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辯論賽的由來 歷史 和故事
毛遂自薦
旁白:「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說的是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在趙國都城邯鄲被包圍的危急時刻,自告奮勇、力斥楚王的故事。
第一幕 說服楚王
平原君 力勸楚王
楚王 極力推脫
衛兵 持戟站立
第二幕 毛遂自薦
(琵琶配樂,表達平原君憂慮的心情。)
隨從:吾君為何焦慮啊?
平原君:哎!眼下我正要奉命去楚國求救兵,但我擔心楚國因為害怕秦國而不會輕易出兵。所以,我打算先以好言好語相勸,以打動楚王,同意出兵,如果能成功,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我再以武力威逼,只有他同意出兵,我等才能回來呀!
隨從:啊!對,此行使命太重要了!
平原君:是呀,是呀,我家賓客千人,真正具備文才武略的人可是太少啰!
毛遂:吾君不必多慮,把我也算上,湊個數吧!
平原君:嗯?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
毛遂:三年。
平原君:哦,哈哈。世上有才乾的人就像裝進布袋裡的鐵錐一樣,它鋒利的錐尖立即就會露出來。你在我這里已經三年了,卻沒有一個人稱頌過你,也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本領,可見先生沒什麼才幹,先生還是不去為好。
毛遂:那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裡吧!要是早把我裝進布袋裡,何止露出一點尖來,恐怕連錐子把都露出來了。
平原君:好,試試吧。來人!
衛士:在!
平原君:備車出發。
第三幕 力斥楚王
平原君:極力勸說楚王。
楚王:一直猶豫不肯答應。
毛遂:聯合抗秦的計劃兩句話就定了,談了半天,遲遲不定,是何道理?
楚王:噢?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我的門客。
楚王:還不快給我下去,我與你的主人談話,你上來干什麼?
(琵琶配樂襯托毛遂的慷慨陳詞,劇情達到高潮。)
毛遂:大王,你敢於這樣無理地申斥我,是憑借著你楚國百萬雄兵,如今我距離你不到十步遠,楚國的軍隊你也無法依靠啦!大王,你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毛遂的手裡。我的主君就在面前,你這樣無理地申斥我,你把我的主君又置於何種地位呢?我聽說商朝的成湯一開始只有七十里地盤,結果最終卻打下了天下;周文王也只有百里土地,而終使天下的諸侯向他稱臣,他們不是憑借著兵多地廣,而是能根據形勢發揮出威力。而今,楚國有土地五千里,精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最大的本錢呀!這樣一個強大的楚國,又有誰能戰勝得了呢?然而,秦將百起,無名小輩,帶著幾萬兵,頭一仗就佔領了你們楚國的國都,第二仗,就燒了余林,第三仗就燒了你們祖先的宗廟,連你們的祖先都受到了侮辱,這百年的仇怨,連我們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您就不感到恥辱嗎?趙楚聯合抗秦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我們趙國呀!大王。
楚王:嗯,是的,是的,正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用我楚國的全部力量與趙國聯合抗秦。
毛遂:那麼,定下來沒有呢?
楚王:定了!定了!
毛遂:好!來人,取雞狗馬血來!
衛士:取雞狗馬血來!
丫環:送上雞狗馬血。
(琵琶配樂體現趙楚聯合的歡樂氣氛。)
毛遂:趙楚訂立聯合抗秦的盟約,大王,您先上請,其次是我的主君,然後是我。
(毛遂、平原君、楚王,一飲而盡。)
旁白:「毛遂自薦」就是毛遂自告奮勇來推薦自己。雖然,三年來在平原君府上,未見毛遂有所表現,然而經過說服楚王出兵抗秦這件事,充分地顯示出毛遂的見識才幹,大智大勇。平原君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目光短淺,險些失去毛遂這樣的人才。通過「毛遂自薦」這個成語的表演,我們應該學習毛遂自我推薦的精神,同時吸取平原君險些失去人才的教訓,爭當伯樂,為社會多做貢獻。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周部落……)
文王:當今亂世,紂王無道,百姓生活於水火之中,我怎樣才能救民於水火呢?
隨從:大王休要憂慮,先前計劃今日出去打獵,日期已至,可否起身?
文王:本王若要出巡打獵,能獵到什麼好東西呢?
隨從:待小人出去找個占卜者,預料一下後事如何?
文王:快去!快去!休要誤了本王的好運,趕快去找,不得有誤!隨從:遵命!
(稍後……)
隨從:大王!小人已把那神人請來了,正在殿外恭候!
文王:有請。
占卜:大王!
文王:尊師預測本王今日出巡有何好運?
占卜:待本師測之!
文王:啊!尊師!你這卦算得怎麼樣了?
占卜:依卦相看,大王獵到的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輔佐大王的治國之能臣啊!
文王:好!好!好!尊師此卦算得極為巧妙!來人!重賞千金,送尊客!
(渭水河岸……)
姜尚:據說周部落姬昌,寬厚仁愛,愛民如子,可能有得之天下的希望,待老夫天天到這渭水河岸釣魚,終將一日,必定能見到他!
隨從:你這糟老頭!見了文王,還不參拜!
姜尚:哎!老夫在這釣魚多日,也不見一條魚上鉤啊!
文王:敢問老先生高姓大名?
姜尚:老夫姓姜名尚,今年七十有餘,在這釣魚多日,希望有個賢能之君能拜見老夫,今日見你,定為日後之君,可是你的隨從……
文王:請恕隨從無禮!可是老先生這樣能釣到魚嗎?
姜尚:老夫這樣的釣魚法,叫做「願者上鉤」!
文王:敢問老先生對當今亂世有何高見?
姜尚:紂這個昏君整日飲酒作樂,統治極為腐朽,百姓欲將暴動,大王何不趁此機會發兵,直逼朝歌,百姓必將投奔大王,大王就可以取得天下了!
文王:哎呀!原來老先生就是本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所景仰的姜先生啊!請受本王一拜!
(周部落……)
文王:姜先生,我們要征伐暴君,您看應該先攻打哪一國呢?
姜尚:依臣之見,應先攻打密須。
文王:密須?不過這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姜尚:密須國君荒淫無道,百姓對他已經恨之入骨,就算他再強大十倍,我們也不用怕!
文王:好!那就請姜先生派兵攻打密須!
姜尚:臣遵命!
幾天後……)
隨從:啟稟大王,姜先生已把密須國、崇國打敗,正在回部落的路上!
文王:好!本王就在此靜候姜先生!
姜尚、武王:參拜大王(父王)!
文王:姜先生啊!您真是神機妙算,真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啊!姬發,姜先生是曠世奇才,治國之能臣,今後你一定要像待我一樣對待姜先生啊!
武王:是!
姜尚:不敢!不敢!老夫只要效忠於大王,就無愧於天下!
——落幕
立木示信
第一幕 求賢變法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點點、小太極、秦孝公、商鞅
場景:秦孝公與商鞅對坐於舞台右側,作議事狀,點點唱流行歌曲上。
點點:媽,我上學了。(邊走邊唱,不小心摔跤昏倒在地,小太極上)
小太極:點點!點點!快醒醒啊!
點點:(醒後作迷惑狀)小太極,我這是在哪裡?這兩個人打扮的像古代人,他們在干嗎?
小太極:你剛才摔了一跤,進入了時光隧道,現在你在戰國時代的秦國。這是秦孝公,這是公孫鞅。因為公孫鞅是衛國沒落的貴族,人們都叫他衛鞅。他們正在商討國家大事呢!
孝公:我再也不要過這種受人欺凌的日子了,我要讓我的國家強大起來!
衛鞅:大王,一個國家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重視農業生產,訓練好軍隊,還要賞罰分明。種地收成多的農民、打仗勇敢的將士,要給予獎賞;而那些不好好生產、打仗貪生怕死的人,一定要加以處罰。真能做到這些,國家沒有不富強的道理。
孝公:先生說的極是,本王決定啟用你進行變法。
第二幕 舌戰群臣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
場景:秦孝公與商鞅對坐於舞台右側,作議事狀,大臣甲、乙、丙邊說邊上。
大臣甲:聽說孝公要啟用商鞅這窮小子進行變法,這不是亂了祖宗的規矩了嗎?
大臣乙:是啊,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怎麼能夠亂改!
大臣丙:我們趕快去勸勸孝公吧!(小太極上)
小太極:孝公心裡非常贊成商鞅的主張,覺得不變法就不能使秦國富強起來,但是看到反對的人那麼多,又感到為難,就把許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讓他們辯論。
大臣甲:現在的制度是祖宗傳下來的,官吏做起來得心應手,老百姓也都習慣了。不能改,改了准會亂!
大臣乙:新法是胡來,是謬論!
大臣丙:古法、舊禮改不得!
鞅:你們口口聲聲講什麼古法、舊禮,請問這一套能使國家富強起來嗎?從古以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和禮。只要對國家有好處,改變古法、舊禮有什麼不對?墨守成規只能使國家滅亡!
眾大臣:這……這……
孝公:先生說得對,新法非實行不可!本王封你為左庶長,請趕緊制定出變法方案來。(點點、小太極上)
點點:小太極,衛鞅制定出變法方案了嗎?
小太極:當然制定出來了,孝公看了非常滿意,讓他趕快公布,可商鞅害怕新法沒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開,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立木示信」的辦法。
點點:立木示信?
小太極:跟我來,你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幕 南門立木
地點:都城南門、北門
人物:衛鞅、兵勇、圍觀群眾、扛木壯漢
場景:1.城門口一派熱鬧景象,一耍猴人吆喝叫賣,猴子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眾人圍觀。2.衛鞅坐於北門,旁立一兵勇,手持賞金。(一兵勇手持木頭、告示,另一兵勇敲鑼上)
兵甲:快來看!快來看!左庶長的告示。(吸引眾人圍觀)
甲:咦!這上面寫什麼呀?
乙: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金。(眾人嘩然,不可能吧!)
甲:這根木頭頂多百來斤,扛到北門也不是什麼難事,怎麼會給這么多金子?
丙:我看,說不定是個圈套。(丙對丁說)不然你去試試?
丁:我去試?你怎麼不去!
(兵勇甲朝另一場景走去)
兵甲:稟告大人,圍觀的人是挺多,可沒人敢扛木頭。
衛鞅:傳我的命令,把賞金加到五十金。(兵甲疾走到城南門)
兵甲:大人有令,賞金提高到五十金。(人群騷動)
眾人:這新任的左庶長,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呀?
(一壯漢分開人群走上前)
壯漢:唉!你們在看什麼熱鬧?
丁:左庶長令,誰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賞五十金,你信嗎?
壯漢:管他呢?我來試試!
(壯漢扛木頭往前走,後面圍觀群眾跟至北門)
壯漢:大人,我把木頭扛來了。
衛鞅:好!好!你能夠相信並執行我的命令,很好!來人哪!賞五十金給這位壯漢。
甲:天哪,真的賞了他五十金。
乙:看來,這個左庶長說話算數,說到做到,以後他的命令可不能不信了。
丁:真後悔,以後遇到這樣的好事,我第一個上。(點點、小太極上)
點點:噢,「立木示信」原來是這么回事兒啊,衛鞅可真厲害!
小太極:通過這件事衛鞅樹立了威望,開始推行新法,沒過幾年,秦國就強盛起來,成了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孝公十分歡喜,就把商、於一帶的十座城鎮封給了衛鞅。從此,人們就把衛鞅叫商鞅了,他在秦國的這場變法也被稱為「商鞅變法。」
點點:商鞅變法?我們歷史課上講過,老師說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太子,後來太子即位,就用五馬分屍的酷刑把商鞅殺害了。
小太極:是呀,任何變法、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商鞅的變法遭到了一些頑固貴族的強烈反對。不過,商鞅雖然死了,可他推行的新法已經在秦國紮下了根,再也無法改變了,他的變法為後來秦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鍾聲響起)
點點:小太極,不好了,學校上課了,你快把我送回去吧!
小太極:這好辦,閉上眼睛,跟我來!
——劇終
2.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辯論事例有哪些
百家爭鳴、諸葛亮舌戰群儒、商鞅舌戰群儒、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頑固派與維新派的論戰、立憲派與革命派的論戰,等等
3. 辯論 理想與現實 會拿一些什麼歷史偉人的例子來說明堅持夢想的重要性,而這個是得到世人的公認的,所以
1850 次拒絕
——堅持就是勝利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 500 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 500 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 500 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 349 家後,第 350 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平凡與不平凡
——堅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堅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孟子論「持之以恆」
——學習就像挖井
最令人感佩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孟子曾作過一個比喻:「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他說,學習就好比挖井,必須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見效。如果挖井挖下幾丈不見水就放棄,那就只能是一口廢井。持之以恆,是學習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現,是學習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不斷深化的條件。
陶淵明論「持之以恆」
——讀書要日有所長
一個讀書少年向陶淵明求教。陶淵明帶他來到田邊,指著尺把高的稻禾問:「你仔細瞧瞧,它現在是否在長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轉睛地盯著禾苗,看了半天,說:「沒見長啊。」陶淵明反問:「真的沒見長嗎?那麼,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樣變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搖頭。陶淵明開導說:「其實這禾苗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沒觀察到。讀書學習也是這樣。知識的增長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自己都覺察不到。但只要勤學不輟,持之以恆,就會由知之不多變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接著,陶淵明又指著一塊大磨石問:「你看那磨石,為什麼會出現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損的。」「那你可曾見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損成這樣的呢?」少年說:「不曾見過。」陶淵明又進一步誘導說:「這是農夫們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鐮、磨鋤,久而久之,磨損而成。由此可見,『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學習一旦間斷,所學知識就會不知不覺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誘的開導,使少年悟到了為學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
多少年才能寫成巨著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鐵律」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 40 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 20 年。
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花了 36 年;摩爾根寫《古代社會》花了 40 年。
歌德寫《浮士德》花了 60 年;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 37 年。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 15 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 10 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 27 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 10 年。
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花了 34 年。
從以上幾個數字里,我們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項事業,需要持久的恆心。所以,巴爾扎克說:「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魯迅寫日記
——碩果源自堅持
魯迅從 1907 ~ 1936 年 30 年間寫作(包括翻譯)了 500 多萬字的著作。在此期間,他不管工作、寫作再忙,客觀環境如何艱苦、惡劣,身體條件再差,都一直堅持寫日記。 20 余年,從不間斷,只有到最後病危的時候,才被迫停下筆來。
齊白石畫畫
——生命不息筆不輟
勤勞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生活的特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 27 歲以後,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他的勤奮是持久有恆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沒睡過早覺,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藝術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以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斗爭,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他一生中畫的最後一幅畫。
徐特立畢生的堅持
——活到老,學到老
徐特立認為讀書固貴理解,也須記憶。要理解得好,必須記憶一些基本的東西。但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了,今天看的書,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書中重要的地方,或精當的語句,用大字摘錄出來,張貼在壁上,就寢前向壁朗讀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這樣,一直到能背誦為止。 1976 年,他已經 90 高齡,仍堅持這樣做。
歐立希的「六零六」
——醫學研究也需要持之以恆
細菌學家歐立希,為了醫治當時流行的「昏睡病」,發現一種叫「阿托什爾」的化學葯品,可殺死引起昏睡病的稚蟲,但是,美中不足,這種葯物又會給人帶來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忍不拔,經過 606 次試驗,失敗 605 次,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傷害病人視力的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開朗琪羅繪成巨幅壁畫
——恆心成就藝術巨著
1508 年,義大利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接受了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屋頂大壁畫的任務。任務相當艱巨:屋頂高達 20 多米,面積 300 平方米,畫中人物 340 多個。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多少次從腳手架上摔下來,還摔成過重傷。經過 4 年零 3 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這幅轟動全義大利的巨幅壁畫,但他的身體已摔成畸形。
刀美蘭成長的經歷
——持之以恆的練習是藝術造詣的保障
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中介紹了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刀美蘭成長的經歷。刀美蘭舞蹈以其質朴、自然、純真、甜美的獨特風格,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我國新舞蹈奠基人吳曉邦曾為之贊嘆:這哪裡是人在舞蹈 ? 分明是神從天上降臨 ! 她之所以取得這樣高的造詣,是與她平時苦練硬功分不開的。刀美蘭在中央東方歌舞團工作時,住在一個倉庫里,夏天熱、冬天冷,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但她每天練十幾個小時的基本功,累得有時連飯都不想吃,瘦得只有四十幾公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持之以恆,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毅力 !
30 年努力造就成功
——成功在於堅持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幼年家貧。他 8 歲上學, 12 歲就當印刷所的小學徒。但惡劣的環境並沒有堵塞他尋求知識的途徑。他發奮自學,硬是從零開始打基礎,經過近 30 年的努力,自學了有關電學方面的大部分知識,從而正確地解釋了電的性質——電荷守恆定律,成功地揭示了雷電的秘密。
挺住,再堅持一下
——堅持,才能成功
1950 年,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因成為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而聞名於世。兩年後,她從卡德林那島出發游向加利福尼亞海灘,夢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
那天,海面濃霧迷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 16 個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栗。她抬頭眺望遠方,只見眼前霧靄茫茫,彷彿陸地離她還十分遙遠。「現在還看不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游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水的力氣都沒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 ! 」她對陪伴著她的小艇上的人說。
「咬咬牙,再堅持一下。只剩一英里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別騙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就應該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 」
於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開足馬力向前駛去。就在她裹緊毛毯喝了一杯熱湯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海灘上歡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時她才知道,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只有一英里 ! 她仰天長嘆,懊悔自己沒能咬咬牙再堅持一下。
我們必須要有恆心
——恆心意味著戰勝一切困難
1867 年 11 月 7 日,居里夫人誕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中學物理教師的家庭。由於生活困難,她從 17 歲起給人當家庭教師。她把得來的工資寄給姐姐,幫助她到巴黎入醫學院讀書。 6 年後,姐姐畢業了,再回過頭來幫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她在巴黎大學讀書期間,生活極其清苦。她租了 6 樓的一間小閣樓,夏天又悶又熱,冬季冷得連臉盆里的水都結了冰。為了節省燈油,她晚上到附近圖書館看書,等圖書館關門後才回去,點起油燈,攻讀到深夜二三點鍾。嚴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蓋上,仍不足禦寒。什麼困難都擋不住她的上進心。她當家庭教師時給姐姐的信上寫道:「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系 ? 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 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 」
決不能放棄
——恆心是執著的精神
1948 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人丘吉爾來演講。 3 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准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 ( 丘吉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 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鳴般的掌聲後,說:
「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 ! 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哲理材料
蜂蜜如何釀出
一隻蜜蜂要釀出一公斤蜂蜜須往來飛行 30 萬公里,吸吮 1200 萬個花朵的汁液,每次採集歸來,還要把汁液從胃裡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己胃裡,如此吞吞吐吐 120 次到 340 次,汁液成蜜汁,但這時的蜂蜜,還有大量的水分,不適宜儲藏,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蜜糖。由此觀之,蜂蜜 釀自於蜜蜂的鍥而不舍中。
磨杵成針
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念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綉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說:「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
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與財富失之交臂
在日本有這樣一則流傳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老實巴交的漁民,一個叫阿獃,一個叫阿土,他們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獃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里種有 49 棵朱槿,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有一壇黃金。阿獃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 49 棵朱槿。此時已是秋天,阿獃便住下了,等候著春暖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槿花怒放了,可都是清一色的淡黃,卻沒有一株開紅花的。阿獃把這一切只當作了一場夢,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此事,他僅用幾文錢從阿獃那裡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時令又恰是金秋,阿土住下來靜候著第二年那個充滿希望和誘惑的春天。溫馨的春風給寺里帶來了勃勃生機,朱槿花凌空競放,寺里一片燦爛。奇跡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株朱槿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底下挖出了一壇金燦燦的黃金。他成了村裡最富有的人。
可憐又可悲的阿獃,他缺乏的正是那種再堅持一下的耐心,因而黃金竟與他擦肩而過。
推銷成功的一劑葯方
秘書把名片交給董事長,董事長不耐煩地把名片丟了出去。
門外的業務員禮貌地說:「沒關系,我下次再來,請董事長留下我的名片。」
秘書又硬著頭皮把名片遞進去,董事長氣極了,把名片撕成兩半丟到垃圾桶里,並且拿了 5 塊錢,發瘋似的說:「 5 塊錢買他 1 張名片,叫他走 ! 」
秘書把 5 元錢交給業務員,業務員又拿出一張名片說:「我的名片 2 塊 5 毛錢 1 張, 5 塊錢可以買 2 張,所以我還欠董事長 l 張名片。麻煩交給他。」
沒多久,辦公室傳出一陣笑聲。接著,董事長滿面笑容地走了出來,熱情地把業務員迎了進去。
創新論證
放棄也是一種堅持
「做事要有恆心」,我們常常這樣被叮嚀著。同時,我們也在一直把「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當作我們的座右銘。但是有時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需要堅持的事情在過程中變質了,難道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嗎?面對這樣的困惑,我想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對它說「拜拜」。我們不再困惑,不再會被陷入這樣的死胡同,因為我們選擇了放棄。
然而事實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面對一段曾經真摯的感情,卻遭受到朋友或者愛人的背棄,最糟糕的是我們無法割捨,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總是希望他們仍然在自己身邊,無盡的痛苦甚至使我們想到了做傻事。但是這樣的堅持仍然於事無補,我們必須要勇敢地對自己說:該放棄了。我想這樣做更多的是一種解脫。
因此,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要放棄了。那麼死胡同將離我們遠去,新的大道向我們走來。
4. 收集一些有爭議由趣味性的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或現象,如武則天無字碑這一類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七大未解之謎
[ 2007-8-1 21:51:00 | By: yihaixiongfeng ]
3
推薦1.老子的出關之謎
有史實記載,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而後就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則沒了消息。這個引起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興趣,則至今沒有得出很確鑿的證據。有人說出散關,經流沙奔印度去了,並說老子到印度傳教,教出了釋迦牟尼這樣的大弟子。歷代不少人認為此說只是道教為了抬高自己貶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來的。而有人說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而又有人胡亂猜測,說那時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導之意外身亡。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東歸。《莊子·天道篇》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離職後便離開周室而「歸居」了。老子的故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離孔子所在的曲阜不遠。孔子還曾拜訪過老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孔子問禮」。這件事不論是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還有在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都有記載,說明老子退隱後東歸的說法比較可靠。
而有人說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而又有人胡亂猜測,說那時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導之意外身亡。
中國歷史悠久,人物眾多。既有英雄壯士的慨慷悲歌,又有帝王將相的傳奇經歷。而有些故事,就象謎一樣牽動史學家和大家的興趣,至今仍有很多人為此廢寢忘食的進行考證和研究。現在本人經過認真篩選,特列出七大謎一樣的懸案。也請各位歷史愛好者和網友給予補充和指正。
2.西施的生死之謎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國第一位女間諜。而做為越之功臣,吳之罪人的西施最後的結局如何,則眾說紛紜。有人說被勾踐沉江,《墨子·親士》篇就說:「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太平御覽》引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中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袋。在後人的詩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雲:「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館娃宮懷古》詩:「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這說明在唐代,人們是認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說法的。
這與上述記載相同。而民間傳說較多的是被越國大夫范蠡暗暗接走。《越絕書》卻如此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又有人說被仇恨的吳國人民亂棍打死,至今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3.徐福的東渡之謎
秦始皇並吞六國,統一全國後,位高權重,而最盼望的就是長生長壽,後來聽人說東海上有蓬萊仙鳥,那裡有服後可以長生的靈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東渡大海,後來秦始皇至死也沒盼來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那裡呢?有人說那時航海技術差,碰到大風浪,全部覆沒。而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後人以為是台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認為是日本。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後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遒憲等人,都參觀了徐福墓,並詩文題記。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淵源》中說,戰國先秦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領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隊,「徐福入海東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並認為他是顓頊之後徐駒王29世孫。台灣學者彭雙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書,進一步充實衛挺生的觀點。
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洲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里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4.楊貴妃生死之謎
楊貴妃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位絕代佳人。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一種觀點認為,楊玉環或許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玉環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只得下令。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
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稱,楊貴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實際上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只出現在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一詩。還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蘊含著另一種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第五期,張廉譯自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說,當時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為貴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海上漂泊,輾轉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終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況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難解。
5.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 「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後,傳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於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5. 關於「爭論」的小故事。
4.關於生命的爭論
放蜂老人今天要去城裡,可他卻不放心他的小孫子,他找了個放牛人幫他照看。臨走時,他叮囑小孫子要聽話,不要到處亂跑。小孫子忽閃著一雙黑葡萄般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茫然點著頭,放蜂老人心裡一陣心酸,險些掉下淚來。
他的兒子抬木頭時被砸斷了腰,正躺在醫院里。兒媳今早捎信來說,手術費湊不夠,醫院不給做手術,得等他回去想辦法。
他老了,只有這么一個兒子,那是他老了時的依靠,也是他生命的唯一延續。接到消息時他想哭,可是欲哭無淚,他只能對捎信來的客車司機點頭笑著說謝謝,心裡卻在流血。
客車來了。
公路邊等車的放蜂老人,不放心的再次回頭去看他的小孫子。他混濁的老眼裡,寫滿了牽掛。
這是通往山裡的唯一一班客車,他必須要坐這班客車回城,而他最快也要等到明天中午才能回來。
他上了車,沒急著找座位,回頭又去望林間那片空地。
車開了,透過車窗外揚起的灰塵,放蜂老人看到他的小孫子正圍著那放牛人嬉笑著在跑。遠了,漸漸的遠了,拐了一個彎,林間的帳篷已經看不到了。放蜂老人剛要找個座位坐下,卻驚喜的發現,有隻蜜蜂正附在車窗上面。
它的羽翅在陽光下忽閃著,周身都在散發著一種類似金黃的光暈。
放蜂老人眼裡閃過一絲暖意,他伸手輕輕捉住蜜蜂的翅膀,然後打開車窗,鬆手。
蜜蜂在風中迅速飛向遠山,望著它消逝的身影,放蜂老人的眼裡,充滿了希望。
今天,對五十一號蜂箱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在今天,它們到百花谷後所培訓出的第一批蜜蜂,就要出發去采蜜了。
傷痕真的不行了,它已經油盡燈枯。它努力睜開雙眼,向四周睃尋著。
它想再看看它的學生們,它更想再一次能看到它神聖的迷風女王。可是它知道,迷風不減女王正在忙著生產,是不可能有時間來看自己了。蜜蜂王國太大了,女王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能在臨死前得到它的接見,傷痕已經感到很滿足。
現在,它所培訓出來的學生們都已經成熟了,它可以欣慰地閉上眼睛了。來過,活過,愛過……沒什麼可遺憾的了。傷痕望著眼前一張張稚氣的臉,依次看去。
太陽淚,蟲兒飛,花兒睡,梵愷,燈籠草,雨衣,小魚,勇氣寶貝……
它微笑著閉上了雙眼,睡得是那樣的安靜。
小溪邊,傷痕的學生們把傷痕的遺體放在了一片花瓣上,然後讓那花瓣順著溪水向下游漂去。
它們哀傷地送別尊敬的老師,它們希望並堅信它的靈魂,一定可以去天堂。
小溪的水清澈地倒映著它們憂傷的臉,靜靜的融化,並流向遠方。
它們不知道小溪會流向那裡,也不知道那盡頭是否就是天堂。聽傷痕老師活著時說過,小溪的盡頭是海,可海是什麼樣子,老師也沒有見過。
傷痕依然微笑著,仰望藍天白雲,身下是柔軟的粉紅花瓣,花瓣下是清涼的溪水。走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太陽淚擦去眼角的淚水,轉頭對身邊的夥伴們說:「傷痕老師走了,可它的精神不會走,就讓我們努力的去采蜜吧,為了我們蜜蜂王國的興旺,為了我們偉大的迷風不減女王,就讓我們踏著傷痕老師的足跡,去追尋花香吧。蜜蜂王國的明天,要由我們來書寫,傷痕老師的奉獻精神,要由我們繼承和發揚!夥伴們,讓我們出發吧!」
它激動的振起翅膀,堅定地揮舞著,像風中的旗幟。
可是,正當它要起飛時,梵愷拉住了它。
「夥伴們,聽我來說幾句。」
梵愷阻止了正要飛向空中的夥伴們,它跳到一張牛蹄蓮的葉子上面,接著提高聲音說:「夥伴們,看看我們的傷痕老師吧!它是多麼的讓人敬佩。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傷痕老師從出生一直到死,一直辛苦忙碌地采蜜,甚至從沒有休息過片刻,它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下面響起了一陣議論聲,燈籠草抬頭回答:「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為了我們蜜蜂王國,為了我們偉大的迷風不減女王!」
「是啊,是啊,傷痕老師是為了我們蜜蜂王國最後才被累死的。」許多蜜蜂隨聲附和。
梵愷的眼睛裡閃動著睿智而又狂熱的光,它揮了下翅膀,下面安靜下來。它接著說:「不錯,傷痕老師是為了我們整個王國!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這些工蜂一出生下來,就要辛苦的去采蜜?而那些雄蜂們卻每天坐享其成?它們可以每天陪伴著女王,它們可以吃更好的花粉,它們甚至要比我們所有的工蜂活的時間都要長!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工蜂,為什麼那些肥大的雄蜂們要靠我們來養活?這公平嗎?」
它越說越激動,眼睛紅得嚇人。下面一陣「嗡嗡」聲,整個采蜜小隊的蜜蜂們被它的話驚呆了!互相低聲詢問著:「它在說什麼?你明白嗎?」
太陽淚往前站了站,它是傷痕老師指定的這個小隊的隊長,在這個時候,它不得不站出來說話:「我們本來就是工蜂,我們生下來就是采蜜的,這沒有什麼啊?傷痕老師說過,采蜜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意義,難道你不想去采蜜嗎?」
梵愷冷笑:「我沒說過不想采蜜!可我得明白為什麼要去采蜜。為什麼?只是為了喂養那些沒用的雄蜂們嗎?或者是白白的捐獻給那些人類?這樣無知地活一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勇氣寶貝說話了,它顯得有些憨里憨氣的。「雄蜂得交配,才能保證我們王國能不斷地生產出更多的蜜蜂啊!」
「是啊!雄蜂們有雄蜂們的工作,我們工蜂有我們工蜂的職責。就是人類拿了我們的蜜也是應該的啊,在寒冷的冬季,我們采不到蜜,還不是要靠人類喂養我們?」雨衣也跟著說。它的聲音甜甜的,很溫柔,可在蜜蜂小隊的夥伴們中間卻引發了共鳴。許多蜜蜂都在點頭,紛紛附和。
梵愷悲哀地望著這些無知而又愚蠢的夥伴們,不知道該怎麼對它們去說。其實這些道理,在傷痕老師為它們講課時,它就開始在想了,可直到現在,它還是有許多道理沒有想通。它只是隱約覺得,做為一隻工蜂,用自己的一生去采蜜,然後讓人們去肆意剝奪,這是件很不公平的事。而自己生下來就被剝奪了生殖繁育的權利,只能做一隻無私奉獻的工蜂,更是不公平。可是該怎樣去改變和抗爭?它卻不知道。
梵愷失望地嘆了口氣說:「隨你們怎麼去想吧,我是不會去采蜜的,我只採夠我自己吃的!我們生下來就連性別都沒有,我們不能繁育自己的後代,我們只能勞碌一生,為我們的女王和它的那些雄蜂們去奉獻!我們無法去愛,更沒有權利去恨!這樣的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公平嗎?有意義嗎?」
蜂群靜了下來。花兒睡看了看身邊的蟲兒飛,低聲說:「它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一樣都是蜜蜂,我們為什麼就沒有愛的權利呢?」它喜歡蟲兒飛,自從看到蟲兒飛的第一眼起,它就開始喜歡了。沒有原因,沒有理由,只是覺得喜歡。可是,它們只是一隻沒有性別的工蜂,它們還沒有愛和被愛的權利。此時,它忽然感到了一絲的傷悲。
蟲兒飛的眼睛一直在盯著梵愷,它的心裡和花兒睡想的一樣,它也覺得命運安排得不公平。可是,神的旨義就是這么安排的,誰又能改變得了呢?和強大的能左右萬物生死的神比起來,一隻蜜蜂的力量該是多麼的渺小啊。
太陽淚飛了起來,對夥伴們喊道:「我們不要在這里浪費時間了!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把一生的每一秒都獻給勞動。我們是工蜂,勞動是我們的天職,沒什麼可說的了,就讓這個無恥的懶蟲自己留在這里吧。看吶,那邊山上的花開得多美啊,夥伴們,我們出發吧!」
采蜜小隊的蜜蜂們紛紛起飛,蟲兒飛在即將起飛前,看了可憐的梵愷一眼,回頭招呼花兒睡:「花兒睡,我們走吧。」
望著夥伴們像迅疾的雨點般飄向遠山,梵愷的眼裡酸酸的。它其實並不想離開自己的夥伴們,可是它不甘心。它不甘心就這樣糊塗的活一生,它要找個僻靜的地方,認真地思考。
生命,沒有思想的生命是不是會很快樂呢?梵愷想通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快樂是因為簡單。
6. 跪求一位超會辯論的名人的事例
辯論打開語言之門辯場上的黃執中邏輯嚴密、語言鋒利,辯場外的黃執中靦腆、內向、不善言辭。「我平常不是很愛說話,我從上小學就不說話,而且是比較異常的不說話,老師懷疑是有輕微的自閉症。我從小學三年級,中午就去輔導室,做一些小游戲,小測試,但是沒什麼用處。」和黃執中的對話是這樣開始的,令我有些意外。黃執中曾是兩屆國際大專辯論會最佳辯手,現任台灣世新大學講師、國民黨中常委。黃執中的辯論生涯是從高中開始的,上了高中的黃執中要參加「新生杯」的比賽,台灣的高中新生有很多不同的杯賽,如籃球的新生杯、足球的新生杯等等。由於新生之間相互不了解特長,就用抽簽決誰參加什麼比賽。黃執中被抽到參加辯論賽。「當時,我連跟人家說我不適合參加的能力都沒有,結果只好硬著頭皮去參加。」黃執中說。開始接觸辯論以後,黃執中驚訝地發現在辯論中講話比在生活中容易多得多。首先,不用擔心沒話題,因為話題已經設定好了,在此之前,黃執中一直因為找不到和別人聊天的話題,而不主動說話。其次也不用擔心別人不注意,因為賽場上大家都在聽你講話。於是辯論成了黃執中的講話的入門課。黃執中那時用准備好的辯詞跟人發言,而別人也毫不跑題跟他談同一個問題。他也能夠回應,他比喻說,就像「1+1=2」,別人說「1+1=3」,這是只要驗算給他「2-1=1」就可以反駁他,對事不對人,這樣他就沒有障礙了。「我高一參加辯論賽,社團的學長姐就覺得我條件不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說我打辯論和一般人的方式不一樣。我辯論打久了才發覺不是我不一樣,是別人不一樣。正常人有辯論腔,辯論姿態,但我沒有這個問題,辯論是我正常說話,但是我聊天有聊天腔,我聊天時不會很放鬆,會想話題是什麼,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會很累。」在接觸辯論的過程中,黃執中漸漸有了朋友——他的隊友,當然主要是在聊辯論的問題,盡管如此,他還是在聊辯論的過程中慢慢學會理解別人,和人溝通。「我的溝通是從辯論開始。」我看到,有些同學參加辯論賽的時候壓力很大,不敢上台,不敢跟別人辯論,我很理解,這就像我不敢說話的感覺一樣。10分力做到70分,100分力才能到90分很多年輕學生都關心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辯手。黃執中認為任何領域要成為優秀的人都要付出很多。「我看到的十個這樣問我的人裡面有九個沒有真正想變強。問題不是怎麼變強,而是,是不是真很想變強。」黃執中說,「辯論沒有捷徑,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但是你做的思考、看的書、做的練習,這些事情要做得很辛苦。一件事,你花10分力可以取得60-70分成果,再花20分力可以進步到70-80分,而要花100分力才能進步到90分。所以很多人不花力氣去進步那一點點。任何東西要做到最好都是傻子。要足夠熱愛,超過了實用的用途。任何事情做得最好的人都是那個領域里很傻、很傻的。」關於辯論,黃執中認為,能做到60-70分的這10分力就是邏輯。再往上是組織。看電影的時候,有時候是倒敘的,有時是穿插的,但是觀眾能看懂,這就是組織。有時候我們聽一些很有學問的老師講課,他的料很多,邏輯嚴謹,但你會覺得很不容易聽懂,就是因為沒有很好的組織。邏輯讓你更好理解這個世界,組織讓你更容易被人理解。最後100分是表達。辯論打到一定程度會發現,辯論不是數學定理,一個數學定理,誰講出來都是一樣的,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但是一個觀點就不一樣。比如,台灣有一位法師,她是一個瘦瘦的很乾枯的老太太,她上台給大家講:「你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大家覺得很震撼,覺得她很深。但如果陳水扁說:「你做人要做一個好人。」效果是完全是不一樣的。同樣一段話,一個人講了會贏,一個人講了會輸,表情、語氣、停頓都起作用,有些人說得頭頭是道,有些人甚至詞不達意,但是你願意相信那個詞不達意的。談到昨天的比賽,黃執中說:「昨天有一些同學有些特色出來。但我覺得他們打比賽的時候好用力氣,讓人一聽就是在打比賽,我上來我就是在反對你,這種力氣用的越大,我們就越不容易說服,人不能被有意的說服。如果用推銷做比喻,我們打辯論的人是在做觀點的推銷,我們看電視購物,上來就說:『好棒啊!只要499!』我們所有的警覺心都被調動起來了。現在學生們講的表達和我說的這個表達不同,他們說得表達是如何讓話說得更流暢、更話里帶刺,更攻擊對方,字正腔圓,這個方向不對。辯論使我看到各種不同立場人背後的「不得已」「我覺得一開始的辯論比賽的目的是推展華語,後來能看出來語言已經到達巔峰了,這時剩下的就是疲乏了。辯論最大的趣味不是語言,語言表達比辯論有優勢的如演講、朗讀,最大的魅力是思想上的轉變。我們人生遇到很多種想法的沖突,這都是難以避免的。我很欣賞一句話經常引用:『這世界上分成大真理和小真理,小真理的對面是謬誤,大真理的對面是另一個大真理。』」黃執中認為:「現在辯論賽有一些問題,在辭藻上下功夫,把話說得很美,很漂亮,空洞無物,或者打定義戰。這都是為了贏逼出來的。比如這次的辯論賽,以正常人來說,第一題,關於人造美女的,第二題關於艾滋病葯品,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是辯手們都能舉出豐富的例子,打得很實。而第三題『我選愛我的人結婚,我選我愛的人結婚,』離我們如此之近,卻打得如此之遠,全在理論層面上。」黃執中提到,越抽象的話越不容易錯。比如:「做人要憑良心。」這話肯定不錯。但是「做人不能說謊話。」這個就不一定了。最後具體到:「一個人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他?」這就很難了。所以很多辯手在比賽的時候,不敢引入實例,即使引入了,也不深挖,迅速躲開。「辯論的最美妙的地方在於,習慣用辯論的觀點想問題的時候,你就越有同情心,知道對方的不得已。我的觀點里,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各種各樣的不得已。艾滋病的葯物要不要有專利,當你是個媽媽,你小孩生病了,你當然咒罵葯廠價格太高;但你是個媽媽,你小孩要畢業了要找一份工作,一個公益的葯廠,只有每個月1000塊工資,一個有專利保護的私人葯廠,月薪1萬,你怎麼選?在辯論時你不能把對方妖魔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辯論的好處是讓我們明白,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世界是灰色的,在灰里頭有差異和立場,看誰處理最漂亮。雙方都要對方表現寬容度,看到不同觀點背後的『不得已』。辯手這樣處理就會有深度。參加辯論比賽的人只是6個或8個大學生。不是老氣橫秋給人講道理的人。別人為什麼要聽你們說話?辯論只是讓我們理解不同的角度,並對其它角度保持彈性,這就會變成我們要看辯論賽的理由。」談到辯論對他的執教和從政生涯的影響,黃執中說:「辯論主要能享受到不同價值觀下怎麼理解怎麼看待這個世界,不同立場下的不得已,只是在不同領域下有不同的考量。切換的越多,越明白每一件好事和壞事背後的理由。再有就是知識的表演,在有人挑戰的情況下把知識講給人家聽。這對教學非常有好處。教學就是在有挑戰的情況下,把知識表演給別人。在課堂上,我有時會故意說一個錯的事情,讓學生和我辯論,然後一層一層的在轉換過來,讓學生理解不同立場和背景下,怎樣看待問題。如果我是講自然科學,可能用不著這些,但是社會人文科學,這些都非常重要。而政治是以上的延伸。當然就更有用了。」
7. 找一些有爭論的歷史事件
1.孝庄是否下嫁多爾袞?
2.東太後是否是慈禧毒死的?
3.曹操是否使用過「空城計」
4.楊家將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5.拿破崙是否死於下毒?
帝王
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嗎?
越王勾踐到底有沒有卧薪嘗膽?
奇貨可居——秦始皇身世之謎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謎
曹操為何要建72座陵寢?
晉武帝傳位傻太子之謎
「和尚皇帝」梁武帝為何餓死於僧寺?
唐太宗篡改過國史嗎?
千古功過任人評——武則天無字碑之謎
唐玄宗為何被奉為「梨園領袖」?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謎
「燭影斧聲」與宋太祖之死
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崇禎帝究竟如何死去?
順治帝出家之謎
秘密立儲始於康熙嗎?
雍正帝嗣位之謎
雍正帝暴死之謎
乾隆帝的父母是漢人嗎?
天花還是梅毒——同治帝死因之謎
光緒帝之死探秘
袁世凱猝死之謎
夏桀王的愛妃妹喜是「間諜」嗎?
漢武帝後宮巫蠱之亂新探
北朝眾帝後出家之謎
武則天後宮面首知多少?
上官婉兒為何不記武則天滅族之仇?
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後之謎
楊貴妃真的被縊死了嗎?
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究竟是誰製造了「梃擊之案」?
孝庄太後為何下嫁夫弟多爾袞?
董鄂妃身世之謎
香妃是否實有其人?
東太後慈安死因之謎
珍妃墜井之謎
政界
周公為什麼沒有取周成王而代之?
管仲為何被娼妓奉為保護神?
趙高亂秦之謎
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
「三請諸葛亮」是真是假?
曹操為何至死不稱帝?
諸葛亮娶醜女為妻探秘
「金匱之盟」之謎
秦檜私通金國之謎
民族英雄岳飛死因探秘
鄭和七下西洋之謎
明「紅丸案」幕後主使是誰?
吳三桂降清疑點頗多
民族英雄鄭成功猝死之謎
清代名將年羹堯為何被雍正賜死?
和(王申)受寵之謎
曾國藩為何沒有稱帝?
8. 古今中外名人善於辯論的事例(急作業!!!!!)
1、諸葛亮江東舌戰群儒,壓服江東名士,說服吳主孫權聯劉抗曹。
2、蘇秦游說六國,最終說服各國君主組成抗秦合縱聯盟,自己身掛六國相印。
3、張儀入楚游說楚懷王放棄與齊國聯盟,最終齊楚交惡。
9. 急求關於爭論的名言,故事
我只知道有個故事叫 兩小兒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