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最博學的人是誰
1.編書的不見得抄懂得多,《永襲樂大典》《四庫全書》只是古代書籍的匯總整理。而且紀昀,解縉只是負責人。
中國歷史上最博學的人,沈括有資格當這個稱號:
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時,他博學善文,對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2.外國的列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
2. 世界歷史上比較博學多才的天才有誰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中文翻譯:列昂納多·達·芬奇
智商:220
英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在世時間: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義大利
注意:達芬奇(da Vinci) 並不是姓,而是表示文西城出身之意。全名列昂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羅之子——列昂納多。
習慣:左撇子
個人簡介
[編輯本段]
列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 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母為農婦,他15歲來到佛羅倫薩,學藝於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間一直 作於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岩間聖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個人生平
[編輯本段]
天才少年
達·芬奇誕生在義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基亞諾村,芬奇鎮靠近佛羅倫薩。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琵琶,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當時,皮埃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這妖怪長著火球般的眼睛,張著血盆大口,鼻孔中噴出火焰和毒氣,樣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請您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皮埃羅從此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委羅基奧的畫舫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實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科學家,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束——對生活之不可知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他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研究者、一個教師、尤其是一個藝術家。
科學巨匠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象《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1、 天文。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他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2、物理。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破壞力。」
3、醫學。達·芬奇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的威廉.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的這些生理學成果。
4、建築。在建築方面,達·芬奇表現出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圓屋頂建築和城市下水道。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建造的。
5、水利工程。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6、軍事和機械。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軍事和機械方面,他發明了飛行機械、直升飛機、降落傘、機關槍、手榴彈、坦克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等等。
7、地質學。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他還在數學領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可以說,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每一部門,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發展的學者。但是,達·芬奇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科學史家丹皮爾這樣評論達·芬奇,「如果他當初發表他的著作的話,科學本來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
8、他是直升機之祖
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
「如果他當初發表了他的著作的話,科學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猜測這種情況對人類的學術與社會的進步,當然是毫無用處的,但是我們可以萬無一失地說,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話,人類的學術和社會的演變一定都會大不相同,」科學史家丹皮爾津津樂道的這位科學巨人正是達·芬奇。
事實上,達·芬奇時代的人們也與前人一樣,有著飛行的夢想。在佛羅倫薩呆了一段時間後,達·芬奇又來到米蘭。1483至1486年期間,達·芬奇繪制了一幅飛行器草圖。
在達·芬奇的設想中,這是一種依靠飛行員自身提供動力來驅動的飛行器。這位天才稱自己的設計為「撲翼飛機」,達·芬奇讓自己的飛機同時具備了推動力和提升力。
讓我們姑且根據達·芬奇畫的草圖來還原出這架飛機。飛機的外形由木頭、帆布等當時的材料製成,在飛行器兩側是一雙膜狀的翅膀,結構和形狀酷似蝙蝠或翼龍,這雙翅膀展翼可以達到11米。飛行員背負著這個巨大的飛行器,通過不停地踩動一個動力滑輪來驅動,而這個推動力又通過手搖曲軸得到放大,同時向提升裝置提供動力。
設計出這款飛機時,達·芬奇心中一直有個理念:只要力量足夠就可以飛行。看來,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事實上,這個最早的飛行器的機械設計十分完美,但是,由於人自身所提供的動力和飛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無法實際應用的。事實上,達·芬奇稱自己的發明也是提供一個直升動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飛機。直到今天,人們還將達·芬奇的設計視為直升機的先祖。
9、他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更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自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而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履行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在多次解剖後,達·芬奇發現了血液對人體所起到的新陳代謝作用,血液把營養帶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又把廢物從各部分帶走。在具體的解剖觀察中,達·芬奇發現了心臟由4個腔組成並畫出了心臟瓣膜圖。
事實上,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以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在達·芬奇的構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可以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10、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達·芬奇長達7000多頁的手稿(現存約5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頁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的真正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扇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挖河機、潛水機、起重機、照相機、加熱機、溫度計……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11、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紡織物擴張器……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的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狂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藝術大師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課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完成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課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象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傳說,在他年輕時,有一次幫老師在一副名為《約翰為基督洗禮》的畫中畫了一個小天使,結果其水平超過了老師畫的所有其他人物。這位在當年已有些名氣的老師羞愧難當,從此不再涉獵繪畫,只搞雕塑了。
達芬奇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絕高的繪畫藝術,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聖安娜與聖母子》等。
《蒙娜麗莎》的繪制前後歷時四年。據說模特是佛羅倫薩人,剛剛喪嬰,為解除她的痛苦並露出自然的微笑,萊奧納多便請人來為她奏樂。她的微笑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時似乎是很嚴肅有時又象很溫柔;有時略含憂傷有時又顯譏諷。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格拉齊教堂聖餐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穌基督座在最中間。
文藝復興精神的代表
達·芬奇比之文藝復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逝世
達·芬奇晚年被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於城堡中,並時不時地去請教。而年事已高的達·芬奇不久就逝世了,據說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最後一口氣。
創作歷程
[編輯本段]
達·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A.del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 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為米蘭公爵服務外, 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 游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薩,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還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1507年再去米蘭,並服務於法國宮廷。1513 年移居羅馬,1516年又到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早期創作
當他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時 ,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制《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構圖雖沒有創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卻已 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這表明他一開始就致力於解決寫 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系。稍後創作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 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 (又譯《三王來拜》),是標志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 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 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科 教堂的邀請繪制祭壇畫《岩間聖母》。這幅現藏於巴黎的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 畫及山岩間花草*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 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尤其,這幅畫,達芬奇在很久以後,又創作了一幅,雖布局並無多大變換,但人物的動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變化.應該算是對第一幅<<岩間聖母>>的更正.現藏於英國.《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 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制在米蘭聖瑪麗 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 營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 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 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大會議 廳繪制壁畫(因再次去米蘭而始終未完成),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 都以素描作基礎 。其藝術理論 散見於他的 5000多件筆記和未完稿的《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 論研究的重大成果。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機械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贊譽他都當之無愧。
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廣大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心酸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列奧納多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薩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裡,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芬奇在委羅基奧工作室曾經研究過雞蛋的明暗變化關系,發現了明暗漸進畫法。他在委羅基奧工作室度過了6個年頭,成長為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人類智慧的典範。芬奇在佛羅倫薩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藝術和智慧帶進現實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大師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沒有足夠的銅鑄造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跡。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利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義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由於達·芬奇而登峰造極。可是大師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大師赴法國定居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家。大師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說:「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3. 歷史上的年輕有為的名人有哪些
駱賓王7歲寫出千古傳誦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康熙15歲組織力量,版除掉了身邊的心腹之患鰲權拜。
德國科學家海森堡24歲就提出了著名的測不準原理,直到今天都被譽為不可思議的天才。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是在28歲。
4. 歷史上有哪些學歷很低但知識淵博的名人
「歷史上」還沒有學歷這個名詞
5. 求關於博學的名人事例
1、東漢王充,自幼好學,因家貧無錢買書.他每天在洛陽書店裡站著讀書,年復一年苦學不輟,把《漢書.藝文志》上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生命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一萬余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全讀過,「遂通博百家之言」,成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衡》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2、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贊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麵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築、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
3、南北朝的祖沖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推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圓周率的准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7位數字.這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數學家曾建議把圓周率改稱「祖率」.他對王碼文歷法和機械也很有研究,他編制了《大明歷》,測定了回歸年的天數,即兩年的冬至點之間的時間,跟現代天文科學測得結果只差50秒鍾.他創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車」.他還是一位研究經書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者,注釋過《老子》、《易經》、《論語》、《孝經》等書.
4、郭沫若,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字家、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是現代文化史上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著的著名學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提出了在現代文學史上有重大意義的「文學革命」的主張.《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學論著,創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結合起來,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青銅時代》、《十批判書》考證先秦社會歷史和評價各派哲學人物,頗多創見.郭沫若一生著述豐富除了創作許多詩歌、小說、劇本,寫了許多歷史、哲學、政治論文以外,還翻譯了許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淵博多才,是終生勤學苦讀的結果.
6. 中國歷史上最博學的女人都有哪些
李清照,謝蘊道,上官碗兒,卓文君,蔡文姬
7. 有哪些博學智慧的名人
六位最博學的中國古代文化名人
(一) 張衡(公元78-139) 字平子,今河南南陽人,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科技發明家,文學家。117年製造出世界最早用水力推動的渾天儀(現藏於南京紫金山天文館),之後造出第一台測量地震的地動儀(早於歐洲1700年)以及氣象儀器候風儀(類似於西方的風信雞,但早1000多年),此外,指南車,會飛的木雕,活動日歷等很多當時領先於世界的發明都出自張衡之手。科技著作有《渾天儀圖注》,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解釋月食成因的人,著有天文著作《靈憲》,這些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國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科技發展。在數學上,著有《算罔論》(已失傳),他計算的圓周率是3.1622,雖不準確,但在18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確的計算的確十分令人驚嘆。地理學上,他繪制的地圖十分先進,流行了幾百年.同時,張衡還是個傑出的文學家,他的《二京賦》是京都大賦的極致,堪與辭賦大家的作品比肩,《四愁詩》也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繪畫上他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成就非凡.張衡以其耀眼的科技發明和多面全才令人景仰,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語: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歷史中亦所罕見。
(二)王維(701-761)字摩詰,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畫家,書法家,音律專家。九歲能詩文,21歲中進士,多才多藝,名動京師。詩歌上開唐代山水田園一派,成就很高,作品意境清曠蒼秀,靜謐幽美,詩風清麗自然,流傳甚廣,至今仍有很多名句爭相傳誦,被認為是盛唐時期成就僅次於李,杜的詩歌大家,號稱「詩佛」。王維另一個可與詩歌並行的成就便是他的繪畫成就,他首創潑墨山水畫,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的基礎,幾乎影響著中唐以後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全部歷史,歷代在山水畫上佔主流的人物都受了王維的影響,他的文人畫理論也為後代繼承並發揚,被尊為文人畫的前輩,「南宗畫派」之祖。他把詩與畫兩種藝術的意境巧妙的相互融會,做到了詩有畫境,畫有詩意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所欣賞。蘇軾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法上王維主要工於草書和隸書,自成一體.他還嫻於絲竹音律,懂得作樂。此外在文學上他的散文和政論也很出色。後期歸隱山林,讀禪訟佛,他的字就是取自於佛教的維摩詰居士(博學之士),而他也作到了真正的博學,隱士的情懷與淡薄的人格也是後世文人所標榜與效仿的一種精神境界。
(三)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人,北宋博學多才的科學巨人。在擔任司天監職位期間主持了多次天文觀測,發現了肉眼看到的太陽比實際高度要大這一空前創見,改進了渾天儀,景表等儀器;在歷法上的成就尤為偉大,創制了《十二氣歷》,是我國歷法上的一項獨特創造,對農業和手工業有巨大的指導作用,西方直到800年後在英國才出現類似的《蕭伯納歷》。數學上發明了「隙積法」和「會圓術」,均是數學史上的重要計算方法,還第一個提出了求弓形弧長的公式。物理學上他的地磁偏角理論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才發現的早400多年,還通過實驗對小空成像,凹面鏡成像做了系統的描述。地理學上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流水侵蝕理論的人,第一個發現石油並命名的人,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抄》詳細地展現了我國北部邊疆的地理風貌。在歷史方面他記錄了歷代科技發明及其發明者,是唯一記錄了畢升與活字印刷全過程的人,貢獻巨大。文學上著有《沈存中詩話》,可惜已失傳.沈括還在醫學,生物學,考古,音樂,美術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涉獵,比如他糾正了歷代醫書葯典里的一些錯誤,還對音樂與美術進行了專門論述,他的所有成就都記在了《夢溪筆談》一書中,可謂宏富巨制。另外,沈括還出使過契丹,防止了契丹攻宋,指揮了多次勝利的戰役,立下很多功勞,可見他不是一個只專於文化的文人,還是個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冠以博學之名,實不為過。
(四)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一代文學之宗,宋代文學領域的泰斗,書法家,畫家,文學理論家。蘇軾從小研讀經史,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一生都在朝野政治中顛沛流離。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詩,詞,散文都代表北宋最高成就。散文上自成一家,創作風格為後世效仿,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詩歌創作頗豐,風格多樣,是宋四家之首;特別是作為一代詞宗,他的詞作氣勢宏偉,俊美飄逸,開創了宋詞第一大派--豪放派,對詞體與詞境的開拓更是影響深遠,並留下了許多佳句流傳後世。他提出了很多文學理論觀點,對詩,詞,文等各種文體的創作都有自己的創見與論述供後人學習應用。蘇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米芾,蔡襄,黃庭堅齊名,擅行書,楷書,也自成一家,馳名天下,陸游,李綱,張之洞均學習他的書法,可見影響之深遠。繪畫造詣也極高,擅長畫墨竹,提出「士人畫」概念,重視神似,遠承王維,為後代文人畫奠定了基礎。他還在金石,農田水利,教育,數學,醫葯等方面都有建樹。總之,蘇軾在許多方面的成就都達到了世人難以企及的地位,他典型文人士大夫的品格氣質與多才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中,後人輯有《東坡文集》。
(五)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福建人,繼孔子後的又一儒學大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理學家。世人都稱之為「朱子」,他做過官,在職期間授命振興白鹿洞書院,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對中外教育學影響深遠。廣注典籍,在自然科學,經學,佛學,邏輯學,訓詁,文學,史學,樂律等領域都作了論述與註解,可見其學問涉獵之廣,講學期間編著了多種教材,如《四書集注》,《楚詞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等被元,明,清三代列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書。作為一代哲學家,他是宋代第一大哲學派別「程朱理學」的代表,集前代理學之大成,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理論體系,成就與影響遠遠超過了「二程」,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的體系。朱熹是儒學大師,他的「存天理,滅人慾」思想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並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滅亡。作為文學家,《朱子語類》中的文學批評理論頗有獨到之處,他的詞作語言純正,風格俊朗,成就很大,詩文創作也十分有水平,《觀書有感》一詩頗受人贊賞。朱熹以他著作的廣博宏富,學識的淵博廣泛而被人尊崇,後人輯有《朱子大全》。
(六)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桃花庵主,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世人都稱唐寅是明代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而他也的的確確是個名副其實的才子,自幼聰穎好學,少而學有所成,16歲中秀才,恥於為官,四處游歷,個性放盪不羈,瀟灑飄逸,足見風流。唐寅的最大成就在繪畫上,與仇英,沈周,文徵明並列為明四大家,他的山水畫體現了一種遁世的思想,美人侍女畫的藝術水平最高,影響深,筆法秀潤整密,瀟灑飄逸,如《洞簫侍女圖》,《秋風紈扇圖》等都是傳世名作,花鳥畫,水墨畫也揮灑自如,成就非凡,關於唐伯虎長壽殿畫貓嚇跑老鼠的典故也傳為美談,可見其畫技之高。作為一個文學家,他的詩詞創作引人注目,作品多引用口語,真切平易,以《桃花詩》最為著名,他還作過多篇曲和賦,文學上和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齊名,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他書法上的名氣為畫名所掩,卻是不折不扣的書法大家,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作品有《自書詩》,《落花詩卷》等傳世。唐寅音樂的天賦也十分突出,會作曲子,給自己的詩詞配樂,而較多的採用民歌形式。唐寅是個眾所皆知博學之人,晚年一直居住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
8. 歷史上博學多才成功的人的事例
張衡唄。在科學方面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文學方面有西京賦,東京賦等。絕對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還受到了漢武帝的贊譽。
9. 你認為史上最博學的人是誰
周作人一生以散文家、漢奸鳴世。這當然不是誤解,但只能說不是全部。周回作人之學問,是被當代答人嚴重低估的一位.民國時代,胡適之、錢玄同、俞平伯、廢名這些人,都曾經坦然自認學問之遠不及,並都有文字公然稱其為當時最博學之人。其兄魯迅,在談話中,也多次表示自己論讀書之多,遠不如乃弟。謂予不信,可以將其全集看一遍,其徵引書籍之巨,論述范圍之廣,見解識力之深,實際不會亞於錢默存的《管錐編》。鄙人不才,從中學開始,陸陸續續啃了多年,至今未懈,嘆為觀止。
10. 古代博學多才的有哪些人
周朝的姜子牙、老子,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和荀子。漢朝的東方朔,三國的諸葛亮,晉朝的謝安,南北朝的祖沖之,唐朝的狄仁傑,明朝的劉基,清朝的康熙。
舉典型的幾例簡要說明:
1、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發揮他們本身的潛能。對後世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借鑒的榜樣。
2、諸葛亮的「隆中對」,雖然並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目標,但是其中提及的大部分措施基本上都以實現,使得劉備的勢力得到鞏固和發展,並在當時的中國佔有一席之地,與魏吳兩國爭霸天下,這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成為軍事史的一段佳話,體現了個人的戰略眼光。
3、康熙對於三藩、台灣、俄國、西藏都是採取亦和亦打的形式,最終使其歸為一統,對中國領土的完整和擴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史上的帝王所無法比擬的。
古代最博學的人—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淵博的學者。他總結了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生於富拉基亞的斯塔基爾希臘移民區。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 ,所以他的家庭應該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產階層。亞里士多德於公元前367年遷居到雅典,曾經學過醫學,還在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過很多年,是柏拉圖學院的積極參加者。
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獃子。
在學院期間,亞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曾經隱喻的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繼續呆了兩年,此後他開始游歷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聘請,擔任起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當時,亞歷山大十三歲,亞里士多德四十二歲。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打敗了雅典、底比斯等國組成的反馬其頓的聯軍,從此稱霸希臘。次年,腓力召開全希臘會議,會議約定希臘各邦停止戰爭,建立永久同盟,由馬其頓擔任盟主。在會議上,腓力宣布,他將統帥希臘各邦聯軍,遠征波斯。至此,馬其頓實際上掌握了全希臘的軍政大權,希臘各邦已經名存實亡,成為馬其頓的附庸。
腓力於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兒子、年僅二十歲的亞歷山大即位為王。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軍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打跨了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接著摧毀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一個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 到埃及,北抵中亞——建立起來了。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故。這個憑著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大帝國,經過混戰,分裂成幾個獨立的王國。
就在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裡,亞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裡一住就是二十年,即從亞歷山大出發遠征的前一年到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這段時間里,雖然馬其頓在軍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裡的反馬其頓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亞里士多德來到雅典,可能肩負有說服雅典人服從馬其頓的政治使命。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優待,除了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以外,他還得到了亞歷山大和各級馬其頓官僚大量的金錢、物資和土地資助。他所創辦的呂克昂學園,佔有阿波羅呂克昂神廟附近廣大的運動場和園林地區。在學園里,有當時第一流的圖書館和動植物園等。他在這里創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
據說,亞歷山大為他的老師提供的研究費用,為八百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六十磅)。亞歷山大還為他的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為亞里士多德收集動植物標本和其他資料。
事實上,亞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實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對一百五十八種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這項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沒有一批助手的協助,是不可能做完的。
當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傳到雅典時,那裡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雅典人攻擊亞里士多德,並判他為不敬神罪,當年蘇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但亞里士多德最終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終年六十三歲。
最博學的人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
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物本身包含著本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
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亞里士多德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
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三種: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系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范疇。
在天文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在物理學方面,他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只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
在生物學方面,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途中經常給他捎回各種動植物標本。
在教育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亞里士多德還曾提出許多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如極限、無窮數、力的合成等。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著作後來由他的注釋者匯編成書,取名叫作《工具論》。他們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看法,認為邏輯學既不是理論知識,又不是實際知識,只是知識的工具。《工具論》主要論述了演繹法,為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對這門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學》討論了自然哲學,存在的原理,物質與形式,運動,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使一個物體運動不已,需要有一個不斷起作用的原因。
亞里士多德在《論天》一書中開始討論物質和可毀滅的東西,並進而討論了發生和毀滅。在這個發生和毀滅的過程中,相互對立的原則冷和熱、濕和燥兩兩相互作用,而產生了火氣土水四種元素。除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圓運動,並且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體。
《氣象學》討論了天和地之間的區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帶;其中還有一些關於視覺、色彩視覺和虹的原始學說。第四冊里敘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學觀念。在現在看來,亞里士多德的氣象學遠不如他的生物學著作那樣令人滿意,然而這部著作在中世紀後期卻有很大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分析前篇和後篇》等。這些著作對後來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是希臘科學的一個轉折點。在他以前,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力求提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體系,來解釋自然現象,而他是最後一個提出完整世界體系的人。在他以後,許多科學家開始放棄提出完整體系的企圖,轉入研究具體問題。
亞里士多德運用觀察試驗的方法和辯證思維的方法,大大推動了當時科學的進展。但是在中世紀,經院哲學和神學利用他的著作中一些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東西,比如神推動世界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觀點,把它們奉做不能改變的經典和不能超越的權威,肆意歪曲他的著作,這又束縛住人們的思想,阻礙了中世紀科學的發展。
亞里士多德集上古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所以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