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如何選

歷史如何選

發布時間:2021-02-22 05:51:39

⑴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怎樣講


1。近代中制國歷史發展的自主進程已被打破,在西方列強的侵入之下,中國不可能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為資本主義國家。
2。先進的中國人為尋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發展在不斷的努力。歷史表明,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企圖都失敗了。
3。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也選擇了社會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完成了國家的獨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4。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貢獻卓著,舉世矚目。我們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⑵ 歷史選擇怎麼做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⑶ 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提出了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奮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斗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黨的綱領中就明確規定: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後,再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工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個綱領確定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解決了中國近代以來革命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毛澤東也曾明確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那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

為了完成歷史賦予的雙重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歷史階段,經過二十八年的奮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錯誤干擾,堅持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有著美國的支持並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歷史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並舉,體現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並舉。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到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為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然而,要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何其難也。我們既無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冷戰時代的國際環境使我們也無法從西方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和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舊中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又出現了一系列失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走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完全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

正是在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認真分析和反思失誤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中華大地上展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光輝歷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擁護,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⑷ 歷史怎麼選擇了共產主義

官方解釋
1農民,資產階級,開明地主這些階級發動的一系列改革革命救不了中國
2國外帝國主義勢力不允許中國獨立富強,阻撓革命,因此只能走共產主義
具體闡述
中國要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有其必然性決定的:
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統治者相互勾結,一步一步地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尋找救國之路,先後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這充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這是因為,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封建勢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農民階級及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能力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准確地把握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特殊國情,找到了一條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前途是社會主義。
2 、 50年的巨變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50年來,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實現了國家獨立,結束了任人宰割的歷史;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大台階;依法治國已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將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一些被圈養的學者認為
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世界歷史深入發展的結果。
一方面,落後國家跳躍性發展的可能來源於文明的相互借鑒和效仿。 在前資本主義時期,由於交往的局限性,使每個民族都在走著自己孤立的發展道路。文明的創造在每個地方都是單獨進行的,因而盡管人們每天都在重新發明和發現,但創新往往是重復別人已經走過的艱辛之路。世界性的交往和競爭,不但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個民族或國家可以在科學技術、經濟生產、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鑒已有的文明成果,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發展方式。這樣,在世界歷史形成之後,跳躍性發展就成為歷史的一個常規和普遍的現象。避免重復和少走彎路正是後起國家能夠很快趕上和超過先進國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還同兩極性的世界分工密切相關。 兩極性的世界分工也是世界歷史的產物,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發展的直接結果。雖然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世界日益走向整體化,但各個民族或國家的發展在整體化的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平衡性。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取決於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先發優勢對落後國家進行剝削和掠奪,從而造成了世界性的兩極分化,使落後國家依附於先進國家,使殖民地依附於宗主國。兩極性的世界分工為落後國家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必要性。由於在資本主義世界分工體系中處於從屬地位,落後國家不可能通過資本主義道路來富強自己,這就促使它們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發展自己。這正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原因所在。
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自1840年開始,中國逐漸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民族滅亡的危險促使許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尋求真理,幻想通過資本主義的發展來富強中國。但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剛剛開始起步時,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在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和爭奪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義,所以,帝國主義列強極力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經濟的發展,以保證它的投資場所和對落後國家的掠奪。這樣,當中國剛剛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時,它充分發展的可能性就已經消失。正因如此,在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始終處在艱難的境地,民族工業的發展既是緩慢的,又是殘缺不全的,中國一直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既然資本主義的道路走不通,那麼社會主義就是必然的選擇。社會主義運動的廣泛發展和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擺脫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體系,發展民族經濟提供了新的參照系。在借鑒其他國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從而跨越了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實現了歷史發展的飛躍。鄧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國這段歷史發展過程時指出:「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由此可見,世界歷史理論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釋:不是某些人或某個黨派的主觀意願,而是世界歷史的文明借鑒和兩極分工,才使中國跨越了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義無反顧地走向社會主義。

⑸ 如何選擇各個朝代的歷史書

實際上,現在有關中國歷史的著作非常多,比如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柏楊《論中國史》等書籍,這些相對專業的通俗讀物對普通人深入了解二十四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⑹ 如何了解「歷史的選擇:的含義

歷史是無法選擇的,我們更應該接受歷史,不忘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為了將來的發展而奮斗!

⑺ 歷史考研如何選擇

1、全國有很多,歷史學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專業。歷史學考研院校有哪些可以去研專招網查看屬。查找方法是: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點擊網頁上方的【碩士目錄】;
選擇省份,選擇報考學科中國史或世界史;
點擊【查詢】即可了解該省(市、區)有哪些學校招收中國史或世界史專業的研究生。
2、先選擇省份;然後根據備考情況選擇有把握的學校。

⑻ 歷史和人民怎麼選擇了改革開放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的原因:

1、探索陷入困境與尋求改革新路,是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抉擇的根本動因。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部在探索中不斷演進的曲折發展史,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走自己的路」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可謂是走過一段艱辛的歷程。

2、正確判斷時局與頻繁出訪活動,為改革開放提供基本依據及外部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出台,與我黨對20世紀60~70年代國際時局發展變化的正確判斷分析是分不開的。「文革」結束後,「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3、「文革」後農村自發改革探索實踐,成為人民要求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

改革開放是決定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抉擇,既是歷史的選擇,同時也是人民的選擇。

(8)歷史如何選擴展閱讀: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是胡錦濤建黨90周年講話中提出的「四個選擇」基本論斷之一。站在今日改革時代,以改革相關理論闡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固然不乏精彩之論。

但既言歷史選擇,則應立足史學研究視角,亦即重回歷史現場,考察梳理改革開放戰略決策歷史演進之脈絡,進而解讀歷史和人民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通過對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歷史考察分析,可以發現改革開放戰略決策是「文革」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歷史必然,既是國內社會主義探索演進大勢所趨之歷史必然選擇,亦是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變化大勢所趨之歷史必然抉擇。

⑼ 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奉的,而是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逐步地形成的,黨專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屬的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這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人物。只有能夠把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地擔當起來並帶領人民為此而進行斗爭地爭執力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格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是在長期斗爭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逐步地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由此使自身從優質走向成熟的。也正是在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通過對中國歷史舞台上各種力量的建國方案、政治主張很實際行動的反復比較,逐步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並且在黨的領導下日益廣泛地團結了起來。

⑽ 歷史和人民怎樣一步步選擇中國共產黨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探索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用尖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才從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清醒過來,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四部曲。斗爭史,探索史:1840年以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社會各個階層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和探索,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真正的富起來,因此洋務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百日維新,歷史叫做戊戌變法,最終也在以慈禧為代表的封建地主的打壓下失敗了,唯一存留的是如今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農民階級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也失敗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民最終失敗了,因為整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直到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面貌,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處處打壓中國共產黨,兩次國共合作都失敗,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拋頭顱,撒熱血,多少仁人志士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卻本著從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的原則,功夫不負有心人,1945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後來又歷經三年,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初步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不再受奴役和壓迫。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所以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絕非偶然。

閱讀全文

與歷史如何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