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曾姓的輩分排名怎樣排
63代至67代(明建文2年賜):宏、聞、貞、尚、衍。
68代至77代(明崇禎元年定):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78代至87代(清同治二年定):令、德、維、垂、佑、親、紹、念、顯、揚。
88代至97代(清同治九年賜):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國、賢。
太子巫
曾姓起源於姒姓。
黃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據說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當時的舜帝就賜予禹姒姓。發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將帝位禪讓給禹。禹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國號夏後氏。
夏朝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建立鄫國。古代習慣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實力並不強大的鄫國歷經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4]
曾姓長久以來,一脈傳自禹的後裔太子巫,名副其實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2]
來源二:
少數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滿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絕大部分的父系是漢族。[2]
❷ 孔孟顏曾卜五姓的關系
據原商丘縣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孟憲柱講,其實,孔、孟、顏、曾、卜、閔、冉版7個姓全部權是一個通天譜。封建時期,一般由皇帝賜封字輩到山東曲阜孔府,然後,其他6個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領家譜,所以,7個姓全部是用一個家譜。
❸ 聽說全國的曾姓都統一排輩,請問曾姓是怎麼排輩的
曾 ZENG
一.姓氏源流: 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據有關史料查證,主要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後裔。
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
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
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
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
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
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
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
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
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現在曾姓的中國人,
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系出上古聖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
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宗聖公訓及族規】
曾氏家族很重視家訓、家法。歷代均遵從宗聖公曾子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三省誠身,道傳一貫。」
宗聖曾氏家規(清代同治十一年東南兩宗共訂):
孝親悅心,尊師扶幼;
世襲立嫡,承嗣立長;
嫡宗不婚,子嗣敏聰;
撫子繼嗣,同宗擇侄;
招贅為嗣,宗聖脈混;
淫邪亂倫,聖規則罰。
【曾氏派行及字輩】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
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
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
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
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
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
「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
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
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
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
「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
因此,自六十三代起,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20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
民國元年(1911年)大總統袁世凱還續賜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武城曾氏字輩對照表:
曾氏武城與各支系派字輩對照表:
以上所有資料多摘自旅港曾姓宗親會以及經本人整理完成.
在此祝願曾族同胞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家庭幸福!
❹ 孔孟曾顏四家是什麼關系
互為姻親關系,親戚關系。
孟子是孔子孫子子思的學生,孔子是孟子曾曾(孟子前4代)祖父孟武伯(魯國國相)的得意門生且為孫女婿。孔子祖父伯夏與孟武伯為是為益友,亦為兩姨兄弟。
孔子娶正妻未能生育,且早亡。妾(孟武伯之孫女、孟子之姑奶奶)生子孔鯉,鯉生伋(子思),伋乃孟子師。
顏徵——顏回之姑奶奶,孔子之母。曾子——孔子之妹之子,孔子為曾子(曾參)之舅舅。
(4)曾氏歷史如何分顏曾孟孔擴展閱讀
孔孟後人現在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蔭植)奏准。後續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咨請當時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
這並非是孔孟傳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作為孔孟後裔行輩的順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他大家族譜系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❺ 堂號為三省堂的曾姓輩分順序是怎麼排的孔孟曾顏是一家是怎麼回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亦稱孔丘,春秋時期魯回國人.子名孔鯉,孫名孔伋.孔子答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著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公西赤,公冶長等.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十六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的學生.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曾子,而孟子則是子思的再傳弟子.
顏子(前521~前481年),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孟子是子思的再傳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簡單的說,1,顏子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學生.
2,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的再傳弟子.
3,孔伋是曾子的學生.
中國傳統上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有了孔孟顏曾是一家的說法。
❻ 孔孟顏曾
中國孔、孟、曾、顏四姓通用輩字派譜 明初朱元璋御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孔姓五十六代孫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孫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訥」的「言」旁加上去共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奏准,後續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並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孔姓最小輩是「欽」字輩.清康熙年間,聖祖仁皇帝為孔、孟、顏、曾四姓御賜統一輩字,以致於使該四姓的輩份互相聯動,在全國得到統一.曾姓,御賜統一輩字源自曾參.曾參一生「盡傳孔子之道」,故世尊他為「宗聖」.曾譜稱為第一輩祖至曾國藩已經是第七十代了.湘鄉大界曾氏於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1722年)始修族譜時,從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聖祖仁皇帝御賜的三句十五字輩字:「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譜時,宣宗成皇帝續賜輩字二句十個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元年,孫中山又為曾氏賜輩字四句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孔、孟、曾、顏四姓通用輩字派譜為: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註:曾姓沒有第一派十個字中的前五個字.)
❼ 孔孟曾顏字輩問題。拜託各位了 3Q
中國孔、孟、曾、顏四姓通用輩字派譜 明初朱元璋御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孔姓五十六代孫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孫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訥」的「言」旁加上去共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奏准,後續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並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孔姓最小輩是「欽」字輩。 清康熙年間,聖祖仁皇帝為孔、孟、顏、曾四姓御賜統一輩字,以致於使該四姓的輩份互相聯動,在全國得到統一。 曾姓,御賜統一輩字源自曾參。曾參一生「盡傳孔子之道」,故世尊他為「宗聖」。曾譜稱為第一輩祖至曾國藩已經是第七十代了。湘鄉大界曾氏於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1722年)始修族譜時,從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聖祖仁皇帝御賜的三句十五字輩字:「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譜時,宣宗成皇帝續賜輩字二句十個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元年,孫中山又為曾氏賜輩字四句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孔、孟、曾、顏四姓通用輩字派譜為: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註:曾姓沒有第一派十個字中的前五個字。)
希望採納
❽ 曾氏家譜輩分
《湖廣填四川部分曾氏房派》
1.大明帝系房派
(1)太子家房派(一帝:朱允炆)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
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2)燕王家房派(十七帝: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礽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尚洛、朱由校、朱由檢、朱由崧、朱由榔)
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3)唐王家房派(二帝:朱聿鍵、朱聿鐭)
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
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
2.文國曾氏房派
曾十洲
(1659年8月)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為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關鍵詞
曾十洲-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孫朱聿鍔。南明時期,唐王三兄弟朱聿鍵、朱聿鐭、朱聿鍔相繼殉國後,唐定王家「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朱姓字派止於「聿」字、曾姓字派始於「廷」字
廷-朝廷-大明王朝
鳳-鳳陽-明太祖祖籍
文-唐王三兄弟的統稱:思文皇帝朱聿鍵、明文宗朱聿鐭、建立文村政權的朱聿鍔
學-學道-學政
文學-唐王三兄弟的學政-反清復明的思文主義
應-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
允-取之於明太祖為其子欽定的輩份字表第一字,即太子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名吉師良善用晟」字派中的首字、大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字輩
之允-《明允族譜》-《皇家玉牒》-暗喻明太祖後裔
成祖-明成祖-朱棣
紹宗-隆武帝-朱聿鍵
元鼎-光武帝-劉秀
伯仲-取之於明太祖四子朱棣的帝系「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字派-與前面「之允」相呼應-《明允族譜》-《皇家玉牒》-暗喻明太祖後裔
天章-天子的玉璽
裕天章-唐裕王-明宣皇帝-朱器墭
3.孔顏曾孟通天派語
孔尚基 曾仲弟 曾垤耶
(1688年)
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關鍵詞
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中國家族的輩分啟用是從明太祖起進入鼎盛期的,孔子後人取名正式訂出行輩也是在明朝。明太祖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 聞貞尚胤」,孔家從五十八代開始啟用。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孔尚基在編排孔顏曾孟通譜時把「希」和「言」旁加了上去,並湊齊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為忌曾氏宗子名諱,把繼改為紀)」,這是孔尚基等五經博士們在康熙皇帝的高壓下明修棧道創建孔顏曾孟四姓通字輩譜的開場白。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這其實是一首暗渡陳倉的藏頭詩。由曾仲弟主編,其中70%以上的字取自於明太祖欽定的前無古人做派的各皇子房派,即太子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秦王家「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晉王家「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燕王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楚王家「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齊王家「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魯王家「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蜀王家「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湘王家「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代王家「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郁炳燿壯洪基」,肅王家「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遼王家「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慶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毗」,寧王家「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岷王家「徽音膺彥譽定干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谷王家「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韓王家「沖范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沈王家「佶幼詮勛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安王家「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唐王家「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郢王家「偉聞參望奭箴誨洎皋夔麒麟餘積兆奎穎曄璇璣」,伊王家「顒勉諟訏典褒珂采鳳琛應疇頒胄選昆玉冠泉金」,靖江王(明太祖侄子)家「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其他字取之於歷代帝王對顏氏、孟氏賜語,甚至取之於文國曾氏房派,康熙皇帝閱後大怒。曾仲弟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抓,三十一年遇害。文國曾氏24世裔孫曾祖偉讀罷詮釋:「宋裔喻明裔,昭演不識智;唐王兄弟仨,樹立抗清旗;建道敦安定,有志憾未逮;開宗文國符,裕文煥景瑞」。
康熙乾隆賜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燁彌留之際念念不忘鞏固清王朝的統治地位,依據孔顏曾孟通天派語,依然堅持御賜「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20字,要孔顏曾孟四姓以此定輩序。其中,孔姓從第 61派、 顏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從第64派啟用「宏」字輩。孔顏曾孟四姓敢怒不敢言,被迫統一,輩份聯動,全國強推。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乾隆皇帝欽定作為孔顏曾孟四姓行輩的順序,乾隆皇帝僅御賜30字:「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可以看出,為避帝諱,已將「弘」字改為「宏」字、將「胤」字改為「衍」字。山東曲阜孔府的詩禮堂,貼著一張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就是乾隆皇帝賜給孔府的三十個字作為行輩,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三十個字行輩取名;如果有不依字序,隨意取名的,不準入家譜。到了晚清,只有曾氏而且僅僅是南方的曾氏岀現了20字新派語:「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鼎新開國運,克復振家聲」。事出必有因,這就需要去考證了,或者說使用者根本就不是巫祖以下或曾子的後裔。清朝滅亡後的民國八年,超過了整整230年,由孔家七十六代孫孔令貽整理,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終於公布了最為完整的50字,即「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而且與原著略有不同。
昭憲 昭憲太後(902年—961年9月17日),姓杜氏,定州安喜縣(今河北新樂市杜固鎮杜固村)人。宋宣祖趙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炅之母。贈太師杜爽長女,母為范氏。初以趙匡胤為官尊崇,受封南陽郡太夫人。治家嚴毅,頗通禮法。趙匡胤即位後,尊為皇太後。建隆二年,杜氏去世,終年六十,追封明憲太後,葬於安陵。後來,追謚昭憲太後。本名:杜氏,別稱:杜太後,所處時代:五代→北宋,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定州安喜,出生時間:902年,去世時間:961年9月17日主要成就:生下趙匡胤兄弟,謚號:明憲太後→昭憲太後,陵墓:安陵。
維 維持,維新。文國曾氏族譜中指南明時代。
紹 指紹宗皇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等唐王兄弟。
紹念 與西坪曾氏房派「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乃為元鼎時懷道思修常伯仲能再復亦自裕天章」中的「文學」、與邵陵曾氏房派「福財友志景興大永惟朝廷萬載榮世子開宗延夏統賢侯紹武示周行文章代煥貽風遠忠恕家傳德教成勉迪後嗣善繼述聿懷紹義先揚名」中的「紹義」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欽紹念顯揚 與邵陵曾氏房派中的「聿懷紹義先揚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裕 指明唐裕王朱器墭,朱聿鍵、朱聿鐭、朱聿鍔等唐王兄弟的父親。
裕文 指文國曾氏族譜的統稱,包括文國曾氏初譜、邵陵曾氏族譜、西坪曾氏族譜、太平曾氏族譜、轉耳子曾氏族譜等。
永 指永曆年間。
錫 錫帶「釒」旁,暗指唐王兄弟。明太祖是個講究人,對明裔取名要求嚴格,26個皇子名字都有木字旁,每個皇子又都各有房派。從孫子輩開始,每一輩的第一個名字使用房派表中的字,第二個名字必須帶有一個五行的偏旁或組成部分,並以「火土金水木」順序依次循環。故明太祖九世孫朱聿鍵、朱聿鐭、朱聿鍔等唐王兄弟第二個名字都帶「釒」旁。
永錫世緒 永曆年間,文國曾氏之世系開始破繭成蝶。
4.邵陵曾氏房派
曾垤耶
(1693年)
福財友志景興大 永惟朝廷萬載榮
世子開宗延夏統 賢侯紹武示周行
文章代煥貽風遠 忠恕家傳德教成
勉迪後嗣善繼述 聿懷紹義先揚名
關鍵詞
紹武 紹武帝朱聿鐭(1605年—1647年1月20日),明朝第十九位皇帝,南明第三位皇帝,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孫,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明紹宗朱聿鍵之弟,南唐王朱聿鍔之兄。隆武帝朱聿鍵死後,朱聿鐭在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學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在廣州擁立為帝,年號紹武,後世史學家稱之為紹武政權,與肇慶的永曆帝(朱由榔)朝廷互相抗衡。同年臘月十五,李成棟導由福建攻入廣東的清兵混入城內,奪占廣州,朱聿鐭自縊而死,結束了他為期一個多月的皇帝生涯,史稱「紹武帝」。朱聿鐭死後,後人將他與蘇觀生等十五人,葬於廣州城北象崗山北麓,而今紹武君臣冢遷至廣州越秀山公園木殼崗內。
聿 取之於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系房派「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中的「聿」字,指朱聿鍵、朱聿鐭、朱聿鍔等唐王三兄弟的統稱。
紹義 與文國曾氏房派「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乃為元鼎時懷道思修常」中的「文學」、與孔顏曾孟通天派語「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中的「紹念」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聿懷紹義先揚名 與孔顏曾孟通天派語「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中的「欽紹念顯揚」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5.湖廣啟祖:
祖代仁應仕,文繼思顯名。
孝順光前志,裕後丙國君。
朝廷隆學業,鳳德選奇英。
上啟良丞相,永存萬世興。
關鍵詞
文 唐王三兄弟的統稱:思文皇帝朱聿鍵、明文宗朱聿鐭、建立文村政權的朱聿鍔等。
思 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父朱常洛,母劉氏。為朱常洛第五子。天啟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十一月乙巳,魏忠賢縊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伏誅。崇禎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崇禎二年(1629)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這一系列的舉措,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禎,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17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17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崇禎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徵是剛愎自用、獨斷多疑。崇禎年間大明王朝所面對的問題主要有三,其一明末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其二為崛起的後金,其三為農民起義軍。
裕後 唐裕王朱器墭的後代。
丙國君 指朱聿鍵、朱聿鐭、朱聿鍔等唐王三兄弟。
隆 指隆武帝朱聿鍵
隆學 與文國曾氏房派「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乃為元鼎時懷道思修常」中的「文學」、與孔顏曾孟通天派語「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中的「紹念」、與邵陵曾氏房派「福財友志景興大永惟朝廷萬載榮世子開宗延夏統賢侯紹武示周行文章代煥貽風遠忠恕家傳德教成勉迪後嗣善繼述聿懷紹義先揚名」中的「紹義」等有異曲同之妙。
良丞相 指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稱帝後,先後任命過四員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書省主政時間最長,權最重,再加上他和當時被明太祖譴責的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密相往來,朝廷政治首腦和軍事貴族結合在一起,使明太祖有所警覺。而胡惟庸由於權勢日盛,驕橫跋扈,不知節制,有人告他謀反,明太祖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批官員,下令廢除中書省,撤銷丞相一職,提高中書省屬下的 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使六部分理朝政,而沒有總攬之權,各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遵從皇帝的命令,這樣的安排使得皇帝兼行了丞相的職權,明太祖認為自己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也是最好一位丞相。
上啟良丞相 暗示明太祖朱元璋為文國曾氏一世祖、湖廣大多數曾氏的啟祖。
6.邵陽西坪曾氏(廷表公房):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惟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7.邵陽西坪曾氏(法隆公房):
福世法友明,思文永志仁。
鳯孔良昌開,忠孝百代啟。
8.邵陽西坪曾氏(篤仁公房):
福世篤有嗣,思文永志彥。
萬大宏朝廷,尚衍興毓傳。
9.邵陽太平曾氏:
福財友志景興大,永惟朝廷萬載榮。
世子開宗延夏統,賢侯紹武示周行。
文章代煥貽風遠,忠恕家傳德教成。
勉迪後嗣善繼述,聿懷紹義先揚名。
10.祁東喬木堂曾氏:
福以子文志
復朝元大學
永由思唯宗
國良士……
11.湘鄉沙石曾氏:
夢仕子友祖,福受永興隆
時正乾坤大,光輝日月明
忠義立朝綱,孝行定熾昌
尊宗崇典訓,賢哲紹書香
12.邵陽隆回曾氏:
成仕永遠景
思彥祖宗志朝廷
學仁存義萬長齡
從本德政必顯達
定逢賢良繼高明
13.上堰下堰一支(45字):
景思敬汝廷 朝國正天心
順家和如意 孔光昌榮耀
孝道啟高賢 萬代興良善
學修永日新 有能承先繼
大鑒必應開
14.下窩山一支(25字):
太延文仲德 承仕夫伯繼
天志有成伏 孔光昌嗣祖
宗繁萬代興
15.石堰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
國正天心順,家和世德饒.
傳道聖學緒,代有士名標.
孝友能為寶,詩書可作調.
16.石堰一支(30字):
太延文仲德,承仕夫伯繼。
天自有成福,朝廷顯如一。
孔光顯嗣祖,宗雲萬代興。
17.長樂棗子灣曾氏
錫若宇升芳,光明德維揚。
希賢能顯達,成學煥文章。
宗國傳世緒,道統肇其昌。
孝友家聲遠,仁和發祥長。
18.中江一支(40字):
祖代仁應仕,文繼思顯名;
孝順光前志,裕後丙國君;
上啟良臣相,奉得選其因;
朝廷龍學業,永層萬事興。
19.中江清溪河一支(40字):
祖代仁應仕,文繼思顯名。
孝順光前志,義重秉國君。
朝廷隆學業,鳳德選奇英。
上啟良臣相,永存萬世興。
20.樂至新觀音一支(30字)
祖代仁應仕,文繼思宗名。
和夕治祥貴,崇德國心勝。
堯舜永遠華,春芳萬世興。
21.旌陽一支(40字):
盛天志元文,茂德世榮昌;
紹宗財仔貴,祖大顯明陽;
興年初等弟,皇都性宇香;
要華光前吉,萬代換成章。
22.大邑一支(28字):
鴻恆克廣應文輝,永萬紹宗承啟微;
世德光昌成本守,家興名顯慶榮之。
23.金堂一支(35字):
萬有發子單宗廷,鳳朝天應大光明。
文章紹祖詩書玉,坤蘭桂世百後昌。
麒麟千載弟榮派......
24.簡陽仁禮一支:
錫若宇升芳,光明德維揚;
希賢能顯達,成學煥文章;
宗國傳世緒,道統肈其昌;
孝友家聲遠,仁和發祥長。
25.南充嘉陵區一支: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惟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26.廣安武勝一支: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惟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伯仲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27.樂山五通橋區一支: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惟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百年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28.樂山犍為一支:
廷鳳文學應,之允萬世昌。
士若成祖德,正大啟開邦。
如克尚嗣繼,紹宗遠有光。
乃惟元鼎時,懷道思修常。
百年能再復,亦自裕天章。
29.樂山犍為一支:
天秋尚憲畢,雲世達志昌。
明太洪宗秀,朝廷正永光。
30.古藺一支:
堯有世孔曾,學道洪明顯。
德願天長佑,興合發慶祥。
31.仁壽一支:
仲長啟曾子,時正大明宗;
克成光先德,永遠世澤隆。
32.資陽安岳一支:
應仕天國宗,萬世傳道隆 。
忠恕開文運,光先耀大通。
33.內江石子鎮一支:
應仕天國宗,萬世傳道隆 。
忠恕開文運,光先耀大通。
34.綿陽射洪一支:
廷為貴昌成,文天玉上仁。
明倫忠孝慶,積德世家興。
丕顯昭前哲,詩書啟後昆。
貽謀光聖澤,繁衍繼儒林。
大道宣思孟,雄才冠古今。
三省流芳遠,聲傳歷代君。
35.重慶奉節一支(16字):
文章紹祖 詩書裕昆
蘭桂百世 攜拔龍虎
36.重慶開縣一支:
學錫尚自啟,世傳大業光。
家聲能丕顯,國運紹隆昌。
長吉綏安遠,純熙化育良。
詩書長服膺,富貴永名揚。
37.重慶黔江一支:
首提紹纓舉,旺懷文國得。
大道傳先聖,遺書啟厚賢。
源流支有自,萬事澤長綿。
38.宜賓一支(33字):
成仕永遠景
思彥祖宗智朝廷,學仁存義萬長齡。
從本德政必顯達,定逢賢良繼高明。
39.宜賓普安(32字)
第文之金 國正天心
祖宗德澤 萬世昌榮
永茂華代 大應家聲
常懷忠良 朝廷明清
40.興文古宋曾氏
夫公克體式,遠忠英武城。
開國朝永祿,文明照瑞廷。
41.綿陽三台一支:
夢仕子友祖,福受永興隆
時正乾坤大,光輝日月明
忠義立朝綱,孝行定熾昌
尊宗崇典訓,賢哲紹書香
42.蓬溪一支
福財友志景興大,永惟朝廷萬載榮。
世子開宗延夏統,賢侯紹武示周行。
文章代煥貽風遠,忠恕家傳德教成。
勉迪後嗣善繼述,聿懷紹義先揚名。
43.金堂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禹田昌,
時之登興上,顯光逹明堂,
忠良定見用,仁慈應發祥,
蘭桂榮華久,世代永聯芳。
44.遂寧一支(40字):
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
國正天心順,家和世德饒;
傳道聖學緒,代有士名標;
孝友能為寶,詩書可作調 。
45.樂至一支(40字):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
朝國正天心,順家和如一。
孔光昌榮耀,孝道啟高賢。
萬世興良善,學修永日新。
46.內江一支(40字):
泰延文仲德,永仕思友子。
汝九世從虞,添景朝廷顯。
鳳省有曰啟,元舜肅恭唐。
尚慈和惠禮,孔達立嗣昌。
47.德陽一支(40字):
文才宗景大,洪書萬維由;
義行聖修定,謂禮豈弟居;
孝心功欲廣,福澤安居仁;
有善昌邦業,時賢永立承。
48.彭山一支(20字):
一人成中志,萬為油義行;
存修正為李,福祿廣居人。
49.廣漢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
世承一任,存忠志萬。
維由義行,慎修正位。
理啟迪廣,居仁有善。
昌邦彥此,顯永利成。
50.成都新繁(40字):
文才忠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志,萬維由義行。
慎修正位禮,啟迪廣居仁。
友善昌邦彥,嗣賢永立程。
51.彭山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志,萬維由義行。
慎修正位理,啟迪廣居仁。
友善昌邦彥,此顯永利成。
52.宜賓高場一支(40字):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
一任存忠恕,萬維由義行;
慎修正位禮,啟迪廣居仁;
友善昌邦彥,嗣賢永立程。
53.雲南昭通一支(20字)
壹孝存忠志,萬維猶義行。
紹本福榮貴,振國永顯宗。
54.貴州開陽一支
一任存忠志,萬維猶義行。
紹本福榮貴,振國永顯宗。
55.織金華山一支
紹榮啟朝國,文世安家邦。
名貴書為本,恩崇德有光。
習道存忠信,福澤自延長。
56.習水土城一支:
定壽科龍清,廷啟元志文。
正朝開仕應,光先紹武榮。
❾ 請問:誰知道孔孟顏曾四大家族的輩分是怎麼排的
孔、孟、顏、曾四家統一使用通天家譜,後裔行輩五十字如下: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孔、孟、顏、曾這四家的祖先分別追溯到儒家的孔子、孟軻、曾參、顏回四大聖賢。而這四家的家譜所排的字輩——就是輩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樣的。充分表現了民族崇尚文化,重視血統的精神。
(9)曾氏歷史如何分顏曾孟孔擴展閱讀:
孔孟後人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從孔子第五十六代開始的。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御賜孔姓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當時的「公」字輩是孔門第58代。
因為孔姓五十六代孫孔希學及五十七代孫孔訥也曾在明初先後襲封衍聖公,所以把他們兩個名字當中的「希」和「訥」的偏旁「言」也加上去,放在前面,共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清聖祖康熙帝繼位後,極力推崇聖人儒家思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山東曲阜,專程拜謁孔廟,御賜孔姓派字「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四句20字定輩序。因曾子、顏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嫡系弟子,還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廣大。
為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聖祖御准此三姓同用御賜派字。其中,孔姓從第 61派、 顏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從第64派啟用「宏」字輩。此後,孔、孟、顏、曾四姓統一輩字派譜,輩份互相聯動,全國得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