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這個世界上有老實人嘛為什麼
老實人多呢,世界之大,什麼人都有。
B. 問古代的老實人比現代的多嗎舉例說明古代哪些名人是老實人
名人就是出名的人嗎?哈哈 買炊餅的武大郎老實吧!媳婦都跟別人跑啦!
C. 歷史上有沒有非常有本事的老實人
有很多了,他們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所有最終得以安度晚年,比如劉基,范蠡。
D. 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老實人
那些不清不楚就掛了的名人就是著名的老實人了、、、
E. 歷史上有哪些人是老實人但這種老實卻是真正的聰明
鄧小平000000000000000
曾國藩0000000000000000
衛青 霍去病000000000000
F. 歷史上李淵真的是一個老實人嗎
李淵就是一個外表老實、內則老謀深算的人。為人有慈悲之心(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霍邑一戰後李淵的話可以看出,霍邑一戰也是為什麼李淵在一統中國中基本上都是用招降而非屠戮的原因——慈悲心),但並不軟弱,決策果決。
李淵決策果決主要是有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聽從手下眾將先佔領河東、再進入關中的建議,而是在河東屈突通勢力還強大時,毅然選擇渡河進入關中占據長安。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北有劉武周窺視太原、東有河東屈突通,西邊關中隋朝軍力也不小,只要佔據長安計劃稍有差池,就會被河東和關中兩路夾擊,死無葬身之地。
第二、在霍邑血戰之後,為減少留下,決定主要是招降為主,一路到占據長安,大戰一場沒打,完好無損的完成占據關中、河東。這是主要因為李淵實行的是收買人心政策。尤其是滅李軌,只派出一個文人,就把李軌一國給滅了,不費一兵一卒。
第三、在李世民洛陽之戰勢力膨大後,決定培養李元吉以取代李世民,同時召集重臣商議如何處置李世民的天策府勢力。若不是李世民在當天凌晨發動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肯定會被撤銷軍權,天策府的人才會被分配到各處,徹底消除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太子的資本。李世民若不是早一、兩個小時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就會成為天策府的一個閑人。
望採納
G. 歷史上老實人代表人物
簡歷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現在武家那村還有其墳墓。他生的身材高大,據小腿骨長度可以判斷出,武大郎大約在一米七八左右。他相貌不俗,也不是賣炊餅的,與《水滸傳》中描寫的形象完全兩樣。他自幼父母雙亡,但他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大比之年,高中進士,任山東陽谷縣令。
背景經過
宋文華飾演的武大郎(16張)
武大郎的昔日同窗黃堂名落孫山後,不幸家中又著了大火。便去找武大郎去借錢。他來到陽谷縣一住半月,只是來的當天見了武大郎一面,便再也見不到了,因為武大郎一直忙於政務:興修水利。讓陽谷百姓趕上播種時節。黃堂以為武大郎是故意避而不見,所以一氣之下回了清河縣。一路上,他為泄私憤,於路邊道旁樹上,牆上寫了很多武大郎的壞話,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夠不著。」等等。還畫了很多譏諷武大郎形象的圖畫。回到家中,只見一座新蓋的房屋亮亮堂堂。黃堂一問妻子才知道,原來武大郎得知黃堂的遭遇後就派人送來銀錢,並幫著蓋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備妥當後再告訴黃堂,可是……。黃堂懊悔不已,急忙趕回陽谷縣,把他一路所寫所畫的東西全部塗抹掉。誰知這些東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並寫進了他那部千古傳誦的《水滸傳》中,流傳天下。
大郎之妻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武大郎的妻子潘氏金蓮,是清河縣黃金庄人氏。是一名大家閨秀。武植一開始在潘家打工,為人老實、勤快,所以潘金蓮的父親把女兒許給了武植。(武植後代所述)經過施老先生的藝術加工,就變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蓮。據說,解放初期,有隆堯劇團、河南墜子等說書的、唱戲的來黃金庄表演到潘金蓮時,被村民攆走。
2武植古墓編輯
武大郎墓
本墓建在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南方,縣城東3公里處,路北方
武植,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人,搬清河縣孔宋庄(現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喪父與母祖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中進士,官拜七品,與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2010年,施耐庵後人施勝辰來到清河縣武植古墓祠堂前,表達了歉意。對其緬懷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圓井型結構,是座懸棺墓,未發現遺物尚存。為緬懷先祖,武氏族人又對武大郎墓修葺一新,並於1996年,籌資修建穿廳、展室、圍牆、大門、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樓,並撰寫碑文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說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後徙清河縣孔宋庄(現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丙子年仲夏立)
武大郎墓,現已列入河北省清河縣文化景點之一。
史海尋真
新版水滸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對於明朝武大郎和水滸武大郎是否同一人,一直存在爭論,其中主流思想是:
1、水滸原本成書於元朝。
歷史上考據,水滸成書後幾年,施耐庵病逝。(根據施耐庵的生平,可以斷定水滸完全成書於元朝年間,即使後來羅貫中有編輯,也不會有大的改動了,再說了武松一節,是水滸最先完墨的)。
2、明朝開科舉時,施耐庵已經去世。
施耐庵死於洪武四年(1371年,也就是說施耐庵僅僅在明朝活了3年,施耐庵人生其他時間是在元朝度過)他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開科舉考試,並且無一北方人中舉。所以施耐庵還沒有等武植成為進士,就已經死了。甚至說根本不認識武植這個人。故此武植非水滸里的武植。而是後人牽強附會,對號入座而已。
●甄達壽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黃金庄。
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生活經歷
銘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從中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歷經坎坷,但絕非沿街賣炊餅的平庸之輩。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家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家妓」,且以美女盪婦的形象背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
據1946年武植墓的發掘者依據比例和經驗推斷,武植實際身高應1.8米上下。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比較大,並且棺木用料是珍貴的楠木。
楠木
那麼,武、潘二人的真實面貌為什麼遭受歷史殘酷的「毀容」呢?據武植的24世孫武雙福等武家後人介紹,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便千里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見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泄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污衊損毀之能事(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故事的雛形)。而先前武植得罪過的當地惡少更是與之沆瀣一氣,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潘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且版本頗多,令其聲譽遭受極大損毀。
而王姓書生回家[1] 以後才發現,武植早已為他重修了房舍,並購置了家當。他揭撕自己沿街張貼的言論。
文學作品
不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就文學創作本身而言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其價值和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都舉足輕重。但是,為了創作的需要或者劇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對這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藍本做史學家們一樣的確鑿考證。於是,在他們取得文學創作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對這些原本用以污衊詆毀的「謠言」的流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H. 老實人的表現有哪些
很多大學生、教師教授、科學家很老實的,你說他們是因為傻,文化知識不夠?!他們專只是不願意刁鑽屬狡猾和搞些勾心鬥角、馬屁逢迎的事罷了!他們老實但他們不傻,相反,他們比你聰明萬倍。(不是說提問者)
歷史上許多極聰明的人往往話不多朋友不多,因為他比普通人高太多層次,感興趣的事也完全不一樣,曲高和寡,只好沉默寡言,不屑於也變得不擅於勾心鬥角,在外人的評價就是「老實」。極有才又不搞人際交往的,這種人在中國特別會受到眾人排擠和打壓,所以說中國出不了愛因斯坦、特斯拉、喬布斯這樣的不善交際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