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的賢君有哪些
漢文帝劉恆: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文景之治」就是對他政績的充分肯定。漢文帝輕徭薄賦,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還施行刑法改革,廢除肉刑。帶頭從皇宮中減少開支,死後下令薄葬。
漢景帝劉啟:漢景帝延續文帝的治國方針,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武帝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昭帝劉弗陵:在霍光等的輔佐下,昭帝劉弗陵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恢復了武帝前的國力。
漢宣帝:宣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創造了「昭宣中興」。廟號中宗。
漢光武帝劉秀:結束新莽末年以來,二十多年紛爭戰亂。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後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廟號世祖。
漢明帝劉庄: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並興修水利,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明帝以及隨後的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廟號顯宗。
漢章帝劉炟:章帝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並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提倡儒術。與明帝創造「明章之治」。廟號肅宗。
唐太宗李世民: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宣宗李忱:宣宗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
宋太宗趙匡胤:太祖對民生問題十分關注。當天下初定的時候,他馬上就實行了寬減徭役的政策,以便農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他明令免除各道州府徵用平民充當急遞鋪遞夫的勞役,改用軍卒擔任。又免除征民搬運戍軍衣物的勞役。多次就黃河的修治下達最高指示。
宋仁宗趙禎: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頗能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贊,創造「仁宗盛世」。
宋孝宗趙慎: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於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
明惠帝朱允炆:惠帝詔行寬政,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 ,興辦學校 ,考察官吏,任用賢能。
明成祖朱棣:成祖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使永樂時期出現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
明仁宗朱高熾:仁宗在位期間,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對開封、山東等地賑災免糧。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稱善。採取了一系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對國力的恢復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明孝宗朱佑樘:提倡直言進諫,多次修省,求直言,並令講官進講直言勿諱。注意節儉,減免供用物料,節省各種費用。孝宗勤於政事,多次減免災區糧賦。禁止廷臣請托公事,禁宗室、勛戚霸佔土地,侵奪民利。重視司法,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創造「弘治中興」。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聖祖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清世祖愛新覺羅·胤禛:世祖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高宗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創造「康乾盛世」。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仁宗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
列表二: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幾位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並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始稱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在位期間是西漢的鼎盛時期。派遣張騫等人通西域,擊敗南越,東越,夜郎,朝鮮等國。罷黜諸家,獨尊儒術。取得了反擊匈奴的決定性勝利。
漢光武帝劉秀:(前6-後57),東漢的建立者,以柔治天下,裁汰冗員,下詔釋放奴婢,死後薄葬。
魏孝文帝元宏:(467-499),拋棄民族偏見,實行均田制,進行漢化改革,遷都洛陽,用漢制,說漢話,穿漢服,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隋文帝楊堅(541-604)隋朝開國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體制,開創科舉制,以考試取士。締造了開皇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王朝的締造者之一,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能接受直諫,對各民族一視同仁,擊敗突厥,與吐蕃和親,知人善任,締造了貞觀之治。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北宋開國皇帝,統一中原,集中大權,以文治國,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紛爭的局面,生性節儉,不亂殺人。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滅亡南宋,大理,統一了天下並設立行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貧寒,曾為僧,後滅元,統一中國。廢宰相,加強君主專政,重視農業。
清聖祖玄燁:(1654-1722),清代康熙皇帝,姓愛新覺羅,清世祖福臨第三子,征台灣,平三藩,靖東北,修明政治。在位61年,廟號清聖祖。
❷ 舉出一個歷史上賢明的君主以民為本的例子
唐太宗以民為本的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賢明之處在於能知人善任,廣納賢臣,聽取諫言並善於反思自己,重視下層人們,能夠提出民貴君輕,民為水軍為舟,水能載周亦能覆舟的思想等等。
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監督制度,以民為本,成歷史上偉大的君王之一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監督制度,以民為本,成歷史上偉大的君王之一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監督制度,以民為本,成歷史上偉大的君王之一。
唐太宗目睹了隋王朝的覆滅,因此時常提展自己絕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他執政以後,十分重視人才的重用和官吏的選拔。他下令撒銷官府的冗員,任用真正賢能的人做官,哪怕是寒門子弟,也有做大官、為國出力的機會。
就連曾經反對他的大臣,只要有能力,他都不計前嫌將其重用。他還推出官吏的監督制度,將他們的功過都寫在官內的屏風上,讓大家共同監督。勤政的增加獎賞,懶政的、貪腐的一律嚴加懲罰。
同時,安排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調查百姓民生現狀,如此才能對上提出有效的建議。唐太宗的開明態度,引來了眾臣的暢所欲言。
(2)歷史上有哪些賢明王爺擴展閱讀:
歷史上其他賢明的君主以民為本的例子:
1、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
2、漢武帝——漢朝功績最大
3、光武帝——光武中興
4、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團結,改革
5、南朝宋——文帝,元嘉治世
6、北周武帝——統一北方
7、隋文帝——統一中國
8、唐太宗——貞觀之治
9、唐玄宗-開元之治
10、周世宗——南征北伐
❸ 歷史上有哪些王爺最出名
西楚霸王項羽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唐秦王李世明金海陵王明燕王朱棣清攝政王多爾袞清恭親王奕忻
❹ 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君主是誰
最著名的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射大雕,千古一帝——康熙,最賢明的沒有統一的。
❺ 中國古代比較賢明的君王都有哪些
第一:唐太宗,唐朝的天下是在他的帶領下打下來的,並且在他的治理下繁榮的版,而且他也是最賢明的君主,權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無人能敵。
第二: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並初步將「大一統」思想灌輸給了中國人,為以後的中國統一戰提供了依據。李白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耽雄」概括了他的豐功偉績。
第三:漢武帝,通西域,並且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來壯大漢朝,平匈奴,尊儒術,最終讓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並且給了我們本民族一個永久的名字:漢族。
第四:武則天,中國第一個女皇帝,為唐朝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她:有貞觀遺風。
第五:宋太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沒能制服少數民族。
第六:康熙,制服蒙古,撫順江南,實行滿漢一家。
第七: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征服西域,為蒙古族的發展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第八:朱元璋,一個和尚最終成為了皇帝。
第九:忽必烈統一中原,並且和其他汗國一起征服歐洲,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
第十:漢高祖,創立漢朝,並且打敗楚霸王
❻ 歷史上賢明的皇帝有哪些請舉出他們的事例。
首先說來問題的條件是賢明,那應源該如秦始皇嬴政之類的帝王就不應該在這個統計結果之中。其次是皇帝,那先秦如周文王等也不應有。
賢明之君個人認為如唐太宗李世民,漢文帝劉恆,景帝劉啟都可以。
個人最推崇的還屬唐太宗李世民。他確定了確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強政治」的治國思想,中國歷史上他第一個認識到了統治者與人民是「舟與水」的關系,通過土地賦稅制度的調整以「安百姓」。同時認識到了重用人才,虛懷納諫的意義,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最後加強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這樣的皇帝給中國帶來了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代,現在還殷澤的朝鮮半島、日本群島、阿拉伯半島的外國國民,就更不用說對中國的意義了,這樣的皇帝還不是最賢明的么?
❼ 中國歷史上十大賢明的皇帝是哪十位
1.唐太宗李世民 2.秦始皇嬴政 3.漢武帝劉徹 4.清聖祖愛新覺羅.玄曄 5.隋文帝楊堅 6.宋太祖趙匡胤 7.明太祖朱元璋 8.漢光武帝劉秀 9.女皇武則天
❽ 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帝有幾位
漢文帝、漢和帝、唐玄宗、明成祖、隋文帝等。
1、漢文帝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後,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葯,深具孝心。
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後葬於霸陵。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所以,其廟號太宗,謚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葯的主角。
2、漢和帝
劉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漢和帝(88年—105年在位),東漢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後竇氏為繼子。
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後臨朝稱制。
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元興元年病逝章德殿,終年27歲。謚號為孝和皇帝。廟號穆宗,葬於慎陵。
3、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通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筆。天寶十五載(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為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4、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勝利,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 ,疏浚大運河。
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享年64歲。
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明世宗時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成祖。
5、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
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
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君
❾ 歷史上賢明的皇帝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剛剛當上皇帝時就遭到北方突厥率兵二十萬直逼長安城,此時專的唐太宗屬臨危不亂,親自領軍擊退強敵。後來李世民勵精圖治、增強國力、加強軍隊訓練,在此基礎上統帥唐軍一舉擊敗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實現國家的大統一。在戰爭之後,唐太宗摒棄仇恨,實行民族團結政策,使國家擁有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從小接受的就是帝王訓練,以兼濟天下為目的進行學習。劉徹曾將秦始皇作為榜樣,在即位後就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決定——發兵抗擊匈奴!在他堅定的戰略思想引領之下,劉徹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帶領農耕文明橫掃游牧民族的帝王。漢武帝將戰爭變為了藝術,用計謀使敵人束手無策,又有寬容的氣度,堪稱完美帝王。
秦始皇
他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幾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他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同意,他為後來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他就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秦始皇。秦始皇在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後,從修築萬里長城、灌輸「天子」理念等方面奠定了中國的封建帝制。
❿ 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君主是哪位
唐太宗李世民</A>,中國古代王朝之中首推唐朝最繁榮昌盛,政興人和。1唐太宗任人唯賢,善納賢言。2注重民生,興修水利。3積極與外國交流,促進了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