,鹽業生產已相當發達,年產居淮南之首,而當時的西溪則是東台的核心之地,海濱重鎮。開寶七年(974年)泰州在西溪設鹽倉監管東台境內(老政區)各鹽場。於是,晏殊於11世紀初首先與東台結緣。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景德初年,他以「神童」的才名得到舉薦,並應召殿試,援筆立成,考中進士。任西溪鹽倉鹽官後,他在西溪建立晏溪書院,開創書院講習教育,慕名前來聽他講學者甚眾,為此他深得貧苦百姓,尤其是鹽民後生的崇敬。晏殊一生好賢,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宋仁宗時,他官至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宰相)。
晏殊在東台剛剛點燃教育星火,便因任滿而離去了。正當鄉民們深為晏殊的離任而惋惜時,另一位傑出的人物及時填補了鄉民們心靈的失落。這就是呂夷簡。呂夷簡(978—1043年),字坦夫,北宋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繼晏殊出任西溪鹽官。當時,西溪人酷愛種植天下名花牡丹,呂夷簡見此,也植牡丹一株,並護以朱欄,令人不忍攀折,每春花開數百朵,海濱稱為盛事。仁宗親政後,他連任同平章事十餘年,是北宋年間傑出的政治家。
後到西溪的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吳縣(今蘇州)人。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監西溪鹽倉。後官至參加政事(宰相),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幼年貧寒生活中對民間疾苦的體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決定了他要為國家和百姓做一番事業。所以,三相中范仲淹在東台的建樹最著,與東台結緣也最深,率領民眾,修築了「華夏第一堤」──范公堤。

Ⅹ 歷史上有哪些人曾經為後世做出了貢獻

推動歷史前進的英雄,改革家。比如古代的王安石、范仲淹、張居正,近現代的孫中山、毛澤東等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還有哪些洪水作出貢獻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