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日本古代沒有文字如何記載歷史

日本古代沒有文字如何記載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21:29:55

A. 在外國古代沒有文字的時候是怎樣交流的

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上古時期的中國及秘魯印地安人皆有此習慣,即到近代,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仍然採用結繩記事來傳播信息。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結繩記事(計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系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系辭下》)。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制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到了今日,已沒有人再用這種方法來記事,然而,對於古代人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古人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記三件事,他就打三個結,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繩子上打了很多結,恐怕他想記的事情也就記不住了,所以這個辦法雖簡單但不可靠。據說波斯王大流士給他的指揮官們一根打了60個結的繩子,並對他們說:「愛奧尼亞的男子漢們,從你們看見我出征塞西亞人那天起,每天解開繩子上的一個結,到解完最後一個結那天,要是我不回來,就收拾你們的東西,自己開船回去。」

B. 日本最早由實物和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什麼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內,這些小國逐漸容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C. 沒有文字的時候古代人怎麼記事的

結繩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在一些部落里,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

奇普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

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對於古代人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刻木記事:

1949年前,基諾族無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以削竹、刻木記事。木刻用厚實、堅硬的竹片做成。

值勤木刻是所有木刻是最長最寬的一副。共刻有四個缺口,由村寨值勤人員使用。交班時要同時交換木刻。

若村社有事需與外村社聯系,值勤人員帶著木刻為證明,前去送信聯系。

(3)日本古代沒有文字如何記載歷史擴展閱讀:

典故:

據說波斯王大流士給他的指揮官們一根打了60個結的繩子。

對他們說:「愛奧尼亞的男子漢們,從你們看見我出征塞西亞人那天起,每天解開繩子上的一個結,到解完最後一個結那天,要是我不回來,就收拾你們的東西,自己開船回去。」

普米族除了用繩結表示天數及聯系點外,還常在結繩上拴兩塊小木板,中間夾著雞毛、辣椒、木炭與骨頭,分別表示迅速、激烈、熾熱及堅硬。

此外,秘魯印第安人的結繩記事也很有意思,他們用數條不同顏色的繩子,並列地系在一條主要的繩子上,依據所打結或環在繩上的位置和結、環的數目,來記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口數。

這種記錄形式曾經廣泛存在於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史前階段,是當時人類社會所共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D. 日本人古代沒有名字(苗字)那怎麼稱呼有沒相關的歷史記載誰知道

飛鳥時代開始,日本人就開始有文字了,到鐮倉時代,日本就開始分出姓名,但是只有高貴這才有姓,低賤者只有名,農民等人(賤民)起名的方式比較簡單:大的就叫太郎,老二叫次郎,三叫三郎,四叫四郎……如此類推,高貴者有姓,比較著名的苗字開始是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等,到後來的宗家分出分家所以就開始了諸家百姓,但賤民們都也是沒有姓的,到明治中期,那班農民們才開始逐漸有了姓氏。比較出名的太閣猴子,原先也是沒有姓的(也是賤民),到後來被信長看中,才跟著老婆(武士家族出生的寧寧,即北政所)改姓木下,後來把織田家首席家老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的姓氏合二為一才形成了羽柴姓,後來的後來,猴子統一日本,這才奏請天皇起了個新姓豐臣姓,所以就出現了豐臣秀吉這名兒。不過後來大阪夏之陣被德川家康滅全家了,現在的日本的小早川姓是自稱封塵的。那麼以前沒有姓的那幫人其實是有名字的,就像秀吉一開始的藤吉郎,這是創意的想像性創造,不過名字不得犯禁忌,就像德川(江戶)時代,人們不能隨便用德川或江戶等敏感字眼,那麼飛鳥時代以前也是有名字的,這在我國的很多書籍上都能得到考證,例如三國志上面就有提到日本的人名。那麼再早以前的石器時代那些就真的沒有名字了,喜歡給他改什麼名都行。打字打得很苦(純手打),用我吧,謝謝

E. 徐福既然去過日本,為什麼日本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

俗語道:「做了皇帝想成仙」。秦始皇正是這樣的人物。清人丘瓊山《綱鑒合編》曾雲:「始皇既平六國,凡平生志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壽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之說,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葯,吃了仙葯便可長生不死。齊人徐福就是這種情況下航行入海的。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盪盪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只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說成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葯。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後根據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葯。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只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葯。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要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其後幾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盧生等入海尋求仙葯,當然也是一無所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葯,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秦始皇:「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葯,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周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秦始皇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准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里,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葯。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於沙丘(今河北世鹿東南),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徐福,又作徐市,徐福故里據考證在江蘇省贛榆縣金山鄉徐阜村,根據當地地方誌,徐阜村在明清兩代均稱徐福村,至今這里還流傳著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東渡之事。但又有一種說法,認為徐福故里為今山東省龍口市。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後人以為是台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認為是日本。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後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遒憲等人,都參觀了徐福墓,並詩文題記。本世紀以來,中日學者對徐福浮海東渡之事進行了大量研究。馬非百在《秦集史》認為徐福是有目的赴日本的,「其意初不在求仙,而實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於海外。」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淵源》中說,戰國先秦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領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隊,「徐福入海東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並認為他是顓頊之後徐駒王29世孫。台灣學者彭雙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書,進一步充實衛挺生的觀點。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州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里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呈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F. 日本在沒到中國以前用的是什麼文字

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雖然現代比較語言學者,以日本與從音韻、語法及語匯三者看起來,系屬巫拉爾、阿爾泰(Ural-Altai)語系統,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天皇之世(約當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迨至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注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日本學者有謂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憑信,充其量或由他們兩人集其大成而已。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及音讀兩種。前者即日本原來的語言,而後者則系中國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雖然自公元九世紀初葉以還,因日本所謂的「國風文化」的確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日本文字(假名)記述,但漢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為公家官方用來記事的正式文字。漢字是春秋後期戰敗的吳越國人逃到日本傳過去的這之前日本是繩文時代,沒有文字也沒有王,結繩記事之後是彌生時代開始使用漢字,並種植水稻和青銅器

G. 日本在沒有學習漢字之前是怎麼記載歷史的

當然是由老人們口傳,那時的日本宮廷里專門有司掌國記的宗老或者尤旦每年定期背誦歷史。

H. 日本以前為什麼沒有文字

在遣唐使和一些中國人把漢字帶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有一些原始的文字,不過當時專有用中文寫作的習慣屬,甚至把會寫中文看成一件很時髦的事,不過當時還有一種看法,引用源氏物語第二章中的一段話:

左馬頭便接著說:「不論男女,凡下品之人,稍有一知半解,便盡量在人前誇耀,真是可厭。一個女子潛心鑽研三史、五經① 等深奧的學問,反而沒有情趣。我並不是說做女子的不應該有關於世間公私一切事情的知識。我的意思是:不必特地鑽研學問,只要是略有才能的人,耳聞目見,也自然會學得許多知識。譬如有的女子,漢字寫得十分流麗。寫給女朋友的信,其實不須如此,她卻一定要寫一半以上的漢字,教人看了想道:『討厭啊!這個人沒有這個毛病才好!』寫的人自己也許不覺得,但在別人讀來,發音估屈聱牙,真有矯揉造作之感。這種人在上流社會中也多得很。」

從這段「雨夜品評」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貴族對於漢字的態度,也可以感覺到,至少用當時的古日語也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只不過日語比漢語發展晚,不像漢語那樣系統、完善,而且估計當時在信件或文章中使用漢語是比較時髦的行為,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漢語比日語表達的意思更豐富。

I. 為什麼日本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徐福

俗語道:「做了皇帝想成仙」。秦始皇正是這樣的人物。清人丘瓊山《綱鑒合編》曾雲:「始皇既平六國,凡平生志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壽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之說,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葯,吃了仙葯便可長生不死。齊人徐福就是這種情況下航行入海的。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盪盪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只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說成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葯。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後根據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葯。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只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葯。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要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其後幾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盧生等入海尋求仙葯,當然也是一無所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葯,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秦始皇:「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葯,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周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秦始皇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准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里,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葯。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於沙丘(今河北世鹿東南),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 徐福,又作徐市,徐福故里據考證在江蘇省贛榆縣金山鄉徐阜村,根據當地地方誌,徐阜村在明清兩代均稱徐福村,至今這里還流傳著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東渡之事。但又有一種說法,認為徐福故里為今山東省龍口市。 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後人以為是台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認為是日本。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後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遒憲等人,都參觀了徐福墓,並詩文題記。 本世紀以來,中日學者對徐福浮海東渡之事進行了大量研究。馬非百在《秦集史》認為徐福是有目的赴日本的,「其意初不在求仙,而實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於海外。」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淵源》中說,戰國先秦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領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隊,「徐福入海東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並認為他是顓頊之後徐駒王29世孫。台灣學者彭雙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書,進一步充實衛挺生的觀點。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州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 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里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後人虛設。 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 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呈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J.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那他們靠什麼來記事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 的語言。古代日本人都是通過神話 、傳說有的通過一代一代的口傳!

閱讀全文

與日本古代沒有文字如何記載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